智慧党建赋能基层治理的逻辑、机制与路径
2022-11-28吴嘉宝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文 吴嘉宝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把加强党的基层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密切党群关系,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引领基层治理走向“良治”的重要条件。近年来,人类已经进入步入数字化时代,党的建设也紧跟时代步伐,开启了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升级。2019年1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创新党组织活动内容方式,推进‘智慧党建’”。为充分了解智慧党建建设现状,探寻基层党建创新实践经验,笔者深入上海、杭州、南京等地基层调研点进行实地调研和深入访谈,了解智慧党建平台搭建与运作模式,尝试从智慧党建的生成逻辑,智慧党建赋能基层治理的实现机制、现存问题和优化路径等方面,对智慧党建这一新生事物及其对城市基层治理的影响展开探讨。
一、党建逻辑的变迁:从行政逻辑到智慧逻辑
(一)“单位制党建”——行政逻辑
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是以具有严密组织的行政一体化的单位制为载体,凭借国家权力直接拥有并分配社会各类资源,由此取得对社会有效的控制力与动员力。[1]在单位制时代,党建模式主要是“单位制党建”,即党的组织体系的设置依托各级单位的组织设置,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传统单位制条件下,党建工作的开展依托各单位内部的行政建制和纵向控制,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党组织对党员约束力强,垂直管理,权责分明。组织之间互不交叉,党员管理也因党员的低流动性和组织本身的稳定性而较为容易。但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传统单位制逐渐解体,党员流动性加强,两新组织不断涌现,社会形态逐渐开放多元,资源配置形式愈发多样化,传统党建的行政逻辑已无法对组织形成强约束。党建逻辑亟需调整以适应社会形态的快速转变,重新加强党组织的组织力和战斗力。
(二)“区域化党建”——社会逻辑
随着单位制的逐步解体,空间形态由原来以单一的行政单位为主向城市社区、商业圈块、功能区块、集中安置区块等多形态并重转变,越来越多的地方治理已经超越了行政单位边界,逐渐形成了区域化的治理空间。[2]在这样的背景下,“社区党建”和“区域化党建”概念逐渐兴起并发展,党建社会化趋势显现。社区党建和区域化党建本质上都是党建的社会逻辑,即不是简单地依靠传统行政逻辑的上传下达和垂直管理,而是发挥社会多元主体的力量,在某一区域内共建党组织,并通过党建活动的开展实现资源与行动融合。在搭建资源聚合平台的过程中,社会资本扮演了重要角色,党建的社会化要求党组织具有强大的统合社会资源的能力,而社会资本的建构则为其提供了基础。因此,在区域化党建过程中,党建干部和党务工作者发挥着重要作用。党建干部需要有挖掘组合资源的能力、与区域内不同组织建立联系的热情和发散性思维,以搭建平台、建立链接,构筑区域化党建的资源网络。
(三)“互联网+党建”——信息化逻辑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党建工作开始关注信息技术的运用,比如党建网站建立、党务微信微博的开设、党支部线上建群管理、党员电子档案管理、互联网党建学习平台等。信息技术给党建工作带来的最大便利是拓展了党建工作的线上空间,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党建工作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储存信息,对信息检索和信息储存带来了极大帮助。在互联网+时代,线上线下高度融合发展,党建工作不仅要占领线下阵地,也要应对线上挑战。尤其是自媒体的发展,来自社情民意和舆论的压力越发增大,这要求党建工作者要融入互联网、利用互联网,将党建的触角延伸至线上,利用微信微博等多种平台宣传党建信息,扩大受众面积,培育互联网思维,打造互联网党建生态。
(四)“智慧党建”——智慧化逻辑
不同于信息化党建逻辑,智慧党建逻辑是在信息化党建逻辑基础上的升级。如果信息化逻辑是扩展党建空间的物理反应,那么智慧党建逻辑就是生成新物质的化学反应。数字化手段在党组织的内部管理和建设等方面发挥了优势,对提升党建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具有重要意义;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关键,则是用人的智慧合理利用数字技术,实现对来自社会治理各主体治理力量的聚合,通过党建搭建平台、开设窗口,吸引各方力量凝聚资源,以党建为纽带,实现基层治理资源的裂变与聚合。在这一过程中,智慧技术的运用不仅为基层党组织的信息融通搭建了数字空间,也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分析决策能力,实现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模式转型和能力提升。因此,本文将“智慧党建”定义为:以人的智慧为核心,科学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智慧技术,实现党建信息资源融合共享,生成新信息助力决策,从而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治理能力的新型党建模式。智慧化党建逻辑既关注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保留传统的群众工作方法,又积极利用现代智慧技术,延伸党建“感官”,扩展数字空间。
二、智慧党建何以生成?
