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智慧技术的公共图书馆社会化阅读服务模式分析

2022-11-28李丽华

中文信息 2022年7期
关键词:社会公众社会化建构

李丽华

(聊城市海源阁图书馆,山东 聊城 252000)

公共图书馆是通过搜集文献资料或图书资料,将其整理与保管好,为读者提供借阅服务的社会机构,它的职责就是做好文化遗产保存工作,向社会公众传递丰富的文献信息,对广大读者开展阅读教育,并为有需要的社会公民提供情报服务。因此,公共图书馆阅读服务是社会知识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如何发挥其公益性这一客观属性,为越来越多的读者提供社会化阅读服务,是公共图书馆最为重要的服务工作之一。如今公共图书馆在建构社会化阅读服务模式时,将智慧技术引了进来,掀起了社会化阅读服务的创新变革潮流。

一、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概述

知识、信息都是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越来越多的人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发展要求,不断地通过汲取知识的方式,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

公共图书馆是人们获取知识与信息的重要渠道,走进图书馆,享受图书馆提供的阅读服务,已经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服务具有明显的公益性,同时也体现了它的社会教育职能。

公共图书馆在发挥自身的社会教育职能时,体现出以下两个特点。其一,全民开放性。公共图书馆能够在人人平等的基础上,向广大公众提供开放性的阅读服务。即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既不限年龄、性别、种族,也不限服务对象的语言,更不限服务对象的社会地位。公共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资源能够向全民开放,为全民阅读时代的到来和延伸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支持[1]。其二,终身学习性。公共图书馆能够为全民提供终身学习的平台,让人们在有需求的情况下,都能从图书馆获取丰富、全面的知识资源和信息资源。因此,公共图书馆能够满足幼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等不同年龄阶层群体的阅读学习需要。

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公共图书馆倡导全民树立良好的终身学习观念,能够让人们在终身学习的过程中,始终将图书馆当作是不可或缺的寻求知识的重要渠道,从而提升自己的知识素养和文化素养。

二、智慧技术掀起了公共图书馆服务变革的潮流

以智慧技术为中心的科技革命潮流正在冲击着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文化建设事业,让图书馆的阅读服务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首先,在智慧技术的支持下,公共图书馆能够打造出适合全民阅读的信息共享空间,让公众更乐于在图书馆的公共文化环境下展开广泛的阅读。而且信息的共享性本身就是信息化服务模式的重要特征,公共图书馆致力于构筑信息共享空间,能够体现出社会化阅读服务的科技创新性[2]。

其次,公共智慧服务模式的诞生,意味着公共图书馆知识服务进入了高级阶段,即图书馆知识服务获得了飞跃式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意味着知识在当今社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各社会成员要在现代社会站稳脚跟,就要不断处于“充电”状态,将公共图书馆作为充电源,从中获取能够促进自身成长的丰富知识和信息资源。在这一背景下,公共图书馆依托智慧技术建构科学的社会化阅读服务模式,能够推动其知识服务的大范围推广与健康发展。

最后,加强建构智慧技术支撑下的社会化阅读服务模式,是公共图书馆扩大自身社会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智慧技术的运用,能够辅助公共图书馆将社会化阅读服务网络覆盖到更大的区域,让更多的社会人成为读者,主动走进数字化公共图书馆,从中获取个人所需的知识信息资源。

三、如何利用智慧技术建构公共图书馆社会化阅读服务模式

1.依托智慧技术,打造公共图书馆联盟

公共图书馆在智慧化时代背景下发挥社会教育功能,打造优质的社会化阅读服务模式,可以从打造公共图书馆联盟入手,建构覆盖多区域的社会化阅读服务网络,为多区域的社会公众提供开放性的阅读服务,使其通过便捷通道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信息资源。智慧技术的融合运用,为公共图书馆打造信息共享型的图书馆联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联盟成员可共享知识信息资源,为广大公众提供一体化的社会化阅读服务。

我们可以借鉴合肥市于2016年打造公共图书馆联盟的建设经验,将附近县级图书馆连接起来,使其成为联盟的成员馆,共同制定“一卡通用”的智能化图书馆借阅制度,为社会公众提供便捷又高效的通借通还阅读服务。

