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外国学生的现代汉语外出就餐图式结构研究

2022-11-28王银凤娄开阳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图式理论图式语料

王银凤,娄开阳

(1.澳大利亚迪肯大学教育学院,澳大利亚 墨尔本,3125;2.中央民族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 北京 海淀区 100081)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本文属于现代汉语图式研究的范畴,研究的是外国学生常用交际行为“外出就餐”的图式结构。图式(Schema)一词最早由国外引入,是由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的[1],而后经英国心理学家巴特莱特(Frederick Bartlett)、皮亚杰(Jean Piaget)、鲁梅哈特(D.E.Rumelhart)等人发展为现代图式理论。图式指一个有组织、可重复的行为模式或心理结构,是一种认知结构的单元[2]。

本文所研究的图式是人们的言语行为图式,又被称为“脚本(Script)”,是人们在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进行某一交际行为时所秉持的由多个有顺序的环节所构成的言语行为模式或心理结构。例如,现代汉语的购物图式大致包括五个环节:“询问商品→选择商品→商议价格→结算付款→提取商品”[3]。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图式结构不同,每个人都要经历“观察学习→图式构建→激活使用”的过程。如果违反了图式结构,其言行会被人们认为有些怪异,甚至会造成冲突。外国学生在学习中文的时候当然也要学习各种交际行为图式并在大脑中建立起完整的现代汉语图式结构。实际上,国际中文教学界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当前流行的任务型教学法就是把人们的交际行为当作一种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中文。不过,要圆满完成交际任务就必须摸清现代汉语常用的图式结构,并在教学中让外国学生牢牢掌握,因此,本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文献回溯

1.图式理论在国外的相关研究概况

现代图式理论提出之后,在国外应用广泛。Pedro Macizo和M.Teresa Bajo通过三个实验发现激活图式对专业翻译人员有重要影响[4]。激活图式对翻译人员重要性的研究是图式理论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是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结合。F Dehghan.和 F Sadighi.调查了文化背景影响和文化图式对于伊朗EFL学生在本土学习或环球学习的影响,认为:语言教师不是要教授学生到底应该怎么读,学生也不是要通晓高水平的阅读理解力,更重要的是要有超越语言本身的知识[5]。Ebrahim Khodadady在2012年的研究基础之上,对外语认同量表进行了再次研究,并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探索引起某些概念的内在因素。为此,该量表运用图式理论指导下的微观组织渠道对其进行了语言和认知领域的分析[6]。总之,国外图式理论的应用研究更加注重实证,通过实验或调查获取各自领域的数据和资料,通过分析和比对,最终得出研究结论。上述研究的不足在于,没有给出相对直观的图式,而是直接研究其影响力。

2.图式理论在国内的相关研究概况

近年来,国内现代图式理论的研究多对国外图式理论进行横向研究,比较它们的异同点,同时对过往经典研究进行总结性梳理。惠莹梳理了心理学史上的三种图式思想:康德的先验图式说、皮亚杰的反射图式和认知结构理论、现代认知心理学图式观[2]。康立新回顾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到21世纪前十年之间图式理论的历史沿革,归纳得出国内图式理论研究的三个阶段性特点:纯理论研究阶段、理论研究向应用研究过渡阶段、应用研究发展阶段[7]。蒋开天比较了康德和皮亚杰在图式研究上的联系与区别,指出了图式的四大特征:结构性、动态性、主体性和中介性[8]。上述研究的不足在于研究领域过于集中,与国外图式理论研究相比缺乏广度。此外,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多样化的应用等多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提高研究的综合水平。

3.图式理论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研究概况

现代图式理论在国际汉语教学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应用方面,包括词汇、阅读、听力和写作等方面教学中的应用。

(1)词汇教学方面:戴雪梅分析了图式理论与阅读理解之间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推衍至图式理论指导下的词汇教学、文化背景知识教学;最后,作者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得出将图式理论应用于对外汉语阅读教学行之有效的结论[9]。陈竹、朱文怡以图式理论为基础,结合加涅对学习的五大分类,指明了词汇学习与图式之间的关系。他们阐述了图式理论对词汇教学的重要意义,提出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运用图式理论的思想,并提出了具体的方法[10]。黄彩玉、朱淑洁首先总结了留学生在汉语词汇记忆方面存在的四大难题,随后回顾了图式理论的发展脉络,最后将二者结合指出图式理论在词汇记忆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方式与重要价值[11]。

