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唐才子雍陶诗校补
——以高丽释子山《夹注名贤十抄诗》为中心

2022-11-27郭殿忱金成林

郭殿忱 金成林

1. 北华大学文学院 吉林吉林 132013;2. 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 吉林吉林 132013

一、雍陶生平考证

元代西域学者辛氏,因仰慕中原诗人刘长卿,便以其表字“文房”为名,撰写了一部享誉中外的名著《唐才子传》。其中《雍陶传》称:“陶字国钧,成都人。工于词赋。少贫,遭蜀中乱后,播越寄旅。……太和八年陈宽榜进士及第,一时名辈咸伟其作。……大中六年,授国子毛诗博士。……大中末,出刺简州,时名益重,自比谢宣城、柳吴兴,国初诸人诗奴耳。”[1]1624

古籍未载雍陶生卒年,闻一多先生撰《唐诗大系》时按断为(公元805—?)[2]398。依《资治通鉴·唐纪》载文宗太和三年(公元829 年)“十一月丙申,西川节度使杜元颖奏南诏入寇。……十二月己未,南诏寇东川,入梓州西郭。……蛮留成都西郭十日……乃大掠子女、百工数万人及珍货而去。蜀人恐惧,往往赴江,流尸塞江而下”[3]2508。如按闻先生之说推断,雍陶时年二十四岁,遭此战乱并非《唐才子传》所言“少时”。对此战乱雍陶作有《初出成都闻哭声》《过大渡河蛮使许之泣望乡国》《出青谿关有迟留之意》《别嶲州一时恸哭云日为之变色》《入蛮界不许有悲泣之声》,总题为《哀蜀人为南蛮俘虏五章》。

又,雍陶及第,应在文宗大和八年(834),而非《唐才子传》所言“太和八年”,见清儒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卷四十二[4]782。据当代蜀籍学者周啸天、谭优学等人梳理雍陶诗得出的结论:其及第后曾游历兖州、蔚州,渡桑干河至塞上。本文首论之《塞路初晴》即为当时所作。

《唐才子传》所言雍陶大中末出任简州刺史,亦有误。宣宗大中十三年(859)薨。而《新唐书·艺文志》载:“(雍陶)大中八年,自国子毛诗博士出为简州刺史。”[5]1612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从之。《王荆公唐百家诗选》所载“大中中终简州刺史”,也与《唐才子传》(1958 年点校本)《唐才子传校笺》《唐才子传笺证》诸本相抵牾。北京大学已故教授周绍良云:“雍陶任雅州,乃任简州后事,集中有《卢岳闲居十韵》……《才子传》据此谓陶‘闲居庐岳,养疴傲世,与尘事日冥。’大误。按陶生平似未曾涉足赣州,焉能至匡庐养疴。此‘庐山’乃雅州郡名,诗题‘卢岳’乃指雅州卢山,非‘匡卢’……《太平寰宇记》卷七七《雅州》:‘卢山县,属雅州,以界内卢奴山为邑之名。’”[1]1633

雍陶诗不仅被时人推崇,还被高丽国学者选入《十抄诗》一书中,惜域外汉字与中土略有区别,今在转换的规范汉字下加横线标出,可供读者参照比对。

《十抄诗》问世后,又有名僧子山作夹注编成《夹注名贤十抄诗》,勾稽经史子集诸书尤多。惜其寄居寺中,又系祝圣余暇写作,故鲁鱼亥豕类讹误在所难免。复旦大学查屏球先生据韩国奎章阁抄本加以整理(以下称整理本),然校改之处无多。今以芳村弘道所编日本阳明文库藏刊本(以下称刊本)加以比对,进而据所引原书予以校补,从而给世人一个新的版本,更好还原、理解雍陶诗,更有益于中外学术交流。

二、《夹注名贤十抄诗》之雍陶诗校补

《十抄诗》选录雍陶十首七律前,简介云:雍端公诗《唐·艺文志》载“《雍陶诗集》十卷。字国状,大中八年,自国子毛诗博士出为简州刺史”[6]59。校补:端公,为侍御史之别称,雍陶任此职,未见史书记载。但刘得仁有《送雍陶侍御赴兖州裴尚书命》诗,为确证[7]1391。从《新唐书·百官志》得知,侍御史官班为从六品下阶,故此应为升任正五品下阶国子博士之前的任职。另,今本《新唐书·艺文志》作“字国钧”,是[5]1662。古人名、字在释义方面连属。《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载:“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於陶、钧之上。”[8]2477《索隐》张晏云:“陶,冶;钧,范也。作器,下所转者名钧。”崔浩云:“以钧制器万殊,故如造化也。”

