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竞争影响因素的研究回顾和综述
2022-11-27罗心妤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
文/罗心妤(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
一、引言
银行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在金融市场中起到资金调配的中介作用,充当着货币政策执行者的角色,还与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密切相关。银行业竞争更是影响着企业的对外投资和技术创新,关系到我国金融业的稳定与安全,关系到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我国银行业市场基本处于垄断竞争格局,竞争水平总体较低,国有及股份制银行市场实力高于城市及农村商业银行,银行体系竞争格局日趋多元化。随着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扩大,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技术革命带来的支付方式的创新以及互联网金融的日益发展,同时政府鼓励银行在市场经济下合理竞争并进行多元化银行服务创新,这都使得我国银行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竞争局面。因此,分析研究银行业竞争影响因素,对我国银行业的发展有着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有利于实现银行业的有效竞争,提高中国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力。鉴于银行业竞争受多重因素影响,本文将从行业、微观、宏观三个层面进行相关文献的回顾与总结。
二、银行业竞争影响因素
(一)影响银行业竞争的行业因素
1.金融科技与银行业竞争
金融科技发展加剧银行业间的竞争,金融科技的发展促使其覆盖广度和数字服务支持水平提升,用户可以享受到更加便利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并且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得以降低,部分银行难以再维持其垄断地位,促使银行业竞争趋于公平化(赵权伟等)。少数学者认为金融科技的发展对银行业竞争的影响效应并非是单一的。World Bank(2016)提出了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会对产业竞争产生双重效应这一理论,同理可推知,金融科技对银行业竞争也应该存在上述两种不同的效应。粟勤等(2020)提出,金融科技通过“市场挤出效应”对传统银行业竞争格局所产生的影响具有双重性,既有可能是加剧银行业竞争的“马太效应”,也可能让银行业产生“鲶鱼效应”。孟娜娜等(2020)指出金融科技对于银行业竞争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产业竞争效应和空间地理效应。金融科技会对传统银行业产生“技术溢出”效应,但对于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银行影响程度又是不同的,这会激励银行间展开金融科技创新;同时,金融科技的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传统银行业务,如贷款、银行支付等,从而形成对银行业的“挤出效应”,有效促进地区银行业竞争。地理位置与金融科技水平更高的省份临近,金融科技对其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更为突出,使得该地区银行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并且,经济越发达的地区,该地区客户的金融需求更为强烈,这会促使该地区中小银行加快科技金融创新进程,打破原有的大银行垄断局面。
2.外资银行与银行业竞争
