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身体活动现状和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2022-11-28高玲玲向芝萱
高玲玲,向芝萱
(中山大学护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080)
身体活动是指任何由骨骼肌运动引起能量消耗的活动[1]。研究证实,妊娠期进行适当的身体活动有益于孕妇身心健康,不仅能够预防妊娠期高血压[2]和糖尿病[3-4]及围产期抑郁[3],还能有助于控制妊娠期体重增长[3]、缓解肌骨疼痛[5]、降低远期患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3]。WHO将孕妇身体活动的健康促进视为减少妊娠期并发症、促进母婴身心健康的首要措施[6]。妊娠期是孕妇孕育新生命的开始,也是培养妇女建立健康行为方式的绝佳时机。近年来,妊娠期身体活动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内外诸多学者调查了孕妇的身体活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但尚缺乏全面的梳理总结。本文就孕妇身体活动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综述,旨在为孕妇身体活动的健康促进提供借鉴。
1 身体活动的概念
身体活动包括有计划、有组织的体育锻炼,也包括做家务、照看孩子或老人等日常生活活动,坐着或站着办公等职业活动及骑自行车、乘车或开车等交通活动;按照强度可分为静坐、低强度、中等强度和高强度4 种类型[6]。代谢当量(metabolic equivalent,MET)是最常用来衡量活动强度的方式之一,1 MET 相当于清醒安静地坐着时的能量消耗。身体活动强度可依据MET值进行划分:<3 METs 为低强度;3~5.9 METs 为中等强度;≥6 METs为高强度[6]。
2 孕妇身体活动的现状
2.1 孕妇身体活动水平较孕前降低多项研究[7-8]显示,女性在怀孕前的身体活动达标率不足50%,且怀孕后由于生理不适、担心流产等,身体活动较孕前更少。Galliano 等[9]使用国际身体活动问卷对2 706 名巴西孕妇进行调查,发现超过一半的孕妇身体活动量较孕前减少。Vietheer 等[10]使用活动记录仪追踪123 名挪威女性的身体活动,发现他们的身体活动时间从孕前到妊娠早、中、后期持续减少,且中等强度及高强度身体活动下降幅度最大(42%~56%),与Benvenuti 等[11]使用孕期身体活动问卷回顾性评估意大利孕妇从孕前到妊娠后期身体活动的变化趋势一致。
2.2 孕妇的身体活动达标率低WHO 及许多国家的指南都推荐无禁忌证的孕妇每周至少进行150 min 中等强度的身体活动[6,12],而国内外研究一致报道大部分孕妇在妊娠早、中、后期的身体活动量未达到推荐标准,即孕妇的身体活动达标率低。Galliano 等[9]使用国际身体活动问卷评估2 706 名妊娠中后期巴西孕妇的身体活动量,发现达到身体活动量推荐标准的孕妇仅为34.3%;与Bauer 等[13]使用孕期身体活动问卷对妊娠早中期德国孕妇进行的调查,Baena-García等[14]使用加速度计对妊娠中期西班牙孕妇进行的调查结果相近。国内相关研究由于所采用的测量工具和参照标准不同,结果差异较大。吕嬿等[15]使用国际身体活动问卷简版调查来自我国15 个省份的2 485 名孕妇,以代谢当量≥600 MET min/周为标准,结果显示在妊娠早期和中后期孕妇的身体活动达标率分别为32.7%和55.3%。Yin 等[16]使用孕期身体活动问卷调查我国西南部地区1 179 名孕妇,以每周≥4 d、每天≥30 min 中等强度身体活动为标准,结果显示在妊娠早、中、后期孕妇的身体活动达标率分别为5.64%、7.40%、6.57%。但该研究未排除患有身体活动禁忌证的孕妇,可能低估了健康孕妇的身体活动达标率。
