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成市草莓种植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2-11-27刘建华
刘建华
(荣成市农业农村局,山东 荣成 264300)
草莓属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具有较高的经济与药用价值,长期以来备受消费者的青睐。目前,世界草莓每年的产量已超过30亿千克,在小浆果生产中其产量荣居首位[1]。草莓营养价值丰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花青素、草莓胺、果胶和纤维素等营养物质,其中维生素C含量高出苹果、葡萄7~10倍,被誉为“水果皇后”[2]。
荣成市草莓栽培历史悠久,是英国租借威海卫后,由英国传教士从欧洲经海路传入的,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荣成市草莓为山东省荣成市的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全市草莓生产总面积400 hm2,总产量1 20万千克,可增加农民经济收入5 000多万元。2007年12月荣成崂山草莓被农业部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并注册了“雨夼”牌草莓商标,130 hm2的草莓生产基地也被山东省农业厅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010年12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荣成草莓”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1 荣成市草莓种植现状
1.1 种植情况
据《荣成市志》记载,荣成市草莓品种主要以紫晶为主,种植面积较少。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荣成市草莓种植不足10 hm2。20世纪80年代初,荣成市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草莓种植开始快速发展,全市共建设草莓大棚3 000多个,种植面积达170 hm2左右,因而荣成市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草莓之乡。21世纪,荣成市草莓发展迅速,种植规模迅速扩大到400 hm2,先后成立了雨夼、鲁家、昊晟和薪民4家草莓专业合作社,以及雨夼、崂山街道2个草莓专业协会,目前已有3 000多名草莓种植户加入到草莓协会和草莓专业合作社。荣成市草莓多以散户种植为主,规模标准化和集约化程度很低,病虫害防治多以化学农药防治为主,同时由于多年重茬连作,土壤酸化和土传病害也相对严重。
1.2 种植分布
山东省是全国第一草莓种植大省,栽培面积达28 000 hm2,主要分布在青岛、潍坊、威海、烟台和临沂市等地。荣成市地处胶东低山丘陵区的最东端,其三面环黄海,雨水丰富,光照充足,年温适中,气候温和,非常适合草莓的生长和发育。荣成市草莓主要分布在荣成市中南部的崂山、王连、滕家和上庄4个镇街所属的160个行政村,东至崂山街道的崂山屯村,西至上庄镇的铺里村,南至王连街道的南也子口村,北至滕家镇的鲍村,其种植海拔在0~50 m之间。荣成市草莓以崂山草莓为代表,共有草莓种植户1 400余户,种植面积达170 hm2,约占全市草莓种植总面积的80%以上。目前崂山街道已发展了1 000多个标准化种植的钢架大棚,年可销售鲜食草莓380 000 kg。
1.3 种植品种
草莓属有24个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其中有13个种自然分布在中国[2],可以分为日本草莓、美国草莓和中国草莓三大体系,市面上常见的草莓主要以日本草莓居多。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现有草莓栽培品种多达2 000多个[2],而荣成市草莓的种植品种90%以上为日系的章姬草莓,又称牛奶草莓,是由日本农民育种家章弘先生通过久能早生与女峰杂交育成的早熟品种,于1996年由辽宁省东港市的草莓研究所引入。章姬草莓的味道浓甜芳香、果色美观、柔软多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9%~14%,每公顷定植12~13.5万株,一般每公顷产草莓2 000~2 500 kg。但其主要缺点为果实太软,皮薄易破,不耐贮运,适合采摘发展。另外,还有10%的草莓品种是近年来从日本引进的新品种桃熏,因宣传和技术等原因目前在荣成还没有大面积推广。
1.4 种植形式
荣成市草莓的种植以传统种植技术为主。传统种植技术一般是购买成品草莓苗定植,并及时促进草莓苗成活,在腋芽分化时对其进行盖膜保温。由于荣成市的气候特点,一些果农对覆膜的时间掌握不佳,主要表现在一是地膜覆盖晚,这样造成杂草丛生,需要大量人工及时除草,从而增加了生产成本;二是棚膜覆盖早,易受雨水影响,使棚内湿度过大,增加了草莓灰霉病、白粉病等病虫害的发病率,使农药的需求量相应增大,从而降低了草莓品质,并增加了成本投入。草莓苗的繁殖是以传统的匍匐茎无性繁殖为主,将匍匐茎上生出的秧苗与母株分离。这种繁殖方式取材方便,可以利用生产田采苗,也可以建立母本园采苗,但其技术含量较低,且长期的匍匐茎繁殖会增加草莓根腐病、黄萎病、枯萎病及病毒病的发病率,从而使草莓的产量、质量及效益锐减。
2 荣成市草莓种植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栽培品种较为单一
荣成市草莓的主要种植品种为日本的章姬草莓,该品种虽然易种植、抗病性相对较高,但价格低且不耐贮运,市场竞争力较差。荣成市虽然草莓种植历史悠久,但是真正精通草莓种苗繁育及土壤消毒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和团队非常少,缺乏育苗经验,且无病毒种苗的繁育体系尚未建立健全,育苗工作比较粗放。据了解,荣成市草莓苗种大多是从烟台的福山和威海的乳山等周边地区购买,草莓种苗质量不高,品种比较单一,而且成本较高。此外,由于长期使用无性繁殖的种苗,繁殖代数多,导致草莓的品种退化,叶子皱缩,生长缓慢,果实逐年变小、畸形率高且品质差,产量逐年减少。
