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EM育人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以产教融合一流课程建设为例

2022-11-28

剑桥学院高等教育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产教一流育人

王 艳

(哈尔滨剑桥学院教务处,黑龙江 哈尔滨 150069)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培养目标反向设计的落脚点,也是正向实施教学的出发点,一流课程是一流本科教育的根本保证。 哈尔滨剑桥学院构建的IEM 育人体系以培养学生“四双”能力为核心,“六真衔接”加强专业实践教学,“六共融合”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以立项建设校级产教融合一流课程为抓手,聚焦学生能力的培养与达成,对接相关职业标准,与企业共同重构优化课程内容,培养“双师型”教师,构建产教融合一流课程体系,有效促进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一、引 言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关乎学校人才培养质量。随着教育信息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我国正处于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提升教育质量成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要求,而教育质量的根本落脚点在于课程,它是大学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相互沟通的桥梁,更关系到学生的个人发展。吴岩司长在2021年全国高教处长会议上作题为“夯实教学新基建、托起培养高质量”的报告中提出,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教学改革改到深处是课程,明确指出课程质量要抓好产教融合。因此,建设产教融合式一流课程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一流课程建设发展历程

教育部近年来发布的关于课程建设的相关文件体现:课程建设理念从“重建设轻应用”转变为“建以致用”,从精品示范到开放共享,坚持培育与认定相结合,从一流课程向一流课程群的整体发展,进而推动专业、学科的不断发展。总的来看,课程近20年的发展演变过程可以总结为国家精品课、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阶段、一流课程等阶段,每个阶段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融合不断深化,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管理不断变革,有力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产教融合一流课程建设的原则

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主体思想是引导高校以需求为导向、服务地方经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向应用型高校转型。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首次明确深化产教融合政策内涵及制度框架,逐步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解决人才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重大结构性矛盾,增强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贡献。应用型本科高校一流课程建设的内涵和特色必然离不开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课程,指以提升高校和企业界产教融合合力育人收效为目的,以高校或企业或高校与企业专家共同执教为教学主体,以企业提供师资或参与课程大纲与教学内容设计等多种形式参与课程教学设计,以讲授行业及国内外先进技术前沿应用与研究知识为教学内容,具体授课形式、教学地点、考核方式不限的课程。因此产教融合一流课程建设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目标导向

产教融合一流课程是在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为提高产业和教育协同育人实效而建设的课程。课程是教育外部关系和内部关系的交会点在面向社会需要的应用型高校表现更为突出,因此决定了其培养方案的编制应该有来自不同背景的人员。因此,应深入调研行业企业岗位人才需求后,依据社会需求设置专业,构建课程体系,建设课程。

(二)实用原则

产教融合课程知识生成的实质是学习个体在产业场域与教育场域两大系统中用实践回答“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过程,也是产业域与教育域的内在关联点、价值耦合点。因此,产教融合一流课程应以专业能力为核心,学科理论为基础,技术应用为重点,形成产业技术与学科理论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大纲等教学文件的制定,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教学场景、实践场所、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都应有行业企业全程、深入地参与,确保学生能力培养与达成有效支撑行业企业岗位人才需求。

四、产教融合一流课程建设的路径

哈尔滨剑桥学院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文化活校、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遵循OBE 教育理念,聚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目标,人才培养体系以“四双”人才培养为核心,以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构建了通识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实践教育平台、创新创业创造教育平台等4 大教育平台和德育实践工程、养成教育工程、朋辈教育工程、家校协同育人等4 大育人工程,形成了符合应用型高校的“六真衔接、六共融合”产教融合一体化育人体系。2021年,学校制定《哈尔滨剑桥学院一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并组织7 类一流课程建设项目的立项工作,其中产教融合一流课程建设项目立项10 项。下面以其中的4 门课程为例,阐述通过“六真衔接”(真实场景、真实岗位、真实任务、真实流程、真实操作、真实考核)、“六共融合”(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共同建设实践基地、共施校企人员互派、共同完成成果转化)建设产教融合一流课程的路径(见图1)。

图1 应用型人才培养产教融合课程建设路径

(一)“六真衔接”提升学生岗位实践能力,“六双”协同育人

《幼儿舞蹈训练与创编》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选修课,课程在教育学院构建的双主体育人、双导师指导、双身份学习、双课堂教学、双方向学习、双证书检验”的“双轨并行、三位一体、六共、六双”机制上开始产教融合课程建设,依托222 所实践基地,积累了丰富的幼儿活动舞蹈案例,与企业共建音乐素材、舞蹈活动视频、教学素材、网络素材等4 类450 例课程资源,为教材和幼儿舞蹈实用案例集的出版积累了完整的案例素材;双导师、双课堂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融合,邀请实践基地优秀指导教师共同参与教学,加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训练,同时通过实践基地的检验学生实践能力与岗位需求的适应度。

