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保持中国供应链的安全稳定

2022-11-26张寒

财经 2022年27期
关键词:产业链供应链国家

张寒

当前,国际局势纷乱激荡,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持续调整变迁,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新冠肺炎疫情下商业交流和货物出口受阻,欧美经济增速减缓,不同区域之间的投资骤降,个别国家以“安全”为由封禁中国企业。

近期,越南、印度等国家相关产业迅速崛起受到广泛关注。同时,中国供应链的安全与稳定问题正在逐渐步入大众视野。截至目前,中央已经多次强调,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促进产业在国内有序转移,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支持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大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发展先进适用技术,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局势,中国社会各界如何应对?更多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布局需要顺势而为,还是逆势而动?近日,针对上述一系列话题,《财经》记者专访了京东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

现阶段,中国出口的份额是全世界最高的,包括对日本、美国和欧洲的出口,中国都是居于主导地位,尤其是在制造品、工业品的出口领域。对于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发展形势,我们不必过于悲观。

比如在关税方面,虽然美国在特朗普执政时期对中国出口产品增加了关税,但是我们并没有看到其他国家大规模对中国提升关税,只是可能有个别国家对中国一些很零碎的产品征收关税。中国并未面临其他国家普遍提高关税的局面。从数据层面看,中国过去两年的出口增速其实非常快,因为国外对中国产品的依赖性很大。

又如,德国总理朔尔茨首次访华所带领的高规格代表团,也彰显出中国供应链的重要性,反映出国外企业对中国市场的支持和需求较为强劲,对中国产品的依赖程度比较高。

据德国《商报》报道,希望与朔尔茨在2022年11月一起访华的申请约有100份,共有12名德国公司代表获准一同访问中国。

当然,现在有可能因为疫情等原因,国外的产品需求减弱,所以导致部分中国出口商感觉到困难,但实际上这跟国外的政策变化关系倒不大。尤其是在目前情况下,中国生产的许多产品都没有替代性,国外如果再增加关税,会增加其国内产品的价格,不利于欧美国家抗通胀。

虽然中国包括土地价格等各方面的成本在上升,但是低端产业外迁实际上也有其好处,就是中国的产业链其实是在扩展的,我們不要把它看得过于负面。很多时候低端产业迁出去,反而有利于中国高端机械产品出口上升。

如果中国企业对越南等东南亚地区投资建设了一些工厂,那么中国的中高端机械设备就可以出口到那边,反而可以加深中国跟东南亚的产业链关系。

虽然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对中国出口存在一定的份额替代,但是这些国家也存在劳动力质量偏低、产业附加值不高、技术和研发投入不足、工业体系不完备、地理位置和基础设施不足等劣势。一些国家的崛起对中国而言既是竞争,也有互补,我们应当理性看待。

同时近年来,全球产业链呈现出“近岸化”趋势。例如,一些咨询公司的研究显示,受到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美墨“近岸外包”得以体现,美国在医疗器械、家具家电等多个行业的制成品进口转向墨西哥企业。同时也要看到,中国完备的产业链供应链是墨西哥等国家难以企及的,中国的出口产品价格较低,对欧美等国家仍有较大吸引力。

中国拥有庞大的国内市场,东、中、西部的发展水平和产业布局存在较大的差异,各地在人才、物流、资金等方面的优势不同,不同区域之间的产业链有序转移承接,确实是应对产业链外迁的有效方式。

例如,从经济总量来看,东南亚很多国家的经济总量与国内中西部一些省份差不多,广西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了越南,陕西的GDP大幅超过了马来西亚,江西的GDP超过了菲律宾。如果中西部地区能够有效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可以极大地减缓产业向东南亚的转移。

中国国内的产业链转移可以跟区域发展战略结合起来。除了之前的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外,近年来,中国也在深入实施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黄河流域等区域重大战略,并规划了19个城市群发展战略,且不少东部省市跟西部省市本来就建立了援建关系。我们要将产业承接与区域协调战略结合起来,通过援建和干部挂职强化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链接,优化中西部地区的营商环境,可以帮助中西部地区加快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这样做,既增强了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缩小区域发展差异,也可以加快推进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

中国的资金在外面,回流到国内,那它就作为外资,这也是很正常的,不是说只有外国人的钱才叫外资,中国人在国外的钱也叫外资。这是技术性的问题,不必因此担忧外商投资下滑和产业链外迁风险。

实际上,现在全球经济都是困难重重,除了越南和印度等少数国家可能是中国产业链外迁的区域,其他国家都面临很多的经济难题。最近有数家欧洲企业都跑到中国来投资,为什么?这说明欧洲经济存在不乐观的一面,而中国经济存在非常有吸引力的一面。

我们可以看看中国的汽车生产。中国大概一年要生产接近3000万辆汽车,是世界第一的汽车生产国。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是一大亮点,相反,欧洲和日本汽车产业就面临较大困难。根据日本自动车销售协会发表的统计数据,2021年在日本国内销售的421万辆汽车中,新能源车不到1%,也就是只有4万辆。而同样在2021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已经达到了352万辆,美国卖了65万辆。中国遥遥领先,去年全年汽车出口超过了200万辆。上海引进特斯拉就是大手笔,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所以我们要进行更加客观和理性的分析,全方位看待问题。举例而言,苹果现在90%以上的产品都在中国生产。但是苹果也说,今后5年到10年,也就是到2030年左右,可能15%-20%的产品就转移到印度去生产了。现阶段,虽然中国还是保持着绝对领先的全球产业链地位,但是包括苹果在内的跨国公司可能到2030年,部分产品线就移出中国了,就到印度去了,那对中国肯定有冲击。