2.2 栽培管理技术粗放落后
荣成设施草莓的老产区主要集中在地势低洼地区,易受雨水浸泡,且浇水普遍采用大水漫灌,防病能力差;草莓大棚简易,保温、通风性差,机械化、集约化程度低[3]。荣成市从事草莓生产研究的人员较少,草莓种植户老龄化严重,平均年龄在63岁以上,观念相对落后,栽培模式与管理技术相对粗放,很难实现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有些草莓种植户仅凭以往经验,极少遵循草莓高标准化栽培技术进行种植,导致大棚草莓长势差,病虫害严重,草莓减产甚至绝产,致使许多种植户放弃种植草莓,严重制约了荣成市草莓产业的发展。
2.3 病虫害防治不达标
通过2019年、2020年连续2年的调研发现,草莓易发生的白粉病、根腐病、灰霉病、蚜虫和蓟马等病虫害在荣成地区均有发生,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草莓种植户在草莓生产中过度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的现象仍然存在。特别是在冬春季节大棚内湿度过高,病虫害相应增多,部分老果农凭经验任意加大农药用药量,随意缩短农药安全间隔期。草莓价格越高,果农的保秧护果意识越强,有时仅是一种病害发生,也会自主多加几种治疗其他病害的药剂一起用药预防。过度地施用农药,导致草莓农残超标、果品不合格,也使草莓品质、口感变差,严重影响了荣成市草莓的品牌声誉。
2.4 连作障碍日益严重
草莓是连作障碍比较严重的一种植物[4],草莓连续种植会造成土壤环境恶化,出现长势变弱、产量降低、品质下降及病虫害严重的障碍现象,经济损失严重[5]。目前,草莓连作的机理尚未完全明确,大部分学者认为多种病原菌的综合性土传病害是产生连作障碍的主要原因[3]。2020年对荣成市崂山街道的雨夼、古塔两个村共105户的草莓种植户进行统计,其中有72户草莓种植户进行短期或长期连作,连作率高达68.6%。常年连作导致草莓的平均单产较低,一般在15 000~30 000 kg/hm2。由此可见,连作障碍问题已成为荣成市草莓种植亟需解决的问题。
2.5 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有待提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越发关注,迫切想要了解买到手里的农产品的来源、生产日期和农药残留等情况。荣成市草莓近几年来虽然没有发生大的安全事故,但仍有部分草莓生产者安全生产意识淡薄,自我约束能力差,所生产的草莓在日常抽检中仍存在农药残留超标的现象。
3 荣成市草莓种植的发展对策
草莓产业已成为荣成市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所以掌握科学的种植技术,依靠肥水一体化设备实现减肥增效,将种植生产由粗放化转变为集约化,形成标准化、规模化的经营模式,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是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增加经济收入的关键所在。
3.1 培育脱毒种苗,选种优质草莓新品种
草莓是靠匍匐茎进行繁殖的,这样繁殖后的草莓苗种经过多年种植后极易感染病毒,一旦染病,很难防治,从而导致草莓的品质及产量降低,经济效益下降。脱毒草莓苗抗病性强、苗株高、长势强、产量好且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增产效应日益凸显[6],因此培养和推广脱毒草莓苗是提高草莓产业经济效益的必经之路。根据全市草莓种苗的发展实际,建议荣成政府部门要积极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国内外优质草莓种苗,在新生产区域发展育苗基地,指导育苗企业和种植大户进行科学育苗,培育优质脱毒种苗;同时建议草莓种植户要选择种植休眠期浅的如丰香、桃熏和甜查理等适合荣成地区栽培的草莓新品种。
3.2 优化栽培管理技术,提高草莓品质和收入
从草莓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提高荣成市草莓的经济效益仅靠扩大生产规模是难以实现的,应将重点放在草莓栽培管理技术的更新升级以及栽培模式的转变上来[3]。
3.2.1 科学合理化施肥 草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肥料的要求很高,因此在整个生长期间需要施足基肥、追施速效肥和喷施叶面肥,以满足草莓生长的需要。草莓生产者不要盲目施肥,建议基肥采用经过腐熟的堆肥、厩肥、沼气肥和饼肥等有机肥,在开畦整地时施有机肥料45 000~75 000 kg/hm2;在初花期与结果期加施速效肥,用0.1%~0.2%的磷酸二氢钾喷雾2~3次,有明显的增产效果[7]。另外,为实现草莓优质高效栽培,从顶花絮吐蕾开始,通过滴灌管将发酵牛奶稀释1 000倍后滴到草莓根部,每次每公顷450 kg,每20 d追施发酵牛奶1次[8],这样有利于有机物的转化和吸收。坐果期,在草莓采收高峰后,叶面喷施牛奶1次,浓度是2kg牛奶兑水15 kg[8],同时每公顷追肥硫酸钾300 kg 1次,以增加草莓的甜度和产量。灌溉稀释牛奶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土壤的有益菌群,为草莓苗提供优良的土壤环境,以达到改良土壤和改善草莓品质的目的。
3.2.2 草莓膜下滴灌技术 膜下滴灌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具有高效节水、省肥、有效防止病虫害、省工以及增产效果,是当前高效节水灌溉的主要灌溉方式之一[9]。草莓对土壤水分的要求因生育期不同而存在差异,果实膨大期确保水分供应充足是草莓高产的重要保障因素。从前期调查来看,荣成市草莓生产者多数采用漫灌水,这样费水费力效果差,建议采用膜下滴灌技术对水肥进行精量地管理与控制,以7~10d水肥滴灌1次为宜[10],从而达到灌溉均匀,节省水源的效果。膜下滴灌技术可以增加棚内积温,促使草莓花芽早熟,可提高一级果率10%,提升产量30%,增加产值27 000元/hm2),可增加经济效益在30%以上[11],同时能使大棚内的空气湿度相较漫灌降低至80%以下,大大减少了白粉病和霉病的发生,并相应减少了用药次数,显著提高了草莓的清洁度和品质。
