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赤峰市矿山地质环境分析及治理策略研究

2022-11-26梁艳桃

四川有色金属 2022年2期
关键词:赤峰市矿业环境治理

梁艳桃

(吕梁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吕梁 032300)

赤峰市位于内蒙古东南部,矿山资源极为丰富,矿山资源开发具有悠久的历史,全市现有1140处生产矿山,矿产种类多达46种,涉及煤、天然气、铁、金、大理石等。可以说,矿业是赤峰市经济支柱型产业,为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长期的矿业开采也对周围地质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各种环境问题逐渐显露,不仅制约了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威胁着矿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但由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采矿人收益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赤峰市矿山地质环境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这一现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恢复治理措施。

1 内蒙古赤峰市矿山地质环境分析

内蒙古赤峰市矿业开采所造成的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涉及地质灾害、土地资源、地形地貌以及含水层四个方面。因赤峰市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且矿山开发历史悠久、矿业权数量巨大,因此一直采取的粗放式开采模式,存在着重开采轻保护的思想,导致该市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与其他资源城市一样均存在着普遍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1.1 矿业开发引发的地质灾害

当前,内蒙古赤峰市境内矿山地质灾害及隐患点共有369处,其中以崩塌为主,同时伴有滑坡、塌陷、泥石流等。矿山出现崩塌主要是因为在矿业开采作业时,对山体进行挖掘而导致,其中碎石矿发生崩塌情况的概率较大,尤其是高陡坡边坡处。这类灾害的危险性较大,会对矿区开采人员及相关设备造成严重威胁,若是没有设立警示标语或安置相应的防护措施,很容易发生人畜坠落情况。滑坡及隐患主要是因高陡坡边坡的稳定性因开采作业失衡所导致,露天煤矿发生岩体滑坡的概率较大,丘陵区矿区更容易发生土体滑坡。若因开采造成滑坡不仅会对矿场、矿区公路与铁路、砖厂等造成破坏,同时还会危及周围农田、林地、建筑物等。地面塌陷及隐患更易发生在地下开采的采空区上方及周边,尤其是地下煤矿开采风险几率大,且大多数地下开采煤矿尽管没有发生地面坍塌,但存在着潜在危险,一旦遭遇地震等强烈地质作用,所产生的后果不堪设想。从行政区划分来看,元宝山矿区地质灾害平均分布密度最大为每100km2就有3.57处;阿鲁科尔沁旗矿山地质灾害平均分布密度最大为每100km2有0.08处。以地貌为划分依据,赤峰市境内矿山地质灾害点主要分布于低山区和中山区,低山区分布密度最大,达到每100km2就有0.46处,中山区有0.11处,其余地貌矿山区地质灾害点每100km2平均分布密度均低于0.1处。

1.2 矿业开发占用和破坏土地资源

赤峰市矿业开发对当地土地资源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这类地质环境问题已成为全市一种普遍现象,但影响范围较大,问题严重程度最大。主要表现在露天采矿场、选矿厂、工业场地、办公生活区、排土(渣)场、尾矿库、地面塌陷区、废渣(石)堆、矸石堆、矿区道路(铁路、公路)等矿山生产、生活设施与矿山开发建设占用、破坏的土地。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及资料显示,赤峰市矿山作业用地面积高达762.6096km2,其中共有204.282km2土地被占用破坏,占矿山作业用地总面积26.76%。其中,矿业开发占用和破坏的土地资源主要是草地,破坏形式为土地使用价值丧失,原本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出现难以逆转的破坏,甚至引发了水土流失、荒漠化等衍生问题。

1.3 矿业开发对地形地貌景观的破坏

矿山作业对赤峰市矿区和周边地形地貌造成了一定影响,其中露天开采直接破坏了矿区的地形地貌景观,造成山体破损、岩石裸露,严重地区的地表植被直接被破坏。地下开采则会导致地面塌陷,从而使得生态林、经济林、农田、草地出现变形。此外,塌陷还会造成植物根系被拉断从而出现枯死现象。例如,风水沟矿就因塌陷就给“东山万亩林工程”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与此同时,塌陷还可能使得原本的地面形态发生改变,令地表土层变得松软,导致土壤保持水分的功能不断退化,进一步加剧水土流失与沙化情况,严重还会导致农业减产,影响当地经济发展[1]。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塌陷使得植物原本的生长环境以及生态系统受到损坏。总之,矿业开发对赤峰市地形地貌的影响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是普遍性问题,如何尽可能减少因开采作业造成的土地、山体、植被等损坏,值得深入探索。

1.4 矿业开发引起的含水层破坏

赤峰市矿业开发导致含水层被破坏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矿业开发破坏了含水层的结构。很多露天矿山在剥离工程中就已经造成含水层结构损坏,而井下矿山在开采时因连续对矿坑进行排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使得当地多数矿区呈疏干状态。由于一些矿区分布于河谷平原与山间谷地,因此导致主要供水层被破坏。例如,元宝山露天煤矿位于老哈河河谷平原,其地下水疏干量超1.42×108m3/a,地下水降落漏斗圈闭范围为17.56km2,地下水降落漏斗中心水位埋深大于25m,地下水下降影响范围超过30km2。此外,矿业开发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引发当地水井出现干涸,一些对水分需求较高的植被面临严重缺水,使得原本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遭受难以逆转的破坏,直接影响当地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居民正常生活也得不到有效保障。此外,矿区疏干是为了确保开采作业顺利进行,而不是为了利用地下水,这也就使得地下水被浪费,进而造成矿区水资源短缺,引发一系列水环境问题。如山前村一带位于平庄矿区,这一地区地下水严重缺乏,居民饮用水根本得不到有效保障。二是矿业开发对地下水水质造成破坏。在矿山开发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类废水,因未按要求排放导致水质受到污染[2]。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赤峰市矿山排水每年年均排放量高达2.14亿吨,其中矿坑水排放量最大,其次分别为选矿废水与废液。很多矿区对于废水废液采取的是直接排放的方式,进而对矿区及周边地表水、地下水造成污染,导致水体中有害物质严重超标。总之,赤峰市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日渐突出,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已迫在眉睫。