(一)适应数字空间崛起的时代需求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数据科学以及云计算、人工智能的发展,正推动着人类进入全新的数字时代。全球化的网络、信息数据交织融合,点对点的实时分享,形成一个巨大的、相互关联的、立体化的交互空间——“数字空间”。笔者将“数字空间”定义为以信息或数字为载体的虚拟空间,以及其背后依靠互联网、信息技术和数字科技(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联结并运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网络空间。“数字空间”具备虚拟现实交互性、系统性、互动性、社会性、传播性等特点。其空间结构和要素关系见图1。
图1 “数字空间”结构模型
图2 “智慧党建”平台总体架构
数字空间的崛起拓宽了人类的活动边界,也为党建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和运转模式。为适应数字时代变革,积极占领数字空间阵地,智慧党建应运而生。智慧党建可以看作数字空间下党建工作的数字孪生体。各类智慧党建终端平台如电脑、手机、触摸一体机、指挥大屏等充当了党建数字空间的“窗口”,进行信息发布与获取、用户注册与事项查询等。智慧党建平台的后台运转与维护则承担了数字空间内的“应用处理”功能,通过后台工作人员的信息处理与反馈报送等实现与前端窗口的互动。比如“三会一课”的策划开展与信息发布、党费收缴、党员信息统计、支部台账管理等。而智慧党建运转过程中形成的大量数据资源则形成了不同的数据库,比如“党建管理数据库”“党建资源数据库”“党建学习数据库”等,这些数据库共同构成智慧党建数字空间的“后台资源”,助力党组织分析决策,制定科学化的党建方案和社会治理方案。而智慧党建过程中不同主体之间的互动行为则构成了“拓展延伸”板块,基层治理主体间社会资本的构建和资源的融会就是在这一板块内实现的。以上功能的正常运转都要依靠互联网、计算机等软硬件设施组成的“基础支撑”板块的搭建,因此,基础支撑是数字空间形成的根基。通过这五大板块的相互配合,智慧党建将大部分党务工作转移到数字空间内完成,并将在数字空间内产生的大量数据资源进行分析整合,裂变为新的信息资源,再次反哺赋能党建工作与社会治理的分析决策环节。
(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内在要求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流动性的增强,基层党组织管理面临底数不清、权责不明等棘手问题,大量两新组织的出现也加大了基层党组织的管理负担。2022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 671.2万名,比2020年底净增343.4万名,中国共产党现有基层组织493.6万个,比2020年底净增11.7万个。其中基层党委27.8万个,总支部31.6万个,支部434.2万个。[3]如此庞大的组织体系也为新时代党建提出了更高要求。
首先,基层党组织建设需要以标准化引领规范化。智慧党建平台通过将党务管理移至线上,覆盖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务管理等,全过程留痕、电子台账记录,都在数字空间内实现,自动化和程序化的操作手势既减轻了基层党组织工作者的工作负担,也推动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其次,基层党建工作需要提高效率。智慧党建通过搭建系统化平台实现数据的备份储存,协助基层党务工作人员完成党员档案管理和电子台账录入等工作,避免了纸质化时代的重复填表、手写录入等大量精力投入,也方便档案调取和信息查询管理,明显提高了基层党务工作的工作效率。在数据库的支持下,基层党组织可以通过智慧党建平台直观了解辖区内党员分布情况,调取党员相关信息,对于解决困扰基层的“口袋党员”问题,摸清党员底数具有积极意义。智慧党建在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标准化与规范化、高效性与多样性以及智慧分析和智慧预警的能力方面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党的执政能力的现实需要
在探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问题时,党建逻辑和治理逻辑的关系是不可回避的话题。尽管党建逻辑与治理逻辑有所不同,党建的目标是动员、组织、服务群众,其基本逻辑是方向把控、价值引领和以身作则,而治理的基本逻辑是效率与职责,[4]但在新时代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有共同的目标,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这要求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看作党建工作的重要一环,使党组织依靠其强大的组织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为基层治理提供能力支撑,达成党建逻辑与治理逻辑的耦合,实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目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单位制的解体,基层城市治理缺乏有力的组织制度抓手。