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纳米认知增强技术的伦理考量*

2022-11-26刘玉玲张洪江

医学与哲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纳米伦理人类

刘玉玲 张洪江

随着社会发展,出色的认知能力在竞争中的优势愈加凸显,很多人渴望在短时间内实现认知能力的提升。纳米认知增强技术使人们达成愿望的同时,也会导致更加严峻、波及范围更广、危害程度更加深远的伦理问题。因此,有必要对该技术进行深入考量,以使其更好地为提升个人幸福和促进社会发展所用。

1 纳米认知增强技术的内涵及其类型

1.1 纳米认知增强技术的内涵

纳米认知增强技术隶属于人类增强技术,对其内涵的理解是建立在对纳米技术、认知以及增强概念理解基础上的。纳米技术是在纳米尺度(10-9m~10-7m)上利用和操控物质的新方法,是很多设备和技术走向更小、更快、更便宜、功能性更强的一个强力推动者[1]。认知是大脑的活动,包含思考、推理、记忆等能力,还包括启动适当的行动、抑制不适当的行动等复杂的心理活动[2]。增强,即增进、加强。能力增强易与疾病治疗相混淆,目的性是二者的道德界限[3]。治疗的目的是治愈伤害和纠正错误,而增强的目的是在标准之上进行提升和改善。认知增强是任何用以提高正常个体的认知功能所采取的自然或人为干预行为,已从使用教育、记忆技巧训练等“传统”手段逐渐向使用药物、器械植入等“非传统”手段方向发展。这些“非传统”手段与纳米技术的融合形成了纳米认知增强技术。

综上,纳米认知增强技术主要包括两方面含义:(1)以增强正常个体的认知功能为目的。需注意两点:一是提升的对象必须是其认知功能在群体标准中处于正常范围或高于正常范围的人。如果提升的对象是认知功能低于正常范围的人,那么只能称之为治疗。二是要以增强为目的。倘若某人平时的记忆力处于正常范围内的较高值A,但经过一次创伤事件后,其记忆力降至正常范围内的较低值B。如果此人通过使用纳米技术使其记忆力由B值提升至A值,也不属于纳米认知增强技术范畴,即便此人在B值时也属于群体标准中的正常范围,因为是以治愈伤害为目的,而不是以增强为目的。(2)认知增强的手段必须是在纳米尺度上对人脑进行直接干预。同样需注意两点:一是所有手段必须是在纳米尺度下进行。例如,很多药物虽然能够增强认知能力,但并非纳米药物,不具备纳米尺度的独特优势,因此也不能归属于纳米认知增强技术范畴;二是要直接对大脑产生干预。我们平时所用的手机、电脑等外部设备很多也应用了纳米材料,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使用这些设备的时候也可以说是认知增强的一种过程。但是这种行为并不能被认为是纳米认知增强技术,因为这些含有纳米材料的电子设备并未直接对我们的大脑进行干预。

1.2 纳米认知增强技术的类型

1.2.1 纳米药物认知增强技术

大脑结构极其复杂,普通认知增强药物顺利抵达目的地并不容易。科研人员为药剂打造出“纳米装备”,将药剂用纳米材料包装起来,使其可以顺畅跨越血脑屏障,精确到达“目的地”并实现连续发挥作用,这样不仅能大幅度增加药剂生理效能,而且还能够减少它的负面影响[4]。

1.2.2 纳米器械植入认知增强技术

神经假体和脑-机接口等器械植入将对人类认知产生重大影响。纳米尺度装置可以利用更多电极刺激点来实现更精细的分辨率,从而达到动态规划。碳纳米管等纳米材料不仅可以提高神经假肢接口电极的性能,也可以提高其耐用度,使其具有更为优秀的组织相容性和更高的防沉积能力,可以降低神经元细胞受到长期损害的风险。

1.2.3 纳米基因干预认知增强技术

科学家们发现,如果对FMR1和PS1等基因进行操纵,会使得学习和记忆表现明显改善。基因编辑技术自诞生之日起就是在纳米尺度下进行的。纳米技术不仅可以应用于基因测序,还可以用于基因筛选和基因治疗及改造。通过纳米基因干预来增强人类的认知能力正在迅速成为一种非常真实的可能性。