《夹注名贤十抄诗》(以下省称《夹注》)又引北宋初杨侃所撰《职林》(已佚):“御史之职有四。云云。监察以下职事及进名改转台内之事悉主之,号为台端,他人称之端公。知其杂事者,谓之杂端。”校补:《新唐书·百官志(三)》载“御史台,其属有三院:一曰台院,侍御史隶焉;二曰殿院,殿中侍御史隶焉;三曰察院,监察御史隶焉。……侍御史六人,从六品下(阶)。掌纠举百寮及入阁承诏,知推、弹、杂事。……台内事颛决,亦号台端”[5]1235。

(一)《塞路初晴》

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

新水乱侵青草路,残云犹傍绿杨村。

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

行子喜闻无战伐,闲看遊骑猎秋原。[9]56

此诗录自当代日本学者芳村弘道编,汲古书院本《十抄诗》。内中多俗体、异体、碑别字,特在字下划横线加以标识,供读者对照。

诗题,《唐诗品彚》(以下省称《品彚》)作《晴诗》[10]755。《全唐诗》从之[7]1311。阅全诗得知:题中有“塞路”为佳。

“天昏”,《品彚》作《天昬》。“昏、昬”今为正异体字。见1955 年国家公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下文所言正异体字,除加说明者外,均据此表。

“残云”,《品彚》《全唐诗》均作“残煙”,是。因为有村落,向晚时分当然有炊烟飘散。《唐诗别裁集》(以下省称《别裁》)作“残烟”[11]520。“烟、煙”今亦为正异体字。

“犹傍”,古汉语中“傍”常与“旁”通用,读平声。有时亦读仄声,作接近之意。此诗为平起(虹)首句入韵(昏)格式,第四句应为: 平平 仄仄仄平平。“傍”应读仄声,类今“依傍”也。

明清之际的文坛怪杰金圣叹评点此四句曰:“此虽写晴,然言外实是寓意边事。言晚虹在东,斜日在西,独有塞天其色未快,因特出大判云一半未放人意也。‘新水’句亦寓新恩已沛,‘残烟’句又寓余忧未靖,此皆‘一半山川’四字中之深忧远虑也。”[12]369

“胡人”句下,《夹注》引沈休文《昭王碑》:“驼马不敢南牧。”注:“《过秦论》:‘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校补:沈约碑文全称作《齐故安陆昭王碑文》[13]816,注文为李善所撰。

“汉将”句下,《夹注》引《选·霍将军诗》:“拥旄为汉将。”“北门”见《选·出自蓟北门行》。校补:按是书体例,《选》即指梁昭明太子所编我国首部诗文总集《文选》。又,《霍将军诗》,实虞子阳(羲)《咏霍将军北伐》诗。霍将军,即汉武帝时名将霍去病。另,《出自蓟北门行》为鲍明远(照)《乐府诗八首》之二。李善注:“《汉书》曰:蓟,故燕国也。”[13]402

“遊骑”,《别裁》作“游骑”。“游、遊”今为正异体字。但需说明:举凡涉水事物,如游泳,江河之上下游,无论古今皆不可写作“遊”字。又,“骑”有平仄二声,此处按格律应读去声,为一人一马之意。另,“秋原”之原字,与“昏、痕、村、门”同在中古“十三元”韵,与今日音韵不同。

金圣叹评点后两联曰:“此诗题是《咏晴》,乃前解因带有‘塞天昏’之三字,人亦遂窥其是安边新喜,然实则笔笔皆细写晴色也。至此后解竟忍俊不住,一口直吐出来。看他前解犹写忧,此解纯写喜,固已更忍不住也。”史实是:宣宗朝曾与奚、党项、回纥、吐蕃有过一段虽短暂却十分珍贵的休战。百姓的和平生活在诗人笔下得以反映。

(二)《自辅书授学官始有二毛因示诸生》

夜沐晨梳小镜清,白簪乌帽喜头轻。

郗髯新洗尘千点,潘鬓初惊雪一茎。

下位枉逢天子圣,闭门虚值太行平。

壮心未展颜先变,羞执儒书训学生。[9]57

诗题,《夹注》作《自左辅书佐授学官始有二毛之叹因示大学诸生》。此题内容更为丰满。

题下,《夹注》引《汉书》:“右扶风、左冯翊、京兆尹是为三辅。”校补:左冯翊一职系汉武帝太初元年由左内史改称(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14]294。张晏注云:“冯,辅;翊,佐。”又,书佐,为主办文书的佐吏。此条,可补雍陶任博士前的仕历。另,二毛指白发掺入黑发间。详下“潘鬓”释文。

