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阳县:抓牢“两业”牛鼻子不断拓宽群众增收路径
2022-11-28陕西省略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副主任姜华
陕西省略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副主任 姜华
国防科工局核技术支持中心副处长 王晓荣
今年以来,略阳县对标中央和省市要求,围绕促农增收目标,聚焦有劳动力和有发展意愿脱贫户和监测对象,集中力量加大产业就业扶持,实现有劳动力脱贫户(含监测对象)一户一人以上稳定就业,有发展意愿脱贫户(监测对象)一户至少一项长中期结合的增收产业。去年10月份至今年8月份,略阳县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达到13392 元,其中,家庭经营性收入占比10%,工资性收入占比76%,两项收入占比均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今年以来,通过就业帮扶和产业扶持,略阳县“无就业”“无产业”家庭始终保持动态清零。
摸清“两业”底数加强动态管理
丰收场景
略阳县始终把摸清底数、建好台账作为推动“两业”工作的关键,依托“周排查”机制,动态更新和管理全县“两业”情况,做到分类施策、精准施策。首先是摸清劳动力就业底数。按照“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原则,全面摸清脱贫户、监测对象的年龄、性别、就业单位等基本信息,建立劳动力就业信息台账,为分类解决脱贫户、监测对象劳动力就业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对暂时未外出就业的,掌握就业创业和劳务输出意愿等,采取落实公益性岗位、社区工厂吸纳就业等针对性措施,分类解决就业问题。截至8月底,全县所有脱贫户和监测对象户均至少有1 人在县外稳定务工三个月以上。暂未外出就业的5440 名劳动力中,通过公益性岗位解决3310 人,就近在村集体产业基地中务零工的有1998 人,县内企业新增用工岗位解决132 人。其次是,摸清产业底数。由驻村工作队员、帮扶干部、网格员每周摸排一次全县脱贫户、监测对象的产业情况,建立全县脱贫户、监测对象种养业、林果业、乡村旅游业、电商、家庭手工业和其它类型特色产业情况及收益情况、经营主体类型及带动情况、创业致富带头人及带动增收情况等三类台账。2022年,略阳县按照以农业产业项目为依托联农带农的工作思路,新实施农业产业项目91 个,带动和培育“五小经济”业主8650 户,其中,规模种养殖户78 户。
坚持做实产业核心力推提质增效
略阳县围绕“一县三品”布局和“一户一产业”目标,从做强特色产业链条、发展五小经济、打通产销对接渠道等方面入手,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一是科技赋能强化链条带动。通过实施“环境立县”战略、深化“项目招商年”活动,以略阳乌鸡、略阳杜仲、略阳天麻等食药同源产品为重点,启动了百亿元绿色食药全产业链建设,建成了略阳乌鸡、天麻、杜仲、黄精、林麝5 个研究院,推出7 个系列38 个新产品,构建“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企业平台+专业园区+乡村基地”的产业体系,形成行政主导、科技支撑、群众嵌入、市场运作的良性发展格局。2022 年,全县养殖乌鸡182 万只、林麝2000 只,种植天麻2.1 万亩、黄精2 万亩、银杏4.5 万亩、柴胡5.5 万亩、杜仲60 万亩。二是“五小经济”激活创业群体。制定出台《关于发展“五小”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通知》《略阳县衔接资金支持产业发展奖补办法的通知》等制度,创新推行政府支持、龙头带动、金融支撑、保险托底的“政企银保+农户”模式,动员群众发展小种植、小养殖、小加工、小商贸、小田园等“五小经济”特色产业,多渠道增加群众经营性收入。今年以来,累计拨付涉农整合资金2.6 亿元,兑现产业奖补资金1339 万元。其中,驼粮窖酒非遗工坊、易岭电商、小郭飘儿馍、接官亭“中蜂小镇”等一批周期短、见效快的“五小经济”产业效益显著,有效促进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三是多线延伸接通外部市场。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抓订单、拓销路,持续做好与汉王药业、陕西蔚蓝集团等农企合作对接,进行“订单式”生产,乌鸡、天麻、黄精、杜仲等远销北上广深等地,深受消费者青睐;积极畅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线上按照“互联网+农业”模式,通过京东、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宣传推介略阳香菇、木耳、羊肚菌、高山冷水米等特色产品。线下依托略阳县农村淘宝物流中心实体化运行,在汉中、西安、海安等城市人流聚集场所设立专柜和实体店,形成“宣传+体验+销售”的营销新格局;借助国防科工局定点帮扶、苏陕协作机遇,积极搭建消费帮扶信息平台,不断拓展消费帮扶的渠道和体量;借力“上交会”“丝路博览会”等省内外农产品展销会,积极推介销售特色农产品,形成了以销带产、产销两旺的良好局面。截至8月份,通过消费帮扶和扶贫专柜累计销售农特产品达1.04 亿元,线上线下展销活动销售额达1530 万元。
拓展稳岗就业渠道突显供需对接
通过组织劳务输转、落实就业政策、拓宽就业渠道等措施,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推动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劳动力稳定就业,有效保障务工收入,坚决守住防止返贫底线。今年以来,略阳县实现转移就业4.4 万人。一是“线上+线下”精准送岗。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等活动,通过召开现场招聘会,网上直播带岗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累计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11 场次,提供就业岗位2329 个。同时,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劳动力3310 人。二是“点对点”做实输送服务。按照“人岗匹配”的原则,为有外出务工意愿的劳动者提供便捷、安全、有效的就业服务,统一组织专车,统一发放防疫大礼包,让务工人员“出家门上车门,下车门进厂门”,累计精准输送外出务工人员4 批210 人,落实一次性交通补贴政策3185 人138.3 万元。三是保障当地企业用工稳产。紧盯重大项目复工复产,发改、住建、交通等行业部门结合各自职能,主动对接项目、企业用工需求,累计为7 家企业招用员工78 人,为134 家企业5500 名职工发放稳岗补贴110 万元。同时,支持返乡能人办企业、建工厂,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7 户1319 万元,兑付一次性创业补贴63 户31.5 万元。四是支持困难企业稳岗留工。对受疫情影响困难企业社保费实行“减免缓延”,累计缓缴失业工伤保险费率惠及企业15 家,缓缴35.9 万元;落实阶段性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惠及企业90 家,减免保费45万元。五是提升以工代赈质效。坚持“先有群众、后有项目”“项目是手段、赈济是目的”的基本原则,在农村人居环境、小型水利、乡村道路、产业园区等涉农项目建设和管护中,大力推广以工代赈方式,促进脱贫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累计实施以工代赈项目103 个,吸纳农村群众就近务工4517 人次、发放报酬5045.37 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