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目标定位与功能定位

2022-11-27董海逸西北大学艺术学院

品牌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服务设施居家设施

文/董海逸(西北大学艺术学院)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养老服务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妥善解决老年人这一群体的养老问题,成为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时代课题。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 19064万人,占13.50%)。与2010年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别上升5.44个百分点和4.63个百分点。①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当下和今后较长时期需要面对的基本国情,国家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也下达了很多关于解决养老问题的政策。在当前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中,面对老年人社会生活单调,养老设施陈旧、单一且安全系数较低的现状,本文提出针对性建议,为老年人提供一个高品质的幸福老年生活。

一、养老设施是老年人美好生活的重要支撑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信息科技水平与时俱进,老年人生活所涉及的范围正呈现出不断拓展的趋势。老年人的生活需求、身心健康状态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转变。2019年6月,全国政协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对“构建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的养老服务体系”议题进行了商讨交流。②

目前在我们国家的养老体系中,社区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服务的理念已经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重视,在这其中最令人担忧的是社区和居家的养老硬件配套设施跟不上,缺乏大量社会资金的投入。需要重点关注老年人生活的实际需求,解决老年人的生活和养老设施问题;尤其对于新增的老年人,传统的家庭照料功能日益弱化,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更加旺盛。在空间地产资源已接近极限背景下,如何继续完善和升级养老服务设施,应对养老设施需求的飞速增长,这已经是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是我们目前提升社区养老水平和居家养老服务的新挑战。

二、养老服务设施的目标定位:安全性、舒适性与美观性

(一)养老服务设施安全性

“社区养老”在整个养老服务体系处于人尽皆知的重要地位,理论上说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应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但实际上的效果是非常不理想的。绝大多数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是在社区建设之初就已经配备好的,在居家养老的小区中也是一样,这么多年来一直缺少相应的维护管理人员,以及人们在使用时并不会特别细心使用,社区养老设施出现陈旧、老化、破损的情况较为普遍。并且随着老年人年龄的不断增长,老年人身体自身的机能较差,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和接受信息的能力也会有所下降,所以我们在养老服务设施设计的过程中,要格外注重养老设施的安全性能。我们需要设计符合老年人生理特点和生活需求的养老服务设施,同时避免在材料上过多使用硬质金属材质,在老年人频繁接触到的部位使用硬度较低的材料,避免老年人使用中发生意外伤害的事故,减少安全隐患问题。

由于现代生活节奏极快,大部分年轻群体对于社区的活动设施使用率极低,他们会选择更为专业的健身房或者专项运动,而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老年人们才是这些活动设施主要的使用者。大多数小区和社区的活动设施近十年没有明显的产品更新换代和改进,一直都是较为单一的健身活动设施,并且有些设施重量不是特别适合老年人的活动量级,还有一部分单调的休闲座椅,这大大减少了老年人的可活动范围,不能满足当下社会中老年人的活动需求。这些器械对于关节僵硬老化的部分老年人来说,使用起来反而可能会造成肢体的不稳定或者肌肉的拉伤等情况,这其实是不适合老年人的。基于延缓老年人身体老化和改善身体机能的条件,我们需要对这些设施进行改良和优化,使老年人在使用这些活动设施的时候,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同时提升老年人锻炼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参与到社区活动中,达到强身健体及愉悦身心的效果。

(二)养老服务设施舒适性与美观性

中国的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老年人每天都在自己熟悉的社会环境中生活, 更加贴近子女的生活,见到的都是自己熟悉的人和物, 这会使老年人拥有强烈的安全感, 同时可以使他们保留自己以往的生活习惯, 这对于老年人的心里健康和情绪调整都是有非常积极的影响。社区和居家养老设施同样也需要舒适性和美观性,以此来提升老年人老年生活的幸福感和舒适感。

养老服务设施设计从空间环境上,要改善以往的冷漠形象,融入地域的特色或者元素,使老年人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色彩的使用上,选择温暖明快的色调及弱刺激性颜色,营造亲和环境氛围,增强养老设施的整体表现力。在材料使用上,选择流畅的软质材料加以细部设计丰富整体形象。同时一定要重视细节的设计, 增强细节的合理性和舒适性, 使养老设施具有亲切感和适老性。

改善室外的自然环境也是实现养老设施舒适性和美观性的关键途径之一。例如,在室内空间或室外活动场所增加绿色植被及生态环境,体现生活环境的丰富性和自然性,并且为满足老年人参与室外活动设计出足够的空间和条件,加强对老年人的心理关怀,减少老年人的孤独感,引导老年人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加丰富、舒适的养老生活感受。

三、养老服务设施的功能定位:实用性、保障性与科学性

(一)养老服务设施实用性

人口老龄化进程持续加速,市区养老机构硬件设施和场所规模参差不齐,房屋设施陈旧单一,不了解老年人及家庭的真实需求及想法,缺乏长期的市场化运营规划,无法真正做到“为老人解忧,为政府分忧”,所以我们养老服务设施设计更应该从根本出发,根据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协调空间的功能,按需分配空间面积,减少不必要空间浪费,减少空间使用单一、场景单调的状况出现,从而提高空间利用率。

养老服务设施不能根据整体的分配一概而论,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的养老模式,不同的地区特点,不同类型的老年人,按照不同的需求,从而进行灵活的配置。这样我们可以立足不同类型老年人的需求,构建不同的养老设施体系,去除使用率极低且不实用的养老设施,实现规模小却又十分精准的养老设施配置深入到社区中或者家庭中的目标。

