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多元评价
2022-11-28刘佳佳
刘佳佳
(安徽工程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 芜湖241000)
2017年,美国希拉姆学院率先提出“新文科”概念,即在语言、文学、哲学等类型的课程中融入新技术,助力学生开展跨学科综合性学习,该学院从2017年开始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对相关专业进行重组[1]。在国内,中共中央在2018年8月发文强调“高等教育要努力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新文科概念在我国被正式提出。2019年5月,教育部召开大会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要求有序、全面地推进新医科、新工科、新文科、新农科建设,推动高等教育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提升高等教育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至此,新文科建设的序幕徐徐拉开。在这一背景下,大学英语作为新文科的重要组成,面临着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和新机遇。高校迫切需要改革大学英语教育教学模式,从而为新文科建设提供强大助力。
一、 新文科建设给大学英语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大学英语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覆盖范围很广,为我国高等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双重使命。大学英语教育可以弥补理、工、农、医专业大学生在跨文化沟通能力等方面的短板,当前,新文科建设的新目标给新形势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也创造了新的条件,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育要进一步认清角色使命,不断推动理念创新,在新文科建设的新思想指引下与时俱进,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等方面积极探索相应改革。
(一)明确学科定位,提升学科站位
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大学英语要进一步明确新定位,才能实现系统性创新与变革。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大学英语要提升学科站位,主动转变传统认识。为此,大学英语急需对人才培养体系实施战略创新,将战略支柱落实到教学评价、教学方法及内容等方面。同时,大学英语的战略定位要着眼于未来需求,开展创新性变革,在发挥本课程优势的基础上延伸互相关联、互相交叉的专业领域,积极探索交叉、融合等途径反哺本课程的优势,强化本课程的核心竞争力,打造英语人才培养新品牌,展示融科学性、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体的大学英语教育新形象。
(二)推动跨学科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
大学英语教育不仅能帮助理、工、农、医专业学生掌握更多、更先进的技术,而且有利于将他们培养为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有文化、勇担当、负责任、善创新的科学家、工程师、农学家和医生。可以说,高校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大学英语教育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文科建设的新形势倒逼大学英语教育走出一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新路子[2]。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大学英语要走出一条跨学科、跨专业发展的新路子。新文科建设突出强调了文文之间、文理之间、文医之间和文农之间的交融。新时代的大学英语要顺应这种由分化到整合的新趋势,突破学科壁垒,走学科融通、融合的路子,力争把广大青年学生培养为人文素养深厚、跨文化沟通能力强、精通跨专业知识的社会主义复合型人才。与之相适应,大学英语人才培养应该以英语教学为基础,融通人文社科等跨专业知识。
(三)坚持课程特色,打好学科底色
新文科背景下的大学英语要在坚持课程特色的基础上打好学科底色。在新的历史站位下,大学英语教育教学应坚持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基本核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成长成才需求为导向,在尊重人才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完善他们的人格,立足本国、放眼全球,讲好中国故事[3]。一方面,要在大学英语教育中拓展相关专业领域知识,坚持人文性,打好学科底色。另一方面,大学英语要坚持课程特色,坚持课程阵地,不做附庸。只有这样,大学英语课程才能大有作为。
(四)更新理念,树立大文科意识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育应该更新课程理念,树立大文科、大英语意识,主动融入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中,积极作为,实现跨专业突破,打破专业壁垒,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全新理念融入大学英语教育中。同时,大学英语还要探索人文与技能融合的全新模式,努力在话语体系、课程体系等方面形成富有中国特色的中国范儿,打造新时代中国特色文科话语体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派,最终通过新文科建设培养能够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文科人才,进而推动全社会精神境界、思维能力和文明素养的提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的精神与思想力量[4]。
二、 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的实施
新文科建设倒逼大学英语教育加大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改革力度,切实推动大学英语教育的内涵式发展。高校要依托当今互联网时代发达的信息技术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方式的变革,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一)根本保证在于将线上线下教学有机融合
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的根本保证在于线上教学要有机融合线下教学,即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在线上线下进行完美衔接,促使教学内容浑然一体,教学方法丰富多样。为此,教师一方面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认真设计每个教学环节。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要全面掌握学生学情,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促进高效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在课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程视频进行线上学习,既巩固已有的英语语言文化知识,也起到预习新课的作用。学生通过线上交流互动学习地道的英语交流技巧。在后续的线下课堂学习中,教师通过面对面地答疑解惑,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更加充分、深入,学生在模拟英语对话的语境中练习英语交际,不仅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在线上学到的知识,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同时,教师在线下课堂巩固结束后,可以播放提前录制的英语对话及相应的测试题和答案,供学生进行自我检测[5]。随后,教师分析测试情况,并做出有关总结和新课的预习要求。可以说,这样的混合式教学融“教、学、练、用”于一体,使学生的英语交流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极大地增强了英语教学的实效性。
