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附属医院基层党组织健全联系服务失能人员长效机制的探讨
——以广州市芳村区调研为例
2022-11-28曾振明邓剑峰林诗敏
曾振明 邓剑峰 林诗敏 周 斌
1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广东广州 510000;2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东广州 510000
当前,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是高校附属医院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1],解决失能人员的康复护理问题又是服务型基层党支部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抓手。经过本课题组前期实地调研发现,由于缺乏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失能人员的长效机制,导致出现服务未能落实到位的现象。因此,研究如何构建高校附属医院基层党组织服务失能人员的长效机制势在必行。
1 背景与意义
1.1 传统照护模式面临挑战
失能人员,是指由于年老、疾病、伤残等相关原因导致身体或精神上的损伤,从而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一类人群。国家统计局于2021年5月11日公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有60岁及以上人口26 402万人,占总人数18.70%。其中,65岁及以上有19 064万人,占13.50%。与2010年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预测到2022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比例将超过14%[2]。日趋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产生了庞大的养老需求,失能半失能人员的长期护理已成为中国社会亟须解决的问题。
在传统的照护模式中,家庭在失能人员的护理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在老龄化社会和少子型家庭的趋势下,传统养老照护模式明显面临挑战。在社会变迁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探索新的照护模式成为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1.2 长护险制度在试点推进中存在的不足
长期护理保险(简称“长护险”)以长期处于失能状态的参保人群为保障对象,重点解决重度失能人员的基本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所需费用为任务[3]。目前长护险制度在试点推进中已取得了一定成效[4],经济和社会效益逐步得到认可。
但作为一项新制度在试点过程中仍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首先,失能评估体系不客观。目前,失能评估主要依赖于《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打分,主观性较强,在操作时存在较大漏洞隐患。其次,护理服务供需不匹配,失能人员护理缺口大,而专业护理人员严重不足。第三,评定缺乏质控机制,缺乏医疗护理的专业人士往往导致评定结果无法体现失能人员真实的护理需求。
个体因年老、疾病或伤残等因素导致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在家中或疗养院治病医疗由专人陪护所产生的费用进行支付的保险,怎样提供服务,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服务的效果如何,仍是失能人员关心的重中之重[5]。
1.3 服务群众是高校附属医院基层党组织的主要工作
高校附属医院是党领导的卫生健康战线的生力军[6],基层党组织在发挥医疗护理技术优势、联络服务失能人员方面具有重要优势。近几年来, 出台的《关于党的政治建设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制度,将党建工作推到了新的高度,也给基层党组织的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建立了标准、给予了指导,并细化了要求。随着教育制度和公立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附属医院党建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7]。党的十八大要求“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了基层党组织要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充分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是高校附属医院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8]。但经过本课题组前期实地调研发现,由于缺乏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失能人员的长效机制,导致出现服务“打折扣”“搞变通”“当下改”的现象。因此,研究如何构建高校附属医院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失能人员的长效机制势在必行。
为更全面地了解高校附属医院基层党组织联系以及服务失能人员的服务现状,课题组先后走访调研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芳村分院内科党支部、芳村分院门诊党支部、总院内科党支部、总院门急诊党支部、关节中心第一党支部、妇外科党支部、骨质疏松科-骨伤科分院门诊党支部7个基层党支部,在荔湾区颐和养老豪庭发放并回收调查问卷200余份,同时查阅了近5年来公开出版发行的各高校附属医院党建工作的经验材料,获得大量具有参考价值的相关资料。
2 现状与不足
2.1 高校附属医院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现状
从整体上看,《关于党的政治建设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制度出台,高校附属医院基层党支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实践活动气氛热烈,表现出以下鲜明特征:①在思想上逐渐加强认识。大部分高校附属医院基层党组织均认识到联系及服务群众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社会价值,以党建引领业务高质量发展是业务发展的突破点,同时高校附属医院基层党支部在联系和服务群众方面具有组织完善、医疗资源丰富的特殊优势[9]。②在实践上不断创新方式方法。部分附属医院基层党支部均通过深入社区、养老院进行义诊、健康咨询等活动热忱服务普通群众[10];部分党支部借助新媒体资源,创作以视频、音频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载体进行健康宣教科普,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同时增强了党组织在普通群众间的辐射能力。③在制度上不断完善规范。部分高校附属医院基层党支部制定了适合自身的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规范,以制度建设引领服务能力,取得良好的实际效果;更多党支部则是针对和自身业务发展相关的工作需要,研究制定专项制度。
