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学生工作机制创新思考

2022-11-28拜晓旭

中文信息 2022年7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校园文化工作

拜晓旭

(新疆师范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趋势。面对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网络信息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等发展形势为高校教育提出了新问题和新挑战。对此,各高校应当选对突破口,立足于正确的基点,不断强化自身学生工作的实效性与针对性,为高校学生工作的创新提供新的动力,为我国社会建设培养出优质的人才。

一、新时代高校学生工作存在的问题

1.管理工作理念较为落后

一些高校的学生工作管理理念方面存在较为落后的情况,这就导致高校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存在明显的片面化现象。例如,部分高校在学生工作中会过分重视学生职业能力和考试成绩的培养与提升,进而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强化。一些高校学生工作理念的落后,导致学生工作的模式与新时代教育任务与教学模式产生脱离,阻碍了高校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现代化先进科学管理工作理念的缺失,导致高校学生工作出现模式单一、手段简单的现象,并且导致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始终无法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现阶段,影响高校学生工作水平的基础条件,就是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匮乏。高校缺乏现代化的先进学生管理模式,导致高校无法在学生工作中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对高校教学管理的实际需求。同时,一些在高校开展学生工作时,也未能完善思想道德及行为品质方面的教育。

2.学生工作与教学相脱节

现阶段,部分高校在学生工作中存在与教学教育工作相脱节的问题。近年来,一些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部门与教务管理部门间的沟通愈发匮乏,这就导致二者间的合作关系不断削弱。高校的教务部门主要工作核心集中于学生学习纪律方面的管理,因此大多数高校教务部门的工作人员都会将重心放在与本部门相关的教学工作方面,几乎不会与高校的学生工作管理部门进行充分的互动交流,导致学生的教学管理工作与学生素质教育的相关管理产生严重脱节。部分高校的教育部门只有在学生出现严重违纪行为时,才能够明确与高校学生工作管理部门进行充分沟通的关键性。高校学生工作管理部门与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严重脱节的问题,导致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与改革受到了严重的阻碍[1]。

3.学生工作缺乏服务意识

在高校学生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部分高校为了确保学生工作能够在开展时有依据,因此制定了许多繁杂的管理制度。而高校学生工作管理制度在制定时,通常是偏重对学生群体的管理作用,且主要目标就是对学生的行为与思想进行管制,并未体现出高校学生工作对学生“理”的作用,这就导致高校学生工作的管理制度在构建方面缺乏人性化的特征。高校学生工作在开展时,应当确保能够做到较高的合理性与全局性,不仅要对学生的纪律与成绩产生管理作用,还需要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树立崇高的道德理想,这样还能够促进高校学生逐渐形成团队意识与责任意识。高校在学生工作中需要制定以服务学生为核心的相关制度,这样既能够促进高校学生工作相关工作人员服务意识的强化,又有利于提高高校学生工作的水平,实现高校学生工作的有效创新。

二、新时代高校学生工作机制创新的策略

1.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德育为先、成人成才是高校教育需要秉持的正确教育理念,立德树人是检验高校学生工作是否具有成效的重要标准。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都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但专业化的技能与知识都只是学生生活的手段,而无法作为学生生活的目标。因此,高校阶段的教育不仅要做到传授专业知识与能力,还需要对学生进行价值理念与理想信念的培养,实现学生道德观念的优化。

1.1 坚定理想信念

高校思想教育需要坚持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目的是能够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为人民服务、为党的治国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改革方向建设以及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培养合格的建设者与可靠的接班人。因此,必须使得高校学生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听党指挥跟党走。高校学生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重点就是需要坚定自身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信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对于我国广大的青年学生而言,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帮助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尽快完成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时,青年学生对未来生活及工作的规划与向往,都不应当脱离我国发展建设的实际情况,不能脱离自身的实际情况。将自身的奋斗目标与个人理想,都建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基于自身条件的充分且正确的认知,这样既能够做到以远大抱负为前提的精神动力,又能够实现脚踏实地的奋斗努力,这样更容易帮助青年大学生实现自身的梦想[2]。

1.2 端正价值理念

当代的大学生可以说是与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共同成长的一代,因此受网络的影响程度与对网络的依赖程度都是前所未有的,而网络环境中充斥着大量的信息资讯,其中极其容易混杂着负面或消极的信息,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影响。同时,当代大学生也是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因此在物质条件方面相对而言会更加丰富,因此在精神层面的追求也就自然会变得更高。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人成才,都不能离开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引导。通过教育与引导帮助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与未来生活中,能够坚持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起阳光向上的心态,始终做到乐观面对生活、友善面对他人且积极面对人生,这样才能够成就自身别样且精彩的人生。

1.3 强化道德观念

社会发展对高校学生的培养需求就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德就是排在首位。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都能够在学生个人的品德方面得到体现。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个人道德的培养与践行,通过培养自身优质的品德,并且在生活中能够达到实践与固化,来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以礼待人、崇尚和谐、推崇仁爱与爱好和平都是中华民族的高尚品德,通过志愿服务与道德教育等形式,促进高校学生在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中的发展,向上向善知行合一、言传身教相统一,成为社会良知积极的传播者、坚定的守望者以及忠实的实践者[3]。