(二)核心环节在于促进交流互动充分有效
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的核心环节在于充分、有效的交流互动。学生只有在自然交流中频繁互动才更能驾驭英语语言,提升英语交流能力。换句话说,真实的英语语言交流必然离不开人际互动。混合式教学的一大优势就在于为英语交流互动提供了绝佳的条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无论在线下还是线上的交流都是混合式教学的核心环节,正是这样的层层互动推动了教学的进展,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锻炼了学生用英语交流的能力。同时,混合式教学还进一步丰富了互动的形式与内容,为不同个性的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交流场景,使他们更愿意敞开心扉表达心声,积极参与到英语交流中。例如,课堂与讨论区就为不同兴趣的学生增进情感、构建学习社区,提供了合作式学习的英语交流场景。作为学习社区的一种表现形式,讨论区的学生具有共同的学习目标,更能激发学生互相支持、帮助与团结合作的意识,促成学生之间的高效互动。学生越积极地读帖、回帖,越能带动社区整体的讨论。而且,对于学生的不同观点和立场,讨论区也允许其共存,彰显了混合式教学的包容性,不但保障了协作学习的有效开展,而且提升了学生对学习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可度,激发形成更多的交流活力。同时,学生在讨论区的发帖还促成了话题性交流,增强了发帖者的讨论区意识,使其更愿意在浏览他人发帖的基础上保证发帖内容有理有据、逻辑严密、语言准确。讨论的协作性随之变强,讨论内容被不断引向深入。作为线上互动的延伸,线下课堂交流为学生创设了面对面会话的真实情境。在语调、神情的加持下使得语境更加生动、真实,从而使英语语言习得更加高效。在这种线上线下的层层互动中,教师与学生加深了了解,增进了互信,增强了教与学的针对性,有助于学生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深入掌握。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能保障学生线上线下的学习朝着混合式教学的预定方向有序展开,而且,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英语交流。可见,教师在线上和线下都起到了规范英语交流、营造互动氛围等方面的作用。
(三)基本原则在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要坚持以生为本原则,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基于此,教师在课程设计之前就要广泛了解并满足学生对课程学习的需求,使教学目标契合这种需求,更有针对性,更利于因材施教,也使学生更愿意积极配合教师完成学习任务,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获得感。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不断调整学习状态、改变学习方式进行自主管理与决策,不断构建和调整与英语语言环境的关系[6]。这些都促使学生的学习观念悄然发生了转变,由原来的被动学转向主动学。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更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方便了学生自主、独立地运用学习资源,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英语学习。
(四)重要保障在于提供优质的英语学习资源
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的重要保障在于提供优质的英语学习资源。为了切实提升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教师必须确保英语学习资料对于学生英语交际运用的适切性和典范性。因为学习资料的选择决定了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学习资源的质量关乎教学成效的高低。在混合式教学中提供的海量线上学习资源不仅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而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生动性。特别是线上的视频资料语境真实,话语表达原汁原味,在英语语言文化和会话技巧方面有很强的实用性,在让学生享受视听盛宴的同时,能使学生很自然地置身于真实的英语会话情境并调出与其有关的英语语汇。而且,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线上平台自主补充认为有价值的学习资料。这不仅拓宽了学生理解英语语言的途径,而且也加深了他们对英语语言内涵与文化价值的感悟,扩展了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
三、 当前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新文科建设给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创造了新条件,带来了新机遇。相比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当前的混合式教学效果更加难以评估。具体而言,当前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在评价方面还存在标准单一、忽视过程评价、不重视朋辈评价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英语测试标准单一,以偏概全
当前,对于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的评价,很多高校依然以四、六级为测试标准,教学内容也以此为范本,注重英语语法掌握和词汇积累,这也是多年来大学英语教育的重点。这样的测试标准太单一,存在以偏概全的片面性。原因在于仅仅依靠学生是否通过四六级测试来评判其对英语语言的掌握水平,背离了大学英语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目标,背离了育人的初衷与本意,难以发挥对大学英语教育全面性的评价作用,无法保证对大学英语教学实效性的客观、科学地评价。
(二)对学生英语技能的评价还不全面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在每学期都是以一次笔试作为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学期总结,并将其记录在案,关乎学生未来的就业。然而,这种笔试仍然更多的是考查学生对英语语法和词汇的掌握程度,并没有将英语辩论水平、英语真实会话情境中的听说能力、口语输出能力、思辨能力、英语演讲、英语思维、英语语言研究等语言运用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纳入评价指标中,对学生英语技能的评价显然还很不全面。
(三)忽视过程性评价,看重结果性评价
