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学期间班主任做好小学生心理疏导工作的策略
2022-11-28范慧玲
范慧玲
(辽宁省实验学校)
2020年以来,基于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需要,各地纷纷实施线上教学。有了“云端”课堂,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线上完成学习。然而,居家线上教学在给师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由于居家时间过长、户外活动减少、电子产品使用过多,打乱了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节奏。这种状态持续时间长了,部分学生就会出现学习状态不佳、学习动力不足的情况。返校复课后,许多学生会担忧自己的学习跟不上、考试考不好,出现学习焦虑、适应不良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面对学生心理问题增多的现象,除了学校心理教师的常规心理疏导,有必要采取更全面的心理介入。班主任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者与保护者,复学后应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与困难,快速调整心态,乐观坚强、自信独立,尽快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笔者以心理健康教育的视角,提出了复学后班主任开展学生心理疏导的策略。
一、全然地接纳,为学生提供温暖、安全和支持的心理环境
复学后,班主任要从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其居家在线学习的情形:没有同伴,心情怎么样?学习状态是否良好?居家期间经历了什么?和家人的关系怎么样?班主任只有带着这些问题走近学生,才更能理解复学后的学生。与居家学习时期相比,学生来到了校园,面对的不再是冷冰冰的屏幕,而是充满温情与关爱的班集体。班主任不妨真诚地给学生温暖的微笑,让学生感受到学校是另一个温暖的家,在这里可以更专心地学习、交往和感受集体生活。
班主任要真诚地倾听学生的心声,增强师生情感联结。学生的情绪表达暗示着其内心的诉求与需要未被满足。针对学生的情绪,班主任需积极关注,包容接纳,认真倾听,正确解读。深入地了解学生心理需求,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班主任要告诉学生:遇到任何困难你都不是孤立的一个人,老师会在后方支持你,同学也会在身边陪伴你。借助关爱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支持的力量。
二、上好复学心理第一课,给学生一个安心的“回归”
复学之初,除了心理教师,班主任也有必要上心理课。在上课之前,班主任要明确,对于学生说出的想法和感受,自己要做到不批评、不指责;同时也要和学生进行课堂约定:积极参与、用心倾听。
(一)环节一:课前热身
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上课一开始就让学生动起来,跟着老师做“身体操”——拍拍手、耸耸肩、摇摇头、跺跺脚,放松一下心情,减轻压力。然后告诉学生不必过于担心疫情,要自觉做好防护,同时不必过于担心自己的功课,要相信自己、相信老师。
(二)环节二:“吐槽”大会
在这一环节,班主任可以让学生回顾居家期间的情绪,把印象最深的事情在小组“吐槽”。要求学生前后桌4人为一组,轮流吐槽;一个人只有一次吐槽机会;吐槽时间总共为5分钟。一方面,通过情绪回顾,有助于班主任快速了解学生居家的情绪状态;另一方面,以印象最深的事情为基础开展“吐槽”,有助于学生释放居家积累的不良情绪和压力。此外,与人聊天是一种倾诉、一种联络。班主任要让小组内的同学轮流说,保证每一个同学都参与其中。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还要特别注意观察不说话和情绪低落的同学。
对于学生个体而言,同学是成长中的好伙伴。对于班集体而言,互相认同是一种积极的班级文化。尤其小学高年级学生很注重同伴关系,同伴关系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对学校的态度。所以在“吐槽”的过程中,班主任要鼓励学生主动去“破冰”,增进同伴间的交流,接纳他人的“不足”,理解彼此的“差异”,建立和谐友好并相互认同的交流氛围。
(三)环节三:“困难怪兽大作战”
在这一环节,班主任首先对学生说:“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困难、失败、挫折、困惑,它们就像一个个小怪兽,需要我们去战胜。从居家的在线学习回归到现在的线下学习,大家觉得自己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遇到哪些‘小怪兽’?”随后,启发小组讨论三个问题:1.你们组的“小怪兽”有哪些?2.面对这些“小怪兽”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或感受是怎么样?如果用0~100表示自己与“小怪兽”对抗的能量,你们组当下的能量值平均是多少?3.在这个过程中,你们是怎么应对的?
