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职院校加强劳动教育的价值、优势与实践路径*
——以怀化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2-11-28

中文信息 2022年7期
关键词:劳动技能院校

谢 臻

(怀化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怀化 418000)

近年来,由于成长环境出现了较多的变化,高职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来自各方的关爱,从而导致其缺少良好的劳动能力以及劳动意识,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不利影响。而劳动教育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劳动观作为基础理论,是该理论观念的实践体现,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关键部分。劳动观提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通过劳动能够加深人对劳动的认知,将其融入教育体系中可以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不断探索,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对自身劳动教育模式进行完善,不断丰富劳动教育资源,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

一、新时代高职院校加强劳动教育的价值

1.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取向

劳动教育通过组织各种不同类型的劳动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劳动实践中认识到劳动的光荣性以及劳动技能的宝贵性,感受劳动活动可以创造的价值,从而改变学生对劳动的认知和想法,形成劳动荣誉意识[1]。端正劳动价值取向后,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劳动的意义,对于个人就业观也有着积极影响,可以使其结合社会需求、个人兴趣对职业进行合理规划,让个人和社会价值形成统一的状态,避免出现盲目选择热门职业的问题。

2.形成劳动思维和劳动习惯

劳动思维以及劳动习惯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进行劳动,并且利用合适的方法对劳动方式进行思考,由此选择合适的劳动技能,遵循劳动规范,可以避免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实践训练过程中会和各种不同类型的设备接触,很多学生由于缺少规范化的劳动技能容易造成各类事故,不仅会给企业造成财产损失,也会让学生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而在劳动教育过程中会引导学生运用合理的思考方式解决劳动问题,需要学生对劳动工具和劳动技能进行选择,通过设计计划、劳动实践、问题反思一系列的过程使学生形成丰富的实践经验,了解不同劳动工具的使用方式,从而促使学生形成劳动思维,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2]。

3.强化个人劳动实践能力

劳动实践能力是劳动教育的重点内容,以往通常将体力劳动实践能力作为高职院校教学的重点内容,对于劳动实践的理解出现过于片面化的问题,这使得学生通常只会简单的体力劳动技能。在新时代环境下劳动教育重视对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应用,以此来解决在工作实践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行业内的新知识以及新技术,掌握不同工艺的使用方式,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在高职院校中也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创新意识融入劳动教育中,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创新劳动技能和劳动工具的使用方式,让学生能够改变以往的劳动形式,有利于推动社会劳动技能的整体创新。

二、新时代高职院校加强劳动教育的优势

1.坚持以劳动实践培养人才

劳动教育不单单重视相关理论知识的教育,同时也重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实践思维以及习惯,而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倾向于以劳动实践为形式对人才进行培养,这也为劳动教育的落实提供了重要帮助[3]。高职院校现阶段通常选择工学结合的模式对学生进行培养,并且还在不断深化校园和企业的合作深度,形成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该种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知行合一的理念,能够使学生在劳动过程中不断深化对劳动成果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也开始应用“1+X”证书制度,重视将职业技能证书和毕业证书进行联合,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劳动技能水平。

2.坚持办学和劳动教育理念相一致

办学理念是高职院校结合自身的办学特点和宏观教育要求所形成的一种产物,而高职院校自身的办学理念和劳动教育所体现的精神以及内涵是一致的,对于劳动教育活动的开展有着重要影响。高职院校将服务作为教学宗旨,将促进学生就业作为教学导向,同时认识到学生职业的需求以及社会岗位的需求,重点提高学生在劳动实践过程中所需要拥有的基本技能以及素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高职院校也开始积极组织各种不同类型的劳动活动,例如生产性、生活性劳动等,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劳动价值观念进行理解,强化学生劳动技能,符合劳动教育要求[4]。

3.坚持优质教育资源与劳动教育相结合

高职院校在劳动教育过程中拥有着大量的资源,也为劳动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重要的资源支持。首先,高职院校拥有独特的校园文化,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体系中,不仅能够体现出劳动工作者的良好品质,还可以在无形之中对学生进行精神融入,形成劳动教育的重要手段。其次,高职院校拥有较多劳动设施资源。高职院校为了能够让学生进行劳动技能训练,在校内设置了专门的实训室,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同时,高职院校还与企业进行合作,通过引导学生深入企业的第一线,结合企业完善的设施设备,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种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这对于锤炼学生的劳动教育能力有着积极影响,且更加符合新型行业形态的需求。

三、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路径——以怀化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1.完善教育课程机制

劳动教育一直以来是以一种教育理念的形式融入教学体系中,虽然可以在无形中融入劳动教育,但是无法形成系统性的教育模式,且会影响到劳动教育质量。高职院校可以针对教育课程机制进行完善,明确劳动教育在课程体系中占有的地位,以此来提升劳动教育的规范化水平。首先,确定劳动教育课程性质和内容,保证教学规范化。在怀化职业技术学院中劳动教育属于必修课程,1~2 学期开设劳动教育理论课,每个学期8 节理论课,实践课共20 节,由学生处进行统筹管理。劳动教育内容包括日常生活劳动教育,从衣、食、住、行角度方面入手,同时组织学生参与顶岗实习以及实习实训的劳动实践活动。加强和社会、企业、工厂以及社区等场所的合作,组织服务性劳动教育活动。

