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院共建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

2022-11-27田利民马燕花何应学孙延庆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2年3期
关键词:临床医院专业

武 燕,田利民,马燕花,张 琦,何应学,孙延庆

(甘肃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近几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改革不断深入,医学教育改革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从面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看,医学教育仍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和困难。例如医学人才培养体系需进一步完善,医学教育与卫生行业供需不相适应;医学人才培养效率和质量需要提高,医学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人才培养体系与教学模式相对滞后;支撑标准化、规范化医学人才培养制度的育人机制、条件保障亟待完善等[1-3]。要解决以上问题,关键在于“医教协同”,根本点在于高校与医院融通共建,不断完善并优化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方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成以政府系统、教育系统、卫生系统为三大主体,各相关部门统筹协调的,围绕动态调整机制、人才培养供需平衡机制为核心的医教协同培养体系。为此探索“校院共建、医教协同”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对于医学教育改革尤为重要[4-6]。本文对基于上述背景下,甘肃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如何进行临床专业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同时也对临床医学专业内涵式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1 专业发展历史背景

甘肃地处经济发展滞后,生态环境脆弱,贫困比例较大、人才流失严重的西部。21世纪初,因甘肃医学高等教育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甘肃中医药大学(原甘肃中医学院)成为当时甘肃省唯一一所省属全日制医学本科院校,为破解医疗基础薄弱、医疗卫生人才严重缺乏的困境,学校主动担当社会责任,充分发挥省属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于2001年申报了临床医学专业,2002年获批并开始招生,2011年开始招收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多年来一直承担为甘肃培养临床医学人才的重任。

长期以来,因学校、二级学院、各教学医院之间职能分散,专业内涵建设发展缓慢,在教学各环节的协调管理上常处于被动地位,体制机制不顺畅,存在多头管理与管理漏洞并存,无法推进教学同质化等问题,对一流专业的内涵建设与发展造成一定的掣肘,进而制约医教研协同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因此,为进一步理顺大学、学院、医院之间的关系,建立职权明晰、管理规范、运转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保障临床医学专业、学科高质量发展,在甘肃省委省政府的正确决策下,在省教育厅、省卫健委等省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甘肃中医药大学撤销原临床医学院,与省属综合实力最强的甘肃省人民医院正式挂牌共建第一临床医学院,并下设教学管理部、学生管理部、研究生与学科管理部等职能科室和13个业务教研室。这是医院与学校临床医学教育教学合作迈出的实质性一步,双方达成了“在基本教学设施、人才培养体制机制、专业学科建设等方面的进一步深化合作关系,实现教学相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合作共识。

2 “校院共建”建设内涵

“校院共建”是指高校与医院作为利益共同体,双方整合优质资源形成有机整体,优势互补,促进教育资源、学科资源及人力资源的融合和交流,实行“医教协同,科教并举”突破中医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困境,促进医教研协同发展,提升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和能力,实现共同利益诉求和彼此持续发展[7]。医院承担了大学临床医学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全部职能,是医学生最终走入临床岗位的主要阵地,大学和医院共同对医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8]。医学院校和医疗机构只有通过深度合作,融通共建,互利共赢才能担当起支撑医学教育发展,培养高质量医疗人才,促进医教协同和建设“健康中国”的责任。

大学在人财物方面对非直属医院常缺乏有力的抓手,不利于学科发展[9]。甘肃中医药大学与甘肃省人民医院共建临床医学专业属全省高校首创,双方虽为非直属关系,但在“校院共建”管理机制下,摈除多头管理牵制,实行一体化共建管理,完全实现了学校对非直属医院分段式教学、临床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垂直管理,这与其他校院“合作”管理模式有所不同[10-11]。为深入贯彻深化医教协同,推进“新医科”建设,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学校积极与各级政府、医疗主管部门及地方卫生机构建立联系,不断整合优势资源,在全省范围内先后遴选实力较强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作为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实习医院,共同承担临床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

