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喜爱囤积的老年人来场痛快的“断舍离”

2022-11-26

晚晴 2022年6期
关键词:断舍离断舍旧物

储藏物品是人类的一种普遍行为。适当的储藏是有益的,但过度储藏,或过分收集无用、没有价值的东西而无法丢弃,则是一种病理性的行为,就是心理学家们所称的囤积症(也叫强迫性囤积症或囤积强迫症)。

清理废旧物装了两大车

76 岁的李大爷,每月养老金3000 多元,吃穿不愁,但仍保持着常年在外捡拾旧报纸、纸夹板、旧衣服等旧物的习惯,除少量变卖外,大部分舍不得丢弃堆在家中。老人对记者说:“有些旧物还能凑合着用,如果丢弃太可惜”。

近日,社区主任郭馥带领网格员走进李大爷家中做志愿清洁,并给其送上一盆绿萝美化家庭环境。郭馥说,起初,李大爷捡拾的旧物比现在还多,由于废旧物常年堆积,导致老鼠、蟑螂、蚊蝇滋生,遭邻居多次投诉,居委会帮其进行过多次清理。去年7 月,在有关部门帮助下,居委会终于将老人堆放楼道和家里的废旧物清走,足足装了两大车。

“李大爷的家经过清整后,比以往宽敞多了,终于有睡觉的地方了。”郭馥说,热心邻居看到老人没有干净的被子,还将自家的一床新被子送给他。不过,记者后来回访看到,清整后老人家中客厅、门廊,狭小室内仍囤积着少量的旧物,可见老人囤积旧物的习惯仍然没有彻底放弃。

爱囤积是问题吗?

储藏物品是人类的一种普遍行为。适当的储藏是有益的,但过度储藏,或过分收集无用、没有价值的东西而无法丢弃,则是一种病理性的行为,就是心理学家们所称的囤积症。

囤积症患者对物品有着旁人难以理解的感情和超乎寻常的追求行为。轻则舍不得扔掉用过的老物件、旧东西,或经常购买非必要的物品,以至于家中的东西越积越多;严重者到外面捡垃圾带到家中,导致家中垃圾成山,生活空间被严重侵占。囤积症患者居住的地方往往堆满了物品,杂乱无章,以至于家中走动困难,门口被堵住,出入也成为问题。物品的堆积常常影响正常生活和家庭关系,引发家庭、邻里冲突,还会产生环境卫生问题,带来安全隐患。

为何有些老年人爱囤积?

首先,是常见的恋旧心理。比如,在一些老年人眼中,生活是由各种各样的记忆和怀念组成的,用过的物品上处处都有过去的影子,有割舍不掉的情感。

其次,受勤俭节约习惯的影响,也是节俭生活的延续。有的老人爱惜物品,不轻易丢弃,总觉得扔掉很可惜,什么时候可能会派上用场。

第三,对经历过的物质匮乏年代记忆犹新。比如,有的老年人总担心生活中会缺这少那,储藏物品能提高他们对生活的安全感。

第四,社会活动少,情感和精神生活相对匮乏。比如,有的老年人退休后把囤积物品当作一种习惯或精神寄托,来充实平淡的生活。囤积症患者往往比较内向、孤僻,缺少社交活动,收集储藏物品成了他们与世界交流的方式。

研究发现,囤积症是一种精神疾病。患有严重囤积症的老年人,脑功能存在明显紊乱,从而导致对物品的认知障碍并形成病态的依恋。比如,他们害怕丢掉重要的东西,夸大物品的功用,赋予物品人性化特征,如果失去物品就好比失去了自己的一部分等等,因此无法丢弃。也因脑功能障碍,他们表现出对物品放置的感知减弱,无法分类,也容易忘记与物品相关的重要信息,所以喜欢将物品放在视线范围内。

“断舍离”帮老年人告别囤积症

在物质极为丰富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简化生活的重要性,倡导生活中的“断舍离”。

断:“斩断”物欲,不盲目购买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废物,清理掉多余没用的东西。离:脱离执念,脱离对物品的迷恋,清楚内心真正的需求。

这些生活理念对老年人同样适用。把“断舍离”作为一种生活智慧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仅表现在舍弃使用过的物品上,还可以利用它对生活做减法,不为物品所累,高效管理时间和精力。

一旦患上囤积症,患者对自己的行为没有自知力,不认为自己有问题,因此不愿接受治疗。即使勉强接受治疗也非常不配合,所以治疗非常困难。而且,目前还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采用以认知行为治疗为基础,辅以必要的药物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法。

通过认知治疗,能帮助囤积症患者认识到囤积行为的原因,并教授他们管理、分类物品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学习如何丢弃物品。对于明显带有抑郁焦虑情绪的患者,要进行药物治疗。

最后提醒大家,正常的储藏行为与病态的囤积行为之间,没有严格的分界线,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家人要在早期注意识别家中的老人是否有囤积的倾向,及早进行干预,帮助他们管理并及时清理家中物品,以免发展为病理性的囤积行为问题。(来源:健康中国)

猜你喜欢

断舍离断舍旧物
今天,你断舍离了吗?
旧物,可以不是断舍离
旧物
断舍离 给你的人生做减法
围头新娘述心声 旧物展示两岸情
从消费开始“断舍离”
“断舍离”,日本人拥抱极简主义
网络世界“断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