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国际贸易接轨的国际市场营销教学改革研究
2022-11-27张悦言夏晨洛张莉君成都银杏酒店管理学院
文/张悦言 夏晨洛 张莉君(成都银杏酒店管理学院)
一、引言
多年来,全球一体化持续影响世界贸易的格局,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不能封闭的发展,必要地参与全球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迎来了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和发展前景。
根据实际国际市场的发展来看,国际贸易需要借助于一套具体、合理的国际市场营销系统,有效解决相应的国际贸易任务或者目标[1]。同样的,国际市场营销课程的学习作为相关企业面向国际市场,对商品和劳务而进行的产品规划、定价分销、信息搜集分析等做相应的基础,离不开具体的国际贸易情况。
在现代,我国“一带一路”政策、互联网技术、服务质量要求等对国际贸易务实发展[2]的影响,不断牵动着国际市场营销制定的方向与重点。而对国际贸易这种动态的变化,想得到一个良好的市场发展,就需要观察分析当前的趋向,根据具体的贸易背景,提出正确的营销理念,构建有针对性的营销战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积极引导学生们掌握跨学科融会贯通的应用能力,通过教学具备充实的国际市场营销知识,并了解当前国际贸易的具体形式,根据不断演变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制定营销方案。
二、跨学科融合教学
(一)国际市场营销课程的性质
《国际市场营销》是工商管理、国际贸易专业的延伸课程[3],主要学习市场营销学相关基本理论,旨在培养具有综合素质高、国际视野广和沟通能力强的营销类专业人才。
通过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增加专业的理论性知识储备,掌握策划实战能力,学会如何制定合理目标与市场定位,具备定价、销售等决策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在社会实践中,分析并处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国际市场营销问题。该课程将围绕社会热点展开分析,讨论相关国际时事,注重实践中应用的提高。
(二)国际贸易课程的性质
国际贸易作为一门综合性较高的学科,内容涉及电子商务、涉外会计等专业的相关知识,学习内容基于国际货物进出口工作的贸易流程。旨在学生能够在能力、知识与素养上协同发展,在实际业务的情境下完成进出口工作的贸易过程[4]。因此,课程强调真实可行的实践性,让学生进行国际贸易综合技能的训练,熟悉进出口贸易的工作流程,并系统地把握国际贸易上的法律法规。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关技能,成为熟悉业务、高职业素养的技能型人才,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沟通协调、团队合作能力。在日后更能精准对接企业,为学生在对外贸易、跨境电商和跨文化交际领域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跨学科融合的优势
跨学科融合作为新型教育趋向发展的教学方法,提高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跨学科教学能够加强学科各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学科之间的信息交流,综合运用等[5]。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下,有以下几点优势:
1.有利于培养满足现代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让人们意识到培养单项技能往往是不够的,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希望有更多复合型人才的出现,而教育的改革方向也是逐渐向着跨学科教育方向延展[6]。也正是因为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方法,比传统的知识面涉猎更加广阔,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对快节奏的社会变化。而且国际贸易的相关信息具有强烈的动态性,合理地跟进社会的变动,才能制定符合当下的国际市场营销战略。
2.促进学生对专业的深入掌握
通过融合国际贸易专业相关知识,构建一定的逻辑思维,理解两者系统内部的联系,能够扎实地学习国际市场营销相关课程。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与国际市场营销上存在着交叉知识点[7],学生可以利用彼此的理论知识更好地理解要点。在策划国际市场营销方案时,离不开专业的分析处理,所以对国际贸易相关知识点的思维理解十分重要。因此,学生深度掌握课程要点,跨学科融合是较为有成效的教育方法。
3.提高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大多数的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发现,许多专业知识都能适当地相互联系起来。所以在相关的背景内容打底下,学生才能从容面对综合的知识——并不仅仅是数量的增加,还有不同的思维逻辑。让学生主动地学会结构化知识内容,并运用知识迁移的能力,增强对信息的处理分析,更好地消化知识内容。
三、教学实践
教学过程中,融合对国际贸易务实相关知识,关注实时动态变化。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国际市场理论知识,不免会涉及国际上的政治、文化等,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要重视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理念[8],立足国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增加关于国际贸易相关背景知识主题板块的讨论与分享
教师主要采用小组分享、反转教学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小组分配,7-8位学生为一小组,任其中一名为组长。教师将国际贸易的相关知识按主题分配给各个小组。主题不仅涉及国际贸易知识,如国际贸易公约和政策法规等,也包括时政背景知识,如“一带一路”政策、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的背景知识等。
