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利用路径的思考

2022-11-27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植被水土保持力度

张 瑞

(新疆智联博宏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当前,在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背景下,加大对水资源的保护利用力度是社会经济发展中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这就要求人们减少对生态环境、水资源的破坏污染,且要树立科学合理的生态环境建设保护意识,实现对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从而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更充足、更优质的水资源,并有效缓解水资源匮乏的问题,以此推动生态环境建设水平全面性提升。

1 生态环境建设概述

生态环境建设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途径,同时也是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生态环境,是着重强调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此层面上可理解为是与人类有关的自然环境。目前,随着人口逐渐增多,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并且往往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实现经济发展。所以,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而进行生态环境系统的恢复重建工作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具体工作过程中,一定要在遵从生态环境建设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再采取一系列的积极行动,进而促进生态环境系统的保护、恢复和改善[1]。

生态环境建设不仅涵盖了生态系统的自然发展规律,还与农业、工业、科教文化等建设事业相关,具体而言,生态环境建设包含天然林保护、植树种草、水土保持、防治荒漠、草原检核、生态农业等方面的内容。因此,在开展生态环境建设时,往往需要利用植被等生物措施以及工程建设措施等来进行综合性治理建设。

2 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利用现状

我国人口众多,虽然水资源总量较多,但人均占有率不高,且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这就造成了我国水资源严重匮乏。而水资源在空间分布上,也呈现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在时间分布上,季节性较强。这些现象对于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带来了极大难度。由于我国是农业大国,所以水资源的需求量较高,且农业水资源的需求占据了水资源总量的绝大部分。但很多农业地区的灌溉技术较为落后,水资源浪费严重,利用率较低,这就加剧了水资源的匮乏程度;而在工业生产中,虽然采用定额方式对工业用水进行管理,但工业水资源的浪费还是十分严重,利用率也较低,更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此外,在当前的经济活动中,人们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足,没有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尤其是对水资源的利用管理缺乏长远的科学规划,这不仅加重了水资源浪费、污染等问题,更严重降低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在工业生产中,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污水处理设施与工艺技术等,也造成了对污水的治理与回收利用不足,导致难以实现水资源的有效修复,严重违背了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2]。基于此,要加强对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利用的重视力度,要采取科学措施,提高生态环境建设质量水平,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以此推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协调性发展。

3 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利用路径

3.1 植被生态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利用

植被生态环境恢复是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要素。植被生态环境可以对周边气候环境进行有效调节,植物还能利用光合作用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效应,此外,还可以吸收其他污染物。同时,植被还可以减少地表受到的冲击力,具有良好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功能作用[3]。如森林植被可以把水保留在地表,并会发挥生态系统的功能作用对其进行吸收、下渗、分流,这也是自然界水资源的重要来源之一。由此可见,森林水循环是水文循环的重要性关节,是进行水资源利用开发的关键步骤,因此,做好植被恢复建设工作,是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利用的第一步。此外,森林植被的体量较大,结构完备,适应性较强,因此,要加大森林植被的建设力度,尤其是要对天然林、无林地、人工林等进行优化建设改造,退耕还林等,这对于提高水资源的保护利用效果有很大帮助。

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其具备系统化、完善的水资源体系:在森林林冠层、林下灌草层的截持分流作用下,大气降水会通过干流、渗流的方式进入到地面,一部分被植被吸收,一部分会渗流到地下水系统中,而另一部分会通过蒸发作用挥发到大气环境中。由此可见,植被生态环境建设在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方面存在着紧密联系。(1)森林植被具有较强的蓄水能力。在森林生态系统中,通过地表植被、各个土层的拦截、吸收、保持作用,可以把水分存储在植被系统中,这不仅减少了水分流失,还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做好了准备。因此,在生态环境建设中,需要加强对森林植被环境的有效恢复和建设,且要全面挖掘其蓄水能力。(2)可对河川径流进行有效调控。森林地表植被可以对大气降水进行有效拦截和存蓄,并将可其转化为壤中流,或者渗透到地下水体系中,从而实现了对地表径流量的有效调节与控制。同时,在降雨季节还可以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降低河川洪峰流量,延迟其时间;还可以相应加大河川枯水期的流量,延迟其到来的时间。这样既可以对水资源进行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还能发挥其优化生态环境的功能作用。所以,在生态环境建设中,需要加强森林生态环境系统的恢复建设,要加大天然林、人工林的建设力度,以此促进植被的快速生长发育,推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3)减少土壤侵蚀。森林植被还可以对水文过程进行有效调整,从而对土壤进行科学性改良,减少流水对土壤的侵蚀作用,如对河川中的泥沙含量进行有效性控制。森林植被系统的发挥效果,往往是与自身的分布、生长周期、分布情况等息息相关[4]。(4)森林植被也可以对水质、水环境等进行有效调节,如可以有效性吸附水体中的各类细菌及污染物,减少水体中的污染物质,改善水质,以此实现对水源地的有效清洁。由此可见,加强森林植被系统的建设和恢复,可以对水源质量进行有效保护,加大其利用率。

3.2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与水资源保护利用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于提高水资源保护利用效果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在水土保持治理过程中,往往需要对农业、生态环境、水资源保护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从而再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5]。由此,有效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对于水资源的保护利用具有重要作用。

(1)可减少洪涝灾害,提高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果,还可以对降水产生更大的拦截与存蓄作用,控制地表水分的流失。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既可以为干旱区域提供更多的饮用水水源,还可以提高土壤的含水量,强化其对旱灾的抵抗能力,同时,也可以对流入到河川中的泥沙进行有效控制,避免其堵塞河道,减少了洪涝灾害的出现几率。所以,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进一步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也为植被、生物生长发育提供了更多水分,避免其无效蒸发,提高了整体水资源的利用率。

