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数字融合 打造乡村产业振兴新引擎
2022-11-27杨守德
■ 杨守德
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加快数字技术在乡村产业振兴中的创新与应用也成为释放数字红利、催生乡村发展内生动力的有力抓手。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进一步明确了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在未来乡村振兴进程中的关键战略性地位。2019 年6 月,黑龙江省出台了《“数字龙江”发展规划(2019-2025)》,黑龙江省乡村产业数字化建设从此进入新的快速发展阶段。
近年来,黑龙江省在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持续发力,城乡网络环境差距不断缩小、数字鸿沟不断弥合,为乡村产业数字化建设打下了基础。目前,黑龙江省正在着力解决乡村产业数字化进程中的信息技术融合程度不高、知识溢出效应不够、业态创新能力不强、专业人才储备不足等痛点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未来一段时间,继续加强乡村产业数字化建设,深化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发展进一步深度融合,将是黑龙江省乡村振兴、产业振兴的焦点。
一、大田示范引领农业生产数字化,多元供给驱动农业服务信息化
黑龙江省农业是典型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占主导的规模农业,为数字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极佳的平台。黑龙江省数字农业升级要紧紧围绕这两个重点领域,以大田农业数字化发展示范引领家庭农业数字化发展,深度推进物联网和精准耕作两大关键技术融合应用。以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绥化、佳木斯等地为现代农业转型重点区域,进一步扩大“天地空”、“互联网+”智慧农场等数字农业高标准示范基地的数量和规模。
应大力推动信息化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不断创新智慧农业服务供给模式,通过培育多元服务主体,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本土龙头企业等不同服务主体各自的优势和功能。鼓励各类服务主体围绕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形成一体化服务组织体系,打造数个集农资供应、信息化解决方案、线上销售、土地流转、农机共享、金融服务于一体的兼具市场性、公益性和应急性的农业生产服务共享平台。
二、改造农产品加工工艺流程,强化供应链体系前后衔接
通过嵌入新一代数字技术,优化升级传统工艺和作业流程。加大遥感装置、智能装备、数控系统的应用和研发力度,重点提升乡村加工企业分拣包装、冷链追溯和决策分析能力。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开发出多种便于操控的农村物流APP,提供车货匹配、溯源查询、信息发布等功能,消除信息壁垒。深度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以信息技术打通供应链,以流通加工强化农商互联。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前端延伸带动农户建设原料基地,与农民形成比较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向后端延伸建设物流营销和服务网络,推动原料生产、展示销售有机衔接。积极探索发展“中央厨房+冷链配送+物流终端”等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的新型加工业态。
三、创新升级农村电子商务,畅通城乡商贸双向循环
积极推广电商进村综合示范项目的成功经验,通过与电商平台建立长效产销对接关系加固农村数字产业链,利用平台优势带动农产品提档升级,形成特色品牌。实施乡村电子商务升级工程,支持电商企业在乡镇和农村建设服务网点,鼓励发展直播带货、社交电子商务、社群电子商务等新模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重点引导农业产业园、农产品集散市场开展直播电商,注重培育一批本地、本村网络直播带货能人,利用“网络直播”“短视频”等新渠道加大农产品营销力度。
积极推进农村超市、综合服务社等实体零售网点的信息化改造,拓展经营服务功能,提供代购代销、代收代发、物流配送、电子支付等电商服务。整合邮政、供销社、商贸流通企业等资源,推动农村末端服务网络建设,尝试推广驻村设点、快快合作、快邮合作、快交合作、快商合作等模式。
四、拓展线上线下旅游体验,提升乡村智游服务质量
休闲旅游业是当前带动下乡消费、促进本地就业、激发业态创新潜力最大的乡村产业。黑龙江省要聚焦城市周边游、自然风光游、民族风情游3个重点领域,在2025年之前培育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00 个以上,形成数个知名度高、吸引力强的乡村旅游带,同时加快制定出台乡村休闲旅游数字地图。
在优化旅游基础服务方面,完善乡村网络配套设施,实现重点村无线网络全覆盖,通过接入或自建平台等方式完善在线支付及预订系统。通过数字化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资源,有效调动社交APP、短视频平台、微博、公众号等公域流量,大力推介乡村休闲旅游的“打卡地”和“精品路线”。借助“线上云游”“直播带货”等模式,拓展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渠道,丰富消费者线上观赏和购物体验。注重文旅深度融合,鼓励线下文化节和艺术节进行线上展播展销。
五、完善育人机制深化发展潜力,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内生动力
充实的数字人才队伍和活跃的市场主体是实现乡村产业数字化建设成功的关键所在。一方面,以返乡下乡人员和企业家等为重点,发挥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各方作用,培养造就一批数字农业农村领域科技领军人才。通过典型示范、学习培训、指导服务等多种形式,提高“三农”干部、新型经营主体、高素质农民的数字技术应用和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完善产业、财政、金融、教育、医疗等领域配套政策措施,不断缩小城乡信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为构建新型数字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奠定基础。
同时,要把握农产品加工业向县域下沉和集聚发展的趋势,将县域产业园区作为优化县域营商环境的主战场和示范区,在现有农业产业园、工业示范基地基础上引导建设数字经济创新创业园,力争将园区打造为乡村产业数字化发展的诚信磁场、成本洼地和服务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