“郗髯”句下,《夹注》引《世说》:“郗超有奇才,为司马桓温所眷,为记室参军。为人多髯,荆州人谓之髯参军。”校补:《世说新语笺疏》(以下省称《笺疏》)作“王珣,郗超竝(并)有奇才,为大司马所眷拔。珣为主簿,超为记室参军。超为人多须,珣状短小。于时荆州为之语曰:‘髯参军,短主簿。能令公喜,能令公怒’”[15]723。《笺疏》引程炎震云:“《晋书·郗超传》作‘府中语曰’。此荆州字误。珣弱冠从温,已移镇姑苏,不在荆州矣。”

“潘鬓”,典出《文选·潘安仁〈秋兴赋序〉》:“晋十有四年,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李善注:“十四年,晋武帝太(泰)始十四年也(即公元278 年)。”[13]192唐代诗人元稹亦云:“宁牛终夜永,潘鬓去年衰。”自注:“余今年始三十二岁,去已生白发。”

“闭门”句下,《夹注》引《十道志》:“洛州有太行山。”校补:《新唐书·地理志》载“河南府河南郡,本洛州,开元元年为府”[5]982。前秦初置,治所在宜阳县(今河南宜阳西),唐初改河南郡置,治所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夹注》又引《尸子》:“太行,牛之难;龙门,鱼之难;以德报怨,人之难。”校补:《尸子》一书,为战国时代尸佼所撰。南宋尤袤《遂初堂书目》尚有著录,明清已散佚。《夹注》能引用,说明已传至高丽国,值得珍视。《夹注》又引《选·广绝交论》:“世路险巇一至於此,太行、孟门岂云崭绝。”校补:今本《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呜呼! 世路险巇,一至於此,太行、孟门,岂云崭绝”?李善注:“卢谌诗云:‘山居是所乐,世路非我欲。’《楚词》曰:‘何周道之平易兮,然芜秽而险巇。’王逸曰:险巇,犹颠危也!孟门、太行二山名也。《史记》曰:‘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也。’”[13]760按:孟门山,在今山西吉县西,绵亘黄河两岸,位于龙门之北,又称“龙门上口”,即壶口山,实为山西之隘道。

(三)《崔拾遗宅看猿》

静爱南猿依北客,野情闲思两同幽。

一离连臂巴江远,几度断肠秦树秋。

頸鏁向风吟似咽,貌禅当月坐如愁。

归山须待成功后,撼果摇花恣尔游。[9]57

“一离”句下,《夹注》引梁高祖《孝思赋》:“猿连臂而下饮。”校补:梁高祖,是梁武帝萧衍的庙号。捡覈《全梁文》所录《孝思赋》并未见此句。萧衍三十九岁登基,八十六岁饿斃,执政近半个世纪,所作诗、赋、制、诏、敕、令、书、序、箴、铭甚多。作为皇太子,萧统竟一篇未选,足证其文品的纯真,同时也彰显其人品之特质。《夹注》又引《十道志》:“山南道有巴县。”注:“水如巴字故也。”校补:巴县隶属渝州,在剑南道而非山南道。见《新唐书·地理志(六)》[5]1091。《十道志》亦云:“渝州巴县。”[16]《三巴记》载:“阆水东南流,三折如巴字,故曰三巴。”

“几度”句下,《夹注》引《世说》:“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佐中有得猿子,其母缘岸哀号,行数百余里,遂上船,便气绝。视其腹肠,皆寸寸断。公闻之,怒,命黜其人。”三峡长百里,两岸连山,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常有孤猿长啸引清,渔者歌云云。校补:《世说新语》称桓公者有玄、冲、温三人,此为桓温,应加注以区别之。“三峡长百里”至文末,乃引自《荆州记》,系“有得猿子”下之注文[15]864。又,李白诗云:“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迴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可资参阅。

“頸鏁”,今作“颈锁”。“鎖、鏁”为正异体字。“颈、锁”为简化汉字。“貌禅”,阳明文库刊本作“皃禅”[9]274。《汉书·王莽传下》颜师古注:“皃,古貌字。”

“归山”句下,《夹注》引《老子》:“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校补:语出《老子·道经·第九章》,魏源《老子本义》为第八章。其注:“碑本作‘名成,功遂,身退。’王弼作‘功遂身退’。李约本‘名’作‘事’。此从《淮南子》所引。”[17]31