伴随着工业化和市场化的发展,城市社会人口的流动性增强,基层社会的管理难度显著增加;社会出现个体原子化与组织碎片化倾向,而基层党组织在凝聚基层治理资源、人力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政党执政能力、政府服务能力和社会自治能力等多元能力的包容性耦合与互融共生为基层治理提供了能力支撑。[5]党组织建设通过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大格局,可以在基层治理中有效地将党建功能转化为治理效能。因此,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也是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智慧党建一方面提升基层党组织内部建设能力,另一方面提升基层党组织与社会的沟通能力。党员在智慧党建平台上亮身份,社区党支部书记及时回应来自群众的问题反馈,智慧平台自动收集社情民意数据信息,经大数据分析后形成决策报告反馈给基层党组织领导,助力下一步科学化、精细化治理。以此形成良性循环,从政府端菜到群众点菜,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感和满意度,做到以人的智慧为核心,以智慧技术为手段,更新社会治理模式,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伴随着社会治理水平的提高,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与日俱增,这也有助于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三、智慧党建何以有效?
(一)提升工作效率,破除基层党务管理难题
当代社会人口流动性日益增强,党员居住区与工作地常常分离,导致党员组织关系空挂或组织关系迁出不及时的现象时有发生,党员管理盲区呈扩大趋势。相比起党员工作地的党组织,社区党组织无法对流动党员形成强约束力,导致部分党员不愿意迁出个人档案,而将档案保留在社区,大量“口袋党员”“档案党员”出现。其流动性又决定了此类党员很难有时间参与社区党建工作,或者寻找各种借口逃避党员责任义务。针对这一难题,智慧党建模式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智慧党建平台可以通过对党员的手机终端的打卡定位以及线上党组织关系转接,实现党组织间基础数据的共融共通,通过数字技术摸排基层党员和党支部底数,并全程记录党员的组织表现。智慧党建变被动为主动,依靠智慧技术主动获取党员动态信息,包括党员档案所在地、党员学习活跃度、党组织人员构成等,绘制基层党组织“画像”,提升党组织自我管理水平。同时,利用智慧党建平台完成数字空间内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务管理,支部台账管理、支部书记队伍管理、党员队伍管理,线上缴纳党费等,极大地节省了基层党务工作者的时间精力。所有数据线上留存,不同层级党组织数据对接,给党务管理带来了便利。
(二)打破时空限制,借助数字空间实现“人”的在场
智慧党建系统可使用数字技术将城市红色阵地资源、各街道党组织信息等通过数据可视化展现,构造城市的孪生数字空间。在这一数字空间内,可以对当地党建资源进行可视化直观了解。数字空间内,智慧技术延伸人的“感官系统”,打破了传统党建模式下时间空间的限制。一方面,通过数字空间实现零距离交流沟通,拉近“人”与“人”的距离。比如疫情期间线上的党课教学、线上直播培训;再如微信群内党员先锋和人工智能机器人党员的即时应答,都让人们感受到党员在身边、党组织在身边的亲近感,对于树立基层党组织的良好形象具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数字空间延伸了人的感官系统,协助人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比如党史学习教育场馆利用VR技术实现党史场景的模拟现实体验,带给观众更真实的冲击,从而获得更好的党建效果;通过智慧党建指挥大屏与监控探头,可将不同区域的党群服务站实时运作情况即时展示,方便统一管理与监督。
(三)挖掘数据资源,助力科学精准决策
