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

2022-11-27兰兴玉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教师

兰兴玉

(顺昌县郑坊中心小学,福建 顺昌 353200)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它不仅反映教育者的教育理念与思想,也能影响和体现学习者的学习成效。[1]小学生认知能力较弱、可塑性强,道德与法治(以下简称道法)课程作为培养小学生形成正确三观的重要学科,教师的教学模式应重点聚焦学生学习方式与学习行为的培养。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当前“互联网+”背景下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指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混合并存的双线学习模式,它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特征:一是表现形式上,围绕“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开展教学;二是“线上”的教学模式拓展了传统课堂教学的空间和时间、广度和深度;三是教学理论、教学目标与传统课堂教学并无较大差异;四是既能充分发挥教师启发、引导、授课的传统教学形式,又能促进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思考、探索、启迪,发挥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个性化优势;五是混合式教学模式一定会重构传统课堂教学。

一、“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意义

小学道法课程有其特殊性,相当一部分道法教师是由其他专任教师兼职任教或转岗从教,他们对道法课标的理论理解不够透彻,授课方式较为单一,实践与理论脱节。学生很难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常常对课程学习不重视,家长也对这门课程感到陌生。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利用互联网海量的资源,弥补教师知识上的不足;也能把游戏的思维融入学习环境中,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与互动性。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控能力较差。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学生的认知体系也在发生变化。纵观道法教材,可以发现每章节的学习目标、知识结构也在不断重新建构,集中反映在教材内容编排上:图文并茂、浅显易懂的基本知识,可以通过学生自行阅读解决;知识拓展的活动园部分,则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和难度,需要教师利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拓展教学素材,准确把握教材精髓,指导学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获取学习资源。因此,“互联网+”背景下的混合式教学,既顺应时代潮流,又契合教育趋势。

二、“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

(一)明晰的教学设计是根本保障

在混合式学习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与学生一起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只有明晰的教学设计,才能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的优势,努力做到优化整合、顺势而为。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统一,保障混合式教学有效实施。

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 课“我们的公共生活”这一内容时,在课堂教学设计上,要紧紧围绕“只有共同维护公共利益、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才能更好地享受公共生活、增强公共意识”这一教学目标。首先,借助多种媒体进行课前导入,让学生明白我们离不开公共生活;其次,通过情景化的教学活动,明白公共场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这是现代社会对每位公民的基本要求;最后,对生动形象的“一男子霸占别人的座位,还对前来劝阻的乘务员各种胡搅蛮缠”这一个别案例展开分析,明白遵守正常的社会公共秩序的必要性。只有明晰教学设计,层层递进、有的放矢,才能取得较好的育人效果。

(二)教学媒体的选择是重要基础

传统教学媒体的选择,主要考虑如何有助于教师教学内容的呈现;而混合式教学则偏重哪些媒体形式能够支持学生的学习。[2]混合式学习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整合和学习空间的延伸,在设计和开展真实的学习体验和开放式学习活动方面具有优势。教学媒体的选择,不是简单形式上的堆砌,须选择符合小学阶段认知心理特点、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等教学媒体,这是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重要基础。这样的教学媒体,不仅有助于学生真切地理解所学内容的价值,也能驱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以三年级上册第8 课“安全记心上”教学为例。教师不仅要借助教材这一传统媒体形式培养学生重视出行、溺水、火灾等安全意识,还要利用众多的网络教学平台,搜集一些课外的资源和案例,使学生认识到安全防范的必要性,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此外,还可以结合当今社会的一些新现象、新案例,介绍电话诈骗、网络病毒等新型犯罪行为,帮助学生掌握遇到紧急情况时的基本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认识容易发生的安全事故和注意事项。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应通过直观的案例展示,发挥混合式教学模式不受空间、时间限制的特点,使他们理解和感受安全的重要性,树立重视安全的决心和信心。不同教学媒体的呈现,能使教学活动更加有效,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三)情景化教学是实施途径

道法课程内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传统教学由于授课形式单一,很难引起小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应发挥混合式教学的优势,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案例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提高核心素养。

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多样的交通和通信”这一内容时,可以创设一个生活化、合理的情景,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这一情景的课堂模拟。教师先组织学生学习相关的交通规则,然后引导学生将所学的交通规则应用到具体的情景模拟中:有的学生当交通知识讲解员、宣传员,有的模拟体验交警指挥交通,有的模拟行人过马路等,模拟各种生活中常见的交通情况。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练习,鼓励学生踊跃上台表演。表演结束时,教师引导其他学生谈谈对本节演习的看法,以及情境表演主要想传达一种什么样的道德与法治观念。

三、“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要求

(一)成熟的技术平台支撑

自2003 年教育部启动“2003—2007 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项目以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开始取得实质性进展。其中,“互联网+教育”为混合式教学模式提供了坚实的发展基础,人教数字资源、一师一优课、国家和福建教育资源服务平台等众多成熟平台的广泛应用,也为混合式教学提供较好的实施环境。

(二)教师信息化专业能力培养

部分小学道法教师缺乏对混合式教学概念的认知,合理、科学的课堂构建更是无从谈起。如果教师没有做好准备,直接盲目地将现有的课程转变为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则会导致盲目照搬,缺乏创新。[3]因此,学校应当加强相关教师的从业培训,健全评价机制,把教师信息化素养作为考核的重点之一。近年来,顺昌县教育主管部门通过名师引领、教材培训、线上交流等方式,树立以师生发展为本的培训理念,构建基于网络的自主、开放的校本研修模式,加大对一线专任教师的专业培训,以提升道法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互联网+”背景下的混合式教学,是对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是实现教育资源合理利用的方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途径。教师应从自身做起,正确认识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小学道法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丰富学科课堂教学,提升学科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教师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