(四)《代美人春怨》

桃李花开似绮罗,美人春意惜我多。

王孙未买千金笑,弟子空传一曲歌。

数点淚痕当素臆,两条愁色上青蛾。

佳期寂寞风光晚,却羡雕樑燕有窠。[9]58

“王孙”句下,《夹注》引鲍明远词(整理本作“诗”,是。):“齐讴秦吹卢女弦,千金雇夫买芳年。”校补:《乐府诗集》卷五十五《鲍参军诗注》卷二《代白纻曲》之二作“齐讴秦吹卢女弦,千金顾笑买芳年”[18]801为佳。《夹注》又引崔骃《七依》:“回顾百万,一笑千金。”校补:崔骃,字亭伯,涿郡平安人。少游太学,与班固、傅毅齐名。“回顾”上句为“调欢欣以解容”,“千金”下句为“振飞縠以舞女袖,袅细腰以务抑扬”[19]422,均与美女有关。

“弟子”句下,《夹注》引《诗史》:“南内开元曲,当时弟子传。”校补:《诗史》乃《黄氏补千家集注杜工部诗史》的简称。诗句出自《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南内,即兴庆宫。因在花萼楼东内之南,故名。白居易《长恨歌》亦云:“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系今昔之叹也。

又“淚”(形声字),今为“泪”(会意字)之异体字。

“却羡”,《夹注》整理本作“却羨”,是。校补:《说文·㳄部》收“羨、盜”二字。释“羨”曰:“贪欲也。从㳄(按:即今涎字)从羑省。”实质上是个从羊,从㳄,㳄亦声的会意兼形声字,即见到美食羊肉就馋得流口水。待到口水流满杯盏,就要去偷,去抢,是为“盜”。而今简化字成了“次羊、次皿”只减少一笔,汉字神韵一扫而光!实为文字简化工作中的一处败笔[20]。

“樑”,《夹注》刊本作“梁”,是。“樑”,乃画蛇添足也。“燕”,《全唐诗》作“鷰”。“燕、鷰”今为正异体字。

(五)《定安公主还宫》

帝子春归入凤城,锦车千两照花明。

几年马上乌孙思,一日琴中蔡琰情。

汤沐别开加旧号,笙歌重奏变新声。

圣朝永绝和亲事,万国如今贺虏平。[9]58

诗题下,《夹注》引《唐书·诸公主列传》:“安定公主,宪宗女,始封大和。下嫁回鹘崇德可汗。会昌三年来归。”校补:《新唐书·列传第八·诸帝公主》载宪宗十八女“定安公主,始封太和。下嫁回鹘崇德可汗。会昌三年来归。诏……告景陵。(公)主次太原,诏使劳问係途,……至京师,诏百官迎谒再拜。……群臣贺天子。又诣兴庆宫。明日(公)主谒太皇太后。进封长公主,遂废太和府”[5]3668,礼遇崇隆。

“帝子”句下,《夹注》引《楚词》:“帝子降兮北渚。”王逸注:“帝,谓尧也。”校补:句出今本《楚辞·湘君》王逸章句“帝子,谓尧女也。降,谓下也。言尧二女娥皇女英随舜不返,没于湘水之渚,因为湘夫人。(洪兴祖)补曰:此言帝子之神降於北渚,来享其祀也。帝子以喻贤臣”[21]111。《夹注》又引李峤单题诗注:“秦穆公女吹箫下凤,因号丹凤城。”校补:翻检《全唐诗》李峤卷单题诗《箫》《凤》《城》均不见此注文。域外存之,实属吉光片羽也!

“锦车”句下,《夹注》引汉冯夫人《出塞以锦车诗》:“之子于归,百两御之。”校补:诗句原出《诗经·召南·鹊巢》。句意为:姑娘今天要出嫁,百辆彩车来迎娶。

“几年”句下,《夹注》引《汉书》:“乌孙国王献马于汉,愿尚公主。乃遗江都王,立女细君以[与]焉。后,公主上书曰:‘年老思上,愿得归骸骨葬汉地。’天子悯而迎。公主与乌孙男女三人俱来,至京师。”校补:原文出自《汉书·西域传·乌孙国》“乌孙以马千匹聘,汉元封中,遣江都王建女细君为公主,以妻焉”[14]1113。阳明文库刊本,正作“以妻焉”[9]275,较抄本的“与焉”[6]62,大佳。《夹注》又引石季伦《王昭君词序》:“公主嫁乌孙,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道路之思。”校补:《文选》作《王昭君词并序》“公主”前有一“昔”字,表示细君嫁乌孙要早于王昭君嫁匈奴。另,篇名,《艺文类聚》作《〈明君辞〉序》,《全晋文》作《〈琵琶引〉序》[19]346。

