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控制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研究
2022-11-27纪德双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孙家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文/纪德双(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孙家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要确保基层医疗机构在改革背景下充分发挥其功能与优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大众,需要从内部控制工作入手,通过采用合理内部控制手段、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管理效率,保障医疗机构服务质量。而要确保内部控制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首先需要提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明确内部控制工作对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的重要性。
一、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基层医疗改革制度的不断推进,基层医疗机构要适应时代发展趋势,保障自身更好地服务于群众,需要提高对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内部控制不仅能够保障基层医疗机构的稳定发展,而且能够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运营效率、降低基层医疗机构的运营风险、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具体分析如下。
(一)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运营效率
基层医疗机构在各项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通过采用内部控制手段,能够有效提升运营效率。如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部门之间的联系较少,一旦部门之间信息受到阻碍,或关系不协调,将会直接影响到各项工作的开展。通过内部控制工作,促使部门之间建立高效的沟通,能够进一步加强部门之间的联系,促使部门之间能够从多角度对自身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方案,从而促使部门之间形成和谐共进的关系。
(二)降低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风险
在基层医疗机构中也存在一系列发展风险,如技术落后造成医疗机构公信力度下降,救助资源紧缺影响相关工作的推进等。通过内部控制,能够有效解决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部分问题,保障基层医疗机构能够紧随时代脚步获得发展。在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内部控制工作过程中,内部控制会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内部环境进行全面分析,并通过风险评估,识别出可能对基层医疗机构各项业务产生影响的因素,并对风险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判定风险等级,从而作出有效的处理。通过发挥内部控制的风险控制功能,降低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风险。
(三)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
内部控制工作能够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通过帮助基层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全面了解机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管理的优势及劣势,促使管理人员主动对基层医疗机构各项事务进行调整,对管理办法进行改进。通过形成内部控制制度,确保管理工作在开展时有所依据,从而提升机构管理水平。
二、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控制风险分析
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控制风险的常见原因包括内部环境了解不全面、风险评估不到位、控制措施不恰当、内部沟通不充分以及监督职能缺失等,展开分析如下:
(一)内部环境了解不全面引发的内部控制风险
了解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工作能够全面开展的前提条件,但是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内部控制工作中,部分机构由于对内部控制理解存在偏差以及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造成内部控制的职能发挥不充分。具体表现在内部控制部门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时未能对机构内部环境进行全面了解,造成内部控制信息不全面。如内部控制未能考虑到机构发展的整体情况是否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发展方向是否与国家政策方向相一致。未能充分了解到机构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以及组织结构问题等。
内部控制工作仅就某一方面开展,从而造成部分内部控制范围内的工作不能得到具体的执行与落实,引发内部控制风险[1]。
(二)风险评估不到位引发的内部控制风险
风险评估作为内部控制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降低机构发展风险的重要手段。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基层医疗机构的部分业务也逐渐实现信息化管理,在此过程中,新的风险问题也在不断产生,如系统安全问题、操作问题等。但是由于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相对稳定,因此对风险评估工作的重视程度相对不足,在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风险评估工作开展不到位的情况,从而引发内部控制风险。具体包括管理层不能结合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识别出风险的影响因素,风险评估能力不足,在风险管理相关工作人员发现风险因素后,未能对风险发生的频率以及风险因素的影响力进行判断,并做出妥善处理。未能制定出完善的风险评估系统,以及风险应对方案。
(三)控制措施不恰当引发的内部控制风险
内部控制措施较为多样,针对不同的控制目标,需要采用相应的控制手段,如在人力方面的控制手段包括考核评价、内部监督等,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以及监督体系不完善等都会造成控制措施不恰当,从而引发内部控制风险。但是在现阶段的基层医疗机构中,还存在依靠制度开展管理工作、人性化管理缺失的情况,而制度内容又缺乏全面性,造成制度管理推进难度较大,在发生具体问题时,工作人员不能从制度中找到具体应对措施解决问题,造成管理存在的问题逐渐增加,并且制度化管理下,工作人员潜能不能得到充分激发,出现工作人员主动性不足的情况,造成基层医疗机构工作效率偏低[2]。
