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国特色的贫困治理

2022-11-27王金磊

现代农机 2022年1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精准教育

王金磊,陈 虹

(内蒙古工业大学,010051,内蒙古呼和浩特)

1 贫困的内涵及反贫困的意义

贫困,一方面指收入少,生活困难,跟“富有”相对;另一方面也指精神上的贫乏窘困。因此,贫困不仅是一种社会物质生活现象,同时也是一种精神生活现象。贫困意味着遭受贫困的人口缺少获取或享有正常生活的能力。自从人类历史开始的那一天,贫困似乎就与人类历史的发展形影不离。直到今天,全球范围内仍旧还有8 亿人①左右处于极端贫困之中。

贫困问题的消极影响巨大。物质物资上的长期贫乏,会进而影响到贫困人口精神层面的价值取向。迫于生计,长期遭受贫困的人们可能会滋生一些犯罪行为,比如抢劫、偷窃等不和谐的社会现象发生。一个地区常年或者长期都处于贫困,对社会稳定发展会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贫困是整个社会稳定发展的绊脚石,必须对其予以足够重视。然而在每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贫困问题是不可逾越的民生问题。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能够顺利发展,就必须解决好民生问题,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贫困问题自然不可忽视。消除贫困依然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的全球性挑战。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受自然条件和区位因素的影响,生活水平差距较大,在2020 年之前还存在相当庞大数量的贫困人口。中国在世界扶贫减贫中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中国历来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也一直致力于消除贫困。邓小平在面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时,回答道“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角度来看,贫困问题的存在是不符合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中国于2020 年底彻底地消除了绝对贫困,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百年梦想。过去的8年,中国实现了近1 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对世界扶贫减贫贡献率超过70%。尽管如此,相对贫困问题在中国依然存在,解决“三农”问题仍然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强国目标的重中之重。

2 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减贫方案

2012 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着眼于新的历史境况,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就是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要建成全面的小康就要彻底消除绝对贫困,并将其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8 年来,党中央始终把解决贫困问题放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召开了7 次中央扶贫会议,50多次实地调研,走访14 个集中连片特困区,亲力亲为。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带动和全体人民的参与下,最终在2020 年底如期完成了消灭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之路,为世界减贫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也为世界其他国家解决贫困问题提供了多元化路径。

2.1 拿出法宝:精准扶贫战略

2013 年党中央提出了“精准扶贫”战略,改革传统粗放型扶贫方式,创新扶贫工作机制。精准扶贫,就是要对扶贫对象实行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实行精确化配置,对扶贫对象实行精准化扶持,确保扶贫资源真正用在扶贫对象身上、真正用在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的关键是要做到“精确”和“准确”。通过建档立卡对帮扶对象的实际情况和困难弄清楚搞明白,方便实现动态调整,帮扶的对策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心中有数,才能做事有方。在贫困的农村地区一定要进村入户,深入调查研究,把帮扶对象摸清搞准,把家底盘清。贫困的类型多种多样,同一地区不同村落贫困类型存在差异,同一村落不同家庭的贫困类型同样也会存在差异,采用统一的扶贫方式,扶贫的效果往往是治标不治本,甚至有些方法会起到相反作用。精准扶贫战略一改以往“大水漫灌”式扶贫方式,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采用“精准滴灌”式帮扶,可以达到真扶贫、扶真贫的效果,真正满足贫困人口的现实需要,帮助他们摆脱贫困,走上共同富裕奔小康的道路。贯彻精准扶贫战略,还要做到目标、任务、责任、举措明确,精准发力,把钱用在刀刃上,真正发挥拔出穷根的作用。政策是人制定的,制定政策的人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不能在扶贫工作中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盲目扶贫可能导致越扶越贫,精准扶贫的方略贯彻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原则,同时也是对马克思主义贫困理论的继承、丰富、创新和发展。

2.2 创新扶贫形式:五个一批、三不愁两保障

2015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减贫与发展高层次论坛上首次提出了“五个一批”概念。五个一批工程的内容包括:发展生产脱贫一批、灾后重建帮扶一批、低保兜底脱贫一批、搬迁安置脱贫一批、医疗救助脱贫一批。五个一批工程从个人微观角度分析了致贫的原因,将贫困的类型分为五类,对症下药,出台相应的政策,从教育、医疗、农村发展、社会保障四个方面开展精准扶贫。

两不愁、三保障从人们群众最关心的温饱、教育、医疗和住房问题切入,解决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问题,保障最基本的生存和生活权利。两不愁解决的是贫困地区人民维持自身生存最基本的生存要求。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走上了“快车道”,如今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改革开放的蛋糕越做越大,做蛋糕的人也越来越多。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如今全民共享改革发展的大蛋糕,人民生活水平都在稳步提高,从吃不饱、穿不暖到吃健康、穿时尚,生活变得丰富多样。三保障解决的是贫困地区人民生存安全需求。智力扶贫是扶贫工作的首位,改变贫困的现状,就要启民智。改变贫困地区人民“富不起来”的落后观念,最好的办法就是大力发展教育,提高人们知识水平和开阔眼界,解放思想。教育是阻隔贫困代际相传最好的方法和途径,所以发展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民智一开,扶贫工作开展就可以顺水推舟。在中国每年因重病致贫的家庭超百万之多,实现基本医疗的保障,可以有效提高一个家庭抵御疾病致贫的能力,减少因病致贫、返贫现象的发生。五个一批工程和三不愁两保障深刻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立场。