“一日”句下,《夹注》引《后汉·列女传》:“陈留董祀妻者,同郡蔡邕女也,名琰,字文姬。博学有才辨,又妙于音律。”注:刘昭《幼童传》曰“邕夜鼓琴弦绝,琰曰:‘第二弦。’邕曰:‘偶得之耳。’故断一弦,问之,琰曰:‘第四弦。’并不差谬。适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宁于家。兴平中,天下丧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一子。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后感伤乱离,追怀悲愤,作诗二章,其词云云”。校补:《后汉书·列女传》载其“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22]811为是。又,《悲愤诗》二章,其一为长篇五言古诗,其二为骚体诗。另有《胡笳十八拍》传世。

“汤沐”句下,《夹注》引《职林》:“邓皇后临朝,爵其母新野君,邑汤沐万户。”校补:《职林》为宋代学者型官员杨侃所撰,是记述职官制度沿革的专书,惜已散佚。另,“邓皇后”应为“邓太后”。《后汉书·和熹邓皇纪》载:“及殇帝崩,太后定策立安帝,犹临朝政。……永初元年,爵号太夫人为新野君,万户供沐邑。”[22]76

“笙歌”句下,《夹注》引《琴赋》“新声代起”。李善注,“汉书”:“李延年善歌,为新变之声。”校补:李善之前古人,作《琴赋》者甚多矣!如东汉马融、蔡邕,魏嵇康,吴闵鸿,晋傅玄、成公绥等等。故引《琴赋》前应加“嵇叔夜”三字。叔夜为康之表字。

“圣朝”句下,《夹注》引《前汉·娄敬传》:“是时冒顿单于兵强,数苦北边。上患之,问敬。敬曰:‘天下初定,士卒罢于兵革,未可以武服也。冒顿杀父代立,妻群母,未可以仁义说也。陛下诚能以适长公主妻单于,以为阏氏,生子必为太子。冒顿在,固为子婿,死则外孙为单于。岂闻外孙敢与大父抗礼哉?可无战而渐臣也。’上不能遣长公主,而取家人子为公主,以妻单于,使敬往结和亲。”校补:汉唐在处理民族关系时采取的和亲政策,是在春秋时代晋国执行“魏绛和戎”政策基础上的发展。详见拙文《魏绛和戎及其历史影响刍议》。

(六)《送姚鹄及第归西川》

春游曾上大罗天,游罢荣归濯锦川。

双泪有恩辞座主,一杯无恨别同年。

晓离孤舘星垂栈,晚渡空江雨满船。

却到相如题柱处,知君心不愧前贤。[9]59

诗题下,《夹注》引《摭言》:“王起门下,会昌三年及第,字居云。”蜀有东川、西川。校补:此句为摘引。“姚鹄,字居云。”在《和周墀诗》之后[23]23。

“春游”句下,《夹注》引《大霄隐书》:“无上大道君,治在五十五重天无极大罗天中,玉京之上。”校补:大罗天,为道家诸天之名。晋人葛洪《枕中书》云:“玄都玉京七宝山,週迴九万里,在大罗之上。”笃信佛教的王维却有诗云“大罗山上神仙客,濯锦江头花柳春”,有助理解此诗。

“游罢”句下,《夹注》引谯周《益州志》:“成都织锦既成,濯于江水,其文分明,胜于初成,他水濯之,不如江水,故曰‘锦水’。”校补:为管理蜀锦事特设锦官,署地即称锦官城。杜甫诗云:“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双泪”句下,《夹注》引《摭言》:“有司谓之座主。”校补:《唐摭言》卷二《述进士下篇》载此言。实指“知贡举”的主考官,会昌三年即为吏部尚书王起。

“一杯”,《夹注》作“一盃”。“盃”为“杯”的异体字,一般情况下不再使用。

“晓离”句下,《夹注》引《汉书》:“高祖王汉中,张良辞归韩,汉王送至褒中,良因说汉王烧绝栈道以备诸侯。”校补:《史记·留侯世家》载“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王之国,良送至褒中,遣良归韩。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8]2038,与《汉书》稍异,但所注“栈道”,一也。

