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党百年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历史演进

2022-11-27吴灿新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凝聚力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

吴灿新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 广州 510000)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诞生以来,历经百年沧桑,浴血奋战,前赴后继,发愤图强,百折不挠,不仅使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且还阔步走向世界民族之林的前列。与此同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56 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昂首挺胸走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康庄大道上。

一、建党百年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历史演进过程

建党百年来,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历史演进可谓是波澜壮阔,其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初步凝聚阶段。这一阶段大致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37年爆发全面抗战。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帝国主义列强用洋枪洋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一步一步将中国推上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华民族人心涣散,一盘散沙。中国面临着国破山河碎,哀鸿遍野鸣,民族将危亡的危急之局。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解人民于倒悬,一批批爱国爱民的进步人士和先进分子,进行了种种不屈不挠、艰难卓绝的探索。《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这样写道:“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告终。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1]16

就在中华民族前途茫茫之际,中国共产党诞生了。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华民族开始有了主心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方面,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逐渐凝聚在中国共产党周围,中华民族凝聚力初步形成。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还比较幼小,特别是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蒋介石反动集团对中国共产党的疯狂围剿和造谣污蔑,因而,中国共产党的核心地位尚未确立,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比较弱。

第二个阶段,基本凝聚阶段。这一阶段大致从1937年爆发全面抗战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

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中国共产党实行正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在自己周围,凝聚起强大的抗战力量,从而将日本侵略者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毛泽东早在全面抗战初期就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浓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缺点,就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面前,使它像一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就非烧死不可。”[2]511-512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反动集团窃取胜利果实,走上了反人民,搞分裂,打内战,大腐败的不归之路,全国各族人民彻底看清了蒋家王朝的丑恶嘴脸,纷纷拥戴中国共产党,自觉凝聚在中国共产党周围,凝聚成了巨大的革命力量,仅用了三年时间,就推翻了蒋家王朝,建立了新中国。

第三个阶段,加强凝聚阶段。这一阶段大致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9年开启改革开放。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一个一穷二白、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但是获得民族独立、翻身解放的各族人民,怀着革命胜利的喜悦与建设祖国的万丈豪情,紧密地凝聚在中国共产党周围,战胜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严峻挑战,赢得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尤其是“经过实施几个五年计划,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变,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有很大发展。‘两弹一星’等国防尖端科技不断取得突破,国防工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3]23与此同时,“党领导实现和巩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形成和发展各民族平等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现和巩固全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各阶层人民的大团结,加强和扩大了广泛统一战线。”[1]22由此,中华民族凝聚力得到了十分有力的加强。

第四个阶段,加速凝聚阶段。这一阶段大致从1979年改革开放始到2012年走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在贫穷落后的中国建立社会主义,这无疑是一项极其艰难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曾经有过挫折与曲折。然而,中国共产党正是通过这种挫折与曲折,探索到了一条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短短的30 多年,中国以震惊世界的发展速度,创造了一个个人间奇迹。中国的GDP 从改革开放前的排名第13 位,发展到2010年的第2 位,并一直保持至今。虽然在经济的飞速发展中,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等由于种种原因,未能齐头并进,但随着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给社会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人民生活水平也迅速提高,从而推动着中华民族凝聚力加速增强。

第五个阶段,空前凝聚阶段。这一阶段大致从2012年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一直至今。

党的十八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这个新时代中,我们面临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特别是在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反共反华势力拉帮结伙向中国发起了疯狂的攻击,港独与台独分子等反动势力也上窜下跳遥相呼应;新冠疫情突如其来,以狂飙之势席卷全球。然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1]36因而,中国共产党与人民政府成为了世界上本国人民满意度最高的政党和政府,全国各族人民空前团结,中华民族凝聚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大状态。