2.3 孕妇身体活动形式单一指南推荐孕妇适宜的身体活动形式包括散步、快走、慢跑、水中有氧运动、中等强度的固定自行车、做家务、孕妇操、轻柔的伸展运动和抗阻运动等[6]。尽管受文化背景和地域环境的影响,国内外孕妇对身体活动方式的选择稍有差异,但步行仍然是最主要的身体活动形式。Hailemariam 等[17]的研究显示,慢走是埃塞俄比亚孕妇最常见的身体活动方式(86.3%),其次是舞蹈和产前锻炼(10.4%)。Menichini 等[8]报道步行、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是意大利孕妇常见的身体活动形式。Owe 等[7]的研究发现快走是挪威孕妇最常见的身体活动,其次是骑自行车和舞蹈。相比国外孕妇,国内孕妇的身体活动形式更为单一。陈欣[18]的研究报道显示,孕妇最主要的身体活动形式为慢走(84.4%),其次为快走(23.2%)、爬楼梯(22.2%)。姚姗姗等[19]、Yin 等[16]的研究也显示孕妇的身体活动形式主要是散步和爬楼梯,而选择游泳、舞蹈、健身、骑自行车等活动的孕妇所占比例较低。总体来说,国内外孕妇都面临着身体活动量低、活动类型单一的健康隐患,各国学者和临床医护人员需持续关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制订与各国社会特点相契合的精准、连续的孕期身体活动干预计划,促进母婴健康。
3 孕妇身体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
3.1 个体因素
3.1.1 生理因素生理因素是影响孕妇身体活动的最普遍因素,包括产次、妊娠相关不适症状、孕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孕前活动习惯等。产次与孕妇身体活动的关系尚无一致结论。多项研究[18,20]显示,经产妇由于既往妊娠经验消除了对身体活动的安全顾虑,且会参与更多照护孩子的活动,身体活动量较初产妇高。Vietheer等[10]的研究发现,经产妇的低强度身体活动量相比初产妇更高,而中等强度或高强度身体活动量与初产妇比较无显著差异,可能与照护活动多为低强度身体活动有关。而Baena-García 等[14]报道显示,经产妇由于缺少时间参与体育锻炼,身体活动量达到推荐标准的可能性较初产妇低。此外,在妊娠期,孕妇会出现早孕反应、肌骨疼痛、疲倦等妊娠相关症状,这些均会影响孕妇的身体活动情况。研究[8,21-22]发现,妊娠相关不适症状包括疲倦、恶心、呕吐、肌骨疼痛等,且症状越严重,孕妇身体活动量越低。Bauer 等[13]报道指出,孕前体重正常孕妇的身体活动量大约比超重孕妇高4 倍,比肥胖孕妇高12 倍。陈云利等[23]研究表明,孕前肥胖的孕妇在妊娠早、中、后期出现持续身体活动不足的可能性显著增加。此外,研究[7-8]表明,孕妇孕前的活动习惯也与妊娠期的身体活动有关,在孕前规律锻炼的孕妇在怀孕后更容易维持孕前的习惯,身体活动量更高。因此,临床在关注孕妇的同时,也需给予计划妊娠的育龄女性更多的关注,将妊娠期保健教育前移至备孕阶段,从备孕期开始身体活动的宣传与指导。
3.1.2 心理因素影响孕妇身体活动的心理因素包括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产前抑郁和运动自我效能感等。研究[19,24]发现,身体活动相关知识知晓程度高的孕妇身体活动量更高,孕妇不知晓在妊娠期可以从事什么类型的身体活动以及如何进行才能保证安全会使得孕妇参与的积极性显著降低。Watson 等[25]的研究发现,患有产前抑郁的孕妇进行身体活动的频率显著低于心理健康的孕妇,且接受药物治疗的产前抑郁孕妇的运动频率呈现增加趋势,而未接收药物治疗的产前抑郁孕妇的运动频率持续下降。这可能与产前抑郁会减少孕妇闲暇时间身体活动中的娱乐锻炼有关,应积极开展孕妇抑郁状况的筛查并及时对其进行治疗干预。此外,孕妇身体活动与运动自我效能感有关。运动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身能克服阻碍坚持进行身体活动的信心,在建立并维持新的健康行为中发挥关键作用[26]。研究[18,24,27]表明,孕妇的运动自我效能感越强,身体活动量越高。因此,医护人员在普及相关知识的同时,要评估孕妇的心理状态,多鼓励其参与身体活动并为其制订循序渐进的个体化活动计划,通过监督或激励机制提高孕妇的自我效能感。目前调查孕妇的心理因素和身体活动关系的研究仍然较少,心理因素可直接影响个体的健康行为,并调节其他外部因素如社会支持对健康行为的影响,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其在孕妇身体活动促进中的作用。
3.1.3 人口学因素影响孕妇身体活动的人口学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状况等,但目前相关研究的结论尚不一致。Alaglan 等[20]的研究发现,年轻孕妇(≤30 岁)的生理机能和活动耐力更强,身体活动达标的可能性较年长孕妇更高。而冯雅慧等[28]的调查结果显示,年长孕妇(≥35 岁)由于承担更多的工作和家庭责任,身体活动量较年轻孕妇高。还有研究[14,28]指出,文化程度高的孕妇对身体活动有更科学的认识,更可能积极参与身体活动。但Hoodbhoy 等[29]报道表明,孕妇的文化程度与其身体活动量无关。此外,研究[28,30]发现,在职孕妇在工作和上、下班通勤中会进行较多的身体活动,因此身体活动不足的风险较非在职孕妇低。但Baena-García 等[14]的研究显示,职业状况与孕妇身体活动无关。人口学因素对孕妇身体活动的影响尚无确切说法,需进一步研究明确,同时人口学因素可能与其他因素存在交互作用共同影响孕妇的身体活动。