2 纳米认知增强技术产生的伦理问题

2.1 安全和风险问题

2.1.1 对增强者造成直接的身体伤害

认知增强药物虽然能使认知能力得到增强,但副作用明显,服用过量可致人死亡。且此类药物常被滥用,易成瘾,会造成身体和心理的严重依赖。用于药物递送的纳米粒子虽然具有能够快速高效地递送药物、增强药物的靶向性等优势,但是并不能完全有效避免和解决药物本身所产生的副作用以及滥用和成瘾问题。利用纳米植入对大脑进行刺激,很可能对大脑中除负责认知功能以外的区域造成伤害,最终导致意料之外的安全问题。利用纳米技术对影响人类认知能力的基因进行编辑时,也会出现“脱靶效应”和“镶嵌现象”等技术问题,从而增加增强者罹患重大疾病和出现残障问题的几率,并给后代带来难以预测、不呈比例的风险[5]。这些都与人的本能欲望和基本需求相违背,将增强者置于一种危险和受威胁的状态。

2.1.2 纳米材料本身的毒性问题不容回避

已经有研究表明,与其他大颗粒相比,纳米尺度颗粒结构微小,在体内具有更强吸附力,更容易占据人体组织和细胞,且可以长期潜伏,在特定器官中积聚浓度,从而导致炎症乃至肿瘤等疾病的发生[6]。而且纳米颗粒不仅可以通过食用和注射等主动方式进入人体,还可以通过呼吸或者皮肤渗透等被动方式进入体内,这就使得纳米材料的毒性问题不仅影响到利用纳米认知增强技术进行认知增强的人,而且也会使科研人员和技术工人等相关人员受到直接的健康威胁,甚至会污染周围自然环境,给整个生物圈带来危害。

2.1.3 给人类带来间接的、容易被忽视的潜在风险

当一个人的认知功能得到增强时,其他功能很可能因此而消减。McClelland等[7]的研究就证明,一个人在记忆持久性得到增强的同时他的概括能力却降低了。另外,科学家发现,经过基因改造而拥有更多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的小鼠虽然表现出更好的记忆和学习能力,但是同时也具有了更强的回忆糟糕事件的能力。如果一个更好的记忆使人们不能够关注生活中重要的问题,那么这个好记忆反而会使人衰弱。或许遗忘一些东西正是我们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而有限的认知能力可能事实上也是一种保护措施。与此同时,利用纳米技术对人类胚胎基因进行认知增强干预还可能对人类的基因与遗传多样性造成不可逆影响,使其趋于单一,从而降低人类抵抗自然风险的能力[8]。显然,该技术不仅对增强者,还可能将对整个人类产生不利影响,让人们感到不安。

2.2 自主和尊严问题

2.2.1 增强者的知情权不能得到保障

纳米认知增强技术复杂,涉及大量专业知识,即便是科技人员给予解释和说明,一般人群依旧无法真正理解和掌握;部分科技人员和临床医生本身缺乏相关责任意识和人文素养,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对增强者进行详细说明。这些都导致了增强者无法充分了解其所实施的行为,难以确保知情同意,而知情同意是最能体现尊重自主权的概念。另外,当竞争对手采用认知增强时,参与竞争者为了避免自己陷入劣势或被淘汰,也只能无奈选择增强[9];一些缺乏决策能力的人,如孩子、囚犯等,他们的决定都是由监护人或监管者帮助或代替其做出的,这些决定通常具有盲目性和缺乏自主性;一些特殊职业,如飞行员、士兵等,当需要执行一些特殊任务时,其上级领导也会硬性要求其进行认知增强;一些父母出于“爱”的目的,通过基因编辑生殖细胞的方式来对下一代进行认知增强,未来之人只能接受,毫无他选。在这些情况中,增强者的增强动机都不是实际来源于其本身,而是被迫进行,他们无法维护其自主性,也就不可避免地失去了自主权和尊严。

