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质量探究
2022-11-28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临山小学薄其勇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临山小学 薄其勇
数学这门课程是一门逻辑性及关联性都很强的学科,它并不会因为整个学习过程中有不同学习阶段而出现断层。并且,每个阶段的数学课程都有自己的重点、难点等,且每个阶段的知识点也都是相互关联的。因此,要想扎实掌握这些知识点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而这些基础则是上一个阶段所学习的内容。
由此可见,在学生整个学习生涯过程中,数学这门学科会一直常伴左右。众多学科都需要运用不同的数学知识解答相应的问题,所以学好数学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基于此,在小学这个夯实基础的阶段,就应当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及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为学生日常学习提供帮助。
一、简述影响小学六年级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模式古板老旧
根据笔者对现阶段小学六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情况调查分析显示,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仍然在应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一直以教师讲解为主,课堂内的教学问题都是由教师提出,学生大多只被动地接收知识进行学习,并没有充分地自主思考、学习。
如果长时间应用此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不仅会较大程度降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会削弱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对学生日常的学习和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只能帮助学生提高相应的学习技巧,并不能让学生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的基本原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缺乏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及交流,只是单一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法进行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下,虽然仍有小部分教师会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但这些教师也没有从多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这样的方式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锻炼与培养,如不及时调整与创新,还有可能严重影响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
(二)教学设计单一陈旧
根据调查显示,现阶段小学六年级数学课堂,除了课堂教学模式过于古板老旧外,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方面也有严重单一陈旧等问题。
不少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仍然以教材提纲为主要引导方案,导致数学课堂过于平淡与单一。虽然这样的教学设计既简单也方便,还会合理节省相应的备课时间,但是此种方式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并不理想。
小学高年级阶段的数学知识已经具有相应的深度和难度,如果仍然沿用之前的教学设计方法进行教学,会出现学生不能在教师讲解后的第一时间全部吸收知识的情况,因此,教师应当合理地为学生提供互动交流的时间,或者是随堂练习的时间,根据对学生的实际观察进行适当的知识讲解。
二、提高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质量的具体对策
(一)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数学教师要想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及效率,应当先从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着手,有针对性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大多以教师讲解知识为主,在课堂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收知识的状态进行学习。
因此,教师需要根据现阶段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积极展开相关教学实践探究。从实践探究中探寻丰富的经验及教学方法,以此丰富和完善传统教学模式中数学课堂的不足之处。
教师的教学任务并不是为学生解答试卷上的每一道数学题,而是需要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引导学生探寻解题步骤,教会学生在日后遇到不同类型题目时,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解决问题,开拓自己思维。所以,为了切实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师需要对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与探索。
例如,教师可在白板上先出一道题,让学生一一进行作答,此时,学生的解题思路和过程肯定会有不相同的情况。教师就可以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选择几名学生阐述自己的解题思路,启发班内其他学生的思维模式。应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既较好地创新教学思路,也能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多方资源结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根据笔者对现阶段小学数学知识结构调查分析显示,小学低年级阶段数学内容主要以掌握运算法则、知识点为主,此阶段知识内容相对较少,且较为简单。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可通过反复复习及训练夯实对各种运算规则的记忆。此时,教师应当对现有的教学设计活动及教学内容进行融会贯通,将多方教学资源结合于一体,与本节数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根据教学内容及课堂环节,增加讨论环节,将班内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对问题进行讨论与分析。这样的方式既可以有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也能进一步增强学生沟通交流能力,促进学生在沟通互动过程中夯实记忆,充分展现学生的优势,在取长补短的交流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巧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趣味性
小学六年级数学不仅涉及的知识量较多,而且知识内容也增加了相应难度。此时,教师可以巧借多媒体技术将数学内容中较为复杂的知识进行直观的简化与呈现。有些内容可通过视频、游戏等不同方式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有效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并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及引导,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等。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一直将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主体,只能将其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同时,教师还要根据现阶段班内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与教学内容,为学生制定适合现阶段学习的教学目标,使班内学生可充分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继而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由于每名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方面存在差异,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及时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学习进度。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将班级学生分为各学习小组,使每个学习小组之间平均水平保持一致。