二、建党百年与中华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的历史经验

回顾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的历史,其中有着许多重要的宝贵经验。

经验之一,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一个民族是否有凝聚力,以及其凝聚力的强弱,首先取决于其凝聚力是否具有领导核心,以及其核心的吸引力与向心力的力度。民族凝聚力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凝聚力,然而这种文化凝聚力要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政治力量成其领导核心。纵观古今中外,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出现强有力的政治力量作为领导核心时,其民族凝聚力和国家凝聚力就强大;反之,则必然弱小。而其领导核心的吸引力与向心力的力度,则取决于其先进性与贤明性的程度。近代以来的中国,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中华民族如同一盘散沙,受尽国破民穷的磨难,究其根本,就是没有一个先进性、贤明性的政治力量作为领导核心。自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她作为一个前所未有的先进性政治力量登上了中国历史的政治舞台,中华民族终于找到了自己的领导核心,中华民族由此摆脱了以往一盘散沙的困境,紧紧地凝聚在中国共产党周围,从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大踏步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实践充分说明,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不可能实现的。”[1]20无疑,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就没有社会主义新中国,就没有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就没有可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领导核心,就在于她的先进性。因此,坚持党的领导,就必须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而保持党的先进性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最重要的是四个方面:第一,必须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二,必须始终坚持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第三,必须要有一个德才兼备的领袖集体。古今中外的历史指明,哪一个政治集团或政党,有了一个德才兼备的领袖集体,就会保持其进步性和先进性,就必然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推动政治集团或政党乃至民族、国家的兴旺发达;反之,则会导致离散力滋长,人心涣散,造成政治集团或政党乃至民族、国家的衰落败亡。第四,必须始终坚持自我革命。一个政党保持其先进性最重要的内在机制,就是具有一种自我革命精神。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所指出:“自我革命精神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断自我革命中淬炼而成的。……只要我们不断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不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就一定能够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1]73从而,也才能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经验之二,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自古以来,一种政治力量是否能够凝聚民心,关键是看其能否善待民众。这一点,早在中国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思想家周公旦就有了清醒的认识。周公在长期的夺权与执政的实践中,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指出一个政权的合法性,其根本就是“天命”;而“皇天无亲,唯德是辅。”[3]194既然天命以德为本,统治者如果想要永远保住政权,就必须“敬德”。而“敬德”的根本是“保民”:“王以小民受天永命。”[3]156“民为邦本,本固邦宁。”[3]187要做到“敬德保民”,就要实行“仁政”。实行“仁政”之要,就是“惠民”。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进一步发展了周公“敬德保民”的思想,提出“以德治国”思想和“民本主义”。孔子明确地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4]9“敬德保民”的根本就是以德治国。孟子则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5]239 有民才能有君,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5]117-118要得民心就必须施仁政,行王道。施仁政,行王道的根本,就是爱民、惠民、安民、保民。从此,“民本主义”成为了中国政治伦理文化的根本传统,也成为了传统时代民族凝聚力能否增强的关键因素。

虽然中国传统的民本主义,往往是站在统治阶级立场上,其立足点是“牧民”。但是,他们看到了人民对政治力量的凝聚力及国家政权的存续具有决定性意义,这一真知灼见却并不过时。历朝历代,只要统治者残酷压榨和奴役人民,就不能形成凝聚力,必将丧失民心,就必然被人民所唾弃。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以来,就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这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有强大的吸引力与向心力,能够紧紧地将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自己周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之根本。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所指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就一定能够领导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更大胜利。”[1]69

经验之三,必须坚持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之一,因为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能凝聚起强大的克敌制胜之力量。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无论是在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还是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国共产党建立起了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将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地团结起来,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而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建立起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从来就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她始终代表的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代表的是中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她始终把争取民族独立、人民幸福、国家富强、人类解放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这既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建立起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之根本所在,也是中国共产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更是中国共产党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与向心力,能够紧紧地将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自己周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之根本所在。

今天,“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1]33当下,我们面临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共产党依然要构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最大限度的奋斗力量。因此,中国共产党要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坚持大团结大联合,要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正确民族政策,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不断提高中华民族凝聚力。《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就强调说:“党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1]48形成强大的中华民族凝聚力,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经验之四,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谓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指以中国为主要区域,形成的具有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联系、稳定经济活动特征和心理素质的民族综合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产物。多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几千年来,在中国古代文明滋生的这块东方沃土上,先后生息和居住过许多民族。中国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和灿烂的中华文化。伴随着中国历史上各民族的多元起源与发展,以及统一、分裂、再统一的反复交替,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借鉴,促成了中国各民族共同的历史进步。从而造就了中国各民族以政治上的统一为制度基础、以经济上的紧密联系为物质基础、以文化上的交流交融为思想基础,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对我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形成了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的心理、文化和思想认同。它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凝聚力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培育和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除了制度和政策上的保障外,最重要的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在包括少数民族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结晶。只有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铸牢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支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提出并深刻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6]36强调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和共同愿景,是各族人民的行动向导和精神动力,对于丰富各族人民的精神世界、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基础性和决定性的重大作用。

猜你喜欢

凝聚力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
浅谈培养小学班级凝聚力的路径和方法
如何增强班级凝聚力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北昌影音刘海申 凝聚力造就专业度,只为提供更好的服务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如此凝聚力”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