合肥市的公共图书馆联盟还涵括了该市的城市阅读空间,这意味着合肥市建构了统一的图书馆业务平台,在通借通还的阅读服务模式下,可以由本市的公共图书馆负责统一配送图书资源、文献资源,并定期更换这些图书馆馆藏资源[3]。

在传统社会化阅读服务模式下,一般城市的公共图书馆数量并不多,社会公众是否能够便捷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待遇,这与他们和公共图书馆之间的距离这一因素存在紧密联系。即人们离公共图书馆的距离越远,他们越少、越难接受公共图书馆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

然而在智慧技术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建立起的图书馆联盟组织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地方公共图书馆可以发挥“中心馆”的作用,通过网络状阅读服务空间,尽可能地扩大社会化阅读服务的辐射范围,让社会化阅读服务可以覆盖整个城市及周边地区,为民众提供阅读、学习、社交和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此外,公共图书馆与所在地区的高校图书馆建立联盟体,也是近些年来公共图书馆社会化阅读服务建设的重要发展趋势。这一图书馆联盟体能够发挥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优势、资源优势、阅读推广优势,推进公共图书馆社会化阅读服务的创新变革。

例如,株洲市的公共图书馆就与当地部分高校图书馆、周围县级图书馆共同组建成了图书馆联盟体。这一图书馆联盟体不仅加强了总分馆建设,还推进了数字资源共建这项工作的健康运行,甚至大力优化了阅读推广服务模式,更好地满足了社会公众对公共图书馆提出的阅读服务需求。

目前,公共图书馆联盟体为了满足社会公众的阅读需求,为其提供优质的阅读服务,采取了不少的应对措施,如协调采购图书或文献资源、对采购好的图书或文献进行联合编目、共同推进新时期的阅读推广活动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共图书馆联盟体愈发注重建构智慧化服务平台,统一做好图书馆联盟体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工作。

在公共图书馆加强社会化阅读服务创新变革的过程中,依托智慧技术建构覆盖面广的公共图书馆联盟体,能够提高社会化阅读服务效率与服务质量。

2.利用智慧设备,打造优良的阅览环境

阅读成为现代社会比较常见的文化休闲形式,在社会公众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一定的地位。伴随着网络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通过看书的方式,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他们看书的目的可能是求知,也可能是为了娱乐。然而不管人们的阅读目的是什么,他们都能够通过阅读来拓展自己的认知视野,让自己拥有深厚的学识,为自己的工作生活或休闲生活锦上添花。

公共图书馆是人们展开阅读生活的重要场所,尤其是在全民阅读运动潮流的推动下,越来越多人选择走进公共图书馆,向图书馆借阅自己需要的图书或文献资源。

为了给广大读者提供优质的社会化阅读服务,公共图书馆可充分利用智慧设备,打造智慧化的阅览环境,旨在吸引读者流连在图书馆内,自主通过便捷又高效的通道,选择个人喜欢的书籍慢慢品读[4]。

公共图书馆可借鉴辽宁省图书馆的智能化建设经验,充分利用各种现代信息设备,打造让读者感到舒适的阅览环境,依托智慧技术向读者提供优质的社会化阅读服务。

例如,辽宁省图书馆在馆内的报刊阅览室增设了电子阅报屏,读者可在线上浏览的过程中,自主快速翻页,还可将画面放大,浏览当日或往期的电子报刊资源,这能够让读者获得丰富的电子阅读体验。

辽宁省图书馆还设置了点读机这样的高新电子设备,读者可通过智能检索的方式,查阅馆内的馆藏资源,缩短了图书馆知识信息的传播周期,让读者能够提高自身获取知识信息资源的效率。此外,在点读机设备中,还蕴含了超文本链接。读者可点击进去,查询自己需要的知识信息。当读者需要获取其他的知识信息时,可以快速切换画面,点击相关的超文本链接。

公共图书馆在推进社会化阅读服务的创新变革时,既要适当借鉴其他图书馆的建设经验,又要树立创新思维,打造新型的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比如,公共图书馆可利用协同技术,将馆内各类智能化应用系统有机协同起来,让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交互更能体现出智能化的特点,便于公共图书馆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人文化、智慧化图书馆阅读服务空间。