3 建立共同育人、医教协同工作机制,推进校院融合发展

为加快推进我校临床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统筹协调临床医学专业和学科建设工作,学校党委成立由学校校长和省人民医院院长,学校各职能部门、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各附属医院负责人、专职教师、临床医师组成的临床医学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协同指导、决策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发展规划、办学定位、临床教学基地建设、专业认证、专业水平评估等重大问题;完善临床医学教育管理运行机制,确保医教协同发展。为避免双重或多重领导,缺乏有力的调控机制,专业发展理念不易在教学医院很好地贯彻执行下去等牵制因素,在学校党委和临床医学专业建设领导小组的统筹下,共建后的第一临床医学院在“一套领导班子”的带领下设立管理队伍融合和师资队伍一体化机制,共建组织管理机构和教学业务机构,各级机构负责人均由校院双方人员共同组成。作为学校的二级学院,承担主体办学职责,组织开展临床医学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等工作,负责各附属医院(教学医院)临床教学工作运行的统筹组织,保障临床教学同质化建设。

研讨制定《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临床医学专业建设十四五规划》《临床医学专业建设委员会章程》及《甘肃省人民医院教学工作绩效工作考核发放办法(试行)》等。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将教学工作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纳入医院绩效考核以及院长年度和任期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以促进教学医院建立健全基础制度,更好地履行医、教、研的责任和义务。进一步推进学校与甘肃省人民医院在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现代医学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融合发展。试图构建出新形势下校院合作共建共联,协同培养临床医学人才的长效机制。

4 以专业认证整改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临床医学专业内涵式发展

近十年来,学校在外延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为内涵建设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外围保障。而内涵建设是一种客观性的发展,是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和“软实力”的必由之路,近年来虽重视程度提高,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机制体制不顺等问题,各项内涵建设方面计划或规划的落实大多停留在表面,推进乏力。临床专业认证恰为这一困境提供了契机,2020年,在学校、学院及各附属医院、教学医院的共同努力下,甘肃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正式通过认证,有效期6年。这是对学校临床医学专业建设的一次“把脉会诊”,更是为校院融合模式下,加强专业内涵发展提供了整改方向和指导性建议[12]。根据认证专家组反馈意见,学校研究制定了《临床医学专业整改工作方案》并落实责任部门。由此,第一临床医学院作为主体责任部门对“校院共建、医教协同”背景下,如何发挥好各自优势,办好临床医学专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索:

4.1 修订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

根据认证专家组就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深入学习《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和《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2016版)》,经各利益方广泛参与讨论,重新论证修订2019版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为“2.5+2.5”。这意味着对临床教学基地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第一临床医学院所依托的甘肃省人民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依托的兰州市人民医院、第三附属医院、第四附属医院等大部分临床教学基地符合“硬件设施、资源条件充足,师资队伍、管理队伍达标”的要求,能够支撑学校设计的“2.5+2.5”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落地。方案以“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本着“以人才培养为主体,医疗、教学双翼齐飞”的建设思路,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坚持岗位需求为导向,合理定位、强化特色,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坚持整体优化、注重融合的原则,融入了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和新医科理念,并立足省情、校情,借鉴先进经验,遵循医学教育规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升临床医学专业综合实力。

2019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平台+模块+课程群”的课程体系,该体系由通识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素质拓展平台三个部分构成,每个平台下设多个课程模块,配置若干个课程群,形成“3平台+9模块+X课程群”(简称3+9+X课程体系,见图1)。该课程体系以学科为基础,涵盖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要求设置的课程,不同的课程模块支撑培养目标的不同层面,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等方面达成人才培养目标。

4.2 校院融合,优势互补,推动课程改革

我校自2019年开始招收临床医学(杰出医生)实验班,该班级与其他平行班不同的是在基础医学课程阶段实行了整合课程改革。为进一步推动基础医学整合课程和实验教学改革,逐步过渡到基础与临床整合的器官-系统整合课程。校院双方充分调动和利用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打造融合教学团队和导师团队,突出学科的交叉融合,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及创新性实验的比例,一对一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帮助学生尽早了解所学专业性质、培养专业兴趣、掌握专业学习方法,规划自身发展,新版人才培养方案增设了《临床医学专业导论》《临床医学专业拓展专题讲座》课程。课程均由甘肃省人民医院各学科领域中的临床一线知名专家讲授,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在本科人才培养中的指导作用,全方位提升医学本科生教育,使医院与学校、学院的合作涉及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学校教师发展中心联合二级学院针对临床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PBL教学、案例式教学、床旁教学等教学方法的培训,引导和鼓励临床教师积极开展形成性评价,制定对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EX)、临床操作技能评估(DOPS)等形成性评价方法的执行政策,促进教师改革教学方法,有效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学院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学校教师积极参与教学基地临床学术研讨,丰富临床经验,使教学内容与临床实际无缝接轨。通过举办小讲课竞赛、课程思政项目和一流课程建设经验交流汇报会、教师教学创新比赛等活动提升医院“双师型”骨干教师的综合能力。双方教师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校院融合教学团队的团结协作下多门课程获批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和课程思政示范课。

