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碳背景下公路运输发展趋势分析与研究

2022-11-27

甘肃科技 2022年16期
关键词:排放量运输公路

李 鹏

(甘肃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甘肃 兰州 730030)

公路运输从广义上可以分为直达运输、干线运输和短距离集散运输三种形式[1]。因此,公路运输具有通过性、送达性、集散性等功能,尤其是后两种功能作为交通运输所有方式的终端运输方式,是公路运输产业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伴随着城市之间公路科学系统的发展,公路运输作为一种物美质优、功能齐全的运输体系,在如今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极其重要地位,凸显着极其重要的价值。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较,公路运输的特点是灵活多变、丰富多样。随着5G信息网络、物联网以及区块链技术等应用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公路运输的快速发展,并使得公路运输的灵活性和快速性在大批量运输、运输条件复杂、运输时间短、运输服务水平高等方面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据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显示,从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目前的碳排放结构来看,主体为公路运输的碳排放量可占到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量的85%以上;铁路运输仅占0.68%;海运和航空碳排放量大约为6%。低碳公路运输这一概念,就是在双碳背景下,为应对气候变化及国际形势波动,维持人类社会及生存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以节约现有能源和减少碳排放为根本出发点,将优化公路运输结构能耗、把控公路运输需求、改变公路运输排放方式、提升公路运输效率作为实现目标,最终建立一个从容有序、低碳节能的公路运输体系,促进传统公路运输方式向低碳转型,为交通领域的全周期全产业链的低碳发展做出贡献,从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理念。

有研究表明,我国双碳政策提出之后,从2020—2040年,交通运输业、工业、建筑业等行业碳排放对经济增长的冲击趋势呈先增后减状态,2040年以后逐渐趋于平稳。公路运输行业的碳排放对经济先增后降的趋势,表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在短期内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但是绝对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无法与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挂钩[2]。

1 双碳背景下公路运输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1.1 车辆保有量持续增长

据有关部门统计,汽车碳排放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7.5%,是国家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汽车碳排放中超过90%来自于保有汽车行驶过程中所消耗的柴油、汽油等业态燃料的燃烧,燃料燃烧产生的碳排放约占整个公路运输领域碳排放总量的80%。

“十三五”期间,我国汽车保有量从2016年的1.94亿辆增长至2020年的2.81亿辆[3],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的数据统计,2016—2020年,每年产生的碳排放量基本变化不大,变化范围保持在0.6~0.7亿t/d。2016—2019年,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多,碳排放量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一度从7.5亿t/d增长到了7.8亿t/d;2020年,受疫情及行业经济形势的影响,汽车使用度有所降低,使得碳排放量下滑至7.2亿t/d,同比降低约7.7%。为了降低公路运输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相关汽车企业加强了新能源的研发工作,但整体收效甚微,相关问题亟待解决。

1.2 行业低碳经济观念匮乏

双碳背景下,“碳足迹”“低碳城市”“低碳信息”“低碳环保”“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人文”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目前公路运输行业发展仍处于“埋头苦干”的状态,发展水平较为一般,行业内相关政策发布较少,国家低碳经济政策贯彻落实度差,缺乏社会宣传力度,导致公路运输行业大部分从业人员低碳经济观念淡薄。与时俱进的意识形态与日益增长的公路运输经济不相匹配,极大地阻碍了双碳背景下公路运输行业的发展。

1.3 公路运输缺乏长远发展目标

中国公路运输基层管理制度已十分完善,公路运输网络日趋完善,基本能涵盖全国辽阔的领土。但也正因如此,部分公路运输线路较长且地形条件复杂,运输过程中通常会发生反复运输、多次重复运输的现象,往往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并且极大催生了二氧化碳等污染性气体的排放。目前来看,公路运输过程中产生的能源消耗问题一直困扰着行业内的从业人员,导致公路运输行业的转型发展与双碳政策背道而驰,严重阻碍了我国公路运输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双碳政策指引下,公路运输应制定长远的发展目标,包括修缮部分地区公路、调控地区联动、物联网的应用等措施在内,促使公路运输更加标准化、规范化。