(四)内部沟通不充分引发的内部控制风险
在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的过程中,由于部分业务内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通过高效的沟通能够确保信息得到及时快速的传输,使管理人员能够全面了解基层医疗机构的整体发展情况,并结合市场发展形势,了解机构发展动向,调整发展策略。但是由于基层医疗机构性质的原因,内部控制往往缺少对高效沟通的重视,而构建信息系统作为实现高效沟通、加快信息传播速度的重要手段,也多处于缺失状态,高效沟通未能实现。信息传输效率较低造成部门工作人员不能全面了解机构的发展动态以及发展目标,了解各项策略与自身之间的关联,进而在工作时缺乏方向感,不能结合发展目标灵活调整自身的工作内容,在执行力方面也相对较差。造成内部沟通不充分的内部控制风险。
(五)监督职能缺失引发的内部控制风险
内部控制并非是一项制度条例,而是一个动态的控制监管与行为过程,由制度与行为共同构成,并且在内部控制的过程中,需要通过监督保障制度和行为的合理性。通过监督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通过调整促使内部控制系统逐渐完善。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监督职能的重要行使形式,对于促进内部控制持续完善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基层医疗机构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造成内部控制监督职能缺失。具体表现包括内部审计工作仅向下级部门开展,未能对同级以及上级部门进行有效的监管,审计功能发挥不充分,并且受到单位经济关系以及人际关系限制,工作开展缺乏公正性,且独立性不足。审计范围不全面,将审计重点放在财务会计信息方面,但是在机构运营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管,未能对运营管理等进行有效的监管,如仅考虑财务预算与实际支出是否相符合,而未对支出款项的利用是否合理进行有效的监管,造成监管具有局限性,缺乏整体意识以及战略意识,进而引发内部控制监督职能缺失风险[3]。
三、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控制风险应对策略研究
要切实解决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控制风险问题,需要从多角度对内部控制工作进行调整,结合基层医疗机构的内部环境,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了解基层医疗机构内部环境,调整内部结构
要避免内部控制风险的发生,充分发挥出内部控制在基层医疗机构的作用,首先需要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内部环境进行全面了解,结合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目标,制定发展策略。并结合以往机构发展情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及时对内部结构进行调整。随着我国基层医疗机构改革的不断推进,基层医疗机构需要明确自身的发展重点,提升服务质量,应用先进技术,通过对岗位进行合理的调整,并形成培训机制,确保医疗机构内部形成稳定向上的发展形态,确保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方向与国家政策推动方向相一致,并确保基层医疗机构实现高效、高质量发展。以发展目标为核心,做好基层医疗机构工作开展的统筹规划,保障基层医疗机构的稳定发展。
(二)科学采用风险评估办法,提升内部控制风险防范能力
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控制部门需要明确风险评估的重要性,通过科学采用风险评估办法,提升内部控制风险防范能力。对此,基层医疗机构首先需要明确风险对自身发展的影响,了解常见的风险形势,结合具体工作内容,灵活采用内部控制评价法、风险率风险评价法以及风险因素分析法等一系列风险评估方法。对基层医疗机构各项工作内容展开全面、系统的评估,找出重点风险因素,了解重点风险因素的影响力,并做好应对措施。如采用风险转移法、风险回避法等,解决风险问题,从而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制定完善的风险评估系统,制定完善的风险评估工作条例,从确定风险评估目标开始,到解决风险问题,对各项工作内容的具体开展办法进行明确规定。确保内部控制的风险防范功能得到全面发挥[4]。
(三)合理采用控制手段,提升成员执行力
在内部控制方面,需要选择合理的内部控制手段,从多方面开展内部控制工作。如制定授权批准制度、预算控制制度、风险控制制度等,结合基层医疗机构未来发展趋势,还需要逐渐完善电子信息技术控制制度。在控制手段的选择上,需要结合控制对象以及控制目标进行选择。如在人力资源的控制上,内部控制需要明确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性,要求人力部门加强与单位成员的沟通,及时了解单位成员的发展情况,并促使单位成员了解基层医疗机构本身的意义,以及发展目标,确保单位成员与基层医疗机构形成一致的价值观,从而激发单位成员的发展潜能,促使单位成员主动对自身的工作内容进行探索,从而提升单位成员的行动力。在管理方面的控制上,需要发挥部门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作用,做好权责划分工作,确保部门之间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共谋发展。
(四)加强内部沟通,提高对信息传递重视程度
为实现高效沟通,基层医疗机构需要明确信息传递的重要性,构建信息系统。信息系统不仅能够促使基层医疗机构内部信息得到高效传递,能够改变传统的内部控制思维,改变解决风险滞后性的问题,通过及时了解相关信息,明确风险内容,能够确保及时对信息作出正确的处理,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并且信息系统需要与网络相连接,可以及时接收外部信息,促使基层医疗机构能够了解其他同类机构发展情况,并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及时对自身的发展策略进行更新。通过构建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的公开化和透明化,确保部门之间信息的一致性,从而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运营效率。
(五)发挥内部控制监督职能,强化内部控制开展力度
在内部控制的监督职能上,需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从审计角度实现对内部控制的监管,保障审计部门的独立性,采用追责制,避免外在因素对审计部门工作产生影响,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对于违规违纪等行为进行严厉惩治,避免徇私舞弊、公款挪用等情况的发生。另外对于关键岗位的工作人员,需要采用轮岗的方式开展工作,确保监督工作能够高效地进行[5]。
四、结语
通过采用了解基层医疗机构内部环境,调整内部结构、科学采用风险评估办法,提升内部控制风险防范能力、合理采用控制手段,提升成员执行力、加强内部沟通,提高对信息传递的重视程度、发挥内部控制监督职能,强化内部控制开展力度等一系列手段,能够有效确保内部控制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保障基层医疗机构的顺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