3.2 社会因素社会支持是影响孕妇身体活动的主要社会因素,主要来自家庭和医护人员。孕妇在坚持身体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克服疲劳和缺乏时间、动力及信息等诸多阻碍,社会支持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激励和帮助作用。此外,社会支持可以通过健康教育、认知策略、激励性访谈等途径调整和促进孕妇的健康行为,值得深入探讨。
3.2.1 家庭支持研究[18,21,31-32]表明,家庭成员的鼓励和支持是孕妇建立健康促进行为的主要外部因素之一。吴平等[33]的研究显示,家庭成员作为孕妇最主要的运动陪伴者,他们的重视和积极态度、共同参与生活方式转变能够增强孕妇的信心和动力,显著降低孕妇身体活动不足的发生风险。同时,家庭中良好的运动氛围能给孕妇提供情感、信息等支持。张燕[34]的研究发现,配偶的身体活动水平是孕妇身体活动水平的重要预测因子,来自配偶的支持程度与孕妇的身体活动显著相关。目前孕妇从家庭获得的身体活动支持度仍然很低,远未满足孕妇的需求[31]。因此,将家属尤其是配偶一起纳入产前保健教育计划,鼓励家属为孕妇提供情感、陪伴等支持,推广以家庭为中心的群组式妊娠期保健模式[35]是很有必要的。另外,家庭经济状况与孕妇的身体活动有关,但在不同经济水平的国家,两者的关系有所不同。中等收入国家中家庭经济状况越好的孕妇,其身体活动情况越差[33];而在高收入国家中,经济状况越好的孕妇的身体活动量越高[9]。
3.2.2 医护人员支持研究[21,32]表明,医护人员的支持与鼓励是孕妇身体活动的重要促进因素。专业人员的建议能够增强孕妇参与身体活动的安全感,消除对流产、早产等风险的顾虑。目前,孕妇身体活动的相关知识来源主要是网络和亲友,获得过医护人员指导的比例非常低,而且医护人员提供的建议往往不够具体甚至矛盾[21,32]。未来需进一步调动医护人员对孕妇身体活动的关注,加强专业人员培训,同时调整宣教模式和策略,将随访孕妇的身体活动情况列为产检常规。此外,在医院和社区初级保健单位开设孕妇活动课程,以增加孕妇参与身体活动的机会,同时由运动和医学专业人员共同监督和指导,将有助于孕妇妊娠期身体活动的开展。
3.3 环境因素研究[21,29,36]表明,环境因素如安全适宜的活动设施和场地、与健身中心的距离、居住地等与孕妇身体活动有关。值得注意的是,报告环境因素对孕妇身体活动影响的研究多集中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这可能与低收入地区医疗基础建设不完善、社区功能布局与设施配置欠合理有关。若社区的可步行性差、安全性低、休闲设施不足、健身设施使用成本高、缺少去往健身设施或场地的交通工具等,孕妇进行身体活动的机会将大幅度减少,进而导致身体活动量低。由于我国目前颁布的促进全民身体活动的相关政策并未与医疗保健有效衔接[37],临床需考虑地区的政策和经济状况差异并结合城乡各自特点,才能制订合理的妊娠期身体活动参考方案。此外,孕妇的身体活动也受到文化和宗教背景的影响,例如非洲裔孕妇“以胖为美”[36]、中国传统道家思想中的“静养”[27]等。
4 小结
本研究概括了关于孕妇身体活动现状和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有助于卫生专业人员和政策制定者制订行为或环境改变策略以促进妊娠期身体活动的开展。既往研究指出家属和医护人员对孕妇身体活动的重视程度低,医疗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项目在开展妊娠期身体活动方面的支持不足是造成孕妇身体活动量普遍较低的主要社会和环境因素;妊娠相关不适症状和知识缺乏是最主要的个体内部因素。但目前我国对孕妇身体活动的评估、影响因素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有必要全面评价不同类型、强度的身体活动对孕妇的影响;加强对妊娠期身体活动的纵向研究;更深入探索中国文化背景下孕妇身体活动的影响因素,以指导立足于我国特殊社会背景的干预;同时推动科研成果与公共卫生政策、医疗保健机构有效衔接,促进母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