2.2 存在的不足
但是,在目前高校附属医院基层党组织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工作中仍存在重大短板,相较于普通群众,因为年老和疾病导致生活不能自理的失能或半失能人员在当前的党建服务体系中得不到有效的服务和支持,且随着中国人口预期寿命不断延长和之前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家庭结构趋于小型化,“四二一”“四二二”家庭结构已成为主流趋势,这必将出现家庭照护功能不断弱化的局面,家庭经济难以支撑高费用的医疗护理,依靠家庭的传统养老照护模式明显面临挑战,失能人员的长期护理问题日益突出[11]。从课题组的调研情况看,高校附属医院基层党组织未能有效及长效性地联系与服务失能人员,最终导致高校附属医院在失能人员的服务中只扮演在院医疗的角色,而在日常护理场景中长期缺位。
究其原因,以业务为主的高校附属医院基层党支部,其战斗堡垒作用仍不够突出,职能和作用的发挥还不够充分[12],还未能真正深入到生活自理困难的失能人员身边,社区义诊等联系服务群众的基层党建活动容易流于形式,成效持久性不足,注重短期效果,忽视长期效果,最终导致无法对失能半失能人员形成持久的服务机制。
国家一贯重视失能人员的长期护理工作,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2016年国家组织部分地方积极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试点总体进展顺利,在扶贫的体制框架、政策标准、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13],减轻了失能人群家庭的经济负担并优化了医疗资源配置,促进了养老产业和卫生服务产业的发展。社会各方面对试点的总体评价良好,全面建立制度、引进试点的呼声很高。因此,2020年9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医保局会同财政部印发《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 (医保发〔2020〕 37号),提出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基本形成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老龄化发展趋势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政策框架,推动建立健全满足群众多元需求的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制。
目前,基于长护险制度全面推广的背景,如何通过发挥高校附属医院基层党组织的独特优势,以党建引领医疗业务发展,弥补长护险机构的康复护理服务在提供过程中的不足和缺陷,值得各高校附属医院基层党组织认真思考,并探索具体有效的路径。
3 思路与构想
3.1 理清构建思路,坚持高校党建与医疗支撑同频共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大局看问题,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这一重要论断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高校附属医院作为党领导的卫生健康战线的生力军,是党领导人民、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承担着人才培养和医疗支撑的重任,这需要强化党建引领,坚持党建工作与企业、人心相统一,协调推进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制度、纪律建设,坚持“抓党建促发展”,实现高校党建工作与人才和医疗支撑作用发挥同频共振。基本思路是做好“把方向、强队伍、优制度、正清风”四个方面工作。
①加强思想引领。在高校附属医院基层党建中,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确保高校附属医院服务型党支部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推进。②强化队伍的建设,把党的用人标准贯穿选人、用人的全过程。高校附属医院基层党支部建设要切实落实好新时代下党组织路线的新要求,坚持政治标准,全力培养忠诚廉洁有担当的高素质干部,加强人才政治引领吸纳,着力集聚各方具有爱国奉献优秀品质优秀人才。③强化制度建设,科学优化和规范议事决策。高校附属医院要勇于担当“全民健康”的重大政治使命,在坚决落实“健康中国”重大战略部署中践行“为群众办实事”。④强化廉政建设,建立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体系,营造风清气正的服务环境,打造爱党爱国、党群一心的团结氛围。
3.2 坚持标准引领,筑牢医院基层党建坚实根基
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繁荣昌盛和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把维护人民健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召开了全国卫生大会,确立了新时期卫生工作指导方针,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呼吁建设健康中国,明确了建设健康中国的重大政策和行动计划,提出了持续改善人民健康状况和公平、可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基本要求[14]。
这就要求新时期高校医院基层党建要深入总结和全面拓展规范化党建的经验[15],树立“健康第一、生命第一”的底线思想,以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建立高校党建基础,推进高校党建工作,走引领标准化转型的模式,从创建“盆景”到创造“景观”。①要通过文献研究和交流调研学习高校基层党建的标准化经验,以党建为核心夯实党建标准体系。②创新高校附属医院基层党建工作制度,通过引入标准化经验,结合临床基层党支部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医疗服务技术优势,开展服务型基层党支部建设。③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的具体要求,把“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实到联系群众中去。构建基层党支部联系服务群众,特别是失能人员的有效制度,讲科学讲规范,使得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标准化、制度化,为全国高校附属医院创设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提供借鉴经验。
3.3 立足长护险背景,创新基层党支部党建服务新模式
