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2022-11-28李飞马腾军赵发瑞刘文俊
李飞 马腾军 赵发瑞 刘文俊
(1,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628012;2,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朝天镇畜牧兽医站 628012;3,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麻柳乡畜牧兽医站 628012;4,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中子镇畜牧兽医站 628012)
1 山羊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分析
1.1 病原学特点分析
作为山羊布鲁氏菌病主要病原菌,布鲁氏菌的自然宿主种类较多,人和家畜均是布鲁氏菌的易感染群体,其中又以猪牛羊呈现出布鲁氏菌的高度易感性,布鲁氏菌病可在人和家畜之间相互传染,属于典型的人畜共患病。布鲁氏菌作为革兰氏阴性菌的一种,通常会选择高敏抗革兰氏阴性菌抑制剂作为主要治疗方式,复方青霉素、氨苄西林钠等都是当下山羊布鲁氏菌病防治过程中应用较为广泛的现代药物。需要注意的是,布鲁氏菌对传统阿奇霉素、四环素等药物的敏感性相对较低[1]。布鲁氏菌的生化抵抗能力相对较弱,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最适宜的生存条件是温度恒定且潮湿环境,同时需要寄居在有机载体中,因此,夏季长时间雨后天晴,高温潮湿环境下最适合布鲁氏菌的繁殖,遭受污染的潮湿垫料、动物组织等有机物是布鲁氏菌得以生存的重要能源物质。
1.2 山羊布鲁氏菌病的发病原理
布鲁氏菌在侵入机体后,部分病菌能存活一段时间,随后会进入淋巴管中,并停留在局部淋巴结内,如果这类病菌依旧存活在淋巴结里,会持续繁殖,由此产生的细菌会进入到血液系统中,从而引发菌血症,妊娠期山羊子宫及公山羊睾丸是布鲁氏菌最为适宜的繁殖场所。布鲁氏菌在进入妊娠期山羊的子宫后,会引发胎盘纤维化化脓炎症、坏死性病变,切断胎儿胎盘和母体胎盘之间的联系,致使胎儿发育需要的营养供给被直接切断,并且布鲁氏杆菌也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导致胎儿患病甚至于死亡。死胎的产生对子宫而言是一种外来刺激,在出现死胎后,胎盘原有的生理功能会逐渐丧失,从而出现流产情况[2]。在炎症持续发展过程中,出现病变的胎盘很有可能会发展为肉芽组织,使胎儿胎盘和母体胎盘之间出现粘连情况,最终带来的是胎衣停滞问题。如果处于妊娠后期的山羊感染布鲁氏菌。即便母山羊可以凭借自身免疫力阻止布鲁氏菌的持续发展和传播,但有可能会导致胎儿早产,并且早产胎儿有极高的概率出现死亡。
2 山羊布鲁氏菌病的临床症状及诊断方式
2.1 临床症状表现
妊娠期母羊感染布鲁氏菌病后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是流产。母山羊出现胎儿流产现象前会出现体温升高、精神或食欲减退等现象,且黏液及带血分泌物会从母山羊阴道内排出,阴唇及其乳房会长时间处于肿胀状态。发生流产现象的母山羊有很大概率会产生死胎现象,仅有少部分母羊会产出存活状态的羊羔,但这些羊羔生理活性相对较低[3]。部分患病山羊甚至有可能会出现关节炎、滑液囊炎等现象。公山羊感染布鲁氏菌后,睾丸炎和附睾炎是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也会伴随发热、高温等症状,但会逐渐减轻,睾丸质地会逐渐变得坚硬。患病山羊流产后通常会出现胎衣不下现象,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及时处理,还有可能引发母山羊慢性子宫炎,最终带来不孕问题。
流产后的胎衣带有显著的病变特点,呈现一种黄色胶冻样,部分部位覆盖纤维化蛋白絮片及脓液,有的也会覆盖一层灰黄色渗出物。在子宫绒毛膜间隙中同样会夹杂有灰色或黄色但无气味的胶冻状渗出物。流产胎儿会出现败血症症状,浆膜和黏膜带有显著血斑点,皮下结缔组织发生浆液出血性炎症,肺部同样伴有支气管肺炎症状。在胎羊胃尤其是在第四胃中会出现淡黄色或白色黏稠的絮状物,同样,其肠胃和膀胱位置的浆膜下也会出现点状或线状出血现象。患病公山羊生殖器精囊内会出现出血点和坏死现象,由于感染布鲁氏菌后释放的大量细菌完全超过山羊体内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会表现出一种较为显著的毒血症或败血症症状。
2.2 疾病诊断方式分析