1.4 绿色运输的理念严重匮乏

近年来,随着“绿色”概念的相继完善,公路运输行业中绿色运输的概念也应运而生,绿色运输,是指以节能减碳、节约环保为特点的运输方式。绿色运输实现的主要路径为使用清洁的新能源为车辆提供动力、改进车辆燃油系统控制尾气排放、寻求或改进节能环保的运输车辆进行运输、利用大数据网络为货物交付双方规划合理的运输路线等方式。就目前的发展来看,物流行业在绿色物流方面已经开展了相当一部分的工作,物流行业已经在双碳背景下对其运输进行了先行先试的改革,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作为国民经济的公路运输,却未能在双碳社会下抢占先机,亟需开展传统公路运输向智慧运输方向转变的课题研究,并将研究成果投入实施,探寻物流行业中“多式联运、协同配送”等融入公路运输,全面促进公路运输的升级优化。

2 双碳背景下公路运输发展对策分析

2.1 在公路运输领域加大节能减碳宣传力度

相关部门应大力宣传双碳目标,加强工作人员的节能环保意识;主管部门应加大公路运输能耗问题的研究,采取有效措施,管理和控制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量,减轻二氧化碳排放,尽可能遏制空气污染。行业从业人员要积极贯彻落实国家、部委相关政策文件要求,认真践行节水、节电、节油、低碳出行等生活方式,通过宣传贯彻、授课解读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全员节能的责任意识,建立起健康、环保、文明、有素质的工作方式,当好双碳社会的践行者。

2.2 完善公路运输领域相关法规与政策

根据国家“十四五”规划远景目标,公路运输领域的节能减碳应做到顶层设计,整体规划。首要任务是完善本行业相关的法规与政策,在现有政策及技术体系的基础上,查漏补缺,及早完善。一是建立公路运输碳排放源监测体系。以公路运输过程中尾气排放等污染物排放为主要管控对象,同时监管公路建设与日常养护的污染物排放,建立有效的监测网络,做到心中有数;二是描绘公路运输过程中的“碳足迹”,绘制公路运输全产业链的“碳足迹”网络;三是科学评估双碳发展阶段性目标,对未来趋势进行设计,预测公路运输减排成本与效果,提出公路交通运输领域合理的双碳阶段性目标,并据此重点谋划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四是完善双碳目标考核体系建设。可以以二氧化碳的排放监测、节能指标的考核内容及其考核指标为重点,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研究设计,健全公路运输行业减碳发展指标与考核体系,为提升公路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碳、环保文明提供强劲动力。

2.3 制定合理的公路运输发展规划

行业相关部门应当进一步明确公路运输转型升级主要发展方向,在行业的发展中要重点解决主要矛盾,分清主次,捋清产业链上下游各主体之间的串联关系,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尽量杜绝后续公路运输发展出现新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低碳公路运输网建设中,还应对其建设与发展规模问题加以重视,必须充分发挥公路运输中各式各样的工具的优势,组合形成一种短长结合、相互配合、无缝衔接的交通网络,必要的时候,可以把公路运输规划与城市铁路、公路、民用航空规划联系在一起,作为该城市发展的综合考量因素,制定整体规划体系,将公路运输网的价值最大展现出来,实现高效运行。

2.4 改变公路运输发展方式

公路运输发展方式目前是以“粗放型”为主,未来发展趋势应是公路运输具备网络效应辐射原则,使得更多的货源具有集约性,具备与时俱进的服务能力。公路运输发展要突破能耗大、投入大,效率不足的短板;公路建设要采用绿色建造的手段,尽量消除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汽车能源要采用电力及其他新型能源,加强充电桩在公路沿途的建设;合理提高运输车辆的实际载货重量,减少空车运输次数,尽可能杜绝一些不必要的以及重复性的往返运输,科学规划公路路径选址,估算运输时间并进行交底,货物到达之后完成有效的卸货。充分缓解传统公路运输与双碳背景背道而驰的现实,维持运输供给与需求双方的利益,促进公路运输行业蓬勃发展。

