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意与古会、抒怀翰墨”
——浅谈周学安隶书

2022-11-28撰文郝希瑞

艺术品鉴 2022年28期
关键词:气韵纸本奇石

撰文=郝希瑞

跨版周学安 隶书《范仲淹家训百字铭》纸本墨书 180×47cm

隶书上承秦汉篆隶,下启隋唐楷书,它的出现是中国书法自此之后百家争鸣的启端,由此以后诸体繁荣,使中国书法激变成古今相续的文脉。当代一批具有开创精神的隶书家,在临习传统的基础上,揉合四书之特长,推陈出新,成效卓著,推动了当代隶书创作的多元化多样性发展。书法家周学安便是其中卓有成就者,他的书法自然拙朴,秀逸健劲,既有隶书的古意,又独具个人特色。

本页清 伊秉绶 隶书《较文讲艺之斋》纸本墨书 47×147cm

周学安以“慎微”之心境研习书法,数十年来手、笔、纸、墨磨砥刻厉,临池创作不辍,不知不觉间,笔意融会贯通,从传统书貌中走出自我之相。其隶书结构方整,兼具“刚柔相济,摇曳多姿”,遵从古法,直取汉碑经典,稍参时代理念,重在体现汉隶博大雄浑之精神风貌的同时抒发自我情感。

化古为用,兼容并蓄

书法家简介:

周学安,中国楹联学会会员陕西书法家协会会员 。多年来手摹心悟,从未停笔,其书法诸体皆能,尤善隶书。

评论人简介:

郝希瑞,策展人,来自西安当代美术馆。

“意与古会”不同于“与古为徒”,书法家周学安摹古却不泥古,更能化古为用。在多年揣摩研习魏碑汉简的过程中,下苦功对隶书经典《曹全碑》《张迁碑》《史晨碑》《西狭颂》《礼器碑》等进行全面临帖,撷形取神,将其不同的艺术特点熟记于心。在书写之时,他按自己对隶书的审美标准,各取所长,将书写过程和创作情绪纸面化,反映了对当下书法的现状及思考。清代著名书法家伊秉绶在其所著的《默庵集锦》中谈到隶书时曾这样说:“方正、奇肆、姿纵、更易、简省、虚实、肥瘦、亳端变换,出乎腕下;应和、凝神、造意,莫可忘拙。”可见“拙”之一字在隶书中的地位。但书法之朴拙不是靠加工制造来的,它是一个通过长期修炼而水到渠成的自然成熟过程。在周学安书法作品中,观者便能深刻地体味到其内含的古朴拙重之感——运笔肥瘦相间,结体既朴又质,字字的骨骼肌理均充满隶意,笔墨纸间始于形似而究于神似,不惟求然,尤求其所以然,故能离合于古人与“我”之间。

对页清 俞樾 隶书《西狭颂》纸本墨书 134.4×32cm

本页上图:周学安 隶书 《秋日》程颢 (北宋) 纸本墨书 138×68cm

下图:从左至右依次为周学安 隶书《 总是玉关情》纸本墨书 69×34cm周学安 隶书《 秋雨洗我心》纸本墨书 69×34cm周学安 隶书《清游快此生》纸本墨书 69×34cm周学安 隶书《茶香映明月》纸本墨书 69×34cm

笔墨娴熟,融会贯通

书法讲究用笔,一点一画,皆昭然绝异者。历代的书法家、书论家都对用笔有着很深的研究,留下了诸如“力透纸背”“万毫齐力”等美谈。而隶书更是讲究“蚕头雁尾”与“一波三折”。笔画上的波、磔之美以及字体结构之上的屈伸变化是隶书不可或缺的根本。周学安在书法用笔上非常讲究,而且出入皆法。笔势遒劲有力,运笔如顺势推舟,开张自由,行笔圆浑淳厚,使得隶书富有气韵苍古的意蕴。

本页左图:周学安 隶书 《人生哪能多如意》楹联 纸本墨书 138×34cm×2

右图:周学安 隶书 《素心若雪》纸本墨书 138×68cm

在书法之中,笔法与墨法互为依存,相得益彰。正所谓“墨法之少,全从笔出”。在用墨之道上周学安也有其独到之处,常见以浓墨入书,那淋漓、浓枯的墨色,浓处似漆,飞白频出,增添了线条的苍劲老道之趣。干湿浓淡把握得宜,干处如裂秋风,湿处如含春雨,字迹清明秀丽,神采外耀。周学安所书《素心若雪》就是一幅典型作品,此作品一方面不失古意,另一方面又蕴含时代气息,以浓墨执笔,聚墨成形。左波回锋厚重,右磔轻按,墨色润燥互渗,燥出气势,润才能托出风韵,整篇呈现出古韵和洒逸的贯气特征,局部也可见书家神藏于笔内、势彰于形外的自我风貌。

师法自然,自成风貌

古人作书,于功夫之外笃尚天然之趣。在秦巴汉水畔,周学安的书斋雅室中收藏了大量汉江奇石,赏石之道在于奇石的自然灵动和形态气韵。他崇尚自然,并能从奇石的天然神韵中汲取笔意,博取而返约,一以贯之。他将“自然观”凝聚于笔墨风华,又把这些生动气韵融汇于自己的书法中,故其“书肇于自然”,却也“书造乎自然”。

纵观周学安的隶书作品,不仅达到了纯任自然的古拙之意,细品方见笔墨其中变化从心的沉稳之韵。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对书法艺术始终保持着那种勤奋执着,可以预见,随着他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深挖与钻研,必然会在未来取得更高的艺术成就。

猜你喜欢

气韵纸本奇石
张睿作品
韩景燕作品集
《岩高千尺虎》
中国美学“气韵”范畴之“韵”探颐
“气韵非师”辨
陈芳桂艺术作品
浅谈“气韵”在传统美学转型中的含义
浅谈美学中的气韵生动
《中华奇石》2017年杂志征订火热进行中……
奇石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