(2)提高河流泄洪能力。在自然界中,一旦发生土壤大量流失的现象,就会对河道造成冲击堵塞,引起水位上涨,加大洪水的发生几率,这非常不利于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而加大水土综合治理力度,可以提高地表的综合蓄水能力,避免地表泥沙受到侵蚀而流失到河流中,最大程度减少了河流的泥沙含量,有效提升了泄洪能力。

(3)水土保持治理可以对水环境进行有效改善和优化,还可以提升整体水环境的质量。在开展水土保持治理工作的背景下,地表植被覆盖率增加,这不仅有效改善了周边生态环境,还增加了其蓄水能力,减少了流入河流中的泥沙、污染物质,也降低了土壤的侵蚀作用等,以此实现了对水源水质的有效改善。

(4)减少土壤侵蚀力度。在水土保持治理工作的过程中,可利用多层防御措施减少土壤侵蚀力度和范围,还可以利用坡改梯方式加大农田的建设力度,促进土壤耕作制度的优化完善,同时,还能加强淤地坝等工程的建设效果。这样既降低了土壤的侵蚀模数,又避免了泥沙大规模流入河川中,有效提升了生态环境保护的效果。

基于以上原因,要实现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需要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要充分发挥其在拦截泥沙方面的功能作用,最大程度上减少水流的含泥沙量,减少河流湖泊的淤积几率;同时,还需加大对污水的治理力度,优化污水处理方案,以及加大预防力度,同时,要积极引进先进的净水设备等,以此全面促进污水处理质量的提升,实现水资源的优化保护和利用[6]。

3.3 防治荒漠化与水资源保护利用

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干旱缺水造成的。此外,人类活动也对干旱半干旱地域的植被造成了极大破坏,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挖乱采,以及违背当地自然环境发展规律不合理的开发建设等,这些都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导致荒漠化逐渐扩展[7]。因此,在进行荒漠化治理时,需要对当地的植被进行有效恢复,同时,还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引水拉沙、造林种树等,且结合当地的生态承载能力,对当地资源进行合理化建设利用。而在对荒漠化进行预防与治理的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匮乏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科学、合理的治理。

在具体的防治过程,需加大对当地天然植被的保护力度,提高降水的优化利用,并结合当地的土壤性质、气候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树种和草种进行种植,在加大植被的种植覆盖范围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其覆盖土地、防风固沙的作用。并且,也需要对中上游灌溉、工业用水等进行合理控制,以便为植被恢复、调节气候等功能的发挥提供充足的水资源。在实际工作中,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大力发展绿洲农业,并对防沙林带进行合理建设,要设置护田林网,对绿洲农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护;要搭配种植乔木与灌木,提高其整体防沙固沙效果,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在实际防治过程,要加大草原的保护力度,要设置固定牧场,可采取科学轮牧、以草定牧的原则对草原进行科学保护,且避免过度放牧等问题出现,减少荒漠化源头;同时,要引进优良草种,对人工草场进行合理设计,并科学选择饲料基地,满足放牧养殖以及草原生长所需的地表水和地下水[8]。由此可见,加大荒漠化的防治力度,可有效提升对水资源的保护利用效果。

4 水资源保护利用技术研究

4.1 科学开发水资源

在对水资源保护利用的工作中,要结合具体情况,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对水资源利用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要不断优化水资源开发方案,并选择最佳的开发方案,促进其便利化、低成本化开发利用。同时,还要加大污水的治理力度,实现水资源的回收利用[9]。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要注重水利工程的建设施工,可结合具体需求修建水库,合理规划调水路线等,实现对生活污水的集中化处理和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一般情况下,回收的水资源可以在市政绿化工程中进行使用,这对缺水问题会有一定缓解。

4.2 加大宣传力度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人们的生活生产都离不开水资源。因此,要加大水资源利用的宣传力度与范围,让人们充分认识到保护和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性,促进社会全员树立起保护意识[10]。在实际宣传工作中,要拓展宣传渠道,提升宣传效果,如可以把水资源的保护知识印成宣传册进行分发,或定期组织公益讲座;政府部门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可全过程监督对于水资源保护的宣传,促进全社会形成良好的节水氛围;还要综合利用新媒体的宣传功能,在微博、微信公众号、网络等渠道进行宣传;可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政策,加大对城市生活、工业用水的合理控制,如可通过提高水价等方式减少水资源的浪费现象。通过以上工作,可合理设计水资源的配置,保障生态平衡,以此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4.3 开源节流,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为了进一步提高水资源保护利用的效率,要结合国家的优惠政策,提高对工业用水的控制力度,促进开源效果,并加强工程建设中的水资源优化配置,以全面提升水资源的回收利用。尤其是在雨水季节,可适当拓展雨水涵养面积,发挥雨水在农业灌溉中的利用率。同时,还要加大对水污染的处理力度,建设节约型、友好型社会;加强对水利工程的精细化管理,建设现代化工程设施,大力建设防渗渠道、管道等,促进输水工程体系的优化建设[11-12]。此外,还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明确其治污责任,督促其采取先进的治污工艺技术,促进生态工程的建设水平,构建循环发展的良性生态环境系统;也要对区域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布局,使其更加适应当地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指导下,要加强对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的重视程度,提高水资源保护利用的效率,减少水资源污染和浪费的现象,从而实现生态环境建设与人类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以此推动我国经济建设的优化升级与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植被水土保持力度
伊敏露天矿植被恢复区养管模式
基于高分遥感影像的路域植被生物量计算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章程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成员名单
追踪盗猎者
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教学设计
发展高度与品质决定传承力度
我国将加大食品药品行政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力度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加大立法决策服务力度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