在课堂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所分配的题目进行自由讨论。课后,小组分工协作,学生对该主题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纳,提高信息搜寻与解决的能力。同时,学生将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汇报小组的学习成果。在分享后,教师及时进行点评和纠正,并加入平时成绩。
随后,教师以这个国际贸易的场景为切入点,引入国际市场营销的知识点,以案例分析、问题提问的方式进行深入讲授,促进学生对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相关知识的初步掌握,为之后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课堂上的营销知识竞赛营销策划比赛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营销知识竞赛来帮助学生熟悉、理解和掌握国际市场营销的知识重点。
课堂采用随堂练习和课后习题相结合方式,所以,教师布置相应的竞赛题目与要求,学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竞赛筹备,整理知识与提出相应问题并分析,熟悉相关流程与表格。而营销策划方案的学习,对实践的要求较高,教材知识并不能满足学生对营销方案的能力训练,实际的情况分析也影响着学生自发判断。因此,专注实战能力培养的营销策划比赛也是营销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三)期末的营销策划大赛
在学期期末举办一场营销策划大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完成营销策划案并在课堂上进行路演。比赛的主题和品牌可以由教师指定,也允许学生自拟,或者通过引入校企合作模式把真实的企业请到班级中,让学生提出企业面临的问题和需求,增加对实际情况的情景模拟。比赛过程中,教师作为主评委点评成果,并支持学生之间相互打分,各小组之间分析遗漏与方案的不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辨能力。同时通过对学生的问答、分享,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并进行分析纠正与拓展,引导学生整体的思维构架正确发展。教师将新媒体的应用加入营销策划方案,使传统营销手段和新型营销手段相结合,例如直播和短视频,OTO线上线下相结合等,建立360度全维度营销思维。
(四)针对中国企业面临的国际局势,提供解决方案:品牌“走出去”
当下的中国企业在不同领域多元化的国际潮流中,不断诞生自己的品牌[9],追求更高质量、更高品质的产品。在新时代新格局下扎稳自己的脚步,就要有推动产生自己国家文化属性的自主品牌,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历史条件下,我国政策颁布的“一带一路”的建设,就是国家走出一大步的大胆尝试[10],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创新打造属于本国的国际品牌。如何发展推动?怎样去推动?根据刘英为、汪涛等人的多案例研究,我国缺乏经验与理论指导,需要适合本国的发展轨道。针对目前中国企业的需求和痛点,国际市场营销的课堂上,教师要重视品牌策划板块的教学,针对中国本土品牌“走出去”的需求,为中国品牌打造亮眼的“出海方案”。一个国家的品牌与国家形象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教学实践中,应提醒学生,中国品牌的国际之路,必须协同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通过品牌建设宣传正面的中华文化,也利用“大国崛起”的文化优势包装自己的企业形象。最后,品牌的开拓和发展,离不开质量过硬的产品和技术,中国企业“出海”必须要有真材实料的产品为营销策划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中国创造”的金字招牌添砖加瓦。
(五)疫情后的国际贸易走势,对国际市场营销的影响
疫情的暴发破坏了自由贸易体系,全球大量的国家对进出口进行“禁止通行”,对全球的生产运输、需求端与供给端等造成极大冲击,特别是需要跨国的贸易行业,例如国际旅游、跨国制造等,还有一些中小企业就算有国家政策的扶助,依旧无法承受而“倒塌”的情况层出不穷。消极的影响数不胜数,但也并非全然如此,医药行业的贸易越来越频繁,国际市场的需求凸显,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国际市场营销的模式、理念等悄然变化,从线下的具体分析更注重线上互联网形象的打造,也更加关注消费者偏好的变化与企业数字化建设,要有创新发展才能缓解疫情带来的严峻问题。
四、学生反馈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接触了以往不能够主动了解的知识,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逐渐了解认识国际贸易的理论知识背景,能够对其流程、业务初步掌握,并在接下来更好更容易地学习国际市场营销相关知识,最后实践学习如何制定一份合理的符合当下的国际市场销售策略。
在国际贸易背景下,学生增强了对国际市场营销的知识把握,更加轻松地去构建知识理论体系,学会知识迁移运用于需要的逻辑思维之中。并在最后以30%平时表现与70%的期末成绩考核学生,得到学习情况。具体数据分析,80%的学生在充足的背景铺垫下获得良好成绩,剩下20%的学生中有近50%的学生未做好相应的学习工作而吃力,但是最后95%的学生能够在巩固学习下跟上学习进度,调整学习状态。
五、小结
国际市场营销课程融合国际贸易思维,使得学生学习基于现实情况,充分了解中国外贸现状与国际局势,对理论知识掌握更加坚实。同时,教学采用跨学科融合模式,促进教师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改进。因此,在课堂的建设上,能够提高重点内容的教学效率与质量。而跨学科融合是教学创新改革的发展方向之一,融合国际贸易思维的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是探究发展的实际操作。在研究实践中,学生良好的反馈和积极的态度反映了课程改革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