(2)阅读教学方面:王辉回顾了图式理论以及图式阅读理论的相关内容,针对对外汉语阅读教学提出若干策略。明确指出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阐述了建立丰富语言图式、内容图式、结构图式的必要性和方法[12]。孙新爱、周昊婷[13]和王端在阐述图式理论的基础上深入探究了图式理论在对外汉语阅读课教学中的启发意义和导向作用[14]。王尧美、张学广以外国学生在阅读汉语篇章时的心理过程及遇到的理解障碍为出发点,阐述了图式理论在对外汉语阅读教学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15]。

(3)听力教学方面:陈晓姿以图式理论为依托,结合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的特点,提出建立听力教学前、中、后三个不同的图式,并通过这些图式,积极指导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使听力教学与图式理论更好地融合,从而使教学相长[16]。

(4)写作教学方面:何美芳简要回顾了图式理论的历史发展,特别是对这一理论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写作中的应用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突显图式理论与二语写作教学的密切联系,并进行图式理论指导下的二语写作教学设计和实际教学考察[17]。

21世纪以来,国际汉语教学领域的图式应用研究已覆盖阅读、交际、文化、汉字、词汇、写作、听力等诸多领域。此外,前人还做了应用理论总结的尝试,如娄开阳尝试将现代图式理论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交际性特征紧密结合,构建了一套图式理论指导下的国际汉语教学结构[18]。此类研究不足之处仍然是应用研究较多,而针对现代汉语图式的本体研究较少,目前仅有问路[19]和购物[3]等为数不多的相关研究。关于现代汉语外出就餐图式的研究,目前则尚未见到相关成果。因此,对现代汉语常用交际项目的认知图式展开研究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价值。

前人的研究为本文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但在以下方面也略显不足:第一,部分语料略显陈旧,已不能反映时代的最新发展。第二,语料的样本量略显不足,成果中所展示的只是枚举式的例证。第三,对语料的分析可进一步深入,基于语料的实证研究将会更受欢迎。本文希望通过占有大量新语料,从构成外出就餐图式的环节入手,对该图式结构展开深入分析与描写。

(三)研究计划

本文将基于28部教材中的29条外出就餐语料,运用观察法、归纳法和统计法等研究手段,描写外出就餐的总图式、变化图式和常用图式,最后归纳出每个环节中的常用词语和常用语句。本文所使用的语料出处如下(见表1),它们均为较常用的国内外国际中文教材:

表1 语料出处一览表(以出版时间先后为序)

二、外出就餐总图式结构

(一) 概述

外出就餐图式可分为简单外出就餐图式和复杂外出就餐图式两种:两人以下的外出就餐情况属于简单图式,两人以上外出就餐的情况属于复杂图式结构。限于篇幅,本文仅讨论简单外出就餐图式结构。在简单外出就餐图式中,全部环节均出现的图式可称为总图式,只出现部分环节的图式被称为变化图式。本文先描写外出就餐总图式结构,然后再分析变化图式结构。

构成图式的各个环节根据出现频率可分为必有环节和非必有环节。根据实际生活以及语料分析,外出就餐图式的必有环节包括择地、点餐、结账等环节;非必有环节则包括落座、评价、打包等环节。当所有环节全部出现,按照先后顺序排列就构成了简单外出就餐的总图式:择地→落座→点餐→进餐→评价→打包→结账,做成流程图更直观一些,参看图1:

图1 外出就餐总图式流程图

该图式是外国学生最常用和最基础的,教师应指导学生最先掌握,因为总图式是变化图式的基础。

(二)环节一:择地

择地就是选择就餐地点,属总图式的必有环节,在教材语料中通常都会出现。其常用词语和语句为:

1.常用词语

这一环节中的常用词语主要包括地点类、方位类以及饭馆名称。饭馆名称恕不赘述,下面举例说明地点类词语和方位类词语。外国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词语才能顺利地进行后续的环节。

(1)地点类:饭馆、饭店、酒店、食堂、餐厅、小吃店、包子铺、大排档、自助餐馆、麦当劳、肯德基、快餐店、日本料理、韩国料理、泰国菜馆等。参见下例:

例1《成长汉语》第九课:

(在教室里)

杰克、珍妮:中午你们去哪儿吃饭?

