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基于对H省1万余所中小学校的调查分析

2022-11-28刘巧叶

中文信息 2022年7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教研法治

刘巧叶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南 长沙 410005)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根本问题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进入新时代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为中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建设指明了新的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全面、客观地了解现阶段中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有助于我们提出科学有效的对策建议。因此,本研究基于对H 省1 万余所中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建设情况的调研,通过总结学科建设经验,剖析学科建设中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新时代中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建设提供参考,为促进课程改革创新提供思路。

一、中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建设取得的成绩及主要经验

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中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铸魂育人、启智润心的作用逐渐得到认可,道德与法治学科建设也受到高度重视,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绩。

1.高站位部署,道德与法治学科建设体制机制逐步建立

统计显示,2020年,H 省全省14 个市(州)共有中小学生共913 万余人,有普通中小学11289 所。根据调查数据,所有普通中小学均开设了道德与法治课,其中99.5%以上的学校按规定开足了课时。全省中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建设工作得到统一领导、统筹规划,各相关部门协同配合,通过建设机构、出台文件等方式,作出周密部署与系统安排,完善了学科建设工作格局;各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动道德与法治学科建设,强化其育人主渠道作用。此外,各地创建示范引领机制,通过建设示范区、实验校,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相关要求,在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积极深化教学改革、规范课程管理、优化教学方式、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教研体系和评价机制等方面做出积极有益的探索,从而辐射带动区域整体学科建设和改革创新。

2.多举措推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队伍建设效果明显

随着中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建设工作的推进,尤其是在国家系列文件发布后,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也进入了高速发展期。调查数据显示,H 省普通中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实有111210 人,占全省普通中小学教职工总人数的18.13%。为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一方面,通过开展各种学科专项培训,采取集中培训、网络研修、校本研修等培训方式,帮助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准确把握学科性质特点,持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据调查,近三年就有超过50%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参加过县级以上学科培训。另一方面,各地通过培育名师团队、开展教学视导、组织联合教研等方式,着力提升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素质。根据调查数据,全省14 个市(州)、122 个县(市、区),共有493 名专职教研员,55.48%的中小学校每周均安排开展学科教研活动,30.12%的中小学校建立了教研共同体。这让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新手教师、骨干教师、名师实现了既有深度又有梯度的发展。

3.多方面协同,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教学方式不断创新

为推动学科教学改革创新,省市县校四级教研系统主动作为,搭建教研平台,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利用网络优势,设立学科名师工作室,加强学科教育教学研究,以点带面,努力为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发展提供理论理念的“学习空间”,教育教学的“实践空间”,才华特长的“展示空间”;通过举办教学竞赛,评选推广示范课,以赛代训,以赛促研,实现教研训一体化推进,引导教师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提高广大教师教书育人质量。根据最新调查结果,H 省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喜欢上道德与法治课的比例分别为91.5%和80.5%,中小学生的行为规范的日常表现情况、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国情常识的了解状况以及法律素养状况均比上一轮德育监测有较大提升。

二、新时代中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

从调查情况来看,在中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建设中,在思想认识、师资、质量与评价等方面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着学科建设的推进,也影响着中小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1.学科边缘化问题仍然存在,认识有待进一步提升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H 省中小学校均按规定开齐了道德与法治学科课程,绝大部分学校开足了课时。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有少数学校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道德与法治课被其他学科挤占的现象。其原因一方面是一些学校和老师观念陈旧,没有充分认识到道德与法治学科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作用,只将其当作学校教学中的一门普通学科,甚至有人将其当成凑工作量的“搭头课”;另一方面,由于道德品质的培养具有内隐性和长期持续性,德育效果难以量化作为升学依据,所以难免被部分学校、教师和家长所轻视,出现“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局面。

2.学科教师专职化、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

近几年,H 省高度重视教师队伍配备与建设,并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队伍的规模和质量较以往稳步提升,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道德与法治教师不专职、不专业现象仍然存在。调查显示,全省中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中,专任教师仅占比26.9%,大部分道德与法治教师为一专多能教师,且多由学校行政人员或语文、数学等科目教师兼任;其中具有相关专业学科背景的专任教师更是少数,在学科教师总人数中的占比仅为11.8%,此问题在小学阶段、农村地区则更为突出。由于教师不专职且不稳定,兼职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钻研课标和教材、研究教法,其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实践能力尚不能满足正常的教学需求,严重制约着学科整体建设和改革创新。

