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盐酸地芬尼多片中毒死亡4例
2022-11-27陈磊昊张标沈刚
陈磊昊,张标,沈刚
上海市公安局宝山分局 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上海201299
1 案 例
1.1 案例1
某女,20岁,本科,某年7月30日09:00许前往某快餐店,10:30 许通过手机外卖购买药物送至店内,11:00许将9盒盐酸地芬尼多片包装丢弃至店内垃圾桶,13:30 许突然倒地,后“120”到场抢救无效死亡。于14:00许采集心血。
尸体检验:双眼睑结膜淤血,左手腕可见一道愈合的试切创,余未检见明显损伤及异常。心血中地芬尼多质量浓度38.96 μg/mL。
鉴定意见:该女全身体表未检见明显致死性工具损伤,病史访问无基础性疾病,结合毒物检验情况,分析其死亡与服用盐酸地芬尼多有关。
1.2 案例2
某男,27 岁,本科,某年9 月29 日微信叮嘱父母保重后失联,10月2日其父母异地报警。民警上门查探时死者出租屋为反锁状态,进入后发现死者。在屋内发现死者留有遗书及12 盒盐酸地芬尼多片包装。勘验时采集心血。
尸体检验:高度腐败,双眼角膜混浊,嘴唇可见皮革样化,口鼻腔见腐败血水,颈胸部见腐败静脉网。心血中地芬尼多质量浓度10.56 μg/mL。
鉴定意见:该男全身体表未检见明显致死性工具损伤,病史访问无基础性疾病,结合毒物检验情况,分析其死亡与服用盐酸地芬尼多有关。
1.3 案例3
某女,22 岁,本科,某年11 月27 日晚独自饮酒,28 日早晨被发现躺在床上呼之不应,后“120”到场确认死亡。在死者房内发现10 盒盐酸地芬尼多片包装,其手机备忘录内有遗书,微信聊天记录显示,其已服用百余片药物。家属称其既往诊断患有抑郁症。尸体被发现后2 h许采集心血。
尸体检验:双眼睑结膜淤血,口唇及双手十指发绀,双手腕见多道已愈合的试切创,余未检见明显损伤及异常。心血中乙醇质量浓度1.38 mg/mL,地芬尼多质量浓度47.0 μg/mL。
鉴定意见:该女全身体表未检见明显致死性工具损伤,病史访问无基础性疾病,结合毒物检验情况,分析其死亡与摄入乙醇及服用盐酸地芬尼多有关。
1.4 案例4
某女,23 岁,本科,某年1 月1 日晚,与丈夫争吵后离家,入住某旅馆。1 月3 日04:00 许,该女在其朋友圈发布疑似遗言,家属联系旅馆查看该女,工作人员进入后见该女呼之不应,送至医院时已死亡。现场发现遗书、空啤酒罐及17 盒盐酸地芬尼多片包装。医院宣布死亡后1 h许采集心血。
尸体检验:颜面部略青紫,双眼睑结膜淤血,鼻腔可见白色泡沫,口唇发绀,口角可见干涸褐色液体,余未检见明显损伤及异常。心血中乙醇质量浓度0.58 mg/mL,地芬尼多质量浓度48.52 μg/mL。
鉴定意见:该女全身体表未检见明显致死性工具损伤,病史访问无基础性疾病,结合毒物检验情况,分析其死亡与摄入乙醇及服用盐酸地芬尼多有关。
所有案例中均涉及盐酸地芬尼多片(25 mg/片,12片/盒)均为同一厂家。
2 讨论
2.1 盐酸地芬尼多的药理、药动学
地芬尼多为强效抗晕止吐药,多用于防治多种原因或疾病引起的眩晕、恶心、呕吐,根据其说明书,成人单次口服剂量为25~50 mg,每天3 次。药理学研究[1]结果表明,地芬尼多具有扩张痉挛的血管、增加椎基底动脉血流量、调节前庭神经系统、阻断前庭神经末梢传出的前庭眩晕性冲动、抑制呕吐中枢和(或)延脑催吐化学感受区活动的作用。此外,说明书显示,地芬尼多有轻微周围性抗M胆碱作用,大剂量使用可导致血压下降;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2]显示,空腹口服盐酸地芬尼多片25 mg 后,约1.6 h 药物浓度可达峰值,其消除半衰期约6.5 h。大鼠灌胃给药盐酸地芬尼多,药物主要在大鼠肝组织代谢,约35%以原型经尿液排出[2]。
2.2 法医学检验
盐酸地芬尼多的半数致死量为515 mg/kg(口服,大鼠)[2],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的急性毒性分级标准[3],其毒性分级为低毒,需大量摄入才会引起中毒或死亡。在盐酸地芬尼多中毒检案过程中,需重点关注死者有无明确药物接触史、抢救过程中的临床表现或尸体检验时的尸体征象,毒(药)物检验结果是检案的重要支撑依据。
