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创伤后成长及其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关系
2022-11-28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白玉萍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白玉萍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昌财实验学校 由淑晶
传统观点认为,创伤事件(或称灾难事件、危机事件等)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消极心理影响,创伤后青少年会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等消极心理反应,通过一些措施和方法,可以帮助个体恢复心理平衡,重新过上正常生活。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简称PTG)是指个体在与重大生活危机或者创伤性事件进行抗争时会表现出在自我觉知、人际体验和生命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改变。这种变化不是由创伤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在个体在与创伤事件的抗争中产生的。创伤后成长强调创伤后个体自我恢复和自我更新的能力,它的提出一改建立在病理学基础上对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解,为人们看待灾难事件给个体带来的心理影响和变化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也为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积极目标:促进学生的创伤后成长。
本文主要考察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与创伤后成长的关系,以及积极应对方式以及良好的社会支持对于创伤后成长具有促进作用。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某中学的232 名学生,该校曾发生过一起校园危机事件。采用整体分层抽样方式,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施测(在每个年级随机选取3 个班参与调查)。发放问卷232 份,全部收回。其中,男生118 人,占50.92%;女生114 人,占49.08%。初二年级学生120 人,51.98%;初三年级学生112 人,占48.02%。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中采用了3 个问卷。其中,创伤后成长问卷(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PTGI)包括20个题目,5 个维度:个人力量、新的可能性、和他人的联结、对生命的欣赏、精神的变化,采用6 点计分法,1—6 分代表“没有变化”到“变化非常大”,分值越高,表示创伤后成长越强;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由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组成,包括20 个题目,采用4级计分法,在每一题目后,列有“不采用、偶尔采用、有时采用、经常采用”4 种选择,相应的评分为1—4 分;领悟社会支持问卷(Perceived Socia l Support Scale,PSSS)测定个体领悟到的来自家庭、朋友和其他人的支持程度,同时以总分反映个体感受到的社会支持总程度,包括12 个题目,采用7 级计分法,分为“极不同意、很不同意、稍不同意、中立、稍同意、很同意、极同意”7个级别,相应的评分为1—7分。总分越高,说明个体的社会支持越高。
(三)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
2021 年11 月(学校危机事件发生1 年后),采用团体施测的方式,安排学生到学校计算机教室上网填答问卷,主试为学校心理教师。在学生全部填答完毕后,由主试带领学生做一些有益身心发展的小活动,主要包括“手指操”“进化论”“我真的很不错”等,以消除学生填写问卷可能带来的不适。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6.0 进行统计和分析,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差异检验,并进行了pearson 相关分析。
二、研究发现
(一)中学生创伤后成长状况较好
在最高分为6 分的情况下,中学生创伤后成长水平处于较高水平(M=4.13)。在创伤后成长总分上,性别差异显著(T=6.39,P <0.001),女生明显高于男生。在个人力量方面,性别差异显著(T=2.70,P <0.01),女生在个人力量成长上明显高于男生;在新的可能性方面,性别差异不显著;在与他人的关系方面,性别差异显著(T=7.52,P <0.001),女生与他人的关系明显优于男生;在生命欣赏方面,性别差异显著(T=5.69,P <0.001),女生对生活的欣赏明显高于男生;在精神改变方面,性别差异不显著,年级差异显著(T=5.54,p <0.001),总体来看,初二学生在各项得分上均明显高于初三学生。
(二)中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较好
在最高分为4 分的情况下,中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得分处于较高水平(M=3.18),在消极应对方式上的得分处于较低水平(M=1.96),男女中学生在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上得分差异不显著,不同年级在积极和消极两个维度上得分差异也未达到显著水平。
(三)中学生的领悟社会支持状况较好
在最高分为7 分的情况下,中学生的领悟社会总分处于中等偏高水平(M=4.29),存在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在家人支持和朋友支持上,性别差异不显著,在其他支持上性别差异达到显著水平(T=6.69,P <0.001),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在家人支持上年级差异不显著;在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方面,年级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T=5.58,4.32,P <0.001)。总 体来说,初二学生在领悟社会支持各维度上得分均高于初三学生。同时发现,中学生的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的得分高于家庭支持。
(四)中学生创伤后成长与压力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之间密切相关