但是这种冲击是不是真的把中国全部掏空了?那就要看我们接下来具体的政策是怎么做的。而且不仅要看中国的政策怎么做,还要看欧美的政策怎么做。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已经明确地指出:中国在产业链、供应链可靠安全上还须解决许多重大问题,中国将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确保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最近,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等联合印发《关于以制造业为重点促进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的若干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制造业引资力度。其中要求,各有关部门、各地方要高度重视,加强配合,做好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各项工作,营造更加优化的政策环境。

这些报告和文件均说明,中国已经注意到,当前,因为疫情等原因,外资进入中国面临一些困难,接下来中国将加大力度,鼓励外资流进高端制造业。

中国未来能否兑现对外经贸潜力,取决于中国接下来的改革举措。

例如,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各项经贸协定签署以后,中国的后续配套改革进度。中国在市场准入、国企补贴等领域改革能否提速?中国国内的收入分配改革如何推进?如何积极参与国际数字经济规则制定?等等。

这是一个持续演进的过程,中国的产业链不断提升,不断往高端方向走,美国等西方国家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西方的一些政客想限制中国继续走高端路线,从芯片等产业上来对中国“卡脖子”。未来,中国必须依靠自主创新进行突围,否则产业链就被限制在中低端了。所以问题的关键是看中国有没有能力进行突破。

在自主创新方面,二十大报告中也提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提升科技投入效能,深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等等。

第一,中国如今拥有世界最大的供应链,也是世界第一的出口基地。很多核心零部件和大部分中间品都是中国生产的,这也奠定了中国的全球工程和制造业强国的地位。因此,如果中国能够保持现有的优势,如果中国仍然有明显比其他国家更好的地方,那国外的企业还会继续来投资。

第二,歐美等国家和地区面临经济衰退风险,这些国家需要更便宜的东西,那么比中国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印度、越南等国家的工人工资就更加具有优势。同时,中国面临的地缘政治风险压力不减。面对竞争压力,中国唯有继续保持改革和开放,才能持续引进外国先进的技术和资金流入。

第三,中国现在面临的风险确实不少,比如说,中国本来想发展自己的芯片产业,需要引进大量的技术、人才,但是现在美国把中国给“卡脖子”了,我们怎样突破它的封锁,怎样自己去研发?中国继续保持开放合作,但是同时也要依靠自身进行突破,比如在外交领域的突破等。

总之,产业链不断变迁,虽然中国制造业存在风险,但也存在很大的发展机遇。中国正在往产业链的上游走,现在遇到了国外不少的打压。中国需要思考的是,怎样更好地处理和意识形态差异较大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

为了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中国和其他国家既要合作,又要竞争。即使是意识形态接近的国家,比如美国、日本、欧洲,它们之间也存在竞争,比如说,在航空市场上的波音和空客。

当前,中国要扩展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影响力,共建“一带一路”,使其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中国也要广交朋友,跟欧洲大国、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都非常重要。这也是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去参加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为什么中国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组织等,这些都是为了外交上的布局。此外,像广交会、进博会等展会对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大有裨益,可以考虑多多举办类似展会。

总之,中国要大力推动制度型开放,真诚欢迎外资、引进外资和外企,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的外资和外企。同时,中国企业的对外出口、部分中国企业对外的迁移,也应当是国内政策积极鼓励和支持的。如果中国企业不实施国际化战略,不在外国市场上加大投资,那对产品出口还是有一定影响的。

其实中国现在面临最大的风险,就是要防止在人们生活越来越富裕的时候,出现产业空心化的问题。从美国二战后的制造业变迁历史来看,很明显美国制造业的比重大幅下降了,中国不希望走美国的老路。

中国保持强大的制造业是很有意义的,不能走上一些发达国家制造业空心化的老路。尤其是要防止像美国那样,制造业都外迁,本土产业空心化,外资不再流进来了。所以说,从现在开始,中国要营造好的环境,让外资依然愿意选择中国,让中国依然是它们投资制造业的首选。

我们必须要继续保持中国全球制造业中心的地位。虽然中国的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上升,但是中国的优势也很明显。一是产业功能和体系齐备、产业工人吃苦耐劳。二是中国每年毕业900多万大学生,而且其中工程技术人员所占的比重很高,大概每年有两三百万的工程技术毕业生,这是中国最明显的优势。也就说是,中国拥有新型的人口红利,不再是便宜劳动力的人口红利,而是知识型劳动力的人口红利,在这方面包含着很大潜力。

这样做实际上是很困难的,可以看到,在欧洲内部对待中国的态度,其实分歧很大。要想跟中国脱钩,把中国排除全球产业链,都是非常难的。

例如,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近期表示,今后欧盟将在对华关系中采取“双轨策略”:一方面各成员国不愿再天真幼稚地看待中国,另一方面也要避免与中国冲突和对抗的逻辑。欧洲今后将在欧中关系中寻求对等与平衡。米歇尔强调,面对美中之间的问题,欧洲不能毫无保留地站在美国一边,欧洲必须发展自主战略。

现阶段,中国应当采取的策略是做好自己的事情,积极广交朋友。如果一些中国企业买不到个别国家的核心零部件,那么中国可以选择欧洲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替代产品,或者选择国内自主研发的产品。

编辑:王延春

猜你喜欢

产业链供应链国家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产业链春之奏鸣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