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强国战略下县域综合交通发展策略研究
——以枣阳市为例
2022-11-27韩艳秋
□ 范 蕾,韩艳秋
(1.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51;2.枣阳市交通运输局,湖北 枣阳 441200)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从“十四五”初期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推进交通强国建设。近年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但相比于都市圈,县级层面的综合交通发展水平与交通强国战略要求仍有较大差距。不论是从面积还是从人口上看,县域交通覆盖范围都更加广泛,近年来县域经济发展也被提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加快推进县域综合交通发展,既是实现交通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党的十九大以来提出的高质量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
1 县域综合交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1 综合交通网络质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近年来,各地区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多数中部、东部县已通高速公路,有条件的县甚至已开通了城铁、高铁和专用货运铁路。此外,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以“四好农村路”为代表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也正在加快发展。但总体而言,受县域城镇空间结构特点和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大多数县级区域综合交通网络质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主要体现为三个不平衡:一是交通方式不平衡。公路以外的其他交通方式总体供给不足。二是地区发展不平衡。县城往往是由一条交通主干道发展而来,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速度的加快,围绕县城和重点城镇的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而县域范围内其他一般乡镇,尤其是内部行政村之间则缺乏广泛而有效的交通联系。三是技术等级不平衡。近年来,县域公路网规模有了较大提升,但总体上仍然存在结构不优、高等级公路比重不足、农村公路等级偏低等情况。
1.2 发展方式亟待转型升级
多数县城交通信息化水平不高,已有的交通信息较为分散,未进行有效整合,交通信息效能未得到充分发挥。县域绿色交通体系尚未真正起步,项目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节能技术与清洁能源车辆的应用水平不足,与“双碳”战略要求差距较大。县域层面交通应急保障能力有待加强,尤其是乡镇层面应对疫情、山洪等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的保障能力明显不足。总体而言,县域层面绿色、安全、智慧交通发展水平与交通强国战略要求有较大差距。
1.3 外部环境日趋复杂
近年来,受“三区三线”划定等政策影响,土地指标、林地使用、规划选址、环保等外部刚性约束不断增加,通道线位资源十分紧张,部分项目的土地、规划选址、环评等要件办理周期长、协调难度大,严重制约了项目的实施。县级财政压力趋大,多数地方配套资金无法得到有效落实,资金保障能力不足。
2 交通强国战略对县域综合交通发展提出的要求
于县级层面而言,交通强国战略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要加快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相较于都市区,县域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不足,需要坚持立足于地方发展实际,积极响应交通强国和省市级交通战略,继续完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支持服务省级与市级战略的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全面畅通对外交通大网络,形成至周边省份、周边城市群的开放型、综合型运输大通道,为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奠定坚实基础。二是要全面提升交通运输服务质量。针对县域层面,尤其是乡镇层面服务水平较低的问题,积极推进交通运输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物流成本、运输效率和服务品质的“一降两升”。三是要不断提升交通运输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加大乡镇交通投入力度,加强“四好农村路”建设,扩大农村客运公交化范围,推进农村公路与美丽乡村及旅游产业发展融合。
3 枣阳市综合交通发展策略
3.1 枣阳市综合交通发展概况
枣阳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是襄阳的副中心城市及东部门户。境内有西武高速铁路(汉十高铁)、福银高速公路(汉十高速)等国家铁路、高速公路大动脉,西距襄阳机场仅30分钟车程。“十三五”时期汉十高速铁路孝感至十堰段开通运营,枣阳站可直达“北上广深”。吴店、南城两个镇(办)成功申报创建成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枣阳市综合交通发展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襄阳市副中心城市地位相比,交通引领作用仍显不足。
3.2 综合交通发展目标
围绕“打造鄂豫省际区域性交通物流中心”,争创“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市这一总体目标定位,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使交通发展水平在鄂西北地区达到领先水平,实现“10-30-60”交通时空圈(即主要镇区+景区+产业园实现10分钟上高速;主要镇区+景区实现30分钟到高铁站;城区实现60分钟到鄂豫省际西翼主要县市区)。
3.3 综合交通布局策略
以枣阳市总体发展战略为基础,结合产业发展、民生布局、空间布局、旅游规划以及交通发展实际等发展条件,形成“一心两廊三圈两网”的规划布局。
“一心”即鄂豫省际区域性交通中心。以枣阳中心城区为主体,通过汇集高速铁路、普通铁路、国省干线,建造高等级客、货运站,打造汉十走廊上集高铁、普铁、客运、公交、出租车及轨道交通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通过中心城区的密集交通网和综合交通客货运枢纽带动城区产业、旅游一体化发展,为建设鄂豫省际物流中心城市奠定基础。
