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安区水稻生产调查及绿色高效栽培途径探讨
2022-11-27谢承宇刘礼明
谢承宇,刘礼明
(1.裕安区城南镇农业管理服务站,安徽六安 230019;2.六安市裕安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安徽六安 237008)
六安市裕安区地处江淮,地形复杂,岗湾畈山皆有,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裕安区水稻种植历史悠久,常年种植水稻面积6万h m2左右。笔者从调查研究入手,总结了六安市裕安区水稻生产成功经验及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绿色高效栽培措施,旨在为今后水稻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1 水稻生产条件
裕安区年降雨量为1 100~1 300 mm,且境内有淠河、汲河两大河流,为水稻生产提供了充裕的水资源保障。全年日照时数1 595 h。全区年平均气温17℃,≥10℃活动积温5 241.2℃,≥10℃持续日数为238 d,常年平均无霜期228 d。一般日平均稳定通过12℃的始日在4月5日前后,日平均稳定在22℃以上的终日在9月20日前后,安全播种到安全齐穗天数为160 d左右。水稻土壤有淹育、潴育、潜育、渗育、沼泽5个亚类,其中适宜水稻生长的潴育型水稻土壤面积占水田总面积的70%,其地下水位适中,水肥气热比较协调,利于水稻种植。
2 水稻发展现状
裕安区杂交中籼稻种植面积4.5万h m2左右,种植品种以徽两优、深两优、荃两优、隆两优系列等为主,辅以II优、冈优系列等;常规中晚粳稻1.5 h m2左右,普通品种种植以嘉花1号、秀水121、苏秀867等为主,粳糯稻以光明糯、皖垦糯2号、镇糯19等为主。稻虾共作0.6万h m2左右。旱稻种植0.1万~0.2万h m2。水稻茬口主要有小麦-水稻、油菜-水稻及闲田-水稻等。种植方式以人工水直播为主占60%以上,机插秧占20%,无人机飞播占5%,人工育苗移栽占10%。高标准农田或湾畈区高产片一般单产为9 000~9 750 k g/h m2,岗山区一般为6 750~7 500 k g/h m2。常年水稻总产量为45~50万t。水稻从播种育秧到收割已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
3 水稻生产存在的问题
3.1 自然灾害频繁
裕安区地处南北过渡地带,自然灾害频繁。2019年出现了50年一遇的旱灾,部分岗区水稻绝收面积较大;2020年出现了60年一遇的洪涝灾害,固镇、丁集、罗集等部分乡村水稻绝收面积较大;2009、2021年水稻抽穗扬花阶段出现了连阴雨天气,导致部分品种出现“麻壳”现象或结实率下降。此外,2003、2013年高温热害对部分中籼稻结实率影响较大;2011年寒露风对部分晚播的中晚粳稻结实率影响较大。
3.2 主推品种不明
据市场不完全调查统计,目前裕安区水稻种植品种500多个,呈现多、乱、杂现状。一方面水稻品种同质化现象较重;另一方面农民难以精准选择水稻主推品种,不仅影响产量且出现“卖粮难”现象。此外,少数种子经销商利用优质稻订单形式,推广未审定品种,导致虽然品质优但产量偏低。
3.3 倒伏面积偏大
近3年来,裕安区水稻种植倒伏面积呈逐年上升趋势,一般倒伏面积占5%~7%,产量损失0.75万~1.00万t,增加机械收割费用350万~500万元。究其原因:一是部分品种本身抗性差;二是人工水直播田播种量偏大,中籼稻60~75 k g/h m2,中晚粳稻225~300 k g/h m2,导致群体偏大,基部茎秆变细;三是施肥水不够科学,重追肥轻基肥或重氮肥轻磷钾肥,水浆管理迟后,水稻根系早衰;四是重旋耕轻翻犁,土壤耕作层变浅,一般只有8~10 cm,不利于水稻根系下扎。
3.4 施肥比例失衡
一是选择肥料种类单一,较多种植户选择45%(N-15-P2O5-15-K2O-15)或51%(N-17-P2O5-17-K2O-17)复合肥,对于部分湾畈区养分协调型土壤造成磷或钾浪费;二是部分中籼稻直播田基肥偏少或空白,追肥集中在分蘖拔节期,造成无效分蘖增多,成穗率较低;三是部分中晚粳稻生育期较长,一些种植户不重视穗肥或粒肥,导致水稻后期脱肥减产;四是氮肥总量偏大,特别是部分缺磷或缺钾田块,使水稻植株叶片变大变宽,诱导病虫害发生;五是硅肥、钙肥等中微量元素使用比例偏小。
3.5 病虫草害复杂
裕安区水稻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白叶枯及细菌性条斑病等。受肥水管理影响,近年来水稻细菌性病害逐步蔓延或加重。稻瘟病主要集中发生在山区或优质稻区;稻曲病具有普遍性,主要受水稻抽穗扬花期天气影响,连阴雨时间长发生则重。受人工水直播整田质量差的影响,部分田块杂草发生严重,杂草种类主要有稗草、千金子、三棱草等。
4 绿色高效栽培措施
4.1 建设高标准农田
从水稻生产实践来看,高标准农田具有抗自然能力强,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科学规划,合理安排。一方面要扩大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立足长远,起点要高,沟渠路配套,融入裕安区主要水系;另一方面重视农田水利实施管护,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设施进行维修管理,发挥效益。
4.2 优化品种布局
以粮食安全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优化品种布局。一是开展水稻新品种试验示范,筛选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二是根据区域土壤类型、茬口、种植规模等推荐主推品种;三是以优质稻订单为抓手,推广水稻特色新品种。
4.3 促进农机农艺结合
突出重点,促进农机农艺结合。一是大力推广机插秧种植模式,“十四五”期间机插秧面积由现在的20%提高到50%,该模式具有省种省肥节水,病虫草害发生轻,抗倒伏能力强等优势;二是因地制宜推广无人机作业,发挥无人机播种、施肥、植保等方面效能。提倡农机社会化服务,代耕代种代管。
4.4 科学肥水管理
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全区水稻土壤类型特征特性,根据土壤、水稻品种、茬口等因素要求,科学测土配方施肥。一是精准选择复合肥配方,合理基肥追肥比例,生育期较长的中籼稻及中晚粳要重视穗肥粒肥,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二是注重有机肥的使用,冬闲田提倡种植绿肥,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化肥利用率;三是提高水稻节水栽培,地势较平坦且缺水的区域提倡种植旱稻品种。
4.5 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根据裕安区水稻生产实情,山区及优质稻种植区注意稻瘟病的防治;地势低洼及易涝区注意水稻细菌性病害防治;根据水稻抽穗扬花期天气注意挑治水稻稻曲病;提倡低毒低残留或生物农药;选择抗性好的水稻品种;草害较重的田块推广机插秧或人工育苗移栽,避免连续水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