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猪伪狂犬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2022-11-28李轶伟张卫东
李轶伟 张卫东
(山东省平度市崔家集动物卫生与产品质量监督站 266727)
猪伪狂犬病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热性传染病,其病原为伪狂犬病毒。以高热和脑脊髓炎为主要特征,对仔猪和怀孕母猪的伤害最大,成年猪多呈隐性感染,仔猪患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1847 年,我国在猫体内首次分离得到伪狂犬病毒。随着我国养猪业不断发展,该病的发病趋势不断提高。此病呈世界范围内流行,在我国为二类动物疫病,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养殖户要高度重视此病,加强饲养管理,制定合理的免疫计划,降低此病的发生,进而降低养殖户的经济损失,促进养猪业的发展。
1 病原学
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感染导致的。伪狂犬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属中的一种。从分类学角度划分,伪狂犬病毒可划分为出I 型疱疹病毒。该病毒较大多数I 型疱疹病毒转录特性稳定,且终止端有许多相同的基因组成。猪伪狂犬病毒为双链DNA 病毒,其病毒粒子为圆形,直径约150nm,具有核衣壳。病毒粒子最外层为脂质双层囊膜。囊膜表面具有纤突。伪狂犬病毒抵抗力强,低温环境下可长时间存活。8℃条件下可存活40d 以上,20~25℃条件下可存活10~30d。伪狂犬病毒在pH4~9 具有稳定性,但对石炭酸敏感,经5%石炭酸处理后2min病毒失活。另外,伪狂犬病毒对乙醚、氯仿、福尔马林、紫外线敏感。伪狂犬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但不同毒株的毒力不同。
2 流行病学
猪伪狂犬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冬季和春季比较多发。其易感动物较多,猪、牛、羊、狐狸等,但猪最为易感。除猪外,其他动物在感染为狂犬病毒后均会死亡。此病不分年龄、品种、性别均可感染,但仔猪和妊娠母猪最为易感。猪伪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为病猪、带毒猪、带毒鼠。另外,养殖场内被污染的饲料、水源、用具等均为传染源,且猪场内的蚊虫苍蝇等也具有传播作用。此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呼吸道,病猪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生殖道向外界环境排毒,健康猪接触到环境中的病毒就可患病。妊娠母猪可通过胎盘或阴道将病毒垂直传播给仔猪。
3 临床症状
此病的潜伏期通常为2~6d,不同年龄的猪感染此病后的临床症状不同。新生仔猪在感染此病后,主要的临床症状为全身肌肉发生震颤、腹泻、呕吐、走路不稳,伴有较明显的神经症状,如角弓反张、朝向一个方向前进或后退。仔猪群发病率高,且死亡率也高,其中15 日龄以内的仔猪死亡率最高。断奶仔猪临床症状与新生仔猪类似,但断奶仔猪的抗病力较强,病程也较长,经过有效治疗可恢复,可降低其病死率。生长育肥猪患此病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萎靡、食欲不佳,伴有呼吸道症状,如呼吸困难、急促,咳嗽。在没有继发其他疾病的状态下可救治过来。妊娠母猪感染此病,临床上表现流产、木乃伊胎、死胎、弱胎等。种公猪感染此病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阴囊肿大、睾丸肿大、精子活力下降,严重的会发生睾丸坏死[1]。隐性感染的成年猪一般不会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会传播此病,危害性最大。
4 病理变化
病猪鼻部会出现出血性或化脓性炎症,咽部喉部出现水肿和坏死灶,有扁桃体炎症,病猪上呼吸道有泡沫样液体,胸腔有积液,心脏有心包积液。胃部和肠道出血,肠系膜的淋巴结肿大。肝脏表面有出血点和坏死灶,肾脏有出血点,肺部存在坏死灶,脑部出现水肿。
出现神经症状的病猪脑部的肿胀会比较严重。发生流产的母猪会有子宫炎症。部分公猪会有阴囊水肿症状[2]。病猪中枢神经病变明显,脑膜充血,脑脊髓液分泌过多。组织学病变主要表现为神经节炎症、胶质细胞坏死。
5 诊断与鉴别
此病可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初步诊断,进一步诊断的需进行实验室诊断。如病毒分离鉴定、血清学试验、分子生物学试验等。同时要注意与猪水肿病和流行性乙型脑炎做鉴别诊断。
5.1 病毒分离鉴定
病毒病鉴定是诊断为狂犬病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收集患病猪的心脏、大脑、肝脏、脾脏等器官进行病毒分离。将分离的病毒直接接种于敏感细胞,通常选用猪肾传代细胞或鸡胚成纤维细胞。在接种后1~3d 可出现细胞病变。若初次接种并未出现细胞病变,则可盲传三代。不具备细胞培养条件的,可将分离的病毒接种到小鼠体内,通过观察小鼠临床症状进行判断。分离得到的病毒通过阳性血清进行中和试验,从而确诊是否为猪伪狂犬病毒。