2.2.2 技术的不当使用和滥用威胁人的自主和尊严

纳米认知增强技术的过量使用或操作不当会给身体带来严重伤害甚至死亡。当人的生命权得不到保障的时候,又何谈自主和尊严?生存是人最基本的生命尊严的体现。另外,该增强技术的滥用对个人隐私造成的威胁也是让人细思极恐。人们在通过纳米基因干预技术进行认知增强时,其本人以及整个家族成员的基因密码都将面临着被窃取和公开的威胁;纳米芯片等植入物直接融入大脑有可能使无数的脑内信息被传递出去;脑部纳米植入物的GPS跟踪可能使一个人的一举一动都被跟踪;纳米器械植入认知增强使得与他人进行无形交流的 “网络思维”成为可能,但到那时,大脑完全有可能和电脑一样遭到黑客攻击,个人的身份和内心的想法都可能被窃取或被查看,甚至变得人人皆知[10]。以上任意一种可能性都将使个人隐私受到极大侵犯,而“没有隐私权,我们就失去了人之为人的完整性”[11],尊严也就随之丧失了。该技术的滥用除了造成隐私问题外,还会造成思想控制问题。纳米器械植入认知增强的双向数据交换的思想开辟了双向监控和操纵的可能性,会导致对人类思想的侵扰,特别是“不请自来”的操纵,包括改变行动、想法和对现实的感知等,该技术还可能助长极权主义者对人类的控制。这使人类受到技术的奴役,丧失了主体地位,是对尊严的严重破坏和践踏。

2.2.3 对人类本质造成威胁

康德[12]认为“人是目的,而绝非手段或工具”,使人物化就是贬低了人的尊严。人类作为大自然中的一员,人的自然性才最具价值。纳米认知增强技术如改造产品一般直接对人脑结构或脑化学进行增强改造,不但模糊了人与产品间的区别,也破坏了人的自然性。纳米器械植入认知增强技术造就了半机械人,打开了一个人类进化的新领域,或许我们将成为一个不能够再作为人类而识别的物种。除了对人类本质造成威胁,纳米认知增强技术还能直接导致现实中未采取增强措施的人失去尊严。增强者由于拥有优于常人的认知能力,很容易在竞争中获得更多的优势,成为“增强”精英阶层。这将有可能使未采取增强行为的人或认知功能本身存在不足的人受到不平等对待,从而产生因能力缺乏而导致的“能力歧视”,他们常被视为二等公民或根本不被看作是人,不能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善待,也就丧失了自主和尊严[13]。

2.3 公平与正义问题

2.3.1 技术的获取和分配存在公平与正义问题

从国家层面来说,由于世界各国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的差异,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形成了 “纳米鸿沟”。发达国家在战略层面更容易抢占先机和制高点,优先获得该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并利用其经济和科研条件优势,以较低的费用引进发展中国家花高额成本培养出来的高级人才,造成发展中国家人才大量流失,而这些人才无论是在研发还是在开拓市场方面,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足以说明,在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发展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同样会做出重要贡献,纳米认知增强技术也在其中。然而,在技术利用和财富的分配方面,发展中国家的贡献往往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不能得其所应得,这显然是不公正的。此外,从国内角度来说,把有限的卫生资源用于纳米认知增强等高新技术的研发,必然会引发卫生资源分配不公平的问题[14],且该技术是拿着普通纳税人的钱进行研究开发的,而作为稀缺商品,它的费用通常较为高昂,只有富人才能消费得起,普通民众很少有机会享用,这就导致了付出与受益的不平等,违背了“分配公正”。而且,得到增强后的富人们会由于具备更加出色的认知能力而获得更多的机会、财富和发展空间,由此导致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马太效应”,在增强与未增强的人群之间形成“增强鸿沟”,进一步加剧原有的贫富差距和不公平,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2.3.2 风险与利益的分配产生公平与正义问题

科技的进步让人类生活变得更加便利,但与此同时,我们又不得不面对如何分配科技发展带来的好处、风险和代价的问题。正如Conti等[15]所言,较之纳米技术的毒理学,普通民众更关心在不同并且不平等的社会环境中怎样分配风险与受益的问题。纳米认知增强技术可能为研究者、创造者以及生产企业带来丰厚的利益,但在前文提到,由于纳米材料本身的毒性问题,它也会给技术研发者、生产者、技术使用者甚至整个生态圈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安全健康风险,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威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当前利益与未来利益无一不发生着冲突,到底谁的利益更值得优先考虑? 承担高风险的人是否应得到较高的回报?而那些无辜受到伤害的人群和生态圈的利益又该如何获得补偿?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16]。