3.2.3 草莓套种多种植物 套种是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也叫套作或串种。草莓是矮生植物,可通过与菌类、茄果类和大蒜等植物套种,可提高种植空间,节省土地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收入。利用草莓立体栽培架下富余空间套种食用菌,二者生长环境互补,草莓盛果期和食用菌采收期正值休闲采摘旺季,可大幅提高温室的种植效益[12]。大棚草莓与番茄套种,草莓和番茄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温度的要求比较相近,二者共生期可达到4个月之久,既省工又省肥,西红柿可提前上市且价格高,经济收入可提高1倍。大棚草莓与大蒜套种,可以对土传病害(炭疽病、根腐病)、细菌性病害(角斑病、青枯病和黑斑病等)、地下害虫(地老虎、蜗牛)及蚜虫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可减少用药和用工量,比没有种植大蒜的地块减少投资20%左右。
3.3 绿色防控病虫害,切实降低草莓施药量
绿色防控是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生态防治为目标。农业防治措施主要是选种抗病虫害品种,使用脱毒草莓种苗。物理防治措施主要采用悬挂黄板、蓝板和性诱剂杀虫灯诱杀白粉虱和蚜虫。生物防治措施一是在开花至果实生长期,释放捕食螨,按照益害比1:10~1:30释放捕食螨防治红蜘蛛;二是应用短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农药阻隔防蚜、驱避蚜虫;三是利用生物电技术在草莓棚中设置一根细金属丝,通电后金属丝产生静电将水雾凝结成水,降低空气中的湿度,达到防治白粉病和灰霉病的效果。生态防治措施主要是采用松下灯具生产的UV-B照射灯抑制白粉病、灰霉病、红蜘蛛和蚜虫等病虫害。另外,在挂果期间,要求草莓生产者禁止喷洒任何农药,不用任何激素和催熟剂,并采用蜜蜂自动授粉技术。在其他时间使用农药防治时,也必须严格按照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4285)和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8321)(所有部分)执行。通过实施以上多种绿色防控技术措施,可大大降低草莓的施药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草莓的品质。
3.4 推广立体栽培模式,解决连作重茬问题
草莓连作障碍是阻碍草莓生产的主要难题之一,而立体栽培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连作重茬问题。这是因为草莓立体栽培,可按要求任意选配基质。这种基质是经过合理配比、混合和消毒的人工基质,其质地疏松,透气性好,保水又保肥,不受土壤条件的限制,能降低土传病虫害暴发的风险,可有效解决连作重茬问题。另外,立体栽培种植可以充分利用土地,传统草莓种植密度为9万~13.5万株/hm2,而立体栽培能种植13万~25万株/hm2,扩大了种植空间,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同时立体栽培种植还能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一人能同时管理800~1 000 m2面积的草莓,有助于提高草莓种植的经济效益,因此推广草莓立体栽培模式势在必行。
3.5 推广食用合格证,实现质量安全可追溯
“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是上市农产品的身份证、生产者的承诺书和质量安全的新名片。合格证制度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领域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其宗旨是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落实生产经营主体第一责任,建立“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管机制。荣成市草莓要打开市场,提高知名度,农产品监督管理者必须大力推广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这就要求草莓生产者严格建立完整的生产记录,如实记载草莓在生产过程中的基本情况,包括种植日期、植物病虫及草害的发生和防治情况,以及使用农业投入品的名称、来源、用法和用量等,自我承诺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禁限用农药,不使用非法添加物,严格遵守农药使用规范和农药安全间隔期等规定,实现荣成市草莓100%带证上市,做到来源可溯、信息可查。农业县级主管部门要全面推行草莓标准化生产,打造智慧农业监管平台,实现对投入品的全面管控,农产品生产过程监督、农产品检验检测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全过程信息化监管。通过农产品监督管理者、草莓生产者以及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力争开创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新局面,促进荣成市草莓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