在现有文献中,外资银行进入程度的提升对东道国银行业市场竞争度的影响效应大致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正效应、负效应、非线性关系和不确定。Claessens采用PR模型对50个国家银行业8年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得出,银行业对外开放与银行业竞争程度存在正向关系。不少学者在个案研究中得到的结论也支持外资银行进入促进本国银行业竞争这一结论,Denizer(2000)、Unite等 (2003)、Yildirim等(2007)分别以土耳其、菲律宾和11个拉美国家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该国银行业的竞争状况。国内同样也有不少学者持上述观点,孙魏等(2012)用推测变分模型分析得出,外资银行的进入起到了激励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加剧银行业竞争,但是这种作用目前来看是有限的,因为外资银行市场份额较小,难以对我国银行业造成威胁。外资银行进入对银行业竞争度会产生负面效应。管敏等(2021)通过实证研究证明:外资银行进入程度越高,银行业的竞争越低。而从外资银行规模及资产占比来看,对于不同收入程度的国家,影响效应具有异质性。鉴于中国银行业的规模与竞争力相对较高,建议提升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程度,以此激励金融机构的发展与改革。除此之外,学术界还存在外资银行进入与银行业竞争之间是一种非线性关系的观点。李伟等(2008)认为,外资银行的进入程度和银行业市场竞争之间呈现出开口向上的U型抛物线关系,只有当进入程度达到一定水平,外资银行带来的竞争压力才能对银行业竞争产生促进作用。当然,也有少数学者认为外资银行进入对银行业竞争度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Wang、Maritines)。Clarke研究发现,外资银行进入给东道国银行带来的竞争因市场不同而产生较大差异。
(二)影响银行业竞争的微观因素
1.经营效率与银行业竞争
现有文献中,对于经营效率能否影响银行业竞争的研究并不多,普遍的观点是经营效率的提升对于银行竞争度有抑制作用。效率结构假说认为银行效率对银行竞争产生负面影响(Demsetz,1973)。 这 与Bolt Humphrey(2010)的研究结论一致,即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越高的银行,其竞争度越低。在我国,也有学者,如唐文静(2016)提出了相同论述。但也有少数学者持不同观点,邵汉华等(2014)就通过实证研究得出,银行竞争和银行效率二者相辅相成,银行效率的改善可以提升银行竞争度。孙巍(2012)发现,银行效率的提高难以影响目前的银行业竞争状况,因为几所大银行在提升经营效率的同时也在加大对整个银行市场的控制。
2.市场集中度与银行业竞争
市场集中度作为在微观层面上研究银行业竞争影响因素的关键指标,一直以来都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但是并未形成一致观点。Nathan&Heave(1989)、Shaffer(1993) 指出,银行业市场集中程度越高,竞争程度越激烈。黄隽(2007)在研究了中国、韩国的数据后发现:银行业竞争度与集中度是负相关关系,但是银行数量和银行业竞争的关系并没有那么确定,三者之间存在差异。冯欢(2016)提出,银行的数量增加促使各银行必须要谋求新的发展方式才能在市场中抢占一席之地,从而提高了银行业竞争。但是,也有学者发现银行业集中程度与竞争的激烈程度并不相关。国内就有学者认为,金融业的开放程度深刻影响着银行业集中与竞争的关系,使得二者之间并不存在必然联系,即当金融业开放程度不高时,降低银行业集中度能加剧竞争,然而一旦超过一个适当的开放程度,这种促进作用就不再有效 (傅利福等,2015)。
3.自身规模与银行业竞争
研究银行自身规模与银行业竞争度之间关系的文献还比较少见。Calem&Nakamura(1998)指出,银行分支机构不仅是在地理规模上的扩大,同时也扩大了竞争规模。Allen&Gale(2000)提出,若在转换成本存在的情况下,相比单一的银行体系,拥有分支网络的少部分大银行之间的市场竞争更为激烈。Dick(2003)同样认为分支机构可能在集中化市场上促进竞争。然而有国内学者持不同观点,冯欢(2016)指出银行自身规模越大,对抗竞争者及潜在进入者的能力越强,便会削弱竞争。二者之间究竟是怎样一种作用结果还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
(三)影响银行业竞争的宏观因素
1.金融市场发展与银行业竞争
近十年来,随着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研究金融市场发展对银行业竞争的影响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更多的学者认为金融市场的发展给银行业带去的是积极效果。陈艳莹等(2012)提出,相比融合效应,金融市场的竞争效应对我国银行业竞争的影响更为突出。随着股票市场资产规模的扩大以及流动性的增强,大量资源从银行业流入金融市场,这必然会导致银行业内对剩余资源的争夺,从而加剧竞争。李晓宁(2013)在研究中指出,证券市场的发展表明直接融资逐渐开始替代间接融资,这种替代所产生的效果加剧银行业竞争。殷孟波(2009)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金融业市场开放度与银行业竞争度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证券化率与银行业竞争度在10%的水平上同样也是正相关的关系,即证券市场发达程度的提升间接促进银行业内竞争。