2.3.3 “回报公正”和“程序公正”受到挑战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奋斗精神一直是我们推崇和努力实践的社会价值观,也是回报公正的体现。但是,纳米认知增强技术的应用使增强者的认知能力在较短时间内实现显著提高,他们可以毫不费力便记住知识、通过考试或竞聘,从而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而那些本身勤奋刻苦的人不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精神和物质的回报。这难免会挫伤普通个体的进取积极性,泯灭人的奋斗价值,付出与回报的不呈比例使回报公正遭到破坏。另外,程序伦理是保证行为目的和结果合乎道德的伦理,是具有一定时空顺序地做出伦理决断的行为过程伦理。程序公正对于结果公正具有总体的优先性[17]。然而,在某些情况下,程序公正会出现失当的情形,技术性失误便是致使试图实现结果公正的相关群体“好事没办好”的原因之一[18]。纳米认知增强技术尺度微小、手段不唯一,使得对其使用的发现和觉察极其困难,这就增加了把握程序公正技术层面的难度,从而最终对程序公正造成损害,并践踏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2.4 “过时人”问题

本文中,“过时人”是指因为应用了纳米认知增强技术的过时版本而变得不合时宜或被淘汰的人。“过时人”问题是该技术发展到相对理想状态下可能出现的一种新问题。所谓相对理想状态即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技术的风险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且在功能上始终处于非常迅速地提升和改进的过程中,届时,普通民众也都可以比较容易地获得使用该技术的机会。“过时人”问题主要突出体现在纳米基因干预认知增强方面,尤其是通过对生殖细胞进行基因编辑而实现的认知增强。“过时人”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2.4.1 使父母陷入选择困境

如果父母可以为孩子选择的纳米认知增强技术每年都有所提升改善,那么,在任何特定年份为孩子提供的增强都将很快过时,使孩子成为“过时人”。倘若人们采用的是纳米药物或纳米器械植入,那么当该技术有更先进的技术可用时,还有可能更新或替换原来所采用的技术以保持和时代发展一致,当然,也不排除存在更新次数的限制。可是,如果采用的是利用纳米技术对胚胎进行基因编辑,他们将无法改变或更新。因此,该技术的快速进步将导致前几年出生的孩子的认知增强过时,从而使父母陷入困境:这绝不是怀孕的最佳时机,因为等待总是允许一个人为自己的孩子提供更好的基因[19]。以边沁和密尔为代表的后果论认为,行动所产生的后果是衡量一个人在伦理上对错与否的标准和尺度,正确行为就是行为人在面对各种可能的行为选择时,采取能够达到最佳效果的行为。效用主义作为后果论的最大学派,它的决策程序是首先将一切可选择的方式列举出来,然后对每个方式所产生的后果进行计算,并对给行为涉及人所带来的痛苦和幸福做出比较,找到可以产生最大量幸福的方法[20]。由于技术的持续更新,父母为孩子选择的基因总不是最好的,因此也不能给孩子带来最大的幸福,那么父母的行为就有可能永远是错的。

2.4.2 使人类发生跨代排序

哲学家哈贝马斯认为,基因增强使每一代人的基因组成为父母决定的变量,这将模糊“出生”和“制造”之间的区别。设计者将人类胚胎视为被操纵的系统,从而采用与未来人有关的“工具”或“技术”模式,这与育儿是有区别的。在纳米基因干预认知增强技术处于持续快速更新的状态中,这种有效技术的应用就会在人类基因组中产生过时动态,原因是基因组已经成了父母人为决定的变量,这也将导致人类史上的决定性破裂。在此之前,每一代人类都是同类。在此之后,人类——或者至少是他们的基因组——将成为一种可以废弃的东西,人类将被贴上具有过时或废弃特征的暂时性标签,世代将根据它们增强的程度来排序。另外,纳米认知增强技术对人类施加了一种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倾向于将人类降低到一个单一维度的排名。例如,经过纳米认知增强后,有的人记忆力和理解力更持久了,有的人创造性更强了。不同方面的增强会产生各自的排名和评价,并可能产生跨代排序。

2.4.3 使老龄化的经历更加痛苦

作为由技术动态所导致的“过时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当他们遇到获得更好增强的人的时候,可能会想起自己已经被淘汰、却又没有机会再更新或替换的纳米认知增强。虽然和比自己年长的人相比还是占有优势,但有人发现,在社会上不如其他人的经历给人所带来的沮丧感要比他们发现在社会上优于他人所带来的优越感对人的影响更大,由此,过时将对人们的福祉产生负面影响。另外,过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在整个生命过程中也可能有所不同:当人们年轻时,他们大多会遇到比他们更差的人,因此过时的事实并不会对他们造成太大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将越来越多地遇到具有卓越增强能力的人,过时的事实会让他们产生强大的失落感。而老龄化是一个人逐渐走向衰亡的过程,其本身就会让很多人产生悲伤之感,如果再加上因过时产生的强烈失落感,那么,老龄化的经历可能会更加痛苦。