传统党建因缺乏智慧化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技术,使得党建工作中产生的大量数据被浪费,而智慧党建可以依靠智慧党建平台收集的静态数据和动态互动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统筹阵地资源,赋能基层精准决策。例如,上海党建服务中心将智慧党建系统分为管理、服务、宣传三个板块,服务板块可以记录智慧党建阵地资源、活动数据记录,并将分析结果反馈给管理板块;其中的“党群服务阵地态势感知平台”可以实时观看不同党群服务站的活动现场,并智慧分析各党群服务站的服务能力、服务人数,重点服务时段等,通过党群服务阵地态势感知分析,科学分配人力物力等资源。除此之外,“智慧党建”平台分析系统可以利用大数据绘制党组织能力画像,党员用户画像等,例如人群的年龄信息、人群的性别信息、人群的职业信息、人群的民族信息等,通过对这些大数据的整体性分析,管理人员就可以得知开展哪些党建活动更有可能会受到大家的欢迎,应该开展哪些领域的学习活动,从而在开展相关党建活动的过程中更游刃有余。
(四)实现数据留痕,推进透明标准化运作
智慧党建可以促进基层组织工作常态化开展,落实组织规范化建设要求。由于智慧技术的性质决定了智慧党建工作的流程性和标准化,可以解决传统党建过程中出现的底数不清、缺少规范、管理方式粗放混乱、部分流程缺失、重要环节缺乏跟踪监督机制等问题,比如党员奖惩可参考党员学习打卡情况、党费收缴情况等数据;建设电子化支部台账,支部建设数据可视化,实现基层支部考核、管理数字化;党员发展全流程在线管理等。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活动常态化开展,过程性留痕,也有利于打造规范化、透明化党建流程,避免压力型体制下基层党建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不作为、乱作为现象,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和领导力。
四、智慧党建赋能基层治理的实现机制
(一)加强领导力,智慧赋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在社会转型加速的背景下,基层党组织可以借助其强大的渗透力覆盖社会的每一根毛细血管,成为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另一种介质,通过党的统一领导实现对基层治理事务的统筹管理和方向引领。智慧党建通过智慧技术的应用,使党组织进一步提升了监督管理能力和信息获取分析能力,助力党组织科学管理和科学决策,对于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能力有重要作用。城市智慧党建通过网络和数据的互联互通,构建了从区县、街道到社区的立体服务网络,使党建工作能够深入到城市管理的整个过程中,从而畅通了党与社会之间的沟通渠道,在引领基层治理过程中有了重要抓手。以上海市闵行区新虹街道为例,街道通过设置5类16项正向指标和业务类的负向指标,对辖区内居民区党组织进行打分,每年街道还会对各小区党组织进行星级评价。智慧党建平台则可以协助党组织实现标准化评价体系建设,从而形成对基层党组织内部的激励,提升党的内部领导力,更好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因此,智慧党建通过技术赋能,既向内加强了上级党组织对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能力,又向外提升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效能。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加强了党组织的领导力。
(二)创造生产力,打造窗口促进基层资源融合
基层治理由于物质资源和组织资源的限制,正面对着大量资源需求和有限资源供给的矛盾。超大城市的社会治理要想达到精细化要求,必须依靠多主体的力量,而党组织和党建在其中发挥了黏合剂的重要作用。以党建为契机搭建平台,促进多元主体合作,融合多方资源,创造生产力。在区域化党建过程中,不少基层党组织的党建专员充当起了社会活动家的角色,以上海市新虹街道为例,新虹街道以党建为“枢纽”,为各方成员搭建起合作交流的平台,整合各种社会资源,设置“资源对接墙”,集聚共建单位等提供的各类服务资源,涵盖党建、群团、统战、文化、商业等领域,可供按需“认领”和对接,打通“供给侧”和“需求侧”的连接通道,而智慧党建平台的出现则可以实现不同社会治理主体的线上互动,资源对接,并形成需求数据库与资源数据库,利用智慧技术进行科学匹配,通过智慧党建平台窗口,融入区域化党建、两新组织党建等多方资源,增强资源、服务的交互、配送能力,在数字空间中形成社会治理资源的深度融合。
(三)提升决策力,智慧分析基层治理社情民意
智慧赋能基层党建,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基层治理的决策力。数字空间内的角色行为实时产生了大量数据资源,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获得一手的社情民意信息,为基层治理决策提供科学指导,进一步推动精细化、科学化治理。例如南京栖霞掌上云社区的使用,基层党组织通过大数据分析群内民众咨询和讨论的词频信息,以及小程序后台功能使用率信息,得出居民关心的热点议题和服务项目,从而进行程序板块调整和人工智能自动答复的完善,有针对性地解决民众关心的问题,在需求指向下服务目标变得更加精准,相比起自下而上的信息传播渠道不畅带来的政府决策盲目性,双向的信息流保证了信息传递的真实性和效率,有效推动社区党组织依据所得信息作出理性判断并提供精准服务。