读者可在这一阅读服务空间的平台上给公共图书馆传递自己的阅读需求,此时馆内的智能化应用系统会获取这一阅读需求信息,然后自动地将读者需要的图书或文献信息传递给他们。

这种阅读服务并不需要图书馆人员的人工干预,它具有明显的智慧化这一特点,能够让公共图书馆的数据流动更通畅,也让图书馆的读者交互更具有效性。现如今公共图书馆要服务的对象范围越来越广,只有依托智慧技术来打造科学的社会化阅读服务模式,才能不断满足社会公众日渐增长的阅读需求。

3.基于智慧技术,自建移动公共图书馆

如今人们的阅读媒介越来越多,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更是成为主流的阅读媒介。在这些阅读媒介的辅助下,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体现出了智慧化的特征。而且阅读媒介的多样性对公共图书馆阅读服务产生的影响比较大,读者的到馆率日渐低下,他们更乐于在不受时空限制的前提下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信息资源[5]。

在这一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应抓住智慧化时代带来的发展机遇,立足智慧技术建构符合自身发展情况的移动公共图书馆,旨在点燃广大读者线上获取知识信息资源的热情,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就能享受公共图书馆提供的社会化阅读服务。

为此,公共图书馆可借鉴国内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优秀经验,通过建立移动图书馆的方式,打造智慧化的社会化阅读服务模式。比如,公共图书馆可建立Android 平台和IOS 平台,让读者能够利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来自主浏览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不管读者使用的是低端移动设备还是高端移动设备,都可登录这两个主流平台来获取或浏览图书馆的知识信息,这有利于公共图书馆面向全民开放移动阅读服务。

公共图书馆还可根据“入口统一”“数字资源整合”等原则,推进移动图书馆的智慧化建设。为此,公共图书馆应拓展自身获取数字化知识信息资源的渠道,然后将自己获取的数字资源进行全面的整合。公共图书馆可选择从数字期刊平台、数字报纸平台、直播教室等网络平台获取数字化知识信息资源,也可通过电子图书、起点视频库或者有声电子书等渠道来扩展数字资源结构。

公共图书馆在整合丰富的数字化知识信息资源之后,可针对不同的读者开辟阅读专区,让读者根据自己的需求,到阅读专区浏览所需的信息,并下载所需的图书或藏书资源。这种做法既体现了社会化阅读服务的数字化特征,又能显著提高读者对图书馆知识信息的使用率,还可避免读者对图书或文献携带不便的问题。长期下来,公共图书馆可提高读者的满意度。

公共图书馆在自建移动图书馆的过程中,可开设“我的阅历”这一个性化的功能版块,让读者可在登录移动图书馆之后,直接进入到图书馆管理系统,获取自己的借阅记录,并了解自己的浏览历史或阅读进度。读者还可通过“我的阅历”这个功能,向他人分享自己认为有利用价值的知识信息,或者评价他人分享的知识信息,使其与其他读者进行一定程度的互动交流。

公共图书馆也可利用这一功能版块的数据,定期开展优秀读者的评比活动。公共图书馆可在每个星期或者每个月,为获得了“优秀读者”称号发放合适的奖励,激励更多的社会公众走进移动图书馆,加深他们对数字阅读的认识,提高他们对数字化阅读资源的利用率,让移动阅读、数字阅读成为社会公众常见的阅读路径,引领公共图书馆未来社会化阅读服务工作的健康开展。

结语

总而言之,社会化阅读服务成了公共图书馆的重要研究热点。公共图书馆可充分利用智慧技术的科技力量,建构新型的社会化阅读服务模式,让社会公众能够主动走进图书馆,享受优质的社会化阅读服务。为了保障公共图书馆在智慧化时代背景下拥有一定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我们应加大打造图书馆联盟体的力度,并充分利用智慧设备,创设优良的图书馆阅览环境,营造舒适、休闲的人文性阅读服务氛围,吸引广大社会读者投身进来。此外,公共图书馆还应发挥智慧技术的优势,自主建构移动式的公共图书馆,让社会化阅读服务更能满足广大公众的阅读需求。

猜你喜欢

社会公众社会化建构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努力给社会公众求证事情的真相——以金华晚报《求证》栏目为例
建构游戏玩不够
社会公众二孩生育影响因素研究综述:2003—2015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社会公众视阈下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基于武汉市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