其次,小组汇报交流,梳理居家期间和复学后的变化,包括学习上、生活上、情绪上和人际关系上的变化。
接着,聚焦一个返校复课后学生有可能出现的典型困难,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积极寻求解决策略。低年级案例可以聚焦作息习惯和时间管理问题,中年级案例可以聚焦学习动力提升或电子产品使用问题,高年级案例可以聚焦亲子间矛盾冲突问题。结合案例,让学生思考自己是否存在这些情况,应该怎么办。
最后,教师总结疫情复学心理调试技巧:第一,要学会觉察自我,感受变化,正常地看待这些变化;第二,要接纳那些不可改变或难以改变的部分,努力改变那些能够把握和改变的部分。
(四)环节四:“困难应对卡牌”
在这一环节,班主任可以说:“请给你的‘小怪兽’设计专门克制它的魔法应对卡牌。”(如图1所示)鼓励学生把这节复学心理课中的方法加以应用。按类别把应对策略具体化地展现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事情或难以调解的情绪状态时,要积极寻求老师、家长、朋友的帮助,可以写悄悄话给班主任或者心理老师,要积极面对困难,及时调整心态,以便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当中。
图1 学生A设计的困难应对卡牌
三、教学循序渐进,给学生一个生动有趣的“过渡期”
通过教学密度的调整、课程讲授时长的渐进、形式多样的设计、作业与测试节奏的把握,让学生在返校后能经过一个比较短的过渡期,尽快地适应复学生活。
(一)科学安排,营造愉悦课堂
居家在线课程时长都是20~30分钟,小学生已经习惯了短课学习,而返校复课要上35~40分钟的长课,学生难免又会出现走神、拖沓等现象。针对这个情况,班主任要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提升课堂的趣味性,精简讲课内容,活动设计多样化,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
(二)循序渐进,引导渐入佳境
班主任应调整教学强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轻松的学习氛围向紧凑的节奏过渡,从而引导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不宜一返校就检查作业、进行小测试,这样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要指导学生调整复学后的作息时间,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
四、全面关注,重点帮扶,创设关爱的正向的教育氛围
(一)全面关注,营造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
返校后,班主任可以把课堂教育教学与学生的心理疏导教育相融合。定期开展疫情危机下心理调节活动主题班会,让学生讲述身边抗疫人物故事,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提升心理健康素养,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
融合体育、美育等学科,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各种趣味性、放松性的团体活动,如带球绕杆、打沙包、跳大绳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既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又使学生充分地释放了消极情绪。
(二)重点排查,开展针对性的精准辅导
返校复课后,班主任要按照教育部门的要求协同心理教师开展心理健康筛查,全面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班主任要了解困扰学生的焦点问题,通过班会活动、课堂观察、谈话、问卷、写信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身心状况。对于特殊学生,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教育。例如:对于在线上课总缺课、旷课或不按时交作业的学生,要留意观察;对于有过度的焦虑、抑郁和恐惧反应,或明显有行为反常的学生,要积极关注、谈心,及时向家长了解学生的居家情况,做到早预防、早干预;对于复课后个别上课有多动症状或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可以联系心理老师探寻原因,开展有针对性的个别心理辅导。
(三)及时察觉,评估学生的情绪状态
复学期间,班主任需要及时察觉学生的一些不良情绪,可以用数字1~10给学生情绪的激烈程度打分,1表示“很轻微”,10表示“极度激烈”。一旦发现分值达到6~7分,就需要注意学生的情绪状态。当发现学生出现“情绪低落”“情绪烦躁”等不稳定的状态时,要先给学生几秒钟的时间冷静下来。班主任还要切记不在公开场合处理冲突,而是过后去办公室进一步了解情况,再解决问题。
五、家校协同,实现居家与复学的无缝对接
家庭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一个人的思想品德、意志性格、行为习惯的形成都离不开家庭。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与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疫情期间,班主任更要加强家校间的紧密合作,与家长积极沟通,实现居家与复学的无缝对接。
首先,班主任要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孩子在疫情期间表现出来的担心、焦虑、压抑等情绪;要扮演好倾听者的角色,聆听孩子心声,让孩子感觉自己的情绪是正常的,也是能表达的,这是自我保护的反应。
其次,班主任要引导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应与孩子的客观实际保持一致,不断地根据孩子的变化做出相应调整。很多家长希望孩子主动学习,但在当前的居家环境中,只有较少的孩子能做到高自律性,家长如果对孩子抱有过高的期待,则会带来更多冲突。因此,家长需要将对孩子的期待调整到合理的范围。
再次,班主任要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家长要创设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与家的温暖。无论考试成绩理想与否,家长都不要责备孩子,要鼓励和安慰,把这段时间看作培养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机会。
最后,班主任要引导家长多与孩子进行亲子互动,重视家庭环境的舒适和家庭关系的和谐。通过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熏陶具有孩子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和刻苦努力的学习精神,使其学习紧张的情绪得到舒缓。
总之,后疫情时代,学生可能经常面临环境切换和教育方式的改变,这些既是困难,也是成长的契机。班主任要全然地接纳孩子的变化和情绪反应,耐心、细心、用心地改变教育教学模式,加强家校协作,让学生身心健康地度过每一个“特殊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