2020年9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医保局会同财政部印发《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医保发〔2020〕37号)。《意见》明确指出,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大制度安排。《意见》明确提出制度试点目标,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基本形成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老龄化发展趋势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政策框架,推动建立健全满足群众多元需求的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制度。
这其实也是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推进改革工作的重要方向。推进高校党建工作创新,要求鼓励各高校根据自身优势与特色积极探索,先行试点,尽快探索出高校党建的多种有效路径。高校附属医院基层党支部作为奋战在临床一线的战斗力量,需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利用医疗护理技术优势联系服务失能人员。
在这个过程中,①要探索高校附属医院党建与社区居委、养老机构党建的条块融合,互利共赢。完善共建融合机制,打造党建“朋友圈”,激发高校党建活力。②激活服务功能,服务是基层党组织的基本功能,是政治功能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和延伸拓展。党建工作如果不能给群众温暖,是没有生命力的。③通过深入实地调研,找准利益契合点、情感连接点、价值结合点,推动高校附属医院基层党支部与失能人员的深度互联互动,调研在长护险背景下,失能人员在医疗护理领域面临的新困难、新挑战。
3.4 对标基层治理创新要求,强化高校基层党建引领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基层治理工作,反复强调“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的战略目标,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就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点任务、组织保障等作了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为新时代加快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这迫切需要治理创新,治理创新又需要党建的引领,并与之形成良性互动关系[16]。但是,当前以党建引领治理的运行机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17]。新时代必须倒过来从治理的视角来思考党建工作,分析治理中需要党组织起什么作用,需要党组织在自身建设上做哪些工作,这其实也是新时代强化高校党建引领能力的重要思维创新。
①创新思维引领顶层设计,优化治理体系,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创新高校党建模式,切实探索党建引领治理的有效路径。②迎难而上,积极面对失能人员护理相关的社会问题,支持长护险制度试点推广,破解历史遗留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基层党组织组织能力强不强,抓重大任务落实是试金石,也是磨刀石。高校党建不能回避矛盾,必须聚焦失能人员医疗护理问题的重点、难点,填补空白点,消除薄弱点。
3.5 面向未来发展,创新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
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日益提高促进了基层治理的创新,高校党建也要提前预设未来的高校治理形态,以此谋划高校党建的超前方案[18]。
推进长护险制度实施,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健康”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全面小康”事业发展的新实践。广州作为第一批长护险制度实施的试点城市,这就给追求广州高校附属医院基层党建带来了独特的挑战,但也为探索面向未来的高校党建新模式提供了全新的契机。①深入挖掘广州地区岭南中医文化传统精髓,以“大医精诚”的精神内核为医院基层党建创新奠定深厚的基础。②全面研究广州地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方向,前瞻性设计适应广州地区基层社会治理的高校党建顶层方案。③构建高校附属医院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为高校党建提前探索面向未来、可操作性强的改革创新路径。
4 结论
作为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成分,高校附属医院是党领导的卫生健康战线的生力军,是党领导人民、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新时期加强和巩固高校附属医院党的领导地位,全面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是高校附属医院基层党建工作的必然要求。在小型化家庭、老龄化社会和长护险制度的大背景下,高校附属医院基层党建面临重心如何历史转向,具有哪些时代使命,应该探索怎样的创新路向,如何创建服务型基层党支部,如何发挥高校附属医院特色,联系服务群众特别是失能人员,是高校附属医院基层党组织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问题。
高校附属医院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可以为医院实施党的群众路线提供一个有效且便捷的平台。从前期调研情况看,高校附属医院基层党组织在日常党建活动中,理论学习、组织实践和教书育人等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不同程度上仍然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如何突出与体现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思想引领和组织保障功能,创新开展党建工作,提升支部党建工作质量及完善其内涵,从而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彰显医院的社会公益性,是新时期基层党组织所面临的新任务、新要求,也是本课题组所聚焦的重点。
基于长护险制度背景,本课题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查阅分析当前广州市市长护险试点机构情况,结合长期护理保险的护理需求和相关的政策法规,提出高校附属医院基层党组织在失能人员的长期护理中的缺位,尝试构建高校附属医院基层党组织联系与服务失能群众的长效机制,以期推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顺利运行,发挥服务型基层党支部的党建引领作用,为完善长护险制度提供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