2.3 重视增强脱贫内生动力: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的脑袋空空,知识匮乏,没有自己的想法和认识。教育是阻断贫穷代际传播的有效途径。在开展扶贫工作时,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发展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积极鼓励毕业生深入贫困地区支援当地教育建设,对口支援地区增派教育骨干力量帮助帮扶对象发展教育。在为贫困地区想方设法“输血”的同时,党和国家也在加强贫困地区自身的“造血”功能,增加贫困地区教育经费的支出,完善教育教学的基础设施,大力培养当地的优秀教育人才骨干,并积极推动贫困地区同教育发达地区的教育交流活动,推动区域之间教育的协调发展。另外,党和国家在贫困地区对适龄儿童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制度,保证孩子们受教育的权利,为未来贫困地区发展教育筑牢根基、注入新鲜血液。同时,对文化程度比较低的农民或者无业者开展职业技术教育,让他们学会一技之长,能够靠自己的双手解决温饱问题进而走上致富的道路。

扶智的同时也要扶志,物质上的贫困消除相对容易,解决头脑中贫困并不容易。长期处于贫困地区的人们容易精神萎靡、浑浑噩噩,要改变贫困现状,就必须改变他们对生活的慵懒态度,通过言语劝说和鼓励使他们明白幸福生活是靠双手奋斗出来的道理,重新燃起对新生活的向往。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远的路,只有实干才能兴邦立国富民,也唯有实干才能摆脱贫困的现状。扶智、扶志是新时代脱贫致富的创新之举,也是摆脱贫困的根本之策。

2.4 开展结对帮扶: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发展有机结合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团结互助、扶危济困的民族。在全民脱贫攻坚、努力实现全面小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从扶危济困传统美德中汲取力量,创新出结对帮扶的脱贫方式。结对帮扶政策是扶危济困崇高精神在新时代的展现,结对帮扶政策既有儒家文化的“仁爱”精神,也包含墨家“兼相爱,交相利”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发展的有机结合。

先进地区帮扶相对落后地区。在脱贫攻坚战中,北京和内蒙古自治区达成对口支援关系。内蒙古自治区在北京帮助下,实现了31 个国家级贫困县摘帽,解决了56.35 万人的贫困问题②。北京与内蒙古自治区在教育、文旅、企业、医疗方面的合作达到了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在教育方面,北京地区组织985、211 高校学生利用假期深入到内蒙古自治区贫困县、乡、镇、村的小学,义务免费帮助学生们学习知识;同时还派遣高校领导干部,深入贫困地区,带领贫困地区寻求脱困路径。在文旅方面,北京与内蒙古自治区达成了文旅扶贫协议,双方在文旅企业、人才交流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北京地区还打造了极具内蒙古特色的草原游专列吸引本地游客。在企业交流方面,北京地区的电商企业,为内蒙古种植、养殖产业搭建了线上平台,拓宽了农民的销售途径,增加当地农户收入,当地农户实现自主脱贫。在医疗方面,北京积水潭、同仁、协和等20 多家医院向内蒙古自治区立下对口支援“军令状”,这是我国开展的第一个医疗服务对口支援工程。2020 年2 月25 日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的贺龙同志到内蒙古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个人演讲时,提到了他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时发生的一件令人记忆深刻的事:在他驻留的村庄,一位脑瘤患者突发状况,紧急转往北京积水潭医院就医,但是这位患者没有钱垫付医药费,北京积水潭医院了解到是对口支援贫困县的患者后,作出免除费用的决定,一路绿灯,三天为其召开五次专家会诊,虽然最后没有挽留住年轻的生命,但是患者家属特别感谢北京积水潭医院的专家们的努力。细节之处显真情,帮扶之中尽真爱。随着帮扶机制的健全、帮扶方式的多元化及帮扶领域的拓展,结对帮扶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贫困地区脱贫的步伐,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是中国人民互帮互助友好大团结精神的深刻体现。

3 中国减贫成功的根本原因

3.1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团结和领导中国人民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行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代,完成了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全面小康,继续向着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前进。党的百年征程,是一部百年奋斗的历史,带领中国人民朝着共同富裕奋力前行。今天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取决于中国中产党的正确领导。过去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在今后要想取得成功,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一定要相信党的领导能力、执政能力。相信中国共产党不断书写着新的历史,创造着属于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

3.2 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带领下,中国人民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还要归结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区别于其他社会主义制度,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可以团结全国的力量,上下同心,向着共同的目标出发,这是其他制度不可比拟的。

3.3 人民至上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历史上朝代更迭的故事告诉我们,“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民群众是“水”,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的力量是伟大的,所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代表着人民的根本利益,制定方针政策都是从人民的切身利益出发,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执政党才能永葆执政活力。

注释:

①2021 年7 月6 日联合国发布的《2021 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

②2021 年3 月16 日中国新闻网《北京助力内蒙古31 个国家级贫困旗县摘帽》。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精准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比亚迪集团扶贫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三部门发文鼓励政府 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贫困地区干部要摆脱担当“贫困”——基于山阳县干部队伍担当作为状态的思考
精准的打铁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