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之战战略战术分析及启示
——《史记·田单列传》管窥
2022-11-27徐斌
徐 斌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 军事文化学院,北京100089)
《史记·田单列传》记载了即墨之战的完整战争经过,歌颂了齐国将领田单“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并巧施计谋、出奇制胜、大破燕军,乘势恢复齐国的丰功伟绩。田单的出现、齐国的逆袭,看似偶然,实则有其必然。即墨之战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除田单个人智慧的主观因素之外,还有着更深层的原因。而田单的神机妙算也不仅仅只是“离间计”和“火牛阵”。对即墨之战这场出奇制胜的战争进行深入分析,不仅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可以古为今用、以古为新,从中汲取许多独具特色的战略战术思想。
一、即墨之战取胜的两大前提基础
即墨一役,足智多谋的田单是绝对主角,在其层出不穷的锦囊妙计下,读者向来津津乐道于对田单个人的无限称赞,虽然这种观点值得肯定,但它过分强调了人在战争中的主观能动作用,从而忽视了战争的客观性。须知,任何一场战争,不论指挥艺术如何高明,都是主客观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田单的雄韬伟略确实让人着迷,但他的“奇计”仍然是基于客观条件的发挥。对军事指挥员来说,研读《史记·田单列传》,不能仅仅陶醉于田单的“个人表演”,还要能够跳出文章之外进行理性思考,注重分析这场战争背后的深层原因。笔者认为,即墨之战的胜利,除了田单个人军事才能的发挥之外,还有两个十分重要的客观条件,共同构成这场战役取胜的前提基础。
(一)政治基础:人心向背的关键所在
公元前284年,乐毅率领燕军攻打齐国都城临菑。攻下临菑后,《资治通鉴·周纪四》这样记述:“乐毅修整燕军,禁止侵掠,求齐之逸民,显而礼之。齐人食邑于燕者二十余君,有爵位于蓟者百有余人。”[1]42可见在国破家亡、人人自顾不暇的残酷现实下,面对乐毅的怀柔政策,一些齐国士大夫选择了“食邑于燕”以求自保。乐毅又听说画邑人王蠋是个贤才,也想用高官厚禄来收买他,但王蠋却誓死不从。
《史记·田单列传》记述:“遂经其颈于树枝,自奋绝脰而死。”[2]5316“齐亡大夫闻之,曰:‘王蠋,布衣也,义不北面于燕,况在位食禄者乎!’乃相聚如莒,求诸子,立为襄王。”[2]5316他的死深深震撼了齐国士大夫的心灵,司马迁高度赞扬了王蠋“义不北面于燕”的高洁品质,认为他的死可谓死得其所、重于泰山。
实际上,在解决齐国人心归向的问题中,还有一个人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就是王孙贾。公元前284年王蠋自绝,也正是这一年,原本将兵救齐的楚将淖齿与燕国阴谋串通,欲与燕共分齐国之地,淖齿因此杀死齐闵王,占领了莒城,齐国王子法章(即齐襄王)逃亡。此时,虽然齐国士大夫受到了王蠋的精神鼓舞,一心想要救国,但在淖齿为乱和法章匿亡的情况下,尚不具备现实条件。直到公元前283年,王孙贾在莒城举事,形势才有所好转,《战国策·齐六》记载:“‘淖齿乱齐国,杀闵王,欲与我诛者,袒右!’市人从者四百人,与之诛淖齿,刺而杀之。”[3]357《资治通鉴·周纪四》记述淖齿死后:“于是齐亡臣相与求闵王子,欲立之。法章惧其诛己,久之乃敢自言,遂立以为齐王,保莒城以拒燕,布告国中曰:‘王已立在莒矣!’”[1]42
王蠋之死从精神上感化了齐国的人心,而王孙贾的行动则直接促成了襄王即位。正是由于他们两人的忠义和勇敢,才使齐国政权得以重建,齐国军民重拾信心,特别是对即墨和莒城军民的顽强抵抗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作用,也为后来即墨之战的成功奠定了精神基础。
(二)经济基础:固若金汤的袖里玄机
公元前282年至公元前279年,面对名将乐毅的攻击,即墨城始终坚守不下,其原因除了城中军民团结一致的抗争精神之外,更重要的是有强大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即墨是春秋战国时齐国的五都之一,位于胶东丘陵与胶莱平原的交汇处,一直是齐国的军事重镇,设有常备军“持戟之士”,即墨大夫既是行政长官也是军事长官,到了战国、秦汉时期,即墨已经成为与齐都临菑相媲美的商业名城。《史记·高祖本纪》载:“夫齐,东有琅邪、即墨之饶,南有泰山之固,西有浊河之限,北有勃海之利。”[2]884《同治即墨县志》也称“即墨之饶,车毂击,人肩摩”[4]89。其富饶程度可见一斑。即墨久攻不下,乐毅采取了“怀柔”战术。《资治通鉴·周纪四》记述:“乐毅围二邑,期年不克,及令解围,各去城九里而为垒,令曰:‘城中民出者勿获,困者赈之,使即旧业,以镇新民。’”[1]44也就是说,虽然处于战时状态,但即墨居民可以正常进行经济活动,再加上即墨将领田单早年为“临菑市掾”,擅长管理“市场”,所以即墨的经济得以快速恢复。