如今老年人的知识文化水平不断提升,他们本身的性格和爱好差异, 老年人会选择的活动方式也不全相同, 从总体上来看可以大致分为动和静这两大类, 活动类型主要有运动和散步、唱歌和跳舞、下棋和打牌、聊天和手工等。例如,在很多日间照料中心,食堂除了吃饭时间得以使用,下午时间段完全可以分配给手工制作、聊天、下棋和打牌的空间,可以把多余的房间用来增加床位,避免造成用房资源及设施的极大浪费,资产大量闲置。

(二)养老服务设施保障性与科学性

现阶段,我们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面对的老人,主要为三类,一是能基本健康独立生活的老人,二是身患慢性疾病的老人,三是身患残疾的老人,需要身体照料和日常生活援助。由于老年人的身体机能日益下降,神经系统衰退,反应和适应的能力逐渐降低,这使得他们在生活中因为环境设施因素造成意外发生的风险逐步加大,因此对于养老服务设施的安全性及保障性有较高要求。

我们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在养老服务设施中应适当降低楼梯的高度并且加宽楼梯的宽度,楼梯应配备感应踢脚灯,以满足天气昏暗或者夜间楼梯通行的照明要求,楼梯地面也需要做防滑处理。楼梯扶手必须具有连续性不能间断,并且在扶手起点和扶手终点做延伸处理,起缓冲作用。扶手的材料应采用较为亲肤且防滑的材质,其骨材应采用硬度较高的材料。面对养老设施内部的水平及垂直交通,以及老年人频繁通行的地方做无障碍适老化处理。

老年人抵抗力的减弱导致其非常容易出现突发性的病症。因此,医疗保健功能的空间在养老服务设施中至关重要,养老服务设施应该设有基础性的医疗服务场所,为老年人提供日常身体健康监测和处理突发的较为基础病症。同时,还应该在老年人的卧室设置紧急呼叫按钮,从而预防老年人突发意外情况的发生,能够做到及时救治。

随着时代的进步,老年人的占比逐渐加大,劳动力减少,单纯依靠人力为老年人提供照料的传统模式将迎来更多的挑战,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入社会民生各领域,科学技术将成为我们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解决养老服务和设施难题的一个重要支撑。

近几年来,智能家居的出现,使我们对生活的便捷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智能家居不仅具有传统的居住功能,同时兼备设施网络通信、智慧家电和设备自动化,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互功能。同样这些也能应用在养老方面,体现在智能居家养老设备,以及智慧养老设施。

例如,近些年来老年人通过佩戴智能家居养老设施,在平时的生活里就可以处于远程监控的状态,子女可以随时查看和把控情况。当老人走出房屋时或者摔倒时,智能家居养老设施可以发出警报声并及时报警,立刻通知到监护人和医护人员。如果老人患有阿尔茨海默氏症,子女也无须担心老人发生走失的情况,大数据可以及时定位到具体的位置。同时智能化养老设施也可以将医疗检测融入日常生活中,所有数据联网,一旦发生数据波动,能够及时监测到,可以及时提醒老年人本人、家人子女和医护人员。

在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日常工作中,也应该引入智能化养老设施,从而使老年人的各种信息,健康情况及位置定位相互串联,提高服务工作效率,以及提升面对突发情况的处理速度,减少因为时间耽误而造成的不可挽回的后果。

在我们未来的养老服务设施发展中,我们可以畅想,在可持续发展、安全性和适老化的基础上叠加科学技术智能化的融合创新,将现代化的技术与养老设施的功能相结合,做出高精尖大数据智慧养老设施,从而达到养老服务设施的优化和稳定发展。

四、结语

时代飞速发展,信息化、人工智能技术等的融合发展,带来了传统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的变革,养老服务设施的对象已经转为更广大的群众,老年人同样也需要与时俱进,我们要切实地了解并满足老年人的养老生活行为模式和心理需求,通过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目标定位与功能定位,结合互联网大数据以及现代科技手段,从而推动养老方式的多样化和养老服务设施的升级换代。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体系仍处于发展阶段,仍然需要国家政策的改革创新、社会大众的资金保障与养老服务设施完善升级共同努力,三大方面缺一不可,保障老年人的晚年幸福生活,健全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和设施。

相关链接

养老服务指的是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生活服务,满足其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基本需求。

2014年9月3日财政部等四部门下发《购买养老服务工作的通知》,部署加快推进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工作。通知明确,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制度,推动建成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

中国养老产业刚刚兴起,国家在政策方面持支持和鼓励态度。2011年9月,国务院发布《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明确了中国致力养老产业发展的方向。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大力发展社区照料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行,引导开发老年宜居住宅和代际亲情住宅,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具有长期医疗护理、康复促进、临终关怀等功能的养老机构。

注释

①宁吉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J].中国统计,2021(05):4-5.②新华社2019年6月.

猜你喜欢

服务设施居家设施
河南省加强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管理
民政部等16部门:到2025年村级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超80%
居家运动——踝部练习(中级篇)
居家运动——膝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的日子
民生设施非“摆设”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自然资源部发文要求:加强规划用地保障 补齐养老设施短板
面向云计算服务设施的高效测试技术
微生高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