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增强时代大学英语教学及教师转型探究
2022-11-28张琳
张 琳
(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贵州 贵阳550001)
大学英语始终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作为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大学英语在历次教学改革中都作出了相应的转变调整,以满足国家的战略需要和学生的发展需求。从数次科学技术革命看,技术变革势必会带来新的生产力的发展,并继而可以引发整个社会的变革。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与高等教育正在高速汇聚。为了在未来教育中占据主动地位,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近些年来分别颁布战略性计划。我国近年来推出的双一流建设、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等也都是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智能增强时代下的大学英语教学需要随机应变,根据当前社会形势做出应有的调整,才能真正发挥基础课程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适应国家的需求。
一、智能增强时代的内涵与特征
未来学家Brett King提出“智能增强时代”这一概念,认为人类的工作、生活、交际行为和互动方式等均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1]。智能增强时代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随着计算机、互联网和大数据、云存储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的适应性与实用性将大步迈进,跨学科融合、人机协同等也将成为新的发展常态。在脑认知和脑神经深入发展的基础上,以数据运算为核心驱动,人类感知、记忆和推理等各种行为和能力将被计算机充分模拟,从而实现人脑和电脑的互通,人类与机器可以在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中的畅通交流。
智能增强对教育领域有着深刻的影响,可实现学习过程的跨学科互动模型构建,为参与主体提供有力的方向指引和科学决策。人工智能有助于创造和谐的人机交互体验模式,实现自然状态下对学习者全方位、多维信息数据的收集与个性化分析,从而深入了解学习者的学习过程,研究学习行为和认知形成状态,构造出个性化的学习模式。人工智能可为学习提供有效的学习和技术支持,利用大数据有效地收集分析不同学生学习的差异,从而构建学习者的个性画像。[2]基于新兴的云平台存储功能,不同类型的教学资源整合开发,进一步摆脱学习的时空限制,为学习者提供均等的优质资源,从而促进教育公平。而且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人机交互与知识图谱等可以打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辅导,通过人机协调,对教学任务进行重新划分,使学生培养达到精细化、个性化的目的。
在智能增强时代下,无论是理论建模、技术创新还是学科发展、软件升级等,均体现了新的发展态势,使学习具备了深度化、自主化、个性化等特征,推动了教育朝着数字网络、智能方向发展。
二、智能增强时代下大学英语的教学革命
在智能增强时代,教育活动相对于传统形式而言不仅是形式上的变化,也是经验世界的变化。高等院校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应该始终紧握时代变革的大旗。吴朝晖2019年在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上对当前的教育学习做出了三个重要判断:第一,以人工智能为标志的智能增强时代正在加快到来,更加呼唤面向21世纪的通识教育;第二,人工智能科技正推动教育1.0转向学习2.0,不断构建教与学互动的新空间;第三,人工智能的赋能应用将成为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社会教育联动的关键,加快形成终身教育共识。[3]根据以上三点对未来教育形势的研判,大学英语课程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需要与时俱进作出调整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一)大学英语应兼具通识教育的功能
从历次教学改革可以发现,大学英语的课程定位始终顺应时代的需求而发生变化。一直以来,大学英语是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英语课,以培养学生在一定的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的交际能力,满足日常生活中的英语交际需要为目标。1985年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需要将教学重点放在语言基础上。1999年,《大学英语教学修订大纲》再次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为了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又要培养他们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可以认为,20世纪我国国民英语水平还比较低,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是从实际出发来制定的。2007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13年《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对大学英语课程的定位是“必修基础课”和“公共基础课”,这意味着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在注重语言基础和语言能力提高上,又具有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导向。如今,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在修订的2020年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指出,“必须坚持大学英语的必修公共基础课程的课程定位,同时赋予其通识教育的功能。”可见,大学英语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定位又一次发生了转变,其被赋予的内涵和功能也相应增加。具体来说,大学英语课程还需要关注学生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公民的生活需要,大学英语课程更应成为一个集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等在内的,培养学生全球视野、良好沟通表达能力和人文情怀的、多元性的、包容性的课程。因此,大学英语将是21世纪新通识教育的必要部分之一,只有将大学英语置于通识地位,才能应对智能增强时代的教育变革,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
(二)构建大学英语教与学互动的新空间
人工智能的新发展将推动教育1.0向学习2.0的转变。学习2.0的主要特点是数字化特征,具体指的是从学习环境到学习资源再到学习方式,均以数字化的方式来进行。学习环境上更加注重课堂学习、课外实践、全球交流的融合;在观念上,从以“教学”为主转变为以“学习”为主;在学习方法上,更加注重学习者的深度学习、自主学习以及线上学习;在学习目标上,实现“知识”“能力”“素质”“人格”的全方位教育。
拓宽大学英语教与学的新空间,首先需要将教师从繁杂机械重复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将大学英语教师的精力更多置于创新教学模式、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上来。其余的如批改作业、组织考试甚至是答疑环节,均可以用数字化的人机协作模式来完成,真正地实现从“教学”到“学习”的转变。因此,智能不断增强的形式下,大学英语的教学格局和学生的学习模式也将发生巨大变革。智能技术增强教学的互动性,教师在客户端可随时随地检测学生的学习记录与情况,并及时针对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反馈建议。学习2.0可重塑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无论在学习环境、观念、方式或者目标上,都可构建大学英语教与学的互动新空间。
(三)将大学英语置于联动学习的环节中
人工智能科技在教学中发挥巨大作用,可以打通小学、中学、大学、社会教育等教育环节,使教育发展为终身性、一贯制的形式。大学英语作为联动教育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形式与方法也符合整体规则。人工智能技术提供联英语联动学习的工具,机器学习、人机交互、自然信息处理、智能语音识别等技术可以为教材电子化提供实现的条件。人工智能可为英语联动学习提供科学的方法。通过数据计算与信息处理,实现教学活动的时空转化,对各个联动环节的教育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充分实现英语教育的终身一惯性。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提供良好的联动学习平台。通过对数据的采集与分析计算,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背景特点建立丰富的英语资源库,在虚拟的环境中完成联动英语学习环节。通过英语联动学习,更新了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方法,可以使大学英语教学更好地在“终身学习”模式下发挥特定优化的功能与价值。
三、智能增强时代下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原则
