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因素对蒲公英品质的影响
2022-11-28刘娜
刘 娜
(本溪市化学工业学校,辽宁 本溪 117004)
蒲公英为菊科植物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兼具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加上其花期较长,具有观赏价值,这使得蒲公英集食用、药用和观赏为一体。蒲公英含有酚酸、类黄酮、色素、萜类等活性成分,这些成分的含量受多种栽培因素的影响。为此,诸多科研人员设置不同的播种量、生长期、土壤、光照等条件,研究调查影响蒲公英品质的主要因素,旨在为进一步规范化栽培蒲公英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1 不同生长期对蒲公英品质的影响
研究表明,处于不同生长期的蒲公英,含有的主要活性成分含量不同。在诸多研究中,迟晓君等以大叶蒲公英为试材,取生长30,45,60,75,90 d的鲜叶,分析其茎长茎宽、感官性能,以及总黄酮、总酚酸、多糖、多酚、维生素C和粗纤维等功能性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蒲公英叶上下茎长、总黄酮含量、总多糖含量、粗纤维含量均在30~75 d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而水分含量则明显降低,至75 d后趋于平衡;上、下茎宽在60 d内显著性下降;维生素C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45 d时最高;多酚呈现增加趋势,感官评分呈现降低趋势。
2 盐胁迫对蒲公英品质的影响
研究表明,盐胁迫能导致蒲公英体内积累大量的脯氨酸,并通过渗透作用来适应盐胁迫环境。李赵嘉等研究在9种浓度盐胁迫下,大叶蒲公英的生长生理指标和耐盐阈值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盐胁迫对大叶蒲公英生长指标的影响顺序为:叶片数>叶长>叶宽>存活率;低盐胁迫(0.2%~0.4%)时,叶绿素a,b的含量较CK组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则呈下降趋势;高盐胁迫(0.5%~0.9%)时,叶片质膜透性、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较CK组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趋势平稳;叶长与土壤含盐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质膜透性与土壤含盐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大叶蒲公英的耐盐阈值为0.50%~0.63%,且耐盐鉴定最佳生长、生理指标分别为叶长和质膜透性。
3 土壤环境和产地对蒲公英品质的影响
孟然和惠西珂等的试验研究表明,蒲公英为适应不同的土壤环境,分泌不同量的绿原酸、咖啡酸等成分。
孟然等采集不同种植区域的蒲公英和土壤样本,分析蒲公英中绿原酸、咖啡酸含量变化,以及土壤养分、微量元素、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蒲公英茎叶和根中绿原酸、咖啡酸均与砷含量呈负相关;茎叶中的绿原酸、咖啡酸与钙、锌等营养元素呈负相关,与碱解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茎叶中绿原酸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咖啡酸与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蒲公英根中绿原酸与汞、咖啡酸与铅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根中绿原酸、咖啡酸与各土壤理化性质均未达到显著相关水平。砷元素阻碍蒲公英茎叶中绿原酸的积累,钙、锌等营养元素含量低,有利于绿原酸和咖啡酸等含量增加;土壤环境的胁迫应激使蒲公英为适应环境而分泌大量绿原酸、咖啡酸;蒲公英种植过程中应适当减少氮肥和有机肥的施用。
惠西珂等的研究结果表明,陕西产药用蒲公英药材除咖啡酸含量相对较低外,其余各项指标均较优;河北产药材的咖啡酸含量高于陕西产药材,其他各项指标略低于陕西产药材;其余产地的药用蒲公英药材综合质量较差,且同一产地不同批次间的药材质量不稳定。
4 光照强度对蒲公英品质的影响
在蒲公英的生产栽培上,适当用遮阳网处理降低光照强度,有助于提高蒲公英的营养品质。徐翌深等为探究光照度与蒲公英光合速率、5种主要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关系,在蒲公英生长过程中进行5种不同光照度处理,透光率分别为100.0%,82.8%,60.3%,37.9%,14.5%,采用植物光合作用测定仪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的光合参数和5种主要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对照组(透光率100%)蒲公英光合效率最佳;透光率60.3%的蒲公英5种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最高。栽培蒲公英过程中,全光照条件下光合效率最高;透光率控制在60.3%左右,最有利于黄酮类化合物积累。
孟宇航等在蒲公英生长过程加装遮阳网,使透光率分别为100.0%,82.6%,60.1%,37.8%,14.5%。透光率82.6%的处理,维生素C和总酚酸含量最高,分别为0.49 mg/g和90.28 mg/g。透光率60.1%的处理,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分别为32.18 mg/g和136.03 mg/g。这说明透光率保持在60.1%~82.6%之间,可以提高蒲公英的营养品质。
5 不同品种对蒲公英品质的影响
段曦等的研究表明,不同品种蒲公英叶片和根系挥发性物质组成、品质均有差异。以野生蒲公英为对照(CK),研究不同品种蒲公英的品质和产量指标。与对照相比,长清大叶蒲公英(CQ)叶的中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最高,而且纤维素含量最低;新泰大叶蒲公英(XT)可溶性蛋白和纤维素含量最高;CQ的鲜重最大,产量最高;而对照的干物质含量最大、根长最长,叶片数最多。
6 外源性试剂处理对蒲公英品质的影响
采用外源性试剂纳米碳处理蒲公英,可影响其品质,徐可进的试验研究结果支持这一结论。徐可进等利用单一变量法探究蒲公英经不同质量浓度纳米碳处理后的生长发育及咖啡酸含量的变化情况,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后期植株生长状态和主要成分咖啡酸含量变化,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蒲公英根和叶中的咖啡酸含量,确定了不同质量浓度纳米碳对蒲公英的生长发育以及咖啡酸含量有不同的促进作用。
7 不同播种量对蒲公英品质的影响
多年的种植实践显示,适宜的栽培密度既能保证蒲公英个体生长良好,也能保证群体高产和质优。为确定播量对蒲公英品质的影响,石颜通等以蒲公英品种河南1号为试材,观察不同播种量对林下蒲公英植株生长量的影响。在株高、展幅、鲜叶片数等生长指标方面,低密度(1.5 g/m2和1.0 g/m2)处理优于高密度(3.0 g/m2)处理。在产量指标方面,以播种量1.5 g/m2处理效果最佳,鲜叶片产量为14 287.14 kg/hm2、鲜根产量为11 135.57 kg/hm2,显著高于其余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