2.4.4 影响个人正常成长,侵蚀社会平等

除了自我比较带来的痛苦,来自父母、雇主,甚至其他人的态度也会对“过时人”的幸福产生影响,影响其个人的正常成长。纳米认知增强技术的进步将意味着,每当父母希望改善孩子的愿望得到满足时,他们也会经历失望,因为他们发现自己的孩子与之后出生的孩子的能力相比总是处于劣势。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孩子们常会意识到他们是令自己父母失望的。追求增强的方式使孩子成为父母的项目,由此产生的 “选择后悔”会让有的父母出于补偿心理而付出没有节制的爱,也可能会使有的父母因为彻底失望而放弃爱的付出,无论哪种情况,对于个人的正常成长都是具有破坏性的。另外,随着该技术的持续改进,在得到更好增强的新一代人进入就业市场之前,年轻人将是短短几年里非常理想的员工。然而,一个人年龄越大,雇主就越不愿意雇用他,工作机会将变得越来越少,工资也会降低。最终,这些“过时人”会发现自己已没有参与社会和经济生活前沿的机会,因为他们已经不具备参与这些活动的能力。由此将带来对社会平等的严重侵蚀。

3 解决纳米认知增强技术伦理问题的原则及对策

3.1 纳米认知增强技术需遵循生命伦理原则

生命伦理原则是生命技术研究的道德底线原则。遵循该原则可以对纳米认知增强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起到一定的防范作用。

不伤害原则要求首先考虑到伤害问题,当伤害在所难免时,要最大限度地降低伤害程度。该原则既包括避免在治疗或研究时产生的实际伤害,也包括规避其未发生但可能发生的伤害。科研人员和医护专业人员要首先想到伤害问题,既要立足当前,尽量不使增强者的生理与心理受到伤害,也要着眼未来和全局,充分消除技术隐藏风险,做好应急预案,适时采取积极措施以避免或减少伤害。

有利原则是为帮助他人增进其重要的和正当的利益而行动的道德义务,包括确有助益原则和权衡利弊原则。确有助益原则要求纳米认知增强技术要对增强者确实有好处。增强者首先要处于自愿状态并确实有增强需要,医护专家的行为与增强者痛苦和烦恼的解除直接相关。权衡利弊原则要求人们将增强代价和受益进行分析。在此过程中既要考虑增强者本人,也要考虑其他利益攸关方,通过权衡各方利益得失,最终让所采取的行动实现效益最大化。

公正原则与“应得赏罚”联系密切,只要人们因为特定才能或特定环境而获得利益或承担负担,就需要公正标准[21]。在纳米认知增强技术研究阶段要对公共卫生资源的占用进行多方利益权衡,在技术利益分配时要根据科研人员、相关民众等群体的贡献和付出给予相应比例的回报,以实现分配公正和回报公正。同时,须健全和完善整个技术操作和产品分配、使用流程中的法律法规,确保其公正、合理和透明,力争实现程序公正。

尊重自主原则是尊重人的自主选择和决定的原则,是对人类生命价值的认同。该原则可以支持知情同意、尊重和保护隐私、保密等许多更为具体的道德规则。科研和医护专业人员需要向纳米认知增强技术的受试者或预增强者进行信息的充分告知,并确保其充分理解,同时须充分尊重技术受体的隐私权,坚守保密原则。受试者或预增强者有随时选择终止技术试验或应用的权利。

3.2 纳米认知增强技术伦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3.2.1 加强风险评估和伦理审查