智能增强时代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无论是在教学形式还是教学方法和目标上均有颠覆性的改革。大学英语教学虽然需要适应时代变迁,但是为了使改革富有成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牢牢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注重大学英语的工具特性和人文特性的有机融合。从语言学的角度看,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语言类型本身即蕴含着特定的文化模式和思维方式。”[4]大学英语最基础的目标便是语言技能训练和语言综合运用。大学英语作为一个人文学科,时刻体现着丰富的文化属性和价值内涵。其工具性和人文性是不可割裂的,因此智能增强时代下,需要更加协调地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要始终明确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数字化的教学设备与教学手段是数字化教学内容与资源的呈现方式,大学英语教师要始终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切忌为了运用新奇的教学形式而忽视或缩减了必要的教学内容,以免发生本末倒置的情况。
第三,要处理好国家战略需求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在未来的国际谈判、提高我国参与全球治理能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将会发挥巨大的作用。从国家利益层面来说,大学英语的必修基础公共课性质是不可撼动的。但我们也需要注意满足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大学英语兼具的通识性要求我们培养有责任感的公民,从这个角度看要将国家的战略需求与学生个性发展协调处理。[5]
四、智能增强时代大学英语教学的具体路径
(一)建立数字化大学英语学习资源共享云平台
大学英语教学离不开教学资源的支撑,建立数字化大学英语云平台是实现智能增强时代下英语教学的基本前提。《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多次强调,要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基础在于对原本孤立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各高校之间可形成教育联盟,建立区域性的大学英语教学资源平台,为学生提供自由互通的学习资源。
(二)深化构建多元混合型教学模式
充分利用翻转课堂可以实现混合多元的教学模式。课前,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提前布置要求学生提前观看的教学视频,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在正式课堂中可开展小组互动交流,从而更好地实现知识内化。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课或慕课进行教学,在制作视频后,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开展合作探究、小组汇报等学习形式,教师加以引导和点评,在具体的问题中深入剖析,课后再开展总结反思与考评。
(三)搭建宽泛的移动学习环境
宽泛的学习环境是指利用无处不在的学习环境,随时随地进行英语知识学习或言语交际活动。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寻找可以满足自己适应的时空环境开展学习。宽泛学习环境的搭建离不开移动互联网的技术支持,开发者根据教学主体的需求开发出投入小、操作简单、功能强大的APP软件。同时还需要构建移动互联网宽泛的学习环境,可以使大学英语学习途径更加多元,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构建多元化和精确化的评价体系
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仍采取机械单一的评价方式,囿于评价的选拔作用,往往忽视了对教学的反馈与促进,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甚至会恶化师生之间的关系。 多元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需要构建多元化和精确化的评价体系。大学英语多元化评价体系需要从评价主体、内容和方式等方面进行构建。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需要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等来进行,其中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匹配关系应该突破某一个班级甚至学校内部,从而实现评价的客观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包括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最终掌握的语言技能以及情感态度等的评价。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要综合运用阶段考评、综合考评、定量定性考评等方式来进行,“从过去简单计算考试成绩的终结性评价转移到注重平时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将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6]。评价体系是智能增强时代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良好的评价体系可以形成“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教学模式。
五、大学英语教师角色的重新考量
首先,教师更应该是英语学习的引导者。以往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在智能增强的背景下,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多元,学生的需求也多样,教师在大学英语学习中应成为引导者和辅助者。也就是说,在大数据和人际协调模式下,个性化的教学内容是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定点推送的,教师无需要成为教学内容的选取者,而应该是学生自主深化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应该注重设计如何引导学生最优化地掌握英语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英语自主学习的技巧,并能引导学生自主设立学习目标和自主选取学习内容,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与水平。
其次,教师是教学方法的探索者。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方法无法适应智能增强时代的需要,因此大学英语教师需要自主探索适用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课前观看完课程视频后,在课堂上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如何组织小组交流,如何将问题解析地深入浅出等等,需要大学英语教师进行充分设计。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可以使纷繁复杂的教学资源与内容更具内在逻辑性与科学性。
再次,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监控者。教师需要对学生实行有效的监控,以保证自主学习的效度和深度。智能增强时代中,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可以为教师提供学生学习进度和学习内容的可视化图像,可以有效地保证监控过程的顺利进行。
此外,随着数字化教学模式的建立,教师还需要提高丰富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除了英语专业技能和课堂组织能力外,设备的运用、资源的搭建、视频的制作等信息化能力也同样是大学英语教师必备的能力。可以看出,智能增强时代下,不仅为大学英语课程的性质做出了扩展性改革,同时对教师的要求也比较严格。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也绝不能囿于传统,在与时俱进的同时也要注意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
结 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增强时代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已经成为学界内热议的话题,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本质在于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计算、云存储、自然信息处理等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深度学习的形式。要适应不断变化的信息时代,大学英语必须与时俱进,不断革新。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复杂变局中需要我们创新驱动发展,拔尖人才培养。智能增强时代为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同时为大学英语教师角色的转变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当前时代背景与特点,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英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