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2022-11-27■许爽
■ 许 爽
2022 年第11 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保持战略定力,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一、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方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坚持科技创新,形成绿色发展的战略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解决好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科技支撑不足问题,加强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零碳工业流程再造技术等科技攻关,支持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结果导向,继续推动科技体制改革、创新科研组织实施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不断彰显科学技术在减排降碳中的力量。坚持经济调节,形成开放的绿色金融市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要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着力打造“全产业链”绿色产业组织,形成网络化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格局。要着力建设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生态链融合发展格局,尤其是生态链,按照循环经济原则,建立企业间、园区间物质和能量循环链条,形成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转化机制和路径,全面提高资源利用率。
二、以满足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目标,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河湖管护要升级加力。层层压实河(湖)长制,各级河(湖)长要真正把“长”的责任扛起来、抓到位,主动深入河湖一线,坚决治理城市黑臭水体,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问题。污染防治要标本兼治。坚持源头管控,严守“三线一单”,严把“两高”项目准入关,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持续优化能源结构,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绿色转型要提质增效。坚持生态优先,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持续推动绿色能源本地化利用,全面推行绿色建筑,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态和谐的生产生活方式,坚定不移推动实现绿色发展。
三、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理念,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强化整体论和系统性思维,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强化以流域为骨架的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湿地的生态保护体系,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强化多样性思维,以生物多样性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水平。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加强濒危物种的抢救性保护,修复重点物种的生境空间,增强生物安全意识,强化外来物种管控。强化生态安全的底线思维,加强重点领域的生态保护修复。科学推进荒漠化、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确保国土空间安全。加强黑土地保护,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确保粮食安全。加强重点水源地保护,确保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安全。强化预防性思维,建立生态系统监测网络体系。
健全生态保护修复长效机制,加强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承受力脆弱地区影响的观测,完善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开展生态系统动态监测评估,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和应急处理机制,形成重点生态系统全覆盖、全天候的监测保护体系和运行机制。
四、以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责任,积极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坚持精准、科学、依法原则,统筹谋划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方法和举措。摒弃大水漫灌,加强南南环境合作中的精准对接,优化绿色“一带一路”项目设计,分类形成品牌效应,推动沿线地区绿色可持续发展。加大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科技支撑力度,加强与国际机构及非政府组织的交流合作,突破生物多样性保护、化学品风险管理等关键技术,提高各领域履约应对技术的创新和引进水平。加强国际环境法的研究与应用,主动设置环境议题,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领域的规则制定。全面梳理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主线,补短板、强弱项,深耕能力建设。拓展生态环境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加强与国内生态环保工作的有机融合。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力打造生态环保铁军,为全面夺取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定性胜利、引领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彰显负责任的生态环保大国形象作出积极贡献。
五、以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保障,提高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把握好“顶层设计”和“落实落地”的关系,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开展生态环保工作的重要抓手,形成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制定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和主要负责人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将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体系,确保责任不落空、工作不断档。把握好“行业监管”和“社会协同”的关系,完善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和公众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构建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的制度机制。”生态环境治理事关千家万户和各行各业,需要自上而下的制度设计,更需要自下而上的社会协同。把握好“依法治理”和“源头治理”的关系,健全系统全面、精准有力、奖惩分明的生态环境监管机制。要强化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建设。聚焦生态环保主责主业,及时修订和完善有关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海洋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监测、循环经济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定修订有关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企业环保信用评价制度以及环境监测标准等制度标准。要狠抓监督执法,提高生态环境治理工作质效。以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为契机,加大基层生态环境执法队伍建设力度,继续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对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用重典、出重拳、下狠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