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视角下区域低碳创新体系的构建及实践路径研究

2022-11-28

中文信息 2022年7期
关键词:绿色体系区域

刘 扬

(中共安阳市委党校,河南 安阳 455000)

一、区域低碳创新的内涵

1.区域低碳创新体系的特征

在推动区域低碳创新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地域资源、基础建设、生态环境、区域经济发展、社会文化背景、人口密度等因素。有些区域的经济发展比较发达,能够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低碳创新体系建设中,低碳技术创新力度较大,低碳化建设成效大。但是有些区域经济发展缓慢、缺乏专项资金,并且缺乏教育资本与智力支持,因此需要政府的帮扶来开展低碳创新建设,低碳化发展缓慢。针对生态环境发展良好的区域,应当注重维持当地的生态环境,无须着重建设区域低碳创新体系。其一,整体性。区域低碳创新体系具有一定的整体性,区中包含环境条件与创新主体。在建设区域低碳创新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各个环节与主体紧密配合才能实现。其二,自组织性。如果外部环境出现变化,那么低碳创新体系能够对自身内部环境进行调节,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在外部环境变化的过程中,能够激发区域低碳创新体系的自组织性,在内部调整、外部变化的过程中,区域低碳创新体系能够自主调整各大主体的活动模式、活动目标,从而有效适应社会的发展与区域变化的需要,从而符合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求。其三,开放性。体系内部在开展生产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引进技术、资金与人才,有效实现体系的革新与发展。并且体系当中也会有资金能源、知识技能的流出,提供给其他区域体系。通过这种开放式的交换模式,能够促进区域体系的健康发展。开放性的体系,能够提升与外界物资交换的频率,能够有效促进体系自身的发展。

2.区域低碳创新体系的功能

其一,知识技术的创新。区域低碳创新体系能够促进技术知识的创新、发展与传播,能够利用多元化的项目来提升能源利用率,降低碳排放。其二,制度与管理的创新。区域低碳创新体系的发展依托于各项制度,制度能够指导区域创新体系的发展方向,为区域活动开展发挥纲领的作用。在制度创新的过程中,需要依托于内外部化境的变化,用来规范、制约区域内主体所参与的活动。此外,还应当创新管理方法,从而使其适用于区域低碳创新体系的发展。

二、生态文明视角下区域低碳创新体系的构建

1.区域低碳创新体系的基本构成

区域低碳创新体系的构成有一定的复杂性,主要通过政府、企业、中介机构、大学、科研机构等主体所构成,从而维持区域低碳创新体系的良好运转。企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践行者,企业能够调动大多数社会资源,是人才与资金流动的重要枢纽,也是科研成果的应用主体,在大多数创新领域当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部分。大学与科研机构承担着技术创新与研发科研成果的重担,是区域低碳创新的源头,承担着创造者的责任,能够为生态文明的建设提供最前沿的基础支持。大学与科研机构的发展,能够为区域低碳创新工作输送大量高质量、高素质、高水平的技术型人才,为区域低碳体系的构建提供学科基础与理论知识支撑。政府扮演着宏观调控的作用,能够合理的调节其余主体之间的关系,有效促进区域生态文明的建设工作,发挥对基础建设工作监督作用,使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能够得到有序的进行,促进多元化的创新科学技术投入到区域低碳创新当中。中介机构发挥着连接者的作用,能够嫁接各个主体,实现企业与大学、科研单位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实现需求共享、技术共享、知识共享,从而促进校企合作的有序开展。