“两廊”为枣阳城市空间拓展主轴线,是枣阳市城镇集聚和产业、科技、文化等高度发达的中心地带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引擎,包括汉十综合交通走廊和枣潜综合交通走廊。汉十综合交通走廊以福银(汉十)高速、316国道为主体,是国家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湖北省“一芯两带三区”中汉随襄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的主通道,也是枣阳市城镇集聚和产业、科技、文化等高度发达的中心地带。枣潜综合交通走廊以枣潜高速公路、234国道为主体,是枣阳市纵向发展主轴线,串联了中心城区与太平、吴店等重点镇,是未来枣阳内部要素集聚的主要空间。“两廊”近期以廊道区域加密扩容为主,远期探索发展至周边城镇的城际公交化运行线路,通过不断优化廊道服务质量,加强对区域经济的支撑作用。
“三圈”指的是由城区外环快速路、高速公路、国省干线组成的多层次圈层交通通道。城区外环快速路闭合圈是以中心城区为圆心布局的快速路环线,可以有效截留对外过境交通,使城市交通与过境交通各行其道,有利于改善城区交通环境。高速公路闭合圈是沟通枣阳市对内对外公路交通干线网络的重要纽带,将有力促进枣阳市发展空间的功能调整和产业布局的优化,带动枣阳市域各城镇的联动发展,使市域建成10分钟高速交通圈。国省干线大循环圈通过串联市域外围乡镇,进一步提升枣阳干线公路网连通度,丰富交通圈层布局内涵。
“两网”即以末端交通为支撑,覆盖广泛的城乡交通网络。包括聚合城市干线网和农村末端循环网。主要任务是“消灭断头路”和公路提质,同时布局中心城区至重点镇的公交化运营线路,远期实现路网建管养运营一体化,使路网“活起来”。
3.4 综合交通发展重点
3.4.1 夯实基础,加快实施立体交通网络建设工程
①公路
推进高速公路网贯通,构建“互联互通、覆盖广泛、畅通高效”的高速公路网。确保枣潜高速枣阳北段实施,促进项目尽早实现全线贯通。项目建成后,枣潜高速通过北接河南省高速公路网,南接湖南省高速公路网,于中部地区再增一条纵向快速通道,为河南、湖北、湖南等中部地区出行需求服务,助力中部崛起。加快建成由福银高速、麻安高速、枣潜高速组成的“一纵两横”高速公路网。推进穿城区、穿镇区国省道绕城改建,加快推进出口路、短板路段提档升级,打造“两环八射五联”普通干线公路网。围绕枣阳市域水资源、人文历史资源及生态田园资源开发,加快建设主要景区集散通道,促进资源整合,带动沿线乡村发展。加强农村末端路网建设,打造乡镇内部小循环。
②铁路
一是科学谋划高速铁路项目。积极对接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规划,主动作为,推进枣阳至信阳高速铁路项目前期研究,支持枣阳建设鄂豫省际交界区域性交通枢纽。二是积极推进货运铁路专线建设。为进一步扩大汉丹铁路腹地范围,充分发挥铁路经济高效的运输潜能,加快推进兴隆至新市铁路专用线项目实施,使枣北地区享受铁路带来的便利,同时也为枣阳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奠定基础。
③综合交通枢纽
建设枣阳高铁换乘中心。完善城区公交设施布局,打造集城乡客运、公交首末、公交停保、新能源车辆充电、司乘住宿等功能于一体的公交综合服务站。以建设鄂豫省际物流中心城市为目标,布局便捷高效的货运场站体系。重点以汉丹铁路枣阳站、兴隆站为依托,形成以两大货运枢纽为主体,专业物流配送中心、农村物流服务站为补充的货运场站体系。
3.4.2 以人为本,聚焦运输服务提质工程
①客运服务
积极推进城乡客运服务一体化。在村村通客运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农村客运公交化,进一步提升镇村及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以建设国家公交都市和省级公交示范城市为目标,积极发展城区公共交通。充分利用现有公路站、超限站等设施,于234国道、316国道等重点国省道路段建设普通公路服务区,提供停车、充电、休息等基本服务。
②货运物流
围绕建成“区域性交通物流中心”这一总体目标,科学编制中长期物流发展规划,不断完善物流基础设施,以创新发展为驱动,鼓励物流企业专业化、个性化发展,以更新、更优质的服务满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需求。继续深挖铁路货运增量潜能,充分发挥铁路比较优势,持续提升铁路运输服务水平。以汉丹铁路枣阳站、兴隆站为重点,加快多式联运设施、临铁物流园建设,构建高效集疏运通道,配备现代化中转设施,建立多式联运信息平台,大力发展公路、铁路联运。农村物流方面,进一步推进交邮合作、邮快合作、快快合作,统筹交通运输与邮政、快递各类资源,构建“一点多能、一网多用、功能集约、便利高效”的农村物流节点。支持兴隆、七方、吴店、太平、琚湾、杨垱、鹿头等镇探索建立农村客货运集约共享的融合发展模式,着力破解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难题。全力支持本地物流配送企业利用货运专线、邮政专线、通村客运班线等形式,加快形成网络规模效应。
3.4.3 转型升级,深化智慧绿色平安交通引领工程
强化科技智慧创新引领,于福银高速、枣潜高速、汉十高铁等重点路段布局信息采集及监管控制系统,推动交通感知网络与交通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建设,积极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与新型基础设施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交通信息服务效能。尽快建设枣阳交通信息管理中心,整合铁路、公路、邮政等多方信息,完善信息统计、决策支持系统。加大力度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强化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加强交通生态环境保护修护,重塑新时代交通行业发展的生态文明观。以提升交通安全防护水平、加强交通安全生产监管、强化交通应急救援能力为重点,增强重大灾害、重大疫情的交通保障能力。
3.4.4 示范引领,推进“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市创建工程
积极创建全国、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市,为枣阳市实施乡村振兴工程提供坚实的农村交通运输保障。加快推进“一心两廊三圈两网”中的“农村末端循环网”建设,为枣阳市内乡镇之间的联系提供便捷通道。围绕枣阳美丽乡村建设要求,重点完善美丽乡村示范路以及乡镇内部循环路建设。根据《枣阳市农村公路循环线规划》,对16个乡镇、街道、农场规划打造935公里农村公路循环线,使每个乡镇、街道、农场至少形成2条内部环路,畅通乡村深处进出通道。同时,大力推进自然村通畅(自然村通硬化路)工程、农村公路桥梁建设工程(危桥改造)、安全防护工程,加强农村公路的标识、标线、护栏等安全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公路的安全保障能力。
4 结语
交通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广泛的县域综合交通体系作支撑。各地应结合自身发展实际,以交通强国战略为指导,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定位,围绕省市层面交通战略要求,适度超前,明确发展目标,完善综合交通布局,落实发展重点,加快推动县域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助力我国交通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