“满船”,《夹注》刊本、抄本皆作“满舡”。 舡,音xiāng,虽释义为船,但已出离“天、川、年、贤”所押的下平声“一先”韵,远不如在此韵中的“船”字。

尾联下,《夹注》引《华阳国志》:“蜀城十里有升山[仙]桥,相如题其柱曰:‘不乘高车驷马,不复过此’。”校补:《华阳国志》为晋人常璩撰,记述梁、益、宁三州之历史。此事,《史记》《汉书》司马相如传皆未载,疑小说家之言。另,整理本“升”下“桥”上,去“山”补“仙”, 刊本正作“仙”字[9]277。

(七)《送卢肇及第归袁州》

谁占京华烂熳春?卢郎年少美名新。

无双日下黄金榜,第一花前白玉人。

别马数声嘶紫陌,归桡千转入青苹。

到门定见萍乡守,来贺高堂断织亲。[9]60

诗题下,《夹注》引《摭言》:“卢肇,字子发,袁州宜春人也。王起门下状立。”校补:《登科记考》载,会昌“三年癸亥(843)……进士二十二人:卢肇,状元”[24]883。《夹注》刊本,“状”下字,亦近似“元”。“状立”,意不可解。

“无双”句下,《夹注》引《说苑》:“黄香博览传记,京师号曰:‘日下无双,江夏黄童。’”校补:“京师号曰”见《后汉书·文苑传》黄香名下[22]753。而《说苑》二十卷为西汉刘向所撰,他岂能预见后世之事?误甚!《夹注》又引《广记》:“贞观初,放榜日,太宗私幸端门,见进士于榜下缀行而出,喜谓侍臣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校补:《太平广记》为宋代李昉等受诏编撰的古今小说集成。上文录自五代王定保所撰《唐摭言》卷一《述进士上篇》:“进士榜头竖粘黄纸四张,以氈笔淡墨衮转书曰:‘礼部员院’四字。或曰:‘须以飞帛书之。’又云:‘象阴注阳受之状。’”校补:此段文字见诸《唐摭言》卷十五《杂记》。“礼部员院”作“礼部贡院”为是。“或曰”下作“文皇顷以飞帛书之”,是。文皇为太宗之谥号。又,“飞帛”又称“飞白”,为汉字书体之一种,特点为笔画露白,似枯笔所书。另“榜”字,阳明文库刊本皆作异体字“牓”。

“第一”句下,《夹注》引《晋书》:“郤诜曰:‘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崑山之片玉。’”校补:此语为回答晋武帝之问“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云云’”[25]1443,“臣”字不可少。又,崑字为今昆之异体字。《夹注》又引《晋书》:“裴叔则风神高迈,容仪俊美,博涉群书,特精义理,时谓玉人。”校补:叔则,裴楷之表字。末句原文作:“时人谓之‘玉人’,又称:‘见裴叔则如近玉山,映照人也。’”[25]1048

“别马”句下,《夹注》引韩公(愈)诗“尘埃紫陌春”。校补:紫陌指帝都郊野的道路。李白早于韩公,有诗云:“高楼对紫陌,甲第连青山。”

“归桡”句下,《夹注》引宋玉《风赋》:“风起青萍之末。”校补:《文选》李善注“《庄子》曰:‘大块噫气,其名为风。’《尔雅》曰:‘萍,其大者曰苹。’郭璞曰:‘水萍也。’”[13]191。又,“郭璞”下应有“注”字。

“到门”句下,《夹注》引《通典》:“江南西道袁州领县有萍乡。”校补:《新唐书·地理志(五)》载“江南道:袁州宜春郡。县三:宜春,苹乡,新喻”[5]1070。“苹、萍”有时通用。

“来贺”句下,《夹注》引《论衡》:“亲之生也,坐于高堂之上。”此处“高堂”指代母亲。《论衡·别通篇》从另一角度阐释本义“开户内(纳)光,坐高堂之上;眇升楼台,窥四邻之廷,人之所愿也”[26]173。《夹注》又引《列女传》:“孟轲母者,因孟子游而归,母方织,问学所至。孟子曰:‘未能传习。’母以刀断其机织,曰:‘子之废学,若我断织。’后学不息,遂成天下大名。”校补:今本《列女传·邹孟轲母》载“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27]38。后人编蒙学读本《三字经》云:“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八)《秋居病中》

幽居悄悄何人到?落日凉风满树梢。

新句有时愁里得,古方无效病中抛。

荒园晚蝶萦蛛网,空屋秋萤入燕巢。

谁念壮年名未立,卧看红叶掩衡茅。[9]60

“幽居”句下,《夹注》引《诗》“忧心悄悄”。校补:语出《诗经·邶风·柏舟》“忧心悄悄,愠于群小”。笺云:“群小,众小在君侧者。”