(四)形成凝聚力,智慧服务助力提升社会认同
智慧党建一方面加强内部管理,提升了党组织内部的组织力和凝聚力;另一方面通过智慧赋能更好地服务民众,收获了民众认同,形成了社会治理所需的凝聚力。在内部管理上,智慧党建平台利用数字技术实现了监测能力的提升,这种监测能力表现为从个体身上搜集并整理信息,并用于监督个体的行动的能力。监测能力的提升有助于组织管理行为的开展,针对党建工作而言,对党员个人行为和党组织行为的监督,可以规范组织运行、严格组织监管,对于加强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具有积极意义。智慧赋能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对于打造更加“精细化”的城市治理有推动作用。民众在智慧赋能过程中受益,切实感受到来自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府的工作成果时,会提高对城市基层治理的认同,从而提升党和政府在群中心目中的形象与权威,形成社会认同,增强外部凝聚力,实现基层党组织动员、团结和组织群众的目的。
五、智慧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现存问题
(一)新旧治理逻辑脱节,智慧技术覆盖传统工作逻辑
传统党建尤其是基层党建,往往需要依靠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形成社会网络,在建立社会联结的过程中实现资源的互动与整合。由于基层事务纷杂,承担着和民众互动的一线责任,而基层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匹配往往缺乏,因此更需要借助社会网络,吸引多方社会力量参与共治,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为了建立社会网络的强联结,形成和发育更多的社会网络分支,基层治理往往依靠党建活动、社会活动集聚主体,吸纳资源,党建工作者和基层治理工作者也总是跑在群众工作一线,通过做好群众工作树立个人威信,得到来自群众的社会支持。但智慧赋能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是将一套崇尚标准化和数字化的技术逻辑应用于基层工作,传统工作方式中重要的“人情”与“关系”在这样一套技术逻辑中并不适用。在国家不断倡导数字化转型的今天,技术逻辑存在着覆盖传统基层工作逻辑的风险。同时,智慧技术将大量工作转移到线上数字空间,也会增加基层工作者远离群众的风险。如此对于社会网络的建构的打击将是巨大的,基层治理也将因面临着新旧治理逻辑脱节的问题而出现困难。
(二)顶层设计不足,平台系统面临重叠、对接困难和重建风险
现阶段基层智慧党建平台和智慧治理平台搭建情况参差不齐,有的街道和社区得到上级支持建设先行试点,有的因工作需要和创新热情自发形成了智慧平台,有的还未建立成熟的智慧平台;且搭建平台间往往系统不互通,功能不统一,无法进行对接和统一管理。基层政府各自寻找技术企业外包设计平台功能并独立运行,数据库也以辖区内长期积累收集的本地数据为主,很难和其他地区共享数据资源;各条线建设要求不明朗,基层进行智慧平台建设上级组织没有统一明确的标准,因此也面临着平台系统重叠,或被推倒重建的风险。这反映出智慧党建平台建设中顶层设计不足的问题。基层是服务民众的第一条战线,因此更容易发现新的社会需求和社会问题,也更容易提出创新,但如何保护创新、应用创新、统筹创新,就是需要顶层设计思考的问题,否则容易造成基层经验独树一帜却无法复制,或自上而下的统一建设压倒基层已有创新投入的情况,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
(三)开发维护成本高,基层使用动力不足
智慧平台系统建设开发维护成本高,基层资源不足以支撑其运转,因而使用动力不足。尤其是在智慧党建等新兴事物的初期发展阶段,基层没有足够的试错成本,因此容易持观望态度,希望等待技术成熟或模式成熟后进行推广。因此会出现对“智慧赋能”的热情自上而下递减的状况。调研中不少基层工作人员表示:基层创新成本很高,一方面系统开发维护费用高,且技术公司不愿意与政府签订长期合同,技术公司的更迭也会导致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基层创新容易畏首畏尾,害怕投入大量成本设计平台后被推倒重建。面对种种可能出现的成本和风险,基层开发使用智慧平台的动力也会随之削弱。
(四)共享理念不足,数据资源共享困难
数字化建设过程中,不同层级和部门间数据资源的共享依然存在困难,数据壁垒依然严重。一方面,街道城运管理平台的管理人员表示,平台使用的数据大多来自本辖区日积月累的积累,其他部门的数据很难共享;另一方面,不同组织的平台建设往往外包给不同技术公司,技术公司在进行系统设计时为保证自身利益往往保持系统的不兼容性,导致不同平台数据融合困难。在数据就是资源的时代,这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影响政府治理效能。各部门间的数据壁垒依然存在,共享理念和意识不足,导致数据融合困难。