2.体系创新机制设计:以河南地区为例

河南省在2021年12月颁布了绿色低碳转型战略方针,以推动碳达峰、碳中和为主要目标任务,坚持绿色低碳制度、低碳技术、低碳生产共同推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河南省委宣传部颁布了低碳政策、制定了绿色低碳转型战略方针,推动了低碳产业的发展,进行了低碳专项资金的设置,有效提升了区域低碳创新水平,取得了十分有效的发展。其一,河南省落实了能源低碳转型理念,利用低碳项目促进区域低碳创新的发展,促进低碳技术的研发创新,推行低碳消费模式、落实低碳能源结构,从而探索出一条符合当地特征的区域低碳创新体系。其二,低碳政策的实施,能够推进区域低碳协调发展。河南省所制定的创新政策与制度,能够促进区域低碳的进步。河南省通过政策来指导低碳城市规划建设,以河南省安阳市为例,该城市以打造绿色惠民城市为目标,构建了自上而下的协同机制,有效落实了绿色低碳转型战略的各种项目,包括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绿色农贸、绿色文化建设等。其三,推动低碳产业发展,提升能源利用率。河南省优化、调节了产业结构,建设了节能重点工程,持续的孵化发展低碳绿色产业。河南省针对一百家以上的重点用能单位开展了节能改造工作,推动了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大力改造了传统高能耗的产业,实现了产业结构的改造与升级,大力地研发低碳创新技术,推动区域低碳创新的发展。河南省使传统产能绿色化水准得到大幅度的改善,注重开发低碳绿色清洁能源,促进工业的绿色生产,打造绿色制造业体系。河南开展了66 个整县屋顶光伏试点,新增可再生能源供暖能力2400 万平方米,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400 万千瓦以上。并且预计在2025年,河全省城市的车辆将全面实现新能源化。其四,创新低碳技术,推行低碳的生产生活模式。河南省依托于绿色低碳转型理念,实现低碳技术的推广、创新、研发、应用,并且在消费模式、生活理念、生活习惯等方面实现绿色低碳化,并且引导公众践行绿色低碳化的健康生活方式。河南地区鼓励当地居民略消费,提升全面环保意识、节约意识,倡导绿色生产生活、资源循环利用,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让社会各界能够自觉参与到建设美丽河南的行动当中。

三、生态文明视角下区域低碳创新的实践路径探索

1.树立低碳创新观念,完善区域低碳创新政策

在开展区域低碳创新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树立正确的低碳创新理念。地区政府需要高度关注低碳发展与低碳创新,贯彻落实低碳发展观念,并且从政策、规划、战略等层面创新区域低碳制度。需要对区域低碳创新政策进行完善,放松对低碳创新行为的规制,并且予以鼓励,通过低碳创新来推动地区环境、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低碳发展。区域低碳创新的相应政策与规划,需要以低碳为核心,促进科技创新,改进相关政策,构建低碳协调机制,从而使有效促进地区低碳创新的发展。此外,对低碳创新政策进行完善与改进,设置相应的专项资金,在财政税收政策与低碳产业布局等方面予以大力帮助,从而为区域低碳创新的发展构筑良好的政策环境。

2.创新低碳技术,创建区域低碳创新共同体

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是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变革的重要内容,更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重要支撑[1]。地区应当对低碳技术创新予以高度重视,使能源利用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从而使碳排放得到有效降低。其一,应当采取相应的激励机制,提升对企业低碳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构筑低碳创新协作互联网平台,实行协同低碳技术攻关,从而使企业低碳技术创新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有效提升企业在低碳技术领域的市场竞争能力。其二,应当大力改造高碳产业技术、传统高碳能源,引入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能源与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低碳技术等,大力引入现代化的低碳设备与技术,并且鼓励地方企业对低碳技术进行创新重构,从而进一步推动创新技术的发展。企业应当以研发创新与继承创新为核心,促进低碳技术综合全面的创新,使企业的低碳技术核心竞争力得到综合全面的提升。地区需要将低碳技术创新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节点,提升低碳技术水平,从而有效促进区域低碳竞争优势,利用低碳技术创新来促进地区生态文明的发展。其三,需要对构建低碳技术创新联盟与低碳技术协作创新网络予以高度的重视。企业应当构筑创新联盟,对外部关系进行有效的改良,进一步搭建地区低碳创新协同体,对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区域低碳创新规划,区域低碳创新系统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把握,在区域基础设施、空间优化、综合交通、产业体系、技术范式等方面,对区域低碳创新系统进行大幅度的完善。地区应当构建多方参与协作平台,共同构筑低碳创新系统,引导政府、企业、中介机构、大学、科研单位相互协作,从而推动各方面创新资源的涌入,对区域低碳创新环境进行有效的完善。通过构筑地区低碳创新协同体,能够整合各项低碳创新资源,使各个单位与主体之间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交流,这样才能使区域低碳创新竞争力与低碳技术创新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3.发展创新低碳型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转型