《孙子兵法·军争篇》有言:“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5]118在冷兵器时代,一座孤城能够在大军围攻中坚守三年,如果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支撑,是难以想象的。一方面,即墨富饶的经济条件,是齐国军民长期坚守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强大的经济基础也为田单的“神机妙算”争取了宝贵时间,使他能够精心筹划战略反攻。正如《孙子兵法·计篇》所说:“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5]16这是后续行动中田单的“奇计”得以顺利实施的先决条件。
因此,齐襄王的即位稳定了齐国的民心,为即墨之战奠定了精神基础,解决了齐国人心向背的根本问题。而即墨城殷实的经济基础则为后续的长期坚守提供了根本保证,这是即墨之战不可不察的两个重要前提。
二、即墨之战各阶段战略战术分析
仔细研读《史记·田单列传》,深入分析田单复齐的前因后果,对即墨之战进行“复盘式反思”,我们不难发现,这场战争总体上可以分为战略撤退、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而田单在各个阶段采取了不同的战略战术方法,最终出奇制胜,以火牛阵一举击败燕军。
(一)战略撤退阶段:东保即墨
田单杰出的军事才能首先表现为他尚出奇计。《史记·田单列传》载:“燕师长驱平齐,而田单走安平,令其宗人尽断其车轴末而傅铁笼。已而燕军攻安平,城坏,齐人走,争涂,以轊折车败,为燕所虏,唯田单宗人以铁笼故得脱,东保即墨。”[2]5304田单之所以能够想到用铁箍包裹车轴这样看似“莫名其妙”的计策,是因为他敏锐地预判到这场战争的发展态势。在燕军势如破竹的攻势面前,田单意识到,安平城绝非久留之地,齐人或将面临一场更大的逃亡。因此,此刻田单思考的便是如何在逃亡中保存自己?而铁笼这一“神器”正可起到加固车轴,确保宗人顺利乘车脱逃的巨大作用,这就是田单妙计的来源。铁笼奇计使田单在危亡之际保存了自己的有生力量,顺利逃到东边的即墨城,而他的到来对坚固的即墨来说也可谓是如虎添翼。
(二)战略相持阶段:蓄势待发
公元前282年,田单被推举为即墨首领,带领即墨军民坚守城塞,这场战争随即转入了战略相持阶段。在战略相持中田单屡出奇计,不断积蓄齐军力量,并持续削弱燕军力量。他的计策集中体现在对舆论战和心理战的战术运用上。
《孙子兵法·用间篇》云:“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5]235公元前279年,《史记·田单列传》记载:“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唯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2]5307田单敏锐抓住燕惠王与乐毅之间的矛盾,制造“乐毅欲王齐”的虚假舆论,向燕惠王传播“齐人畏惧他将之来”的“观念信息”,达成了“使骑劫代乐毅”和“燕人士卒忿”的战略企图。
在铲除乐毅这个强劲的对手后,田单继续扩大舆论战战果:他令人饭前先以食物在庭中祭奠祖先,城中飞鸟下食,燕军感到困惑,《史记·田单列传》记述:“田单因宣言曰:‘神来下教我。’乃令城中人曰:‘当有神人为我师。’有一卒曰:‘臣可以为师乎?’因反走,田单乃起,引还,东乡坐,师事之。卒曰:‘臣欺君,诚无能也。’田单曰:‘子勿言也!’因师之。每出约束,必称神师。”[2]5308此处田单又一次“制造舆论”,但与第一次的对敌舆论不同,这次他将 “舆论”反其道而行,用于己方,假托“天神相助”增加了齐军将士的信心。
随着即墨军民信心的不断增加,为激发战斗士气,田单再次向燕军发起舆论战攻势。“乃宣言曰:‘吾唯惧燕军之劓所得齐卒,置之前行,与我战,即墨败矣。’燕人闻之,如其言。城中人见齐诸降者尽劓,皆怒,坚守,唯恐见得。单又纵反间曰:‘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先人,可为寒心。’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2]5308这里连用两个“舆论战术”,不仅使敌方正中下怀、为我所用,而且反过来又进一步激发了我方斗志,从即墨军民“皆怒”到“怒自十倍”,可见其战斗士气之高昂。
正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激发出即墨军民的战斗士气后,“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插,与士卒分功,妻妾编于行伍之间,尽散饮食飨士”[2]5310。《孙子兵法·谋攻篇》中说“故知胜有五”[5]52,而其中之一便是“上下同欲者胜”,田单的率先垂范,进一步巩固了即墨军民上下一心、同仇敌忾的战斗士气。此时的即墨军民,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田单的一系列舆论策略,使齐军的战斗力得到大幅提升,但此时燕军的实力还不容小觑,正如《孙子兵法·谋攻篇》所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5]53。为了进一步掌握敌方情况,彻底麻痹燕军,田单使出了心理战奇计。