2.利率市场化与银行业竞争
利率市场化改革赋予了商业银行更大的自主定价权,从而也改变了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环境。郑杰(2003)指出,利率市场化将提升银行业的竞争压力,竞争方式和内容更加丰富,促使重新分割市场份额。李晓宁(2013)认为利率市场化促使市场能够在更大的程度上发挥作用,使得竞争格局逐步转向优胜劣汰。冯欢(2016)认为,利率市场化改变了过去有限的竞争手段,各银行通过创新差异化产品达到抢占市场份额的目的,从而促进了银行业间的竞争。肖文(2017)指出,放开贷款利率的管制可以释放各银行的异质性,促进价格竞争的开展,并且进一步强化银行数量和集中度对地区银行竞争的正相关关系。杜艳芳(2016)指出,利率市场化使得商业银行之间有了更大的价格竞争空间,从而加剧了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随着利率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商业银行逐渐形成更加完备的定价体系,很可能会引发更加激烈的银行业竞争。
3.国民经济与银行业竞争
国民经济如何影响银行业竞争?现有文献对于此类研究还只是少数。冯欢(2016)在研究中发现,银行业竞争并没有表现出与国家经济稳定和增长明显的相关性,考虑到经济发展水平是一项宏观因素,会对整个银行层面产生影响,单一的宏观经济指标能否对银行业竞争度产生明确影响还有待考究。而徐萍(2013)认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银行业竞争。通过对银行业竞争度(H值)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人均GDP越高,竞争程度越弱。这表明GDP的快速增长,也会带来整个银行业的业务增长,而这部分业务的增长量会分摊至各银行,从而削弱银行业竞争。
4.市场监管与银行业竞争
在这里所提到的市场监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流动性监管、市场准入以及金融消费者保护。流动性监管指标包括:流动性比例、流动性覆盖率、资本充足率等。而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从净稳定资金比例角度入手去探究流动性监管与银行业竞争之间的关系。陈伟光等(2021)实证检验了净稳定资金比例作为关键性的一项流动性监管指标对我国商业银行竞争所产生的影响,得出结论:净稳定资金比例会通过影响资本充足率,从而对银行业竞争产生影响,支持了孙莎等(2014)提出的净稳定资金比例监管要求的推行会增加银行对于稳定资金的需求,进而对资本充足率做出补充,最终削弱银行业竞争这一结论当然,净稳定资金比例对银行竞争影响机制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唐文进等(2016)认为非利息收入可能是其影响渠道。而国外学者Pak(2020)提出净稳定资金比例是通过影响净息差来影响银行竞争的。张娜(2017)通过研究发现金融消费者保护监管对银行业集中度的影响表现出“U”型关系,在低收入国家该特征表现得尤为明显。限制银行的准入提高了银行业进入壁垒,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银行业竞争。竞争程度与宽松的准入限制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基本上得到了学界的一致认可,如Claessens&Laeven、薛峰(2011)。
三、结论与展望
为探究影响银行业竞争的因素,本文分别从行业因素、微观因素、宏观因素三个层面进行文献的回顾和综述,发现:国内外对于银行业竞争影响因素的研究从很早就开始了,并且研究视角较为丰富,具体来看,行业层面的金融科技、外资银行进入,微观层面的经营效率、市场集中度、自身规模以及宏观层面的金融市场发展、利率市场化、国民经济、市场监管等都会对银行业竞争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为我们的研究奠定了前期基础,也为金融监管部门提供了合理化建议:在对银行业进行监管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银行业竞争的变化,要综合考虑银行业微观特征、行业结构以及宏观经济环境,及时监测、适度调控。
当然,已有文献对于银行业竞争影响效果的界定依然是争议颇多,这也给广大学者留下了进一步研究的空间:第一,现有文献基本上研究的是影响银行业竞争的单一变量,鲜少有文章将宏观、微观以及行业三个层面的影响因素放在一起研究。第二,微观层面相对于宏观层面上的研究,学界关注度明显较少,而经营效率、稳定性、规模等微观因素对于银行业竞争的影响同样意义重大,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