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法布尔
2022-11-26曹建勋
曹建勋
法布尔是一位杰出的昆虫学家和文学家。他成功的重要标志,是他根据自己几十年的仔细观察和悉心研究,又花30年时间写成了《昆虫记》。法布尔的《昆虫记》获得的成功,与司马迁的《史记》所获得的成功有些类似,两者的文学价值,是两位作者始料未及的。
法布尔取得这种成功并非易事。因为他92个春秋,有77年是在19世纪度过的。那时的法兰西,在文学上,是个群情共振的雨果、巴尔扎克、左拉文学时代;那时的西方,在生物学上,是个势不可当的拉马克、达尔文、魏斯曼生物学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要在文学和生物学上都占有一席之地,若非具备高超的文学表达才能和博大精深的昆虫学造诣于一身,就不可能有这部脍炙人口的《昆虫记》。
在那个时代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他要跨过两大高坎,一是贫穷,二是偏见。
他生在穷苦人家,靠自己打工,才上了小学、中学,获得中学教师职位后,又業余自学,花12年时间,先后取得双学士和博士学位。此时,他发表了有关昆虫及植物的出色的论文,得到达尔文的青睐,好心的教育部长也设法推荐他到大学开课。但是,教育、科学界的权威们瞧不起他的自学学历,使他“登上大学讲台”的梦始终没有实现,开辟独立的昆虫学实验室的提议也一直得不到支持。他长年靠着中学教员的薪水维持七口之家的生计。然而,他依然锐意进取。他先是节衣缩食,挤出一枚枚小钱,购置用于放昆虫的坛、罐、箱、笼,一寸一寸空间地扩增设备,年复一年地积累研究资料。后来,他索性用积攒下的一小笔钱,在小镇附近购得一处生荒地上的老旧民宅,将全家搬到这里,并用当地普罗旺斯语给这个处所取了个风趣的雅号——荒石园。
通过不懈努力,他将“荒石园”建成了一座花草争妍、百虫汇聚的乐园。他守着这园子,度过了他生命最后的35个春秋。他在这里,不知疲倦地从事独具特色的昆虫研究,将研究成果精心写进一卷又一卷《昆虫记》。因之,有人把甘于寂寞和清苦、几十年如一日进行研究与创作的精神,称为“法布尔精神”。我想,这种精神,也是我们的一面镜子。
(选自《文汇报》,有删节)
●人物速评
法布尔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他将足迹与视野投向昆虫生活的大自然,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并以富有情感的笔调将昆虫的生活进行了详细描绘,著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法布尔以对整个自然界生命的无比热爱之情,以对昆虫世界的细致入微的观察,为世人揭开了一幅昆虫世界的斑斓画面。他的描绘生动而有趣,他的思考深沉而富于启示性,而其中显露出来的生态哲学理性光芒也将继续照亮人类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
人们常说文学需要激情,科学需要冷静。但法布尔却用自己的一生和《昆虫记》告诉我们:文学和科学并不是泾渭分明的,它们都需要激情和冷静,而在这二者之上的是需要真实和真诚。舍此,不论是文学还是科学都不会成功,甚至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文学或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