在检查山羊布鲁氏菌病时,细菌学方面的检查可分为染色镜检、分离培养等多种方式,前者可将疑似染病的山羊绒毛叶渗出液、胎衣及胎儿胃内容物等制作成涂片,并使用革兰氏染色法或布鲁氏菌鉴别染色法等进行染色处理,通过最终的染色结果判断山羊是否感染布鲁氏菌病。分类培养所用到的病料可以是流产母羊的子宫或是阴道分泌物,同样也可采集病死羊的肝、脾或淋巴结,将血清琼脂、血清葡萄糖琼脂等作为常用培养基,出于抑制检查过程中杂菌生长的考虑,需要将放线菌酮、杆菌肽等物质加入其中,对分离得到的细菌可根据形态学检查后进行种型鉴定。在山羊布鲁氏菌病检测过程中,也可使用分子生物学的检查方式,尤其是核酸探针及聚合酶链反应的方式,能对山羊体内是否存在布鲁氏菌进行快速检测。
3 山羊布鲁氏菌病的预防治疗措施分析
3.1 健康羊群的疾病预防
尚未感染布鲁氏杆菌的健康羊群,羊舍位置与公共场所之间的距离应完全符合当地防疫部门的标准,并且羊舍需尽量避免在交通主干道、公路边建设,严格遵循当地主管部门的各种规定进行建设。羊舍之间的距离需为防疫和安全生产提供便利,并配备消毒、隔离、防疫等工作,确保能在健康羊群发生布鲁氏菌病的第一时间进行防疫隔离,最大程度地控制疾病传播。同时,在山羊养殖过程中需坚持自养自繁的原则,在引进种羊的过程中,需从无病地区引入,并落实严格的检疫工作。对引入的种羊需由当地检疫部门进行全方位的隔离观察,并搜集近3 年完整的种羊销售记录。同时,当地防疫主管部门需对种羊、精液抽检检测报告结果进行留用。只有在进行先后两次的布鲁氏菌病免疫学检查,且检查结果均为阴性的情况下方能将引进的种羊与健康羊群进行混合饲养。要进一步控制山羊布鲁氏菌病的发生,饲养场管理人员定期对健康羊群进行布鲁氏菌检疫工作,如果发现呈阳结果需及时隔离、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对其他健康羊群进行感染。如果出现母羊不明原因的流产,需在立即隔离的同时由当地的防疫部门对流产胎儿和胎膜进行检查,随后对流产污染的环境和用具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
3.2 受威胁羊群的疾病预防
受布鲁氏杆菌感染威胁的羊群需由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健全防疫工作机制,对羊群进行一年两次的检疫,使用免疫学的方法对羊群进行普遍检疫,将检测结果为阳性及反应较为可疑的病羊进行隔离饲养,如果阳性检测结果山羊数量相对较小,需及时进行淘汰处理。在数量较多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检疫净化的方法,如果在一年内连续3 次检疫工作都尚未呈现阳性,则可以将之视为净化群体,可以与健康羊群混合饲养。同时,可以使用布鲁氏猪型2 号的弱毒苗进行防治,这种疫苗可以通过口服、灌服方式应用,需要在山羊配种前1~2 个月或在怀孕期间使用口服的方式为山羊进行免疫处理[4]。在使用拌水或灌服方式时,需在疫苗口服前1d 或后1d 停止使用含有抗生素或发酵性质的饲料。此外,布鲁氏杆菌羊型5 号弱毒苗更适用于山羊布鲁氏菌病的防治,但这种疫苗对体质偏瘦弱、体温不正常、处于妊娠期的山羊不适用。这种疫苗需在羊群规模较大、防治困难时可不经检疫直接进行应用,且主要接种3~8 个月的幼羊,需配合隔离饲养、病羊淘汰的方式进行净化。
3.3 已患病羊群的疾病预防
对于已患病的山羊群体,如果数量不多且利用价值不大的可以进行淘汰。同时,也可在得到当地防疫主管部门允许的情况下,针对那些利用价值相对较高的发病山羊,在制定完善防护措施前提下,按照山羊的体重使用0.1mL/kg 氟苯尼考注射液、0.1mL/kg 替米考星注射液剂、0.2mL/kg 黄芪多糖注射液进行混合肌肉注射,每天注射1 次,连续注射3~5d 即可。同时,对患病山羊也可使用免疫学的方法进行反复多次检验,对检测结果呈阳性的山羊进行立即淘汰。在阳性结果检测数量相对较多的情况下需进行隔离饲养,避免与健康羊群进行接触,逐步检疫净化,直到全部山羊经过1 年以上或连续3 次检疫呈现阳性结果后方可与健康羊群混养。
4 小结
作为由布鲁氏菌引发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山羊布鲁氏菌病会对山羊生殖系统及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在今后山羊布鲁氏菌病预防、治疗过程中需要在羊舍选址、疫苗接种等方面进行完善,对那些遭受病毒感染威胁的羊群需定期进行疫苗注射和检疫。那些已感染布鲁氏菌的山羊,在利用价值相对较高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处理,数量不多的可以进行淘汰处理,在患病山羊数量较多的情况下,需进行隔离饲养,并在逐步检疫净化达到标准要求后与健康羊群混合饲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