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创伤后成长总体各维度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领悟社会支持各维度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见表1)
表1 中学生创伤后成长与压力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的相关矩阵
三、分析与建议
(一)不可因为创伤后成长而否定传统的心理危机干预
创伤后成长这一概念的提出让人们看到创伤也有可能是一个契机,创伤中包含着新的可能性。有许多研究表明,创伤后成长既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和状态,也是受内外各种因素影响而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创伤后成长与心理健康间关系并非线性关系,而是曲线关系。因此,正如不能因为积极心理学的兴起而全盘否定排斥消极心理学(传统心理学)一样,也不能因为创伤后存在积极成长而盲目乐观,完全否定传统的心理危机干预的价值和作用。个体在遭遇创伤事件后产生负性心理是本能而正常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创伤后成长是青少年创伤后的两种最典型的心理反应,二者并非“非此即彼”,而是共同存在于创伤后的人群之中,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关系。要辩证看待当事人心理状况中并存的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对内在和外在的心理资源进行综合分析,制定和实施更具有针对性的辅导与帮助方案。
(二)重视创伤后成长,促进心理危机干预积极目标的实现
目前国内已有的关于青少年创伤后成长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汶川地震后的青少年所进行的,针对其他青少年群体所进行的创伤后成长的研究非常少,本研究的数据分析结果与伍新春等人关于汶川地震后的青少年创伤后成长的研究结果一致。中学生不仅在经历创伤事件后产生了抑郁、焦虑等负性心理,还发生了创伤后成长。本研究中对中学生的访谈也证实了创伤后成长的客观存在。比如有的学生说:“我现在感觉每一天都特别美好,活着的感觉真好呵。”有的学生说:“那点小事算什么呢,在经历了生死大事之后,我对这些都看开了,实在太无所谓了。” 有的学生说:“我学着更多去关心和陪伴家人,担心万一有一天他们离开了,那我岂不是很后悔?”……
因此,我们在关注危机事件后学生的负性情绪及消极行为的同时,同时要关注和重视他们的积极表现,应当更多从促进个人成长的角度做一些积极的心理建设工作,使其自发成长转变为自觉成长,真正实现心理危机干预的积极目标。既要进行心理辅导,对负性情绪及消极行为加以宽慰和疏解,更要重视给予肯定和表示欣赏,帮助学生全方位了解自我,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赋予危机事件以积极意义,深入挖掘危机事件可能存在的积极资源,将危机转化为成长的契机。
(三)中学生创伤后成长的研究要重视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
本研究发现,危机事件后中学生的创伤后成长性别差异显著,女生在个人力量、与他人的关系和生命欣赏等维度上比男生的创伤后成长水平更高,这与国内外相关研究中对于性别差异的发现是一致的。同时,本研究发现,中学生领悟到的社会支持水平存在性别差异,总体来讲,女生领悟到的社会支持明显高于男生。这说明,我们对于中学生创伤后成长的研究要关注和重视性别差异,对于中学生危机事件后的心理帮助要针对不同性别学生设置有所区别的辅导内容,采用不同的辅导方式。
本研究发现,危机事件后中学生的创伤后成长年级差异显著,初二学生情况优于初三学生。同时,初二学生在领悟社会支持各维度上得分均高于初三学生。这与危机事件当事人在事发当时是初二年级学生(调查时升入了初三)有关,同时也与初三学生面临中考的学习压力有关。这说明,我们对于中学生创伤后成长的研究要关注和重视年级差异,对于中学生危机事件后的心理帮助要针对不同年级学生设置有所区别的辅导内容,采用不同的辅导方式。
(四)对中学生创伤后成长的促进要引领学生建立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
中学生创伤后成长与积极应对方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在面对灾难和危机事件时,不同的人应对方式不同,有的人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有的人寻求帮助,有的人则会责备自己、退缩,还有的人用幻想、理想化等方式安慰自己。采取不同应对方式的人的创伤后成长不同,消极应对方式会阻碍创伤后成长,积极应对方式是促成创伤后成长的重要保护因素,使创伤经历者具有更高的抵抗力,增强其自我恢复和发展的潜能,对于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来讲,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积极良好的应对方式有助于他们缓解成长中的压力。鉴于此,我们应当在学校里加强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和挫折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自助互助求助意识,学会理性面对挫折,提升学生应对和战胜困难的能力和信心,切实培养学生珍视生命、热爱生活的心理品质,增强学生的心理弹性和心理复原力。
(五)对中学生创伤后成长的促进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
中学生创伤后成长各维度与领悟社会支持各维度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这说明,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即创伤事件后,中学生越是能够从家庭、朋友、学校或其他地方获得支持,其创伤后的成长水平也越高。感知到的社会支持会降低个体对事件严重程度的评估,促进其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可以缓解创伤事件给个体带来的冲击,调节个体的消极认知,有助于个体疏导情绪,以积极的建设性的方式解决问题。
总之,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遇到挫折,社会支持得分较高的学生都能够在创伤性事件后更好地应对和发展。因此,平时我们应当对于中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沟通给予引导,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而家人支持的得分低于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提示我们要重视家校协作沟通,重视学校对家庭教育的帮助,促进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