为了规避安全和风险问题,首先要加强对纳米认知增强技术的研发及未来应用过程中的风险评估。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员要综合考虑,判定系统性风险发生的概率和伤害度,确定风险层级,同时有必要制定纳米毒理学风险评估标准,由此决定是否需要对该技术采取控制措施,以及控制到何种程度。另外,需加强伦理审查,对该技术的应用范畴加以限制,严格落实核准制度。正式投入使用前,需进行人体三期临床试验,在此过程中必须遵循保护人类受试者的伦理原则。对于在风险评估中提示风险代价高的手段,绝不能进行临床试验。受试者要对相关风险充分知情并同意,且可随时退出。试验中途一旦出现意外,要及时采取措施,尽可能避免或减少伤害,对已受到伤害者要根据具体补偿标准进行补偿,并提高兑现效率[22]。试验结束后,应继续对受试者进行定期随访,以观察技术的长期影响,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公布于众并停止使用,并对已使用该技术的增强者尽快采取相应举措,以消除隐患或将伤害最小化[23]。

3.2.2 加强研发和使用主体的道德约束与责任感

责任意识的缺失是盲目增强、扰乱社会公平等问题的原因之一。因此,必须要加强研发和使用主体的道德约束和责任感,践行责任伦理观。研发主体要以造福社会为己任,关注该技术给人类带来的长久影响,约束自己的科研行为,并有责任向民众阐明相关影响,将可能产生的伦理问题扼杀在技术初始阶段。同时,该技术的使用主体也要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充分了解技术作用机理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经综合考虑衡量后再决定是否增强和采用哪种方式增强,切忌图一时之利或者盲目跟风。除了要对自己负责,使用主体也须具有对他人和社会的道德责任感。在选拔性的学业或职业考试时,通过使用纳米认知增强技术而得来的成绩和机会是具有欺骗性的,这种做法无疑伤害了努力学习付出的竞争者,破坏了社会的公正。表面的一时获利,实则成了技术异化的帮凶。因此,在使用主体心中要时刻有根道德的准绳,将道德之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构筑一个幸福理想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应有之力。

3.2.3 加强公众参与度,完善相关规制

纳米认知增强技术监管体系的不完善是无序研发、生产污染、分配不公等伦理问题的直接原因。因此,必须加强公众参与度,建立完善相关规制及社会监管体系。政府等部门在制定该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政策或决定时,应通过开放的渠道吸收看法,聆听建议,并积极反馈到最终决策和治理行为中。公众参与不仅局限在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上的操作,公共辩论、市民陪审团等方式都值得尝试,以达到公众实质性参与,并通过后续有效整合和政策落实,真正实现公众从对该技术的理解到参与的转变。在此基础上要尽快建立健全相关规制,完善监管体系。首先,要关注责任主体问题,确保能够清晰地界定出引发事故的责任方,以便日后依照法律对肇事者进行责任追查。另外,要考虑该技术的独特性,制定的规制要有更强的针对性。例如,通过纳米器械植入可以窥探大脑信息,并对人的意识进行直接控制,这种侵害方式虽然之前没有类似案件作类比,但也须被定为违法犯罪活动,对其进行责任的追究和判罚。

3.2.4 加强价值导向,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纳米认知增强技术是一种工具和手段,决定它善恶走向的是人的价值取向。因此,必须通过加强正确价值导向的方式来避免该技术“恶”的发生。价值导向要通过具体实践操作才能得以真正实现。管理层需要将在研发和生产过程中对他人和环境造成的伤害程度纳入到考核评价体系中,从而改变部分人员因盲目追求技术上的突破而忽视其伤害性的状态,以使研发和应用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进行。同时,整个社会的价值导向应从只注重结果评价转向结果与过程评价兼顾。好的成绩固然重要,但勤奋刻苦的努力过程更值得赞扬和肯定。另外,增强技术的滥用与社会舆论环境不无关系,因此,应杜绝个别媒体或文章片面夸大增强效果和应用普遍性,以免使人们对事实产生误判,造成决策压力,从而诱导非必要人群使用该技术。与此同时,社会舆论应该发挥本身的约束和规范作用,对个体在应用该技术时的不恰当行为和做法要予以及时“发声”提示,而非沉默地纵容。

4 结语

纳米认知增强技术拥有天使与魔鬼的双重身份,它的出现既让人们感受到梦想成真的美好,也使人们陷入到深深的惶恐与焦虑之中。我们对它既不能全盘否定、直接扼杀,也不能不计后果、听之任之,要本着趋利避害的态度,对其施以切实有效的伦理原则和防范对策,以实现技术与伦理,效用与价值的完满融合。

猜你喜欢

纳米伦理人类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再也不怕打针的纳米微针
神奇纳米纸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白噪音》中后现代声景的死亡伦理思考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华语科幻电影中的“伦理性”想象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