朴龙宇、金美英:我们去食堂吃饭。你们呢?

杰克、珍妮:我们去麦当劳吃汉堡。

(2)方位类:附近、门口、东边、南边、东南角、对面等。

例2《成长汉语》第九课:

珍妮:金美英,中午你去哪儿吃饭?

金美英:中午我去学校门口的那家饭馆儿吃饭。

2.常用语句

在选择就餐地点之前,就餐者会根据个人喜好或其他原因而对就餐地点有大致的考虑,一个人就餐对于就餐地点的选择不涉及这类句型,若是两人外出就餐,便会彼此沟通协商,以求达成一致目标。以两个人就餐为例,该环节的常用语句分为商量式和建议式两类。

(1)商量式:“咱们去哪吃呢?”“今天吃什么?”等类似语句说明就餐者心中没有初步打算,因而与另一个就餐者商量,以寻求对方的意见。“咱们去×××吃还是去×××吃?”这个选择疑问句就是当就餐者的选择不止一个地点时经常使用的。参见下例:

例3《成长汉语》第九课:

珍妮:金美英,中午你去哪儿吃饭?

金美英:中午我去学校门口的那家饭馆儿吃饭。

珍妮:那儿的菜怎么样?

金美英:挺好吃的,还特别便宜。

珍妮:太好了,我们一起去吧。

金美英:好。

(2)建议式:“我们去吃……吧。”“咱们去尝尝……吧。”此类语句是就餐者直接提出与另一就餐者共同去某地就餐,以征求对方的同意。参见下例:

例4《体验汉语基础教程3》第二十八课课文一:

甘雅:你吃过北京烤鸭吗?

惠美:没吃过。

甘雅:我也没吃过,咱们去尝尝吧。

(三)环节二:落座

落座即就餐者选择座位,属非必有环节。就餐者在选择座位时往往根据餐馆的环境、个人喜好等挑选自己喜欢的座位。常用词语和语句如下:

1.常用词语

主要包括一些服务员的招呼用语和与座位相关的词语。根据语料分析,常用的词语有:欢迎光临、座位、靠窗户、靠门口、靠过道、里边、中间、包间、东/西/南/北边、满了、坐、几位、这边、桌子、坐不下等。

2.常用语句

包括就餐者的常用语句和服务员的常用语句两种:前者主要是就餐者自己询问或挑选;另一种是服务员推荐座位。这部分需要学生积累一定的基础句型以及和方位有关的知识点。

(1)就餐者常用语句

①询问式:即就餐者彼此询问或询问服务员有关座位的问题。

A.“咱们坐哪?”类语句说明就餐者不确定座位的位置,通过彼此询问来决定座位。

B.“有没有……的座位?”“你们有包间吗?”“我们坐那儿行不行?”这种情况是就餐者心中有拟定的座位,但是不确定现实情况是否允许,因此来向服务员询问。参见下例:

例5《祝你成功——生活交际篇》第五课对话二:

服务员:欢迎光临,您几位?

朋友:两位。

服务员:请坐这儿。

马丁:有没有靠窗户的座位?

服务员:对不起,靠窗户的座位已经满了。

②建议式:就餐者互相建议或服务员推荐有关座位,如“咱们坐那儿吧。”即某一就餐者已经选定好目标座位,期待获得另一就餐者的同意。

(2)服务员常用语句

外国学生在选择座位时,不但要能有效地输出,还要能听懂服务员的日常用语,这样才能保证彼此沟通的顺利进行。服务员在选择座位环节时涉及的常用语句主要有以下三种:

①询问式:“你们有预定吗?”是服务员在不确定就餐者是否已提前预定好座位的情况下进行信息确认,部分餐馆或饭店是需要提前预定座位的。“您靠窗坐行吗?”是服务员提出建议征询就餐者的意见——此时的询问与建议是混淆在一起的。

②回答式:这种情况是在就餐者询问以后,服务员给出回答。如“对不起,没有座位了。”“……的座位已经满了。”

③建议式:“您请坐……吧。”“请这边坐。”等。若一些就餐者对座位没有特定要求,服务员便可根据实际情况直接给就餐者指定座位。参见下例:

例6《体验汉语口语教程2》第四课对话一:

服务员:您好!请问几位?