六、智慧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优化路径
(一)以人的智慧为核心,传统工作方法与现代智慧技术相结合
智慧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需要以人的智慧为核心,不能盲目依赖技术手段。因此在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过程中,要关注新旧治理逻辑的平稳过渡,将传统群众工作方法与现代智慧技术相结合,实现数字技术与服务管理的双向迭代。
资源共建,重视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在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社会网络的构建中会形成社会资本,而社会资本的多少决定了基层可调动和聚合资源能力的大小。因此要关注智慧党建的社会逻辑,运用智慧党建平台拓展社会网络,让党建为治理赋能。比如,可以通过打造党群服务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多元主体作用,引入各方资源,凝聚社会力量。继续发挥区域化党建的独特优势,发挥区域单位能动性,利用智慧党建平台数据库精准对接资源与需求,促进局域内联动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线上线下交互配合,弥补数字鸿沟缺陷。面对难以解决的数字鸿沟问题,基层工作者能做的就是处理好传统工作方法和智慧技术逻辑的关系,因为二者会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共同存在。既要关注数字空间内的基层治理能力提升,进行治理方式和模式的转型升级,又要关注特殊群体的服务需求,线上线下交互配合,打造数字友好型社区,尽力弥补数字鸿沟缺陷。在基层工作的实践上,许多社区设置了党员志愿者服务中心,定期为社区内的银发群体提供智能手机培训和教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数字鸿沟的问题,但想要数字鸿沟完全消失,还要靠时代的更迭和时间的沉淀。
(二)加强顶层设计,提升智慧平台建设的系统性
标准化与能动性相结合,赋予基层创新空间。智慧平台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打造“市-区-街镇-社区-网格”五级党建平台建设体系,提升智慧平台建设的系统性,以实现不同平台间的系统对接和数据资源融合。同时应关注不同区域基层治理环境的复杂性,因地制宜,将标准化与能动性相结合,赋予基层一定的创新空间,使其拥有自行设计小程序等前端功能窗口的自主权。
树立共享理念,打破数据壁垒。提升智慧平台建设的系统性,除了平台软硬件设施的设计外,还要关注组织理念的转型升级。要实现治理思维转变,培育互联网思维,树立共享理念。通过制度设计推动条块间的资源共享,依托智慧平台实现数据库的融合,打破数据壁垒,共同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服务。
厘清工作边界,抓住主要矛盾。在利用智慧技术赋能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的过程中,要厘清工作边界,不能“一篮子全装”,在注重精细化治理的同时,合理分配和安排注意力,抓住主要矛盾,将智慧赋能用于提升城市治理的决策力上。依托智慧技术的大数据分析能力为治理工作建言献策。避免踏入形式主义怪圈,化繁为简,节约基层工作的精力和成本。
加强组织保障,重视资源支持。任何一项新事物的推进都要依托强大的组织支持和资源支持,智慧赋能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也不例外。智慧平台的搭建和运行维护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基层因为资源匮乏往往缺失敢于创新的能力,因此智慧赋能基层需要来自组织和上级部门的重视与资源支持。需要做到领导牵头,各部门协同支持,并且做好组织成员的思想动员,形成合力,才能为智慧平台的推行打造牢固的组织保障。
(三)打造优秀范例,建设智慧党建评价体系
智慧党建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其建设发展还未完全成熟,这时就需要在基层创新实践中寻找模式范本,打造示范效应,不断推动智慧党建的创新和优化。智慧党建平台打造和模式设计既需要标准化的顶层设计,又需要具有各地特色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党建工作与治理工作一样,有不同地域的不同特点,因此要尊重不同智慧党建模式的差异化,鼓励创新,打造多样化范本。打造智慧党建品牌,可以侧面激励智慧党建工作在不同区域的开展,还可以将智慧党建的优秀经验传播扩散,带动形成特色智慧党建模式建设风潮。智慧党建平台的打造要有科学的功能设计,解决党组织工作中的棘手问题,让智慧平台真正发挥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