2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对策研究

随着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如火如荼开展起来,为赤峰市矿区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而近年来赤峰市亦采取了多样化的手段,建立了常态化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机制,取得不错成效,现针对赤峰市实际情况提出治理策略。

2.1 转变矿业发展理念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进,赤峰市作为矿产资源大市,矿业经济直接影响着当地经济发展。对此,必须要彻底转变以往粗放式的发展模式。首先,引进先进的经济发展理念,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在矿业开发全过程中渗透生态意识,推动当地矿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从源头遏制破坏地质环境行为产生。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内蒙古进行考察时作出了系列重要讲话,而推进矿山绿色建设则是践行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体现出了矿业经济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因此,赤峰市应多措并举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其次,加大政策扶持。政府部门应围绕赤峰市矿区发展实际情况,针对当地矿产资源、土地资源、财税以及金融等制定可行性较高的政策,以此来提高矿区企业建设绿色矿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自治区绿色矿山示范市打造奠定良好基础。再者,加大对矿区资产的整合。针对当前大矿小开、一矿多开等普遍性问题,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对产能落后的矿山应采取淘汰制[3]。最后,多放联动形成齐抓共管的治理格局。明确各单位在绿色矿山建设中发挥的作用,明确政府及职能部门的职责,将绿色矿山建设责任落实到单位、部门和人头,各方联动全力做好绿色矿山建设工作。

2.2 创新绿色矿山建设手段

绿色矿山建设已成为矿区地质环境治理的重要手段,因此不仅要转变发展理念,同时还应借助现代科技创新绿色矿山建设手段。一是加强宣传引导,提高企业行动自觉性。将绿色矿山理念贯穿于矿山作业全过程,以绿色矿山建设为典型,发挥其示范效应,在全市矿区树立起绿色发展标杆。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资源以及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平台,对绿色矿山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等进行广泛宣传,通过典型案例总结经验,提高矿山企业以及全社会对于绿色矿山建设的主人翁意识,让更多企业和公众对绿色矿山有更深刻的了解。二是推进“互联网+矿业”模式建设,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对矿区采选工艺进行数字化管理,实现矿区开发智能化、数字化管理,推动办公立体化、信息共享、市场分析以及成本管控的有机结合,助力矿区企业可持续发展[4]。三是健全监管体系,加大政策扶持。针对赤峰市矿区开发现状,应落实企业在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治理中的主体责任,严格遵循“谁破坏谁修复”“边开采边治理”的原理,加快矿区地质环境修复。一方面,面向社会公示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情况,以及对一些无责任主体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所投入的资金情况,加大社会监督力度,确保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资金和进展透明化。另一方面,对于未按要求进行治理的矿山企业,将其纳入矿业权异常名录,并责令限期整改,同时做好后续追踪,确保治理工作有序进行。若是矿山企业逾期未整改,将不得批准其新的用地申请;对于不按照要求履行地质环境治理义务的企业,应将其信息通报至大数据平台,并依法追求其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借助法律手段来约束企业行为,倒逼企业在矿山开发过程中做好环境治理工作[5]。同时,对于积极开展地质环境治理的矿山企业,还可以在资源开发、用地申请、财税政策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2.3 树立“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思维

伴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全面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面临着全新的要求,可以说“打造山林水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以自然恢复为主,辅以人工修复”已成为赤峰市矿区地质环境治理工作的新理念。因此,应当树立起“+”思维,以地质环境治理为目的,以“+”为手段,提高治理成效[6]。赤峰市矿区可以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如南非约翰内斯堡黄金城建设就是依据“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公园”思想,在金矿旧址上建立主题公园,并将18世纪后期淘金热潮及社会场景直观、形象、生动的展现出来。黄金城地下开采深度约3200m,目前游客可前往地下220m参观,了解当时黄金开采的场景以及金币浇筑的过程。又比如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赉诺尔国家矿山公园,不仅实现了对老矿区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也保护了矿业遗迹,作为一个综合性园区,可以进行科考研究、科普教育、休闲娱乐、观光揽胜,游客可以清晰了解到扎赉诺尔煤炭事业和风土人情。此外,赤峰市可以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生态”模式。如英国伊甸园在当地采掘陶土所遗留的巨坑上,建立了全球最大的生态温室,游客不仅可以休闲娱乐,还能参观全球植物,兼具旅游与生态教育功能,每年约有120万人前往参观。

3 结论

综上所述,赤峰市矿业因粗放式开发和管理出现的生态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从转变发展理念、创新绿色矿山建设手段、树立新的治理思维等维度出发,推动矿业绿色生态化发展,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为赤峰市经济发展助力的同时,将生态治理落实。

猜你喜欢

赤峰市矿业环境治理
EPC模式水环境治理项目施工噪声环境管理分析
《矿业安全与环保》征稿简则
国家乡村环境治理科技创新联盟
The Analysis of Scarlett’s Character in Gone with the Wind
中原矿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践
陕西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显现“叠加”效应
行为经济学视角下的政府可采取的环境治理措施
萦环回绕 气韵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