当前的大学英语评价以教师评价为主,教师的权威性在评价中占主导地位,学生反而在评价中沦为陪衬,使得学生更看重英语考试结果,甚至超过了关注英语学习过程本身,造成本末倒置[7]。原因在于当前的教学评价存在忽视过程性评价的缺陷,使得大学英语考试的作用远远超乎本意,使得部分教师也渐渐忽视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久而久之,也忽视了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发挥。
(四)不重视朋辈评价,评价形式单一
当前,大学英语还存在不重视朋辈评价、评价形式单一的问题。原因在于,一是教师不注意耐心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状态,看不到学生之间在学习交流中的合作性点评,导致朋辈评价被不同程度地忽略。二是部分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放松了学习任务,特别是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英语容易缺乏动力、没有方向感,不愿意积极参与生生、师生互动,更不愿意参与同学之间的互动点评和讲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大学英语评价形式单一的问题[8]。
四、 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的多元评价策略
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针对当前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高校如何更加尊重学生英语语言习得的认知规律和个性特点,实施诊断建议性评价,推进大学英语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是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为此,高校应该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新型评价策略,采取拓宽英语评价内容、突出多元技能要素、实施全过程评价、扩大师生评价主体等策略,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元评价体系的功能,以保障大学英语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拓宽评价内容,实现测试标准多元化
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要实现评价的多元化,必须拓宽评价内容,实现测试标准的多元化。具体来说,评价必须遵循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的多元化内容要素,高校要深刻认识大学英语教学不仅包括词汇、语法,还包括听说等交际实践。与之相对应,教学评价内容也要进行相应拓宽,在形式上可以采取网络评价和小组评价等方式。例如,英语教师可以对学生每一单元的学习进行形成性评价,学生收集学习资料及其研究贡献、参与小组讨论的情况和会话交流实践中的个人表现等,都可以囊括到形成性评价的内容中。与此同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建立个人学习档案,在学习每一单元时,记录个人的学习计划、学习心得、教师评价和学习成果等内容,完整囊括学生学习的全部内容,为实现多元化测试提供依据。在终结性评价中,高校要对学生每一单元英语混合式学习的成效进行评价,学习目标是学习成效评价的主要依据。因此,终结性的成效评价首先要对应到学生对单元主题的深刻理解等维度上;其次,还要考查学生英语语言运用的熟练程度,包括词汇语法的准确应用、语境的契合性及语言衔接的流畅性方面。此外,对学生英语沟通能力和英语知识应用能力的评价,高校也要结合本校大学生的实际学情制定有针对性的、多层次的测试标准,最终实现测试标准多元化。
(二)突出评价的层次性,促进评价发挥综合效果
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在于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而为了促进每一位大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英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实施因材施教。相应地,对每位学生的评价也要因人而异。为此,第一,高校对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的评价也要设置适合学生实际的评价标准,突出评价的层次性和个性化,促进评价发挥综合效果。例如,英语教师可以借助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将每一位大学生平时的英语学习表现进行汇总,建立动态数据库,注重平时考查,特别要重视大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为实现综合评价提供依据。第二,大学英语教师要擅长运用层次化的评价结果对每一位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激励,从而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唯如此,才能充分发挥出教学评价的综合性效果。
(三)实施全过程评价,提升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要借助信息技术建立有关学生英语学习过程的数据库,存储学生的线上线下学习过程和英语会话表达等内容,真实记录学生学习英语的全过程,提升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同时,自主学习是学生在大学英语混合式学习中的主要方式,所以,实施有效的全过程评价必须首先依靠学生的自主评价。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自觉监控自身的英语学习状态和效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主反思和调整。首先,学生无论在线上还是线下学习中,都要做好自我监控和管理,这是保证自我评价科学性的关键所在。其次,为保证学生自我评价的合理性,英语教师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与成果进行适时监督,引导学生真正做到时刻自省,切切实实将自我评价落实到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全过程评价。
(四)扩大师生评价主体,充分发挥评价激励作用
为了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高校还要进一步扩大评价主体,形成教师评价、朋辈评价等方式,从而建构多元化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第一,高校要在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评价中推动教师评价与朋辈评价同向同行,教师评价要侧重从学生英语语言运用的专业性出发,朋辈评价要从同伴在合作学习中的实际表现与贡献出发,这两种评价方式要在线上线下的教学评价中互为依托。同时,大学英语教师还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一些原则性标准,以方便学生开展朋辈评价时进行对比参照,最大限度地保证评价的公正、客观,进而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最终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积极性[9]。第二,大学英语教师要引导学生组建英语评价小组。为了保证小组成员合作的协调性,教师要详细了解每一位学生对英语语言的掌握水平,根据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进行合理分组。同时,教师还要督促每位学生都能虚心听取他人意见,积极改进自身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