5.2 组织学检测
收集患病猪的大脑或扁桃体样品进行切片。最后进行荧光抗体检测。使用荧光素对抗原或抗体进行标记,随后使用显微镜进行分析。该方法检测速度快、实用性强、结果可靠。但该方法不可用于大批量样本检测。
5.3 血清学诊断
血清中和试验:该方法可通过测定病毒感染力,同时对血清综合后残余感染力进行比较,从而确定病毒种类。该方法特异性强,可用于大批量样本检测,但敏感性低,临床应用具有一定困难。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该方法可用于大批量样本检测。由于该方法敏感性高、操作简单快速,在猪伪狂犬病毒诊断过程中被广泛应用。
6 综合防控
6.1 加强饲养管理
养殖户应每天清扫粪尿,保持猪舍环境卫生。定期对墙壁、地面、饲槽和使用器具进行消毒,注意不要长期使用同一类别的消毒剂,以免产生抗药性,可以使用高锰酸钾溶液或烧碱溶液。对病猪舍进行彻底杀菌消毒后需空置一段时间,然后再次进行第2 次杀菌消毒。控制好饲养密度,保持猪舍通风。另外,定期对公猪舍、后备母猪舍、保育舍、生长舍等环境的温湿度、空气质量、饮水系统、供料系统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消除各类应激因素。养殖户要根据猪群生长状况进行合理的饲料配比,保证猪群营养物质。做好引种工作,坚持自繁自养原则,如必须引种的,需从正规渠道引进,从非疫区购买,且购买时应查看产地检疫证明及血清抗体检测结果。引进后要进行隔离饲养,检查无疫病后才能混群饲养。混群饲养前应进行疫苗免疫及抗体检测。坚持全进全出原则,对外来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消毒,同时也要做好灭鼠工作。平时饲养管理中要注意观察猪群,一旦发现异样,要立刻进行隔离检查。一旦发现病猪要立刻进行隔离治疗,对病死猪进行无公害化处理,同时使用百毒杀对病猪待过的墙壁、地面、饲槽和使用的器具进行消毒,每隔1d 消毒1 次。对病死猪和分娩母猪的猪舍使用2%的氢氧化钠进行消毒。用2%的高锰酸钾溶液对母猪乳头进行消毒,然后再让其对仔猪进行哺乳。养殖场内应做好灭鼠、灭蚊蝇等工作,切断传播途径。
6.2 做好免疫工作
养殖户要根据养殖场的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计划[3]。可以接种猪伪狂犬病活疫苗(HBG98 株),用灭菌生理盐水稀释,每头皮下或肌肉注射1mL。检查抗体为阴性的仔猪,在出生后1 周内滴鼻或肌肉注射;具有母源抗体的仔猪,在45 日龄左右进行肌肉注射;经产母猪需要每4 个月免疫1 次,后备母猪6 月龄左右肌肉注射免疫1 次,间隔1 个月后加强免疫1次,产前1 个月左右再免疫1 次;种公猪每年春、秋季各免疫1 次。也可肌肉注射猪伪狂犬病活疫苗(SA215 株),使用PBS(pH=7.2)稀释,每头注射1mL。母猪在配种前接种,对其所产仔猪可在出生后21~28d 接种;对非免疫母猪所产仔猪,可在出生后7d 内免疫接种;对种公猪,每年春、秋季各接种1次。也可使用猪伪狂犬病灭活疫苗进行颈部肌肉注射。育肥仔猪断奶时每头注射2mL,种用仔猪断奶时每头2mL,间隔28~42d 加强免疫接种1 次,每头3mL,以后每隔半年加强免疫接种1 次。妊娠母猪产前1 个月加强免疫1 次。日常饲养人员应做好疫苗运输和保存工作。疫苗接种时应根据猪体重选用不同型号的针头进行注射。通常体重在10kg 以下的猪可选用1.2~1.8cm 长的针头进行注射;体重在10~30kg 的猪可选用1.8~2.5cm 长的针头;体重在30~100kg 的选用2.5~3.0cm 的针头;体重大于100kg 的猪可选用3.8~4.4cm 的针头。注射前应对针头要进行严格的杀菌消毒,保证一猪一针头,避免多猪一针头,从而降低患病概率。疫苗注射部位可选择肩胛骨前方或颈椎上方。除肌肉注射外,养殖人员还可选用鼻内接种。通常新生仔猪可选用滴鼻接种。该方法可有效减少排毒,避免仔猪过早出现感染,但该接种方法免疫力维持时间短,保护效果差。
6.3 做好检测工作
定期对养殖场的健康猪群进行疾病监测,每年进行两次。筛查伪狂犬阳性猪,并及时予以淘汰,从而减少患病猪数量,降低养殖损失。猪一旦感染该病,终生携带病毒且长期排毒,对健康猪群影响较大,因此,对公猪应给予高度关注。一旦种猪检测呈阳性,应立即进行淘汰和净化。非种猪若检测为阳性可紧急接种疫苗。公猪每年进行两次免疫监测;后备母猪在配种前21d 通过抽样选择猪群2%数量的猪进行免疫监测;经产母猪在配种结束两个月后采集2%数量的猪进行检测,且分娩7d后再次进行免疫监测;对于商品猪在1、2 和3 月龄时各采集10 头猪进行免疫监测。另外,监测过程中可结合猪瘟、蓝耳病、口蹄疫等疾病的抗体监测,避免重复采样。
7 小结
综上所述,猪伪狂犬病是养猪业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给养猪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养殖户要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猪舍卫生消毒和免疫接种工作。同时做好此病的监测,及时淘汰阳性猪,防止其他猪感染。总而言之,养殖户要积极防治,降低此病的发生,促进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