2.5 低碳环保的货物运输

运输车辆上货物的包装,应尽量减少类似于一次性塑料、泡沫板等包装材料,做到物尽其用,减少重复包装或冗杂包装,相关部门应研发并推广使用新型环保材料进行包装。尽可能使用车辆自由包装设备,循环使用在合理使用年限内的老旧设备,做到重复利用率的最大化。可在现有包装材料及设备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升级,同时,也可以通过货物运输量的合理增加、货运次数优化减少等手段,最后实现污染排放量大幅减小的目的,最大限度降低环境污染。

2.6 实现运输全过程碳排放量的监测

基于5G信息化技术及物联网技术,建立公路运输全产业链的智慧监测系统,依托卫星定位,结合GIS地理信息系统,规划货物运输道路,对运输车辆进行编码并进行定位跟踪,并把全过程数据精确收集,录入公路运输系统的大数据中心,方便决策者进行高层决策及行业的转型升级。公路运输业的碳排放监测通常需要监测燃油的消耗量,监测过程中应该重视燃油的销售量,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全国可查的燃油消耗记录,补充至车辆碳排放网络监管体系,有效掌控碳排放量,为公路运输行业的大数据汇总提供计算依据,进而大幅提升公路运输行业双碳目标实现的能力。

2.7 与智慧公路的建设进行串联

基于智慧公路的建设,公路运输的发展也趋于智慧化、信息化,公路运输完全可以将5G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区块链技术进行综合,通过大数据传输方式,全方位控制人、车、路、货物以及运输环境的相互依赖的关系。在信息化网络全面调控的国家层面下,将公路运输的发展依附于智慧公路的建设,使得传统的公路运输转变为智慧运输,大幅提升公路运输的综合效率。智慧的理念往往伴随着环保的举措,智慧运输可降低传统公路运输对环境的污染,避免交通拥堵,从车辆方面降低尾气污染物的排放,发展集约化运输,推行多种交通方式并联应用,将运输效率提升至极致,摆脱货物运输的单一性,充分解决由于地域、气候、南北差异等各种市场环境差异造成的货物在产销空间、时间上的分离。

2.8 大力开展专业人才培养,推进新能源车辆的研发

公路运输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更多专业人才的加入与奉献,这就意味着,行业应规划布局,充分调研行业岗位需求,与高校联合,增设公路智慧运输专业,培养研究型人才;推动校企合作,鼓励相关企业与高校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培养实用型人才;招募社会专业人士,广纳意见,组建专业技术团队,培养决策性人才;或通过其他各种方式与社会各方加强合作,最终形成行业与人才的无缝衔接。依托于国家部委的相关文件精神,国内车企已经开始研发生产一批标准化、智能化、环保型运输设备,着重提高新能源以及清洁能源的应用比例,不久的将来,这些新型的运输车辆将会投入市场使用。公路运输产业链上下游的部分企业,也在对运输辅料进行绿色化的改造与研究,包括可重复使用的货物存放器架、可降解的包装材料等,这些都将与未来智慧公路并联发展,形成绿色化的公路运输。

3 结语

公路运输领域应积极向智能化、信息化、绿色化的“三化”方向靠拢,积极转型升级,继续保持高速优质增长的经济态势,在现有碳排放量持续增长的实际情况下,采取种种经济有效、科学合理的措施,克服减碳压力,依托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的远景目标,从燃油到运输车辆,从运输方式到运输路径,从智慧监测到大数据中心的建立,进行一系列的技术升级和产业变革,对于本行业来说,这将是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对于从业人员来说,更是历史的见证者。

猜你喜欢

排放量运输公路
我国建成第三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
公路自行车:追风赤子心
对于废水排放相关分析
城市公交车非常规气体排放特性研究
散杂货运输专栏
50%,全球最富有的10%人口碳排放量占全球一半
父亲的66号公路
散杂货运输专栏
散杂货运输专栏
综合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