欧文:两位。

服务员:坐这边吧。

例7《体验汉语基础教程3》第二十八课课文二:

服务员:欢迎光临。请问,几位?

马克:两位。

服务员:里边坐。这是菜单。

(四)环节三:点餐

点餐是外出就餐图式中的必有环节,也是学生最应该熟练掌握和运用的。点餐的内容会根据用餐的类别不同而不同,如中餐与西餐不同、中餐中的火锅店与家常菜馆也不同。限于篇幅,下文仅以各大教材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语和语句为例。

1.常用词语

经常使用的词语有常见主食名称、常见蔬菜名称、常见菜名、常见汤品名称、常见饮品名称等。

(1)常见主食名称:米饭、蛋炒饭、面条、包子、饺子、饼、馒头、馄饨、粥等。

(2)常见蔬菜名称:豆角、茄子、土豆、西红柿、黄瓜、辣椒、白菜、菠菜、苦瓜、西葫芦、大蒜、油菜等。

(3)常见菜名:①中餐馆类的:如北京烤鸭、鱼香肉丝、西红柿炒鸡蛋、京酱肉丝、宫保鸡丁、糖醋排骨、蒜蓉油麦菜、水煮肉、红烧肉、红烧茄子、土豆丝、麻婆豆腐、香酥鸡、樟茶鸭等;②非中餐馆类的:如牛排、奶酪、炒面、巧克力蛋糕、水果沙拉、寿司、意大利面、披萨、蔬菜沙拉、三文鱼等。

(4)常见汤品名称:酸辣汤、鸡蛋汤、冬瓜汤、三鲜汤等。

(5)常见饮品名称:苹果汁、西瓜汁、咖啡、花茶、绿茶、红茶、矿泉水、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啤酒、白酒、葡萄酒等。

(6)调料类:盐、糖、醋、味精、酱油等。

(7)其他:菜单、点菜、餐巾纸、盘儿、碗、盘、特色菜、饮料等。

2.常用语句

包括就餐者常用语句和服务员常用语句两类,下面分别介绍。

(1)就餐者常用语句:这其中又分为点餐前、点餐中和点餐后三个小的环节。

①点餐前:如“服务员,我们要点餐。”“请给我菜单。”,参见下例:

例8《体验汉语口语教程2》第四课对话二:

春香:服务员,点菜。

服务员:你们想吃点儿什么?

在教材语料中并没有涉及要菜单的语料,预设服务员事先已将菜单拿给食客。但在实际生活中,要菜单的情况还是会时常出现的。

②点餐中:又包括直接点餐、相关询问、请求推荐、特别要求等多类。

A.直接点餐:“来一个(份/盘)……。”“我要一个(份/盘)……。”是这一环节中最常用、最基础的句型。参见下例:

例9《体验汉语 生活篇》第四课对话一:

服务员:这是菜单,请点菜。

迪米特里斯:要一个宫保鸡丁,一个土豆饼。

服务员:还要别的吗?

迪米特里斯:再要一碗米饭。

服务员:您喝什么?

迪米特里斯:要一壶花茶。

例10《祝你成功—生活交际篇》第五课对话一:

服务员:请问,您想吃什么?

马丁:比萨,要一份中的,再要一份蔬菜沙拉。

服务员:您喝点什么?

马丁:一杯苹果汁,饭后要一杯咖啡。

B.相关询问:“有……吗?”“有没有……?”“这儿有什么?”,当就餐者心中已经选定餐点后,便可用这个句型进一步询问是否有这种餐点,或是通过询问来考虑自己的餐点。

例11《跟我学汉语》第一册第二十五课:

服务员:先生,您吃点儿什么?

扬:有饺子吗?

服务员:有,要多少?

扬:二十个饺子。

服务员:好。您喝什么饮料?

扬:我不要饮料,要一碗鸡蛋汤。

服务员:好。

例12《成长之路——起步篇》

服务员:请这边坐。两位吃点儿什么?

李小明:这儿有什么?

服务员:有米饭、饺子、包子。

李小明:有没有面条?