其次,确定劳动教育目标,强化综合能力。根据现阶段人才培养要求,怀化职业技术学院从三个角度出发明确了教学目标。第一,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第二,知识目标。学习劳动教育的基本知识,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树立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劳动观念。第三,能力目标。掌握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的基本技能,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5]。

最后,确定考核评价机制,加强重视度。在课程机制中考核评价是极其关键的内容,能够了解学生的劳动教育能力与价值观念。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将考查的方式作为劳动教育的考核手段,联合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对学生的劳动能力以及劳动意识进行评估。课程成绩由平时和期末考查成绩组成占比分别为60%和40%,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出勤表现以及劳动活动参加情况,期末以劳动活动作为考查内容,评测活动项目成绩。

2.创新劳动教育方法

劳动教育教学方法是极其重要的、合适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劳动课程中。以往通常是以理论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和实践联系并不紧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深度也不够,普遍缺少学习劳动知识的积极性。怀化职业技术学院重视将生活、岗位需求和专业教学进行结合选择劳动教育主题,利用活动教育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在教学方法选择时要求将理论教学法和活动教学、项目教学法、多媒体教学进行结合,形成信息化、立体化的课程结构,落实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为学生营造多样化的课堂[6]。例如,项目教学法属于一种实践性的教学模式,以实践项目为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开展劳动实践,在特定情境中完成知识的应用,从而获得知识的构建。高职院校可以组织“种下一棵树,收获一片绿地”的劳动项目,在学校或者公园选择一块合适的空地,让学生以8 人为一组栽树,将树木的生长情况作为期末成绩的一部分。环保是近年来社会所关注的焦点内容,植树造林是修复生态环境的重要方式,高职院校通过组织植树这一劳动实践项目可以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并且还能锻炼其劳动技能,如浇水、施肥、修剪等。同时,学生在劳动活动中可以见证一个生命的成长发育,也能够在融入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的同时强化学生的生命意识,对于学生个人综合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

3.加强校企合作深度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实施教育的重要方式,能够让学生拥有更加合适的实践场所,对于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优质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以往校企合作存在着浅层次的问题,主要是让学生以实习的方式进入到企业,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沟通并不深入,没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校企合作出现形式化的现象。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学校和企业必须要深化二者的合作,这样才能够为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提供重要保障,也能够进一步落实劳动教育的价值要求。深化校企合作后,学生能够拥有更加合适的劳动锻炼机会,在真实的实践环境下展开劳动,这对于强化学生的劳动能力和劳动价值观念有着积极影响。高职院校可以利用现代学徒制融入劳动精神,对劳动实训锻炼模式进行创新。现代学徒制是近年来所形成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由学校教师以及企业师傅联合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重视技能传承,由学校以及企业共同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完善。学校教师可以讲述专业的理论知识,企业师傅能够带领学生感受如何对理论知识进行应用,通过企业师傅的亲身实践教导,学生不仅能够学到相应的技能,还可以体会到其所具备的工匠精神,由此改变自身对劳动的认知,落实工匠型人才的培养理念。企业师傅通过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工作岗位的劳动实践技能,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实践指导,也能使学生的劳动意识、技能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人才需求[7]。

4.组织日常劳动活动

除上述内容外,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劳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要想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应当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各项劳动活动的组织落实。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在劳动课程体系中也将日常劳动作为重点教育内容,因此教师或者相应部门也应当重视加强日常劳动实践的管理力度,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劳动、主动劳动,形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例如,组织学生打扫公共区卫生。可以按照不同专业划分公共区卫生打扫区域,各二级部门也可以对其进行再次划分,将公共区卫生落实到每个班级内。通过打扫公共区卫生能够保持良好的校园环境,提升校园卫生水平,展示良好的校园形象,对于校园文化的融入也有着积极影响。同时,学生也能够在劳动过程中形成保护公共环境卫生的意识,强化学生的素质水平。教室以及寝室是学生在学校内所停留时间最久的区域,可以在班级内合理安排值日表格,组织学生对教室卫生进行打扫,定期对教室卫生和寝室卫生进行检查,评选出优秀班级或者优秀寝室,以此来强化学生的劳动意识。

结语

劳动教育在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可以改变学生对于劳动的认知,使其形成劳动思维模式,在日常生活中拥有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劳动能力,对个人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高职院校在劳动教育过程中拥有着较大的优势,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机制以及教育资源方面均契合劳动教育需求。在新的时代环境下高职院校应当正确认识劳动教育的意义,选择合适的策略对劳动教育模式进行创新和改进,完善教育课程机制,创新劳动教育方法,加强校企合作深度,组织日常劳动活动,鼓励社区实践活动,从多个角度出发融入劳动教育。

猜你喜欢

劳动技能院校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热爱劳动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