上述4 起案例第一现场均有大量药物包装,经后续调查发现,药物系死者生前通过药店或网络渠道购得。因现场勘验时人已确认死亡,故无法判断此前是否存在如血压降低、心动过速等临床表现,家属访问均否认存在基础性疾病。此类案件的家属通常都拒绝进行系统性尸体解剖,上述4起案例(除案例2高度腐败外)尸表仅检见睑结膜淤血、口唇及双手指发绀等缺氧性表现,无特异性征象。因此采集死者心血进行毒(药)物检验,是明确案件性质的重要依据。上述4 例的血样中均检出地芬尼多成分。综合现场案情、尸表检验及毒(药)物分析结果,死者系服用盐酸地芬尼多片自杀,推断因药物过量中毒致死。
2.3 心血毒(药)物浓度分析
从案例1、3、4 中观察到,摄入盐酸地芬尼多药物的量越大,死者心血中的浓度则相对较高。
案例2 心血中的地芬尼多浓度较低,与摄入药物量不匹配,分析与尸体腐败有关。根据任同喜[4]的研究,盐酸地芬尼多在中毒大鼠体内存在死后再分布现象,室温下大鼠心血中地芬尼多含量呈现稳定后明显升高再下降的趋势。该案例中尸体已呈高度腐败状态,死后再分布现象对心血的毒(药)物检验存在影响,故出现浓度较低的情况。因此在实际检案过程中,遇腐败尸体时,需考虑死后再分布的影响,有系统解剖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取受影响不明显的脑、肌肉等组织器官[4]或尿液进行检验,以辅助分析判断。
案例3、4 中,死者生前饮酒,且心血中均检出乙醇成分,质量浓度分别为1.38、0.58 mg/mL。已知乙醇的摄入能使血管运动中枢受抑制,使血管扩张[4],引起血压下降;且盐酸地芬尼多说明书上显示大剂量使用时会导致血压下降,故此处乙醇与盐酸地芬尼多同服,表现出叠加作用,共同作用下可能引起血压下降更快,致血管扩张性休克而死亡。由于缺乏相关动物实验尚不能明确是否存在其他机制作用,如不同浓度的乙醇对盐酸地芬尼多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影响,需进一步研究。
本次报道的3 例未发生腐败现象的案例中,死者心血采集早于案例报道[5-9]中的6 h;心血中药物质量浓度在40 μg/mL 左右,而案例报道[5-9]心血药物质量浓度分别为14.04、19.07、13.3、8.56、12.86 μg/mL,考虑与死者服用的剂量、医院的抢救措施以及死后再分布现象等因素影响有关。
本文4 个案例相对集中且存在相似点,且服用药物均来自同一厂家,故心血药物质量浓度可为缺乏尸体解剖条件的相关案件提供参考。
2.4 案例特征及中毒预防
本文4 个案例与常见的自杀方式不同,均为超常规剂量服用盐酸地芬尼多片自杀。死者年龄集中在20~30 岁,以女性为主。经了解死者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均为本科学历,有能力通过网络或其他渠道获知药物相关信息,并自行采购所需药物。在案情调查中发现,上述所有案例在自杀行为付诸前均有明确的情感纠纷和(或)经济问题等原因,且案例1 和3 在此次行为前曾有过轻生行为。与以往案例[5-9]不同,本次报道的案例在本地区、近半年内连续发生,可能与近年来更多青年人向一线城市近郊流动、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信息获取方便等因素有关。
此外,目前国内报道服用盐酸地芬尼多中毒的案例中,除小儿误食[10-11]外,罕有抢救成功案例[5-9]。究其原因为口服盐酸地芬尼多片剂量较大,且药物达峰值浓度较快,故服药者被发现时往往已经错过抢救时机。因此,对盐酸地芬尼多中毒事件开展预防工作的重要性高于及时发现抢救。笔者认为,预防措施可以从两方面着手:(1)药物来源。在我国,盐酸地芬尼多片属于非处方药,通过药店或者网络均易获得无数量限制的药物,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自杀实施的难度。因此建议加强对药物购买环节的联网监管,通过实名制购药并对购买数量进行限制等措施,或可起到一定作用。(2)青年教育。现今社会青年人遇挫折的应对能力不足,在面临困境时,常无法得到疏解,且网络负面信息充斥,易引发其走向极端放弃生命,甚至出现模仿式行为。对此可以在网络监管引导与社会心理支持联动等方面加大投入,从根源预防自杀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