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2 亿港币 常玉自传式巨作《红底瓶枝》首现拍场

2022-11-28

艺术品鉴 2022年28期
关键词:常玉港币腊梅

左图:左为常玉《枯梅》油画木板 126×69cm右为常玉《腊梅》油画木板 126×69cm 台北历史博物馆藏

中图:常玉《红底瓶枝》油画木板 1963 年作90.5×119.5cm 成交价:含佣金HKD 86,692,000

右图:常玉《红底瓶枝》苏富比香港预展现场

10 月7 日,常玉巨作《红底瓶枝》在香港苏富比现代艺术晚拍上以1.2 亿元港币成交。该画创作于1963 年3 月,是常玉少数附有明确创作日期的绘画,该作品诞生至今近60 年以来从未曝光于拍卖市场。

《红底瓶枝》属常玉的花画当中较少数超越一米尺幅的作品,画中花瓶精巧,花枝蔓延,意境映照出60 年代常玉的切身经历。该画作采用呼应南宋山水“一边半角”的美学概念,将花瓶放置于右侧,并刻意露出餐桌边角,营造层层递进的透视感,巧妙结合红墙、桌案及花卉具象元素,和谐地糅合东方传统魅力与西方现代艺术,展现超越表象的艺术深度。

《红底瓶枝》最早由常玉于1963 年3 月送赠友人哈皮利先生(Yves Rapilly)以祝贺其乔迁之喜,哈皮利先生为常玉晚年最大藏家勒维(Lévy)家族之友人。勒维家族一众成员与常玉于上世纪50、60 年代交往密切,亦是至今硕果仅存的曾经亲身接触艺术家本人的收藏家族;其中艾田及娜塔莎·勒维夫妇与常玉的交往甚为频繁,更在1965年12 月慷慨借出别墅让艺术家举办了生前最后一次个展,成就了一次总结常玉毕生事业的契机。

花卉是常玉毕生创作不辍之主题,种类千姿百态,当中不乏传统国画中经典的梅兰菊竹。若论花卉之形态,本幅《红底瓶枝》可与常玉《枯梅》及两幅《腊梅》并观,当中《枯梅》与两幅《腊梅》的鹿角形梅枝构图基本一致,而《枯梅》与《腊梅》又已进入台湾历史博物馆永久馆藏,另一幅《腊梅》则与本幅《红底瓶枝》成为仅见于私人手上的常玉珍品。《红底瓶枝》是四幅作品之中尺幅最恢宏之巨作,其构图在艺术家芸芸花绘之中亦允称唯一。

过去数年苏富比在香港拍场呈献过多幅常玉的珍罕巨作,包括 2020 年以2.58 亿港币成交之《绿色背景四裸女》、以1.87 亿港币成交之《青花盆与菊》及2019 年1.98 亿港币成交之《曲腿裸女》等;连场佳绩不仅进一步巩固艺术家历史与学术地位,更有助确立其艺术市场价值。

猜你喜欢

常玉港币腊梅
寂寞的枝头,才能长出常玉要的花朵
常玉的乡愁
常玉:画界“宝玉”
嘉德(香港)春拍收获3.72亿港币
香港苏富比春拍录得37.8亿港币
腊梅
换新钞
腊梅
腊梅
浪荡公子常玉凭什么成为华人收藏的品味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