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续写社会环境长期稳定奇迹新篇章

2022-11-27闫莹雪

奋斗 2022年7期
关键词:中华马克思主义文化

闫莹雪

2022 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我国发展具有“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的重大论断,对新时代新征程上我国面临的战略机遇和显著优势进行了精辟概括和深刻阐释。“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之一是“有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社会的稳定,是国家发展的前提,是民族复兴的基石,是民生福祉所系。新中国成立70 多年来,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不断进取,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要全力确保社会大局持续长期全面稳定,发挥这一显著优势,奋力续写中国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新篇章。

一、保持社会长期稳定必须坚持党的坚强领导

回望民族复兴的百年道路,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社会的长期稳定。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共产党扛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四个伟大成就、实现了四个伟大飞跃,让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迈进社会主义社会、奔向全面小康,成为民族团结、长治久安的繁荣富强国家,一步一个脚印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成就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保持社会长期稳定的核心力量,在民族复兴的征途上,必须要坚定拥护党的领导,必须要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必须要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持续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建立起真正让人民作主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民族统一和各方团结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这些制度为人民当家作主、为社会主义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为全国人民大团结、为综合国力迅速增强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证,为中国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打下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建设更加科学完备,各项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民主集中制更加健全。围绕全面从严治党,将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加强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全面开展扫黑除恶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持了社会的长期稳定。前进征程上,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将继续为我国改革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要坚持党的领导。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的稳定是江山稳定的根本,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回望我们党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过程,党始终以人民的需求为导向,从解放、独立到人民当家作主,人民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不断提升。我们党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针对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均衡化、优质化水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我们党始终忠于“为人民服务”的誓言,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中行稳致远。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道路,就一定能够领导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更大胜利。

二、保持社会长期稳定为持续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历史经验证明,只有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采取了一系列的正确措施,着力恢复国民经济。经过三年的努力,整个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较快发展,工业农业生产超过了解放前最高水平,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有了根本好转,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财政收入、国民收入大幅度增长,人民生活得到普遍改善。1953 年以来,我国已经编制实施了14 个五年规划(计划),其中改革开放以来编制实施9 个。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经过不懈地接力传承,建成了经济体量大、回旋余地广的经济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面对改革发展中的各种急难险重任务,我们将“不可能”转变为“可能”,国民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实现由贫困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

社会环境长期稳定与经济持续发展互相促进。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长期得不到发展,人民生活质量得不到改善,社会稳定就会失去根基。立足新时代,我们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世纪疫情的考验,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于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同时,我们还要高度重视快速发展中的社会转型和社会分化问题,在通往现代化的征途中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严防社会两极分化和阶层固化等问题的出现,保障人民群众共享发展的红利。通过继续优化社会结构,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认真防范因发展不平衡带来的风险隐患,继续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良好态势,以稳定助发展,以发展促稳定。

以发展成果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国泰民安。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需求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稳定的主要表现在于社会矛盾不断得到妥善化解,我们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不断去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注重发展的平衡与充分,以经济增长的成果加强民生建设,不断地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长期稳定。在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的历史节点,我们依然要清醒地认识到解决民生问题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由于很多历史原因和现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切身利益需求依然广泛存在,要通过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保障制度,化解社会焦虑,消除影响稳定的不利因素;通过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改善人民群众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等条件,不断提高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而实现社会的长期稳定、国泰民安。

三、保持社会长期稳定需要增进文化认同

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中华大地上经过历史变迁、文明沉淀的基础上形成的,记载着一代代中国人在此文化背景下共同的民族记忆,是中国人文化自信的根源,最能够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能够产生极具凝聚力的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要做好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以文化传承增进人民群众的政治认同。

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起,我们党就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造性地应用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让它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卓越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学习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并自觉地将马克思主义融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成为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丰富人民精神生活的思想武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支撑,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滋养。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弘扬这一宝贵经验,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聚焦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重大课题,深入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进程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同向共进、同频共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坚定文化自信能够凝聚社会共识,构筑强大中国力量。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底蕴以及革命、建设过程中形成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支撑我们文化自信的根基,这样的自信是维系五十六个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纽带,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和精神家园,使这个民族无论是面对困难险境还是生死存亡都能够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为中华民族铸就最稳固的精神城墙,这样的文化自信形成的民族凝聚力为社会稳定提供坚固支撑。进入新时代,我们要传承中华文明,始终坚定文化自信,不断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促使人民群众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并紧紧团结在一起。

认识有利条件,是为了更好前进;运用好有利条件,才能更好地奋进新征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发展机遇期,我们要在实践中用好发展的战略性有利条件,将有利条件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优势,乘势而上、攻坚克难,占据战略主动,不断在变局中开新局,共同推动中国复兴号巨轮行稳致远。

猜你喜欢

中华马克思主义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谁远谁近?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