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品质人才公寓助力青年友好城市建设
2022-11-27徐军海
□ 徐军海 吴 方
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安居,则城安稳;人才乐业,则城兴盛。建设高品质人才公寓,是加快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着力提高人才服务保障水平的必然要求,是打造吸引集聚人才高地、营造良好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的有力抓手,也是提升人才群体获得感、归属感和幸福感的重要举措。江苏坚持优化服务,提升宜居宜业环境竞争力,全省各地纷纷出台人才公寓政策,助力青年友好城市创建,打造引才留才“第一站”,实现人才“安居梦”。
因地制宜:人才公寓建设的精准定位
解决人才住房难题,推进公寓建设标准化。严格规范人才公寓建设相关标准,明确人才公寓建设的基本要求。保证人才公寓从建设开工、社会改建、公寓租赁、项目收购、运营管理等多方位全周期形成全链条的标准化治理,确保人才公寓达到拎包入住要求。遵循“简约实用、过渡为主”的理念,按照成品住宅标准进行建设设计,对公寓建筑面积统一控制。公寓租金标准化管理,按照“人才可承受,运营可持续”的基本原则,依据人才层次、引进时间、实际贡献采取差异化补贴政策,并由主管部门会同发改、自然资源和规划等相关部门按照对应地段普通商品住房的一定比例设置统一标准的租赁金额。盐城市明确租赁型人才公寓面积以50㎡—70㎡为主,产权型人才公寓以90㎡—120㎡为主;扬州市提出租赁型人才公寓单套建筑面积控制在65㎡以内,租赁价格为同地段普通商品住房市场租金的50%—70%,同时对单独上市挂牌人才公寓的配建规模、户型面积及相关控制要求进行统一标准化明确。
聚焦服务要素保障,推进服务内容精细化。推动人才公寓保障工作转型升级,从“基础保障性的人才住房”向“全要素服务的人才社区”转变,实现人才公寓服务要素齐全化、服务内容精细化。将人才公寓从单一的居住生活设施,打造为集创业孵化、成果转化、产业集群、商务社交、同城交通等一体化的高品质人才社区。苏州工业园区人才公寓配置党群服务中心、公共服务与文体设施,凸显人文关怀与园区质感,通过整合各重点区域服务要素,创造高价值引才空间。
深化项目投资改革,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目前,江苏各地人才公寓建设已基本形成较为成熟的“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运营”的运行模式,通过政府组织建设、存量住房改建、用人单位自建、整合市场房屋资源等多渠道推进人才公寓建设筹集工作,引入各类带资本、带项目、带管理的市场机构进场开展公寓运营。常州市委组织部牵头、常州高新区和漫柏集团共投共建城市首个五星级人才公寓——常高新·漫柏未来人才社区。南京市麒麟科创园引入仁恒置地,为项目管理单位建设高端人才共有产权房,打造高端科研人才安居范本。多主体创新模式实现政府、企业、市场三方共赢,盘活国有存量资源,提升人才公寓的居住品质。
以人为本:建好人才服务生态圈
引才为先,聚力打造人才“蓄水池”。以“筑巢引凤、蓄水育苗”为目标导向,充分发挥人才公寓引才优势,解决“过渡期”人才在新城市“住房贵、住房难”的核心问题。打造产权合法合规、租赁关系稳定、价格适中可靠的人才公寓供应体系,切实满足人才暂住、缓冲、过渡等多方面需求。在功能完善、优质服务、拎包入住的标准下,优化提档基础设施和区域内的教育、医疗、卫生等配套体系,改善人才公寓周边的绿化环境,推进人才公寓“硬环境”持续优化。引才“第一站”做到功能全、品质高、环境优,才能吸引人才入住,激发集聚效应,彰显城市对人才的重视和尊重。
育才为要,致力构筑人才“社交网”。秉持“因为一户房,爱上一座城”的核心理念,最大程度发挥人才公寓载体作用,助力人才全身心融入城市生活。围绕人才公寓文化制度创新,探寻人才社交需求热点,打造多品质多主题的公寓特色文化,切实营造人才公寓的活力氛围。设计“空白平台”,融合创客空间、主题沙龙、交流分享等服务功能,拓展人才“朋友圈”,精准对接人才“精神家园”,编织覆盖全域的人才社交网络。积极组织开展青年联谊、主题沙龙、读书交流会、书画展览、竞技游戏比赛等社群活动,推动人才从“地缘认同”到“业缘认同”“趣缘认同”的转变,让人才成长和城市发展同向偕行。
用才为重,助力构建发展“加速器”。依托人才公寓的服务保障、社交互促优势,稳固“以才兴产、产才融合”的良好格局,进一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探索建设人才公寓“安居+产业孵化”模式,拓展产居融合空间,构筑“人才安居—研发孵化—产业加速”的载体闭环。达成众创空间与居住场所的“零距离”交互,最大限度地缩短通勤时间,为人才提供更多就业创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和城市塑造的机会。充分发挥人才社交网络辐射作用,引领不同领域青年思维交融碰撞,用资源共享方式、集群作战姿态为城市的创新发展提供源动力,充分释放人才红利和政策红利,为城市发展和进步贡献力量。
国际人才社区:人才公寓建设的未来走向
要素集成,加速链接双创要素。纳入城市发展战略,依托人才公寓有机融合生活、社交和创新创业服务等高端资源要素,促进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创新链、政策链等多链融合联动,为人才提供多维度配套服务。立足国际标准,突出特色与尊重多元,有序导入高端国际资源,建设具有类海外生活环境、满足国际人才归属感的高品质复合型社区,推进区域职住平衡、人才集聚。以人才公寓为核心提升软硬环境一体化建设,推进资源集合、服务聚合,实现人才公寓、双创服务中心、孵化中心、生活配套等要素集成,为海内外人才提供政策咨询、生活过渡、就业对接、创业孵化等“一站式”精准配套服务和全科指导,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场景耦合,精准匹配人才需求。构建人才与人才公寓双向供需、双向匹配的创新机制。以推动人才安居工程为突破点,围绕人才发展全生命周期需求,探索并建构人才公寓信息收集反馈机制,着力营造人才引进入住、日常生活、事业发展、价值实现等多元场景,打造满足人才工作生活多元需求的环绕式生态系统。整合各部门政务信息资源,打通“人才—政府”沟通渠道,为人才精准提供所需服务的“简化流程”解决方案。联合相关部门、园区、重点企业建立入住公寓人才联络服务机制,通过需求反馈对目标人才、稀缺人才进行科学研判,形成“人才—企业/科研院所—人才公寓”有效对接,实现人才与人才公寓间的精准匹配。
数字赋能,促进科产城人融合。将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应用于公寓入住人才科研创新、就业创业、自我实现、成果转化、城市贡献,赋能“科产城人”全方位融合,以数字技术支撑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配套建设人才公寓专属数据中心,为人才公寓提供数据储存、算力支持、动态监测等数字服务,实现人才智能终端与人才公寓服务的互联互通。搭建“科研—创业—转化”的“大数据平台”,以人才公寓为中间载体,集成全产业链的人才信息、企业清单、产业详情,面向产业成果转化、城市高质量发展形成政产学研协同攻关的数字赋能机制,助力“科产城人”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