与此同时,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还可以将本节教学内容作为载体,巧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出更为新颖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与分析问题。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也能促进学生在小组讨论学习的方式下共同进步成长,并将之前数学课堂枯燥古板老旧的氛围进行改变,丰富数学课堂趣味性。
例如,在学习“圆柱与圆锥”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在课前根据本节教学内容做好课件。在课堂中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进行播放,在学生观看视频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刚才观看的圆柱与圆锥表面积的计算方式及规律进行深入探究分析。
此时,教师可将班内学生分为各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在组内通过讨论分析得出结论。在学生探究分析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针对每组讨论情况,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与鼓励。这样既可以有效增强学生探究学习的自信心,也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而后,教师还要对每个学习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在给予指导的同时也要给予鼓励,这样才能有效丰富数学课堂氛围,使学生全身心投入数学知识探究中。
(四)重视基础引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数学这门学科本身就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核心基础,所以教师应当结合教材让学生对相关知识内容有初步了解,以便更好地开展后续教学活动。因此,要想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为切入点进行引导:
首先是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可根据本节教学内容设置课前自主预习环节。如果在预习过程中有不懂的问题,可以在上课时以提问的方式提出,此时教师可以将班内学生的问题进行汇总整合,并与本节教学新知内容进行整合,然后再解答相关问题。
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该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应当多鼓励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讨论分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和探究的学习兴趣。
最后,教师还要督促学生在结束课堂学习后,对课上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及复习,进一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印象。此外,教师可以督促学生在课下实行互帮互助原则,在互帮互助氛围下共同进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学习“分数乘分数”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对本节知识进行提前预习。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可以将不理解的知识点进行标记,然后在教师讲解新知识时进行讨论分析。当教师讲解完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及初步掌握分数计算方法后,可引导学生及时进行复习,使学生扎实掌握本节知识。及时复习能使学生了解掌握自身不足之处,并针对这些不足及时查漏补缺。
最后,当教师讲解完本节知识后,还需要对本节分数乘分数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促进学生正确理解与掌握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为学生做好榜样示范。另外,教师可以根据相关教学内容,设置一些基础类型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提供帮助。
(五)重视目标分层,兼顾学生实际需求
学生之间学习特点、个性差异、学习方式等多方面都存在差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仍然沿用一视同仁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就会使得教学与现阶段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不吻合,无法有效支持学生成长和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差异等,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学生的分层教学方法。根据数学教学内容提前设定好分层教学目标,使班内每名学生都可以切实地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例如,在讲解“扇形统计图”这节知识时,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及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征、价值,以及通过应用扇形统计图解决实际计算问题等。在新知识讲解前,教师可将之前统计方面的知识与本节知识内容进行有效整合,根据本节教学内容设置分层教学方案,根据班内不同学生设置不同引导方案。
首先,针对基础能力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将引导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作为切入点;针对基础能力中等的学生,教师可以将培养学生分析扇形统计图的能力、培养学生统计素养能力水平作为切入点;而针对基础能力较好的学生,教师可根据本节知识内容为其设置探究学习的新目标,将日常生活实际中出现的扇形统计图与本节知识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探究分析,使学生深刻领悟数学知识在日常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此外,教师还要带领班内学生对教材中的复习题进行探究分析。此时,教师可以将班内学生分为各学习小组,通过小组的形式巩固复习本节新知内容。这种教学方法既可以使班内学生扎实掌握本节知识,也能针对性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课堂教学质量。
(六)巧用多元化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的教学方法与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和质量有直接关系。因此,教师应当对目前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及优化,将新课程改革标准及教学理念落到实处,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有效提升课堂教学内容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同时,应用多元化教学模式也能针对不同阶段学生提供不同方法,根据学生实际需求激发探究学习欲望。
总而言之,小学六年级既是学生结束现阶段学习生涯的终点课程,也是升入初中探索学习新知识的起点。在此阶段,教师应当加大教育管理力度,督促学生认真学习数学知识,及时解决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与教研组讨论及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情况,探寻合理的解决方案。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注重教育引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将多方资源进行整合,丰富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数学这门课程中深入探究数学知识中的奥秘,获取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