服务员:没有。

C.请求推荐:“你推荐一下吧。”若就餐者不确定自己的餐点时,可以向服务员请求推荐特色菜或特价菜等。

例13《实用汉语1》第四单元第十一课:

服务员:请这边坐。这是菜单,你们看一下。现在点菜吗?

玛丽:你推荐一下吧。

服务员:回锅肉是我们的特色菜,又香又软,客人们都喜欢。

谢芳:那来一个。

D.特别要求:“别放……。”“请给我……。”“不要太咸/辣……。”由于人们的饮食习惯、民族禁忌和个人喜好都不同,因此在点餐中对于餐点便会有一些要求,如不要放味精、菜不能太辣等。

例14《体验汉语生活篇》第四课对话二:

雅典娜:小姐,别放味精。

女服务员:好。

雅典娜:请给我一张餐巾纸。

女服务员:好。给您。

例15《汉语交际口语1》第六单元对话一:

杰克:请不要放味精。

朱丽:请少放一点儿盐。

服务员:好的。

③点餐后:点餐后就餐者可能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如上菜速度较慢或需要加菜等情况。因此,外国学生也应了解这一部分内容,具体包括催菜和加菜等,参见下例:

A.催菜:“……能快点儿吗?”

例16《体验汉语生活篇》第四课对话二:

雅典娜:小姐,我的菜还没上,能快点儿吗?

女服务员:我去看看。

B.加菜:“再来一个……”。

例17《日常口语》第二课对话一:

格林:再来一碗米饭。有包子吗?

服务员:有。肉包和豆沙包都有。您要哪一样?

格林:再来两个肉包。

(2)服务员常用语句

除了日常使用的一些词语,如欢迎光临、几位、请坐、请问、稍等、等一下、马上、半价、喜欢、慢用、忌口、别的、点菜、需要等之外,还包括询问和商量两类常用语句。

①询问:一般情况下,点餐环节都是以服务员询问的方式展开的,就餐者的回答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肯定式,直接说出自己要点的餐点;另一种则是通过疑问式来确定是否有自己需要的餐点。参见下例:

例18《汉语交际口语1》第六单元对话一:

服务员:您吃点儿什么?

杰克:来一个红烧肉。

服务员:还要什么?

杰克:再来一个炒白菜。

服务员:要什么主食?

杰克:一碗米饭。

②商量:“有什么忌口吗?”在日常交际中,就餐者点完餐以后,服务员通常会询问一句是否有忌口,如对酸、辣、味精等是否有要求。此类语料在教材中鲜有提及,但在现实生活中几乎都会有此一问,因此应列为常用语句。

(五)环节四:进餐

进餐环节较特殊:从行为图式来看,是外出就餐行为过程的必有环节,但却不是言语行为图式的必有环节——在教材语料中很少提到这一环节,其主要原因是该环节主要就是一个吃的动作,其间频率相对集中的常用词语和常用语句较少。不过就餐者在进餐过程中也可能会提出一些要求,如需要加盐、加醋等,或因不合口味而要求餐馆再处理一下菜品等。

(六)环节五:评价

评价环节很重要但却属非必有环节,毕竟无须每次吃饭都对菜品做出品评。但对外国学生而言却需要掌握相关的常用词语和常用语句。评价行为可出现的位置很多,包括进餐前、进餐中和进餐后都可出现。根据所搜集到的语料统计,本文将评价环节放在了进餐环节的后面。下面举一个进餐前就进行评价的例子:

例19《初级商务汉语口语》第五课:

(菜上齐)

渡边:今天咱们点的这菜都不错,色香味都好。

阿年色:什么叫色、香、味?

渡边:色就是颜色,红的肉、绿的菜、白的豆腐,看着就好吃。香就是香味儿,鼻子一闻就有食欲了。味就是味道,什么甜的、酸的、辣的,还有又酸又甜的。

阿年色:快点儿大饱口福吧,我已经等不及了。

在上例中,就餐者未进餐之前就对餐点进行了评价。虽然该环节在教材中出现的频率很低,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却是很重要的环节,因此,熟练掌握这一部分内容可以帮助外国学生更顺利地完成交际。该环节的常用词语和常用语句如下:

1.常用词语

包括菜量、色、香、味、太咸/淡/辣/酸、不错、很好、不太好、不好、有点儿、贵、便宜等。

2.常用语句

包括询问和评价(回答)两类,有的语料中没有询问而直接给出了评价。

(1)询问:如“……怎么样?”“……(不)咸/辣吗(吧)?”