《孙子兵法·计篇》有言:“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5]10田单心理战的第一步是示弱。“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又收民金,得千溢,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曰:‘即墨即降,原无虏掠吾族家妻妾,令安堵。’”[2]5310此处两计连施,先以老弱女子示敌、诈降于燕,制造“敌强我弱”的假象,再以千金遗燕将,扬言即将投降。前后两计真真假假、虚虚实实,配合得天衣无缝,其效果是:“燕将大喜,许之,燕军由此益懈。”[2]5310
至此,燕齐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质的变化:燕军在心理战的迷惑下,已经完全懈怠、基本丧失了战斗意志,而齐军则在几次“舆论宣言”的作用下同仇敌忾、视死如归。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5]58田单通过一连串的奇谋妙计,终于在“示弱”中等来了发起战略反攻的可胜之机。
(三)战略反攻阶段:一战成名
《孙子兵法·九地篇》载:“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5]197田单深知,在燕军士气低落、齐军士气高昂的形势下,最好的战法就是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奇袭。于是,“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燿,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2]5311-5312。在最后的决胜时刻,田单将“火牛阵”偷袭和“心理战”威慑巧妙结合运用:使用火牛冲击是“出其不意”,于夜间凿城发动袭击是“攻其不备”,而“绛缯衣、五彩龙文、牛尾炬火、鼓噪、击铜器”皆为“心理威慑”,这套“刚柔并济”的奇袭战术,使燕军扰乱奔走,田单带领齐军乘胜追击,迎襄王入临菑,终于实现了复国。
纵观即墨之战中田单的奇谋妙计,不禁让人啧啧称奇,正如司马迁在《史记·田单列传》中所说:“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2]5314但笔者认为,在这些奇计中,铁笼之计和火牛阵最能彰显田单的大智慧:铁笼之计是危亡时刻的急中生智,面对燕军的穷追猛打,田单在逃亡中还能对整个战局发展有着清晰的预判能力,这与毛主席带领秋收起义队伍退守井冈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火牛阵之所以名垂千古,也不仅仅在于使用“牛”发起奇袭,更重要的是他把火力打击和心理威慑巧妙地结合起来,使用“牛”本来就足够称奇了,但在“牛”上加“五彩”,就是奇上加奇,正所谓千古之奇。除此之外的奇谋妙计,看似无穷,但其实都只是铁笼之计的衍生以及火牛阵的前奏而已。
由此观之,田单既是战略家、又是战役战术专家,总之是了不起的军事家,他在即墨之战中表现出来的战略战术思想,尤其是对舆论战和心理战的灵活运用,对推进新时期我军军事思想变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三、田单战略战术思想对我军舆论战和心理战的启示
在信息化战争时代,国与国之间的利益联系更加紧密,任何战争都必然会受到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和舆论力量的制约。并且,随着军事装备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战场空间从物理认知空间向心理空间进一步延伸,舆论对战场心理环境的影响作用益发凸显,舆论战和心理战已经成为未来联合作战中不可或缺的新型作战力量。田单在即墨之战中对舆论战和心理战的运用对我们有以下四点启示:
(一)寻求观念制胜的深度伪造
即墨之战中田单多次以舆论制造和心理干预作为武器:在舆论战中,第一次以宣言离间敌人、第二次借“神助”收拢人心、第三次和第四次又用宣言激发出齐军士气,不断制造“观念”以假乱真。在心理战中,又使老弱登城、约降示弱,以重金遗燕将示降,这些奇计皆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终于使燕军对“即墨不堪一击”的假象深信不疑。实际上,这种层层递进式的战法是冷兵器时代一次非常成功的“深度伪造”(1)“深度伪造”(Deepfake)是英文deep learning(深度学习)和fake(伪造)的混合词。。
《孙子兵法·兵势篇》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5]77我军在推进舆论战的建设发展中,应当更加注重综合运用信息化时代的智能语音合成、图像识别、视频合成等高科技伪装技术,对有利于我方的“观念信息”进行“深度舆论包装”,例如:我们可以根据敌方舆论动态,伪造不利于敌方的政治言论,并将言论“深度伪装”成敌方领导人或指挥员的讲话视频,再借助互联网等社交媒体对敌宣传,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的平台优势出奇制胜,达到良好的攻心效果。
(二)掌握知己知彼的心战要诀