4.3 行同质化教学管理,促教学水平持续提升

由于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目前承担我校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学医院共有7所,承担毕业实习的综合性医院共有21所,教学基地分散,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为保证教学质量,临床教学同质化势在必行[13-14]。因此,第一临床医学院发挥统领职能,统筹各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的教学工作,积极探索推行“大教研室”教学管理模式,组织联合共建以课程为载体的大教研室联盟,并建立临床教学医院临床教研室主任联席会议制度,同时牵头成立第一临床医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质量监控委员会(督导专家组)、学术指导委员会。定期举办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和临床教研室主任联席会议,研讨新形势下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模式,积极推动临床教研室标准化建设,共同制定《标准化教研室建设制度》和《临床实践教学基地教学同质化建设方案》。开展大教研室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等教学活动,规范临床带教、教学查房、临床操作技能等。进一步细化临床教学管理制度,完善临床实习出科考核大纲及标准;规范临床教学阶段课间见习安排和管理,完善课间见习有关制度,加强过程性考核,并纳入学业成绩评定体系,确保学生在医院临床环境中有足够的机会观摩并与患者接触,强化对医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

4.4 校院共建临床技能实训基地,提升医学生岗位胜任能力

学校及各教学医院重视临床技能实训室建设,围绕临床岗位胜任力要求,紧扣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按照“环境真实性、资源共享性、功能多样性、使用开放性”原则[15],创设实训环境、设计实训项目,打造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多站式考核平台,积极筹措资金配置临床技能训练仪器设备,建立校院共建、共管长效运行机制。以第一临床医学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建设为示范,牵头制订《临床教学基地学生临床技能培训计划》,并推广各教学医院。采取“现学现考、多段递进、实境导向、虚实结合”的教学组织模式,使学生反复熟悉临床技能操作流程,在真实临床环境中认知职业道德、人文关怀,培养学生能力与知识的协同能力,全面提升医学生岗位胜任力。

4.5 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打造“双师型”高素质教师队伍

教师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临床教师是影响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我们深知临床教师有“双证”并不代表是“双师”,学院专门制定《双师型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教学改革主题活动,旨在从更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改革、提升育德意识、育人能力及指导实践教学能力等方面着力打造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强化临床教师教学意识和教学主动性,医院也出台相应的绩效激励政策,鼓励临床教师主动参与教学,激发临床教师教学热情。

校院共建后,结合医院临床师资优势力量,遴选出一批医德双馨,具有较高教学科研水平的教师、技术人员组成教学团队,参与全过程教学工作,共同研讨教学改革。杰出医生实验班尝试建设“专业素养教育、临床思维培养、科研能力培育、临床技能培训”四位一体的医教研导师制,“一对一”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突破教学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指导学生了解专业发展前沿动态,引导学生早期树立职业理想、厚植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在师生互动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其间,校院共同资助本科生创新创业项目15项,同时聘任25名临床专家为我院本科生科研及创新创业项目指导专家库第一批专家,以“临床点睛”学术讲座为载体,提升医学生创新能力。这也为医院提供择优录用优秀毕业生的机会,为学生拓展就业空间,真正实现人才培养和职业岗位的“零适应期”。

5 结语

甘肃中医药大学依托甘肃省人民医院成立甘肃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医教协同机制,拓展临床医学教学基地、提高办学质量、增强办学实力,为我省医学教育事业带来新气象,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对补齐发展短板,提升我省医疗服务能力、助推健康扶贫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学校与非直属医院协同育人提供了良好的典范。虽然临床医学专业发展已取得一定成绩。但是在国家“双一流”政策引导下,要实现全面建成西部特色鲜明的临床医学一流专业的奋斗目标,还要认清自己的短板。未来在校院共建的良好平台下,通过引进人才、项目合作、师资培训、学术研讨等提升专业内涵建设,促进医教研协同发展。同时借助专业认证整改契机,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探索适合我校校情的整合课程建设体系。

猜你喜欢

临床医院专业
X线与CT引导下骨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舒肝宁心汤治疗心悸的临床观察
复合妊娠32例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萌萌兔医院
认一认
临床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