“凉风”,《全唐诗》作“清凉”[7]1311。还是“凉风满树梢”为好。

“病中”,《全唐诗》作“病来”。“中、来”虽均平声,互换于格律无碍。然依句意是说:古代流传的方剂于病无补时,那就应该弃而不用。据此,“病中”不生歧义。

“荒园晚蝶萦”,《全唐诗》作“荒簷数蝶悬”。蛛网织于簷(檐之异体字)下,说明久无人居,且捕捉数蝶,更显荒凉。此句下,《夹注》引《论衡》:“蜘蛛结丝,以网飞虫。”而今蝶亦自投罗网矣。

“秋萤”,《全唐诗》作“孤萤”,说解见下句。

末联出句,《全唐诗》作“独卧南窗秋色晚”。因律诗在一般情况下要回避文字的重复,此句中有“秋”,故上句“秋萤”改成“孤萤”。

“卧看”句下,《夹注》引陶潜诗“养真衡茅下,廉以善自名”。注:“衡茅,茅屋。”校补:《陶渊明集·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塗口》末句作“庶以善自名”[28]117。句意为:或可(庶几)凭借好善而成就名声。《夹注》刊本正作“庶”,“庶、廉”二字形近致误。另,《全唐诗》上句已有“独卧南窗”,故此句为“一庭红叶掩衡茅”。“卧”,《说文》释义:“休也。从人、臣,取其伏也。”[29]169《说文》无今日规范字“卧”。

(九)《以马鞭赠送郓州裴巡官》

采鞭曾上蜀山遥,㔉断云根下石桥。

节畔乍疑珠作颗,手中犹讶铁为条。

执持每愿依尼父,赠别那同自绕朝。

只得鸣鞘向驽马,不须惊动紫骝骄。[9]61

诗题下,《夹注》引《十道志》:“河南道有郓州。”校补:《新唐书·地理志(二)》载“河南道,盖古豫、兖、青、徐之域。……郓州东平郡,紧。(即列辅、雄、望之后,上、中、下之前第四等州郡)”[5]992。

首联下,《夹注》引杜牧诗“赠以蜀马箠”。校补:句出《洛中送冀处士东游》一诗,“箠”为马鞭。《夹注》引《东坡后集》注:“赵囗云:‘囗岳之云触石而出,故石可言云根。’”校补:《文选·张景阳杂诗之十》“云根临八极,雨足洒四溟”。李善注:“《淮南子》曰:‘八纮之外有八极,八极之云,是雨天下。’”[13]423又,温庭筠《东峰歌》“阳厓一梦伴云根”,顾予咸补注:“云根,石也。云触石而生,故曰云根。”

“执持”句下,《夹注》引《论语》:“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校补:语出《述而》篇。郑玄注云:“富贵不可求而得之,当修德以得之。若于道可求者,虽执鞭之贱职,我亦为之。”[30]2482

“赠别”句下,《夹注》引《左传》:“秦伯使士会行,绕朝赠之以策,曰:‘子无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杜预注:“策,马挝。”临别教之以马挝,并亦所策以展情。绕朝,秦大夫。校补:语出《文公十三年》。注文尚有:“马檛,檛,杖也。”[30]1852“檛”是,而“挝”非。《夹注》刊本不误[9]279。

“只得”句下,《夹注》云:“鞘,所交切。鞭鞘。”校补:取“所”字声母,“交”字韵母及调值相拼的方法,为反切注音法。唐以前称“某某反”,唐人忌讳“反”字,改称“某某切”。

“不须”句下,《夹注》引《古乐府·[梁]元帝紫骝马》:“长安美少年,(梁)金络锦连钱。宛转青丝鞍,照曜珊瑚鞭。”校补:《乐府诗集·横吹曲辞(四)》载此诗“鞍”作“鞚”。 鞚,马勒,用青丝做成,较“鞍”为佳。又“照曜”作“照耀”,二词一义。注云:“照耀句下,《英华》卷二〇九、《诗纪》《百三名家集》有‘依槐复依柳,躞蝶复随前。方逐幽并去,西北共连翩。’疑此脱去。”[18]353

(十)《永乐殷尧藩明府县池嘉莲咏》

青苹白石匝莲塘,水上莲开带瑞光。

露湿红房双朶重,风摇绿蔕一茎长。

同心栀子徒夸艳,合颕千苗岂解香?

