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力共建长三角科创共同体
2022-11-27□郜军
□ 郜 军
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三角要“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上海和长三角区域不仅要提供优质产品,更要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这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自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长三角三省一市集聚科技资源,充分发挥上海科技创新中心龙头带动作用,强化苏浙皖产业承载和创新优势,向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共同体目标不断迈进。加快建设长三角科创共同体,不仅是长三角各省市各扬所长、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战略选择,也是长三角各省市抱团发展、增强区域整体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更是长三角各省市深化区域合作创新、推动一体化向更高质量发展的强力举措。
当前,长三角三省一市的区域规划、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等领域一体化进展成效明显。协力共建长三角科创共同体有助于率先打破行政壁垒,消除无序竞争,促成人才、技术、成果在长三角区域自由流动、高效配置;有助于为产业提供可持续的技术创新、技术供给、技术服务和技术支撑,助推长三角产业从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攀升。因而,需要加快建设长三角科创共同体,合力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不断丰富创新创业生态资源,加速布局创新载体建设,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建设长三角科创共同体的实践探索
长三角科创共同体既要推动科技创新的合作与有序竞争,更要促成区域与产业发展的迭代与升级。在科创共同体的驱动下,长三角区域探索出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即地理位置集中、跨行业的开发者联盟模式,以及行业集中、跨区域的产业链联盟模式,这使协同育人、协同创新、协同生态、协同发展得到持续提升。
打造主力平台。2020 年10 月,经科技部批准,长三角三省一市合作共建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创中心”)。国创中心致力于从科学到技术到产业的关键环节,积极建设辐射长三角区域的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先行先试并持续探索科创一体化机制;围绕重点领域,组织沪苏浙皖共建研发载体,开展跨区域跨领域重大技术攻关及关键核心技术集成创新;紧密对接企业技术需求和产业创新要求,打通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通道,增强技术创新策源能力,持续供给技术,衍生孵化企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集聚全球创新资源窗口,支持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支撑苏浙皖乃至全国创新发展。
强化合作机制。2020 年12 月,科技部印发《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规划》,从协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构建开放融合的创新生态环境、聚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共同推进开放创新等方面提出了详细发展目标。2021 年5 月,长三角科创共同体建设办公室启动运行,在规划制定、联合攻关、国际合作、专家共享、成果转化等方面推动区域协作。2022年7月,沪苏浙皖联合发布《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合作机制》,要求聚焦国家重大创新需求,联合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动长三角区域成为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源。2022年8月,沪苏浙皖联合发布《三省一市共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行动方案(2022—2025 年)》,提出以“五大行动”为引领,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
推进协同创新。长三角科创共同体融合生产和创新要素,汇聚多方优势,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智能制造、生物医药、能源环保等领域,联合共建一批研发载体和重大集成创新平台,着力攻克影响国家产业安全的重大技术问题,提升了技术创新持续供给能力。一体化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将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与长三角腹地产业的转型发展需求紧密对接,推动产业技术需求征集与攻关,深度服务区域产业协同创新和一体化发展。共建企业联合创新中心,以需求为牵引对接长三角高校院所,加速推动创新资源要素跨区域配置。组织优势力量,引入高端创新资源,加强协同攻关,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如国创中心与苏州工业园区共同支持实施半导体产业碳化硅外延CVD(化学气相沉积)设备开发,成功打破国外垄断,目前项目正进行B轮融资,投后估值达17亿元。
建设长三角科创共同体的路径选择
长三角科创共同体建设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加速创新要素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实现更合理的分工,凝聚更强大的合力。展望未来,建设长三角科创共同体,需要从体系完善、协同攻关、产业引领和机制改革等方面同步发力。
高标准完善创新体系。继续完善涵盖产业需求、研发载体、创新资源的长三角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提升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内涵品质。把握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建设一批高水平研发载体、领域类技术创新中心和重大集成创新平台,打造促进长三角区域创新要素高效流动与配置的关键枢纽。由国家实验室牵头、整合重组各类重点实验室,构建高水平的实验室体系,开展基础研究和前沿科技研发,引领长三角科创共同体建设。加快推进长三角技术创新一体化示范基地建设,打造集高端人才、科研机构、中试基地于一体,促进创新要素高度集聚和深度融合的国际研发社区和创新综合体。
高品质推动协同攻关。瞄准国家产业、经济和安全的重点领域及重大任务,聚焦产业关键技术问题,完善协同攻关组织运行机制,高效率配置长三角科技力量和创新资源,形成跨领域跨区域的强大协同力。有效整合市场力量和更好发挥政府优势,在实施“揭榜挂帅”“赛马制”的过程中,由企业出榜、企业定榜、企业买单、企业应用,政府匹配一定的资金和资源,联合组织实施一批合同科研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以真需求带动真创新、真突破。
高质量引领产业发展。依托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和比较优势。秉承“研发作为产业、技术作为商品”理念,培育一批以技术研发与转化、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和技术服务为主营业务的研发型公司,为长三角产业创新发展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以“科创+产业”为引领,打造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和G60科创走廊,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的双向融合,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聚带、全球重要创新策源地和长三角科创产业融合发展样板区。
高水平深化机制改革。科创共同体的内在纽带是机制,核心在于深化机制改革。在人才方面,以建设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为契机,推进产教融合,将产业真需求、技术真难题定义为培养课题,推动校院所企联合培养产业创新人才。在机构管理方面,深入探索团队控股、多方共建、轻资产公司法人运行的研发机构建设和运营模式,最大程度激发科研团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在财政资金使用方面,推广拨投结合机制,以财政资金承担早期研发风险,解决早期资本市场失灵问题,增强科研团队的成本意识和市场意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