(2)评价:内容主要涉及质量、数量和服务等三个方面。

A.质量:如“……真好吃。”“……挺不错。”“……不太好吃。”“有点儿……”。

B.数量:如“菜量挺多的”“菜量太少了”。

C.服务:如“这家饭馆的服务挺好/不错的”“上菜太慢了”“服务不太好”。参见下例:

例20《日常口语》第二课对话二:

艾克:菜的味道怎么样?

格林:挺不错,就是有点儿辣。

艾克:汤不咸吧?

格林:不咸,还淡了一点儿。

艾克:鱼有点儿酸吧?

格林:有点儿酸,还有点儿甜。

艾克:今天的面条味道怎么样?

格林:真好。我还想再添一点儿。

(七)环节六:打包

打包是非必有环节,在实际情况中,就餐者有时会将多余的餐点打包带走,如:

例21《体验汉语生活篇》第四课:

雅典娜:这个菜打包。

女服务员:好。

常用词语包括打包、餐盒、塑料袋等;常用语句有“服务员,打包”“麻烦拿个餐盒,我要打包”等。

(八)环节七:结账

结账是必有环节,学生应掌握一些与货币交易相关的知识,包括了解支付方式、货币金额等,还有一部分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知识,如在中国不需要给小费等。

1.常用词语

包括结账、买单、AA制、现金、刷卡、小费、账单、一共、找钱、发票等。

2.常用语句

包括“服务员,结账/买单”“您用微信还是支付宝?”“您要刷卡还是付现金?”“这是您的发票”等。参见下例:

例22《祝你成功——生活交际篇》第五课对话一:

马丁:小姐(先生),结账。

服务员:先生,这是账单。您这是100,找您7块。欢迎您再来。

三、外出就餐变化图式结构

在总图式中各环节全部出现,但实际交际中有些环节并不出现,甚至有些环节会出现多种亚类情况中的一种——这都会造成图式的变化。本文把这些发生了变化的图式称为变化图式(简称变式),而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变式被称为常用图式(简称常式)。现实生活中的情况很复杂,外国学生要能够在实际生活中顺利完成交际就必须掌握这些变式。

(一)变式之一:有关地点的变化图式

若地点是就餐者事先商定好的,就不存在选择就餐地点的问题,图式中“择地”这一环节省略。此外,若就餐地点是就餐者比较熟悉、经常光顾的,评价环节亦可省略。就餐地点可分为中餐馆和非中餐馆两类,具体又有很多下位小类:中餐馆具体又包括路边摊(包括大排档等)、小饭馆(如饺子馆、包子馆等)和大饭店(包括各种较大的饭店与餐厅)等。非中餐馆包括西餐馆和其他非中餐馆(如日餐馆、韩餐馆和泰餐馆等)。变化图式大致包括:落座→点餐→进餐→评价→打包→结账。其中点餐、结账是必有环节,落座、评价、打包是非必有环节。

(二)变式之二:有关点餐的变化图式

该图式的变化主要出现在点餐环节:由于所选的就餐地点不同,点餐的程序也各异。吃中餐和吃西餐的点餐顺序不同,即使同样是吃中餐,点餐的图式也不尽相同。比如吃炒菜和吃火锅的点餐顺序便不同:吃火锅时,服务员通常会先询问要什么火锅底料和调料;吃炒菜就无此环节。由此可见,在总图式不变的情况下,根据不同情况和实际的需要,各项小环节就会有不同的变化。现将炒菜、火锅、西餐的一般点餐顺序罗列如下:

1.吃炒菜的点餐顺序

凉菜、热菜、汤、主食、酒水饮料等。在实际生活中,点餐的顺序也常常取决于点餐者的主观想法和服务员的引导语,情况往往是变化的。参见下例:

例23《体验汉语基础教程3》第二十八课课文二:

服务员:里边坐。这是菜单。你们喝点儿什么?

马克:我们喝点儿啤酒吧。

张华:你喝吧。我喝茶。

马克:你们这有什么特色菜吗?