不独丰祥先有应,更堪宜县对潘郎。[9]61

诗题下,《夹注》引《十道志·河东道》“蒲州有永乐县”。校补:《新唐书·地理志(三)》载“河东道,盖古冀州之域,……河中府河东郡,赤。本蒲州,上辅(即超等州郡)。……县十三:河东、河西……永乐(次畿,即二等县)”[5]999。《夹注》又引《郑氏谈绮》:“县令云明府、宰君。”校补:唐人称县令为明府,是继承汉人称“明廷而来”。诚如《后汉书·张湛传》注“明府”所言:“郡所居曰府。明府,尊高之称。”即抬爱之意。

殷尧蕃,秀州人。为性简静,眉目如画。工诗文,耽丘壑之趣。《唐才子传》称雍陶与其“友善,以琴樽诗翰为娱”。《王荆公唐百家诗选》还收录雍陶《寄永乐殷尧蕃明府》一诗。

“露湿”句下,《夹注》引《宋起居注》:“泰始二年,嘉莲一双,骈花并实,合树同茎。”校补:泰始为宋宁宗年号。除起居注外,范钟等人还撰有《宋宁宗实录》。

“朶”,《夹注》作“朵”。“朵、朶”今为正异体字。

“风摇”句下,《夹注》引《宋纪》:“文帝元嘉年,莲生建康颂担湖,一茎两华。”校补:此处《宋纪》为南朝齐王智深所撰,记述南朝宋一代史事的编年体史书,久已散佚,值得珍视。又,“蔕”为“蒂”之异体字。

“同心”句下,《夹注》引《诗史·江头五咏》“栀子”注:“《汉书》‘栀茜园’注:‘栀,支子也。’”《本草》:“支子,一名木丹。”校补:《本草纲目》作“卮子,别名木丹、越桃、鲜支”[31]344。张祜《信州水亭》诗云:“尽日不归处,一庭栀子香。”

“合颕”,《夹注》作“合颖”,是。“颕”为“颖”之俗字,见《正字通》。句下,《夹注》引《书》:“康叔得禾,异亩同颖。”校补:《尚书·周书·微子之命》载“唐叔得禾,异亩同颖”[30]200。注云:“唐叔,成王母弟。食邑内得异禾也。亩,垅;颖,禾穗也。禾各生一垅,而合为一穗。”此乃灵异现象。

“更堪”句下,《夹注》引《九域图》:“高州有信宜县。”注:“昔有方士潘茂于此炼丹。”又云:“道士潘茂于此升仙。”校补:《新唐书·地理志(七)》载“高州高凉郡,下。武德六年分广州之电白、连江置”[5]1100。信宜县,宋太平兴国初改信义县置。故址在今广东省茂名市所辖信宜市。

结语

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说的是在人格自我完善的过程中,智商与情商是相互促进的。这在雍陶身上也有充分体现。《唐诗纪事》载:“陶,蜀川人也。上第后,稍薄亲党。其舅云安刘敬之,罢举归三峡,素事篇章,责陶不寄书曰:山近衡阳虽少雁,水连巴蜀岂无鱼?(按:古人以雁足系书信,以鱼腹藏书信。)陶得诗愧赧,乃有狐首之思。”[32]855按:《楚辞·九章·哀郢》云“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传说狐狸将死,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故乡的亲人。雍陶知过能改,善莫大焉。

五代人何光远所撰《鉴戒录》载:“雍使君陶,典阳安日,送客至桥,离情未已,揖让既久,欲更前车。客曰:‘此处呼为情尽桥,向来送迎,至此礼毕。’陶下马命笔,题其桥楹,改为折柳。自兹送别,咸吟是诗,简郡风情,不革义路矣。诗曰:‘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1]1633

此种离情别绪还涉及到新罗学者。五代韦庄所编《又玄集》收雍陶《送友人罢举归东海》一诗:“沧沧天壍外,何岛是新罗?舶主辞蕃远,碁(棋)僧入汉多。海风吹白鹘,沙日晒红螺。此去知提笔,须求利剑磨。”[33]414由于《全唐诗》只收此诗在许浑名下,所以孙望先生编《全唐诗补逸》时将其编入卷七[34]152。其中“壍、蕃、鹘、提”,许浑诗作“堑、番、鹤、投”。有唐一代,高句丽、百济、新罗不断有人来学习汉文化。《十抄诗》在收录二十六位唐代诗人作品的同时,还收入崔致远、朴仁范、崔承祐、崔匡裕四位新罗诗人的作品,使之成为中外合璧的文学佳作,更是两国文化交流之历史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