(二)“理论+ 仿真+ 实践+ 考核”的教学“五融合”路径

《汽车构造》为汽车与机电工程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主要通过“五融合”进行产教融合课程建设。一是培养目标与企业标准相融合。调研蔚来汽车、吉利汽车、东安实业、兰翔机械等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企业在新工科背景下对人才的需求分析,与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修订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毕业要求。二是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相融合。课程内容和产业技术升级要求相融合,将新技术、新结构和新材料在汽车上应用主动融入课程教学,与企业共同编写教材。三是教学场所与企业真实环境相融合。在IEM 智能制造综合实验室的24 个实验室开展专业实践,虚拟仿真技术实验提高学生工程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四是教学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相融合。将企业工作环境与过程还原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理论+仿真+实践+考核”模式,将学生的就业体验前置,提高岗位实践能力。五是学校教师与工程师相融合。在教师队伍上,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和运行管理机制,来自企业的专家与教师融为一体,集中教师团队整体优势,任课教师均为具有行业企业经历的“双师型”教师,每年进入企业参加实践培训,来自企业的专家有的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有的走进课堂,有的开展“企业进校园课外学术大讲堂”,有的为大师工作室的企业名师完成企业横向课题,发挥其在课程建设中的不同作用,实现课程内容在知识性、技能性和职业性上的统筹与协调,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

(三)将企业横向课题用于教学改革,研发实践教学设备

《嵌入式原理与应用》课程负责人是创新创业教育先进工作者,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其主持并完成多项与嵌入式相关的企业横向课题和多项发明专利,将项目研究成果转化为专业实践内容,具有丰富的经验。该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方向课,为解决嵌入技术发展迅速,课程实验学时设置有限的矛盾,通过模拟工程应用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适宜当前主流技术发展对人才的能力需求和通过分离企业横向课题中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功能,定制相关实训内容这两种方式进行产教融合课程建设,与企业共同研发实践教学设备,设计符合现代工业智能控制和智能制造领域的配套实验、实训,确保课程内容实用性,满足嵌入技术发展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主动实践能力。

(四)项目课程,任务载体,翻转课堂,工作室情境学习,多元主体参与评价,实践基地做保障

《品牌形象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为解决课程教学存在的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缺乏、与企业任务衔接不好、教学资源有限、评价主体单一等问题,遵循OBE 理念开始产教融合课程建设,与企业共同创建教学共同体,共建课程,与企业开发制作企业品牌形象设计系列微课,与企业技师共同编写“翻转课堂”自主学习手册;与企业共同实施“理论知识学生自主学习+实践操练教师企业设计师协助学习”的翻转课堂;引入学生、企业和教师等多元评价主体的“设计任务协作小组”的组内评价策略,全面客观地评价每名学生的学习效果;坚持艺术学院“五横一纵”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学校+实验室+实践基地+公司+区域特色”的“五结合”,拓宽学生的学习情境,把企业化工作室情境学习融入培养过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五、产教融合式一流课程建设成效

(一)成果导向入心,贯穿教学全过程

课程教学团队成员将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教学全过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在课程目标的设定、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活动设计和教学评价的设计方面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体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产出导向。坚持成果导向——即以培养学生具有“四双”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围绕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定位,课程与教育教学活动以培养目标达成为导向,以服务于毕业要求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课程支撑毕业要求达成映射关系为基础,开启学生内在潜力和学习动力,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学生深度参与,课堂焕发活力

课程教学团队成员改革教学方式方法,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等环节,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达成。将新技术、新工艺、最新科研成果和学科前沿等内容融入课程内容,参照职业标准,以学生能力培养与达成为导向,将相关知识点重新整合优化,与行业企业共同建设课程,共同制订支撑毕业要求分解点的课程目标。与企业人员共同实施教学,引入企业生产实际问题为案例,真题真做,用启发式、引导式教学方法,在企业的真实环境现场教学,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学中思,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学习和发展需求。与企业人员围绕职业岗位所需的技术或技能为中心设计和组织教材内容,从实践出发,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共同编写教材。

(三)学习效果评价,参照能力达成

课程评价以学生学习成效为目标,加大过程性考核占比,完善评价指标和多元的考核评价方式,构建科学的课程评价机制。产教融合一流课程注重过程性、研讨性、应用性考核,着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考核评价内容对应课程目标,并与职业标准对接,通过引入企业人员参与制定课程评价标准,丰富课程评价主体,参照行业标准,培养学生专业实践岗位适应能力;考核方法适宜考核内容,采取企业调研报告、作品创作、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确保课程评价结果的效度,有效支撑毕业要求的达成,确保人才培养符合社会需求。

六、结 语

课程建设需要专业、学科协同一体化建设,哈尔滨剑桥学院构建的IEM 一体化协同育人机制,将学科、专业的建设发展落实到课程,以一流课程建设为载体,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建设产教融合一流课程,行业企业用人需求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深化了学校与行业企业的交叉复合与资源共享,促进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有效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具有“四双”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产教一流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