服务员:我们这的鱼香肉丝、京酱肉丝、麻婆豆腐什么的,都挺不错的。

马克:好吧。给我们来个京酱肉丝和麻婆豆腐。

在这则语料中,服务员首先询问就餐者喝什么,因此就餐者就先点了酒水饮料,然后才开始点菜。可见,即使就餐地点相同,点餐的顺序也不一定都相同,均随主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2.吃火锅的点餐顺序

通常的顺序是:锅底、小料、荤菜、素菜、酒水饮料等。

3.吃西餐的点餐顺序

通常的顺序是:前菜、主菜、拌菜、汤、甜品、小吃等。参见下例:

例24《祝你成功——生活交际篇》第五课对话一:

服务员:请问,您想吃什么?

马丁:比萨,要一份中的,再要一份蔬菜沙拉。

服务员:您喝点什么?

马丁:一杯苹果汁,饭后要一杯咖啡。

在实际生活中,点餐顺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价格也会对点餐顺序有影响。

例25《祝你成功——生活交际篇》第五课对话三:

朋友:请问,今天有什么特色菜?

服务员:香酥鸡,今天半价。

朋友:来一个香酥鸡。马丁,你喜欢什么?

马丁:我喜欢糖醋鱼。

朋友:再要一个糖醋鱼。

服务员:你们两个人要半只鸡就够了。

马丁:好吧。

顾客在点餐时并未遵循一般的炒菜点餐顺序,而是先点了特色菜。外出就餐图式的个别环节会根据实际情况省略,如在自助餐厅就餐,点餐环节就省略了。如果是朋友饭后外出小酌,则只点酒水而无须点主食。如果外出就餐只是吃主食,比如面食、饺子,就不需要点菜品或酒水等内容。参见下例:

例26《跟我学汉语》第一册第二十五课:

服务员:先生,您吃点儿什么?

扬:有饺子吗?

服务员:有,要多少?

扬:二十个饺子。

服务员:好。您喝什么饮料?

扬:我不要饮料,要一碗鸡蛋汤。

服务员:好。

(三)变式之三:有关结账的变化图式

结账的变化图式也有多种情况:一是要考虑就餐性质:公款招待、私人宴请还是朋友聚会;二是要考虑付款约定:一人请客或者AA制;三是涉及付款方式:用移动支付、现金、刷卡还是使用优惠券或代金券等。视情况不同,结账环节出现的常用词语和语句就不同。下例是一个使用优惠券的例子:

例27《实用汉语1》第四单元第十课:

李明:在四大菜系中,鲁菜口味儿比较重,苏菜清淡。

谢芳:是的,粤菜比较甜,川菜很辣。

玛丽:是吗?听说上海现在有很多川菜馆。

李明:对啊,我们学校附近就有好几家呢!我还有一张“辣不怕”的优惠券。

汤姆:我喜欢吃辣的,咱们去尝尝吧!

大家:好主意!

(四)常用图式:频率最高的变化图式

常用图式本质上也是变化图式的一种,只不过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变式。根据所搜集到的语料统计分析表明,简单外出就餐的常式为:择地→点餐→结账。这是一种极简变式,也是最常出现的变式:一个人或两个人到经常光顾的饭馆吃饭,无须择地、落座,也没有评价、打包等环节,点完餐之后,吃完结账就走。该图式也比较符合人们的经验法则。

四、结语

综上,简单外出就餐的总图式为:择地→落座→点餐→进餐→评价→打包→结账。根据部分环节的隐现情况或环节内部具体亚类的不同,会出现很多变式。主要的变式涉及择地、点餐和结账三个环节。根据语料统计,出现频率最高的常用图式为:择地→点餐→结账。

在一线教学中,我们建议首先让外国学生掌握简单外出就餐的总图式,然后再让学生构建常用图式和其他变化图式。在学生彻底掌握该言语行为的各项图式之后,可带学生实地语言实践,以激发其大脑中的图式结构,在实际应用中巩固所学。

猜你喜欢

图式理论图式语料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归一化点向互信息的低资源平行语料过滤方法*
图式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图式理论视角下的初中英语听力教学初探
巧用图式,添翼背诵——浅谈图式理论在古诗文背诵中的应用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图式思维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解析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