3.教书和育人相脱节现象仍然存在,教学效果有待加强

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不仅是知识传授的平台和载体,更是价值引领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其道德品质的发展需要经历知、情、意、行等一系列完整的过程,因而道德与法治教学应该遵循其不同于其他任何学科的独特教学规律,这对教师也有着更高要求。然而由于现有一些教师专职和专业化程度不够、教学改革不够深入、学科课程资源不丰富等原因,现有的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尚未能很好地适应新的育人要求,因而造成教学存在虚化现象,教学实践中学生参与率不够高,教育教学实效受到影响。

4.协同教育效应不强,全员育人格局尚未形成

调查显示,就H 省目前情况来看,协同育人格局尚未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不同学段道德与法治学科各自为政,教育过程缺乏衔接,虽然有部分高校与中小学校建立了联系,开展了“手拉手”集体备课活动,但是整体上看,小学、中学、高等学校之间的互动还存在机械化、浅表化倾向,不同学段之间的隔阂仍比较明显。二是道德与法治学科和其他学科各行其是,缺乏有效整合,在中小学校,德育仍被当成是特定课程和教师的专有任务,其他学科课程中的教育资源的挖掘还远远不够。三是学校、家庭、社会各持己见,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尚未有机融合,人们的关注重心仍然更多地停留在学生的学业成绩上,难免对“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有所忽视,缺少了家庭、社会教育的配合,校内的教学效果也就大打折扣,再加上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学生的身心发展受其影响,有时甚至出现“5+2=0”的情况,全员育人更多时候还只是一种呼吁、一个口号。

三、新时代中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建设的对策建议

1.提高认识,为中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建设谋篇布局

进入新时代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发布了许多重要文件,为推进学校道德与法治学科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标准。然而要想真正发挥中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铸魂育人的关键作用,则需要各地区和学校一方面加强对相关文件精神的学习,认真领会新时代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从思想认识上准确把握中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建设的战略意义与前进方向;另一方面,通过调研切实把握中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建设的现状,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与困难,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系统科学的工作方案和务实有效的推进措施,避免“‘重视’仅停留在口号和文件上,停留于应付上级部门的督导检查和评估上”[1],而是从行动上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实施,确保各项文件精神落地落实落细。推动形成全社会努力办好、教师认真讲好、学生积极学好道德与法治课的良好氛围。

2.聚焦关键,为中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建设激发动力

教师是课程改革创新的内生动力,因此,要切实推进中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住教师这一关键力量。首先,要提升教师师德水平,坚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的要求,加强教师政治立场、品行情况的考察,把好思想政治关。其次,要做大增量,配齐中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充分考虑教师工作量以及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实际,建立以专职为主、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中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配置机制,尽快配齐学科教师,并逐年提高专职教师比例。再次,要做优存量,加强对现有中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的培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该对新入职的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做到“先培训、后上岗”,大力支持在职教师与时俱进,开展和参与在职研修,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养。最后,要完善教师成长机制,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标准和办法,实行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职称计划单列、评审单列,在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国家级名师、芙蓉名师、优秀教师、人才计划等的申报评选中,向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倾斜,设立专项荣誉,奖励长期坚守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与研究并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从而建设起一支有情怀、有本领、有担当的教师队伍,持续激发教师教育教学的内生动力。

3.改革创新,为中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建设注入活力

与其他学科课程相比,道德与法治学科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集政治性、思想性和综合性、实践性于一身,这就决定了学科的复杂性,要将其建设好,既要提高其思想性和理论性,又要增强其亲和力和针对性,因此,必须要坚持与时俱进,在改革创新中汲取活力,提升中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实效。首先,要大力推进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统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在高标准落实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并结合时事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学生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其次,要加强教育科研,开发教学资源,着力建强省市县校各级教研队伍,通过开展教学竞赛、教师研训、集体备课等不同形式的教研活动,探索运用新技术新方法,聚焦共性问题,展开深度研究,开发符合中小学教学实际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微课、教学实录等素材,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再次,要大力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坚持在改革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倡导运用反思体验、小组研学、情景展示、课题研讨、课堂辩论、价值澄清等多种方式开展教学,并重视学科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1]。

4.强化保障,为中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建设保驾护航

中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强有力的保障措施是学科建设得以有效推进的必不可少的条件。首先,要进一步强化权威引领,严格落实学科建设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领导机制以及工作推进协调机制,完善学科建设工作格局。其次,要组建由高校专家、教研人员、优秀一线教师等组成的中小学教学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并督查区域内课程设置、教学组织、教师发展、考核评价等各方面工作。再次,要给予充足的经费保障,通过落实生均经费、设立岗位津贴等方式,保障中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活动、教师培训等课程建设工作的开展,进一步调动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后,要加强督导考核,将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学质量等纳入教育督导评估范围,建立相应的督导评价制度,全面覆盖、分级负责、问责有力,推动地方和学校严格落实相关要求,做好学科建设工作。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教研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