2.重视管理法制化与人性化

面对高校教育管理形式与办学形式的多样化,学生管理工作应当如何发展与创新,如何确保能够紧密结合思想教育工作,是近几年高校教育者需要认真思考、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在社会权利意识与社会法律意识不断得到强化的如今,高校就必须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确保学生工作能够始终服务学生、关照学生、围绕学生,不断促进学生文化素养、思想水平、道德品质与政治觉悟等方面的提升,使得高校学生能够成为全面发展且德才兼备的社会人才。因此,高校不断改进自身学生工作的方式,促进自身学生管理水平的提升是高校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

2.1 培训转化观念

在以往的经济体制下,高校学生工作的管理重点强调的是学生服从与整齐划一,这种传统的教学理念导致高校学生工作的管理者在法律意识方面存在一定的淡薄问题,管理者很少立足于法律角度去思考学生与学校的关系,忽视了学生工作中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性,导致部分学生的合法权利未能得到完善的保障。因此,需要通过对高校教师队伍的培训,促使其能够转换自身的管理观念。首先,需要教师不断深化对法律理论的学习,促进自身法律意识的增强。结合实际情况开办教学培训,重点针对教学工作中常用的法律法规进行教育。其次,需要规范高校教师的行为管理,自觉依法开展学生工作。结合近年来部分学生上诉学校的事例,需要对高校教师进行依法管理专题讲座活动的开展,使得高校教师能够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开展专题讨论,并对工作中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的学生工作进行合理性与合法性的评价。通过这样的培训工作,既能够强化高校学生工作教师的法律意识,还能够促进高校学生工作开展相关人员依法管理自觉性的提升。

2.2 完善相关制度

就现阶段高校学生工作的相关案例而言,大多数高校内部的规章制度会存在与学生实际需求相冲突的部分,这也是现阶段学生与教师间出现矛盾冲突的重要原因。如今还有部分高校采用的管理制度都是在多年前制定的,有些已经不再适应当今社会法制化、民主化的发展需求。面对这样的情况,高校应当从四个方面入手解决该问题造成的影响。首先,需要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高校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与校内规章制度相关的执行程序,就是对校内规章制度的发布、起草、通过以及提出等环节做出详细的流程规范。其次,需要针对高校重大事件的决策工作,如学生医疗费的调整、学生困难补助的发放以及学生学费的减免等,都需要建立起程序严格的详细规定。再次,需要不断完善对学生进行处分或处理的程序。若是学校针对学生做出了开除学籍处分或勒令退学处分等决定时,就必须为学生提供异议期限和异议提出平台,在校长办公会议作出最终的决定前为学生提供征求意见的机会,允许学生针对该处置提出异议,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合法权益提供切实的保障。最后,高校需要不断突出学生工作的规范化,确保双方的责任能够明确清晰,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突出学生在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与主动性[4]。

3.强化指导引导

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水平提升的关键,也是使得学生创新才能得到培养的重要载体,是高校学生工作发挥优势的重要领域。以自主创新、科学健康与高雅活跃为指导思想,充分促进学生社团与学生会作用的发挥,最大化实现高校校园文化在塑造学生、培养学生方面的关键作用。

3.1 重视内涵

通过突出校园文化的知识性,如组织开展文化艺术节与科技文化节的下公关活动,弘扬并倡导文化与科技的主旋律,重视校园文化活动的内涵与文化品位,促进高校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丰富化与多元化,能够有效促进高校学生工作的强化。高校还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到电子设计大赛、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以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等全国性的竞技比赛中,并通过举办校内的计算机技能大赛、建筑模型大赛以及CAD 大赛等活动,促进学生科技意识的强化,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高校还可以组织开展文学艺术大赛、辩论大赛、时装设计表演比赛、乐器比赛、小品比赛以及手工艺品制作大赛等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以此锻炼高校学生的艺术修养,为高校学生展示自身的创造能力提供有效的平台,使得高校校园文化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3.2 拓展外延

要想实现高校校园文化外延的拓展,就必须突出高校校园文化的大众性。借助学生社团组织,通过充分激发高校学生的创造性与自主性,促进学生的素质教育,锻炼学生的才能,丰富学生的第二堂课,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展示平台,能够有效促进高校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例如,以不同兴趣爱好为核心建立起相应的学校社团,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社团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管理优势,坚持展开一连串影响力强且内容健康丰富的活动。并且,高校可以从校园文化活动与学术科技活动入手,充分利用起学生的课余时间开设学生的第二课堂,这样不但能够促进高校学术与文化研究交流氛围不断变得浓厚,还能够为高校培养一批校园文化活动积极分子与学生科技研究骨干。这样既能够让学生社团不断弘扬社会主旋律,还能够强化高校校园精神的文明建设工作。同时,通过引导学生在校园中亲身实践良好的道德品质,将校园社团作为学生展现自身的广阔舞台,以大众化的校园活动为载体,使得一批又一批的高校学生能够在学校社团与校园文化活动中得到锻炼,并不断走向成熟和成长。通过这样方式,能够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作用,确保高校学生工作能够通过多渠道、多元化的方式开展,为高校学生工作的有效性提供进一步的保障[5]。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工作已经不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因此,高校管理者需要不断针对自身的学生工作进行创新,不断优化自身的工作模式,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以此推动高校教育能力的发展。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校园文化工作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不工作,爽飞了?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