地区培育孵化低碳创新型的产业,并且对产业结构进行有效的升级、优化,调整能源结构。以上海为例,上海市注重产业结构的升级与调整,加强节能工程建设力度,有效改善能源利用率,减少能源的损耗,推动低碳绿色产业的发展。以保定市为例,有效推动了低碳新能源产业的进步,打造了发展新能源的中国电谷,大力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创新与发展。基于此,在开展区域低碳创新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并且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优化,推动那些能耗低、资源消耗较少、碳排放量低的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化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物流业的发展,进一步降低地区经济对能源消耗产业、工业的依赖。对于地热能、风能、太阳能等低碳新能源,应当加大开发利用率,不断扩宽能源开发渠道,进一步降低对传统石化能源的依赖,有效降低地区碳排放量,从而使地方产业能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使地方能源结构呈现低碳化的发展趋势,从而使区域的发展逐渐呈现出低碳化、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发展态势。

4.建设低碳城市,吸引低碳人才与创新投融资机制

在开展区域低碳创新工作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低碳城市的建设,不仅要对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政策的创新予以高度重视,还需要大量引入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创新投融资机制。高素质人才的引入,能够为低碳城市的创新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创新投融资机制,能够为低碳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注入大量的资金。区域在低碳创新的过程中,需要重视人才的重要性,对人才智力储备与资本储备予以高度的重视。低碳技术创新属于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专业性强的活动,需要大量的高素质、高水平、技术型人才,因此需要重视高等教育、科研院所的发展,为建设低碳城市带来大力的智力支撑。以保定市为例,该地区河北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知名高校中的专家学者,能够为保定市的低碳城市建设、低碳产业发展、低碳技术创新带来丰富的人才源泉与创意点。杭州、上海、天津等城市都属于高等教育与科研院比较密集的区域,为当地区域低碳创新带来了大量的技术型人才与智力支撑。此外,区域在开展低碳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也需要资金的大力支撑,因此区域应当构建多元化的低碳创新投融资渠道,利用市场化机制吸引社会大众与资本的力量介入,为区域低碳城市建设、区域低碳创新工作创设良好的投融资环境与市场竞争机制。

5.动员社会参与低碳创新,创设低碳消费模式

区域在开展低碳创新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动员群众以及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到其中,从而为推动地区低碳创新的发展注入丰富的资源,提供了一定的社会基础。想要使整个社会的低碳环保意识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应当鼓励群众市民积极地参与到低碳社会与低碳创新建设工作当中,动员社会全员开展低碳消费活动。其一,应当对社会参与区域低碳创新的价值予以高度重视,强化低碳创新发展观念。区域低碳创新工作与社会群体的长远利益与公共利益息息相关,能够有效改善区域低碳的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帮助社会全体成员树立低碳价值观念与低碳创新理念,推动低碳科学技术与知识的推广与普及,从而构建出低碳创新建设的社会文化氛围,为建设低碳城市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其二,应当使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得到充分的发挥,积极地倡导绿色健康、低碳低能耗的生活消费模式,共同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地方政府应当提倡绿色低碳、简约适度的生活模式,避免铺张浪费与不理性的消费。所以,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应当融入低碳创新理念,从而促进地区低碳化的社会生活模式。对于城市当中的群众,应当鼓励他们减少使用机动车辆,外出尽量采用步行、自行车、公交地铁等。通过这样的出行方式,能够有效减少碳排放,减少能源的消耗,对区域环境保护作出一定的贡献。其三,应当加大地区生态绿化的投入,应当倡导当地的人民群众多种树,增加碳汇,重视环境治理工作与污水处理工作。政府应当加强区域景观生态系统的攻坚,使当地的生态承载力得到大幅度的改善。中国当代生态文明建设及研究,备受国际生态与环境不同领域的关注[2]。社会全体成员需要转变奢侈消费、铺张浪费、高碳排放、高能耗的不良生活习惯,应当共同构筑低碳的消费方式与生产生活状态,从而构建出区域低碳创新协同效应,促进当地的低碳社会的发展,为区域生态文明的建设带来极大的推力,从而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共同实现美丽中国梦。

结语

总而言之,工业文明的发展引发了环境、资源、人口等一系列的问题,给地球带来了很大的破坏。因此,应当以推动区域低碳创新建设为基点,有效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区域应当加强制度政策与低碳技术的创新,实行低碳经济模式,在社会生产生活的过程中落实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的理念,有效推动区域低碳的创新与发展,共同促进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实现和谐美丽的地球村。

猜你喜欢

绿色体系区域
绿色低碳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