田单在心理战的战术运用上之所以能够做到环环相扣,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时刻密切关注着敌我双方的心理动态。所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对心理战来说更是如此。当即墨处于劣势,齐军缺乏信心时,田单假托“神助”凝聚人心,当齐军“怒自十倍”时,他又“身操版插”以坚其心志,而在燕军懈怠后,他竟用“龙文”火牛阵来慑破敌胆。
可见,在心理战指挥中,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指挥员对敌我双方心理状况的把握。在战争的不同阶段,要求指挥员不仅要知晓己方的“心理诉求”,还要洞察敌人的“心理盲区”,只有掌握我方“心理诉求”,才能“对症下药”,开展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疏导。同时,也只有抓住敌方“心理盲区”,才能“一针见血”,准确发起对敌舆论攻势和心理威慑。一个合格的心理战指挥员,不仅仅要能够组织对敌心理攻击,还要求能够进行反向的心理干预,田单正是心理战指挥员学习的榜样。
(三)备战见血封喉的斩首行动
田单在舆论战和心理战的进攻中,还有一个关键之处,那就是不论采取什么言论、使用什么干扰方式,始终都把攻击矛头对准燕军高层将领。离间燕昭王和乐毅,迷惑骑劫使其劓降者、掘冢墓,以富金遗燕将都是如此。有道是“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6]400。这种“抨击要害、重点突破”的舆论战法可以称为一种“舆论斩首”行动。
在战争中,军队高级将领的决心意志和形象,直接关系军队的军心士气,所以对敌方心理的把握,最重要的是要掌握敌方指挥员的心理。当前我军军事斗争准备中对敌方战略战术的研究较多,但对其中某一个关键点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细致,尤其是在心理战的探索实践中,对“四面楚歌”式的共性心理分析较多,对敌方首脑和高级将领的“个性心理分析”较少。我们知道,未来战争是信息化、智能化战争,大兵团作战、多人近距离短兵相接的时代早已经一去不返,在战争中,“舆论交锋”和“心理威慑”首先研究的对象是双方的决策指挥层,并且信息化战争讲究精准制胜,舆论战和心理战同样要求精准。我军在军事斗争准备中,应当抓紧开展对敌高层的“个性心理分析”,对他们的思维方式、教育背景、成长路径、指挥手段等进行综合分析,以期在战争中能够制造出针对性舆论、实施精准心理干扰,以最快捷的手段,争取达成最高效的心理威慑效果。
(四)探索刚柔并济的融合战法
即墨之战中田单最为奇特的火牛阵,对我们开展心理战训练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资治通鉴·周纪四》记载:“乐毅及并右军、前军以围莒,左军、后军围即墨。”[1]44当时燕军以压倒性的兵力优势围攻即墨,但在决胜时刻,齐军仅以千余牛、壮士五千人即使数倍于己的燕军“所触尽死伤”,关键还在于田单创造了将“火力打击”与“心理威慑”相结合的“融合式”战法。在出其不意的前提下,千余牛辅之于“绛缯衣、五彩文”,壮士五千人辅之于“鼓噪、击铜”,这种刚柔并进的“融合式”战法,不仅能够节约战争成本,而且极大增强了攻击效果。
首先,精确制导武器、“智能机器人”等高科技手段是未来战争的主角,但这些装备成本较高,单凭武器装备实施火力打击往往需要付出高昂的经济成本,并且与强敌相比,我军在这方面还存在着明显劣势。其次,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不仅仅是各种火力打击力量之间的联合,更强调在精神层面上将各作战要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孙子兵法·谋攻篇》言:“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5]41我军历来是一支善于“伐谋”的军队,积极探索将谋略主导的“舆论战”和“心理战”手段与高精尖武器打击相融合的新战法,不仅有利于我军谋略特长的发挥,而且还能够弥补武器装备上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这一实践打造具有我军特色的“联合文化”,这对战斗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结语
即墨之战是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田单以临菑小吏的身份担负起救国存亡的历史大任,这种临危受命、舍我其谁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田单在这场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军事才能,又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中罕见的一朵奇葩,特别是让人眼花缭乱的“离间”“反间”之计,对新时代我军开展舆论战、心理战的探索和运用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值得我们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