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圈舍饲养种猪繁育及健康养殖技术

2022-11-26王向阳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麻街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中国畜牧业 2022年19期
关键词:输精种猪公猪

文│王向阳(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麻街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生猪养殖业发展迅猛,特别是规模化养殖比重不断增长。近年来,我国猪肉产量快速增长,猪肉产量世界占比约50%,总体解决了猪肉供给问题,促进了养殖场户的生产积极性。种猪繁育及健康养殖技术是养殖场尤为关注的问题。如何在舍饲条件下,研究出应用、实用、高效、便于落地和适应当前发展的种猪繁育及健康养殖技术,是推动生猪养殖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种猪的繁育技术

1.种用猪的选择。

(1)种公猪的选择。对于舍饲条件下生猪养殖来说,配种是饲养种公猪的主要目的。若养殖场采用本交配种,1头种公猪可与20~30头母猪进行交配,1年可繁殖仔猪约400头以上,饲养优秀的种公猪可以获得数量多品质好的仔猪。若采用人工授精技术,1头种公猪可与500~1000头母猪交配,繁殖仔猪数量在万头以上。种公猪是否好,对其后代仔猪的生长速度、发育状况、饲料利用率、体质外形等有很大的影响。

进行种公猪选择时,第一步就是用肉眼观察种公猪的外形特征。种公猪必须具有明显的雄性特征,体质紧凑、背身腰长而深、四肢强健粗大,体形呈方正舒展、强健有力,睾丸对称、发育良好、大小一致。随着饲养周期增长,种公猪的后躯逐渐丰满,不满2岁的公猪以肩部和后躯宽度相同者为佳,单睾和包皮积尿的公猪不能选作种用。第二步是经济性状的选择,首先是生长发育快,体重达90千克时,要求饲养周期应不超过180天;接着是饲料报酬要高,种公猪每增1千克体重供给饲料不应超过3.5千克。同时瘦肉率应在58%以上;最后是公猪的遗传力要强,精液品质良好。只有依靠这些指标选择到优秀的种公猪,才能在舍饲的条件下能把优良性状传给后代。

(2)种母猪的选择。对于种母猪的外形要求要满足以下几点:种母猪具有明显的品种特征,体质结实,各部位结构匀称、发育协调,体躯体型要符合本品种特征,乳头整齐、对称,有效乳头数不少于14个,粗细长短适中,无副乳头,外生殖器正常。后备母猪一般在七八月龄时进行配种,经产母猪一般选择窝产仔数多、泌乳力强,仔猪生长整齐和断奶窝重大的。此外,在舍饲条件下要注意的是不同品种、不同个体之间具有不一样的生活习性,这些生活习性关系到母猪的配种、产仔、哺乳等,因此在日常生产中必须注意观察。

2.猪的杂交优势及利用。

(1)杂交亲本的选择。母本的选择一般要具备以下条件:一是数量多、分布广,适应性强;二是繁殖能力强,母性好和泌乳高;三是体格不宜过大,以减少维持需要。相关研究表明,我国大多数地方猪品种均具备作为母本条件,也有一些地方品种选育程度较差,个体差异较大,造成杂种后代生产性能不一致。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必须对其不断进行选育与提高。

父本的选择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是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胴体品种好;二是性成熟早、精液品质良好,性欲较强;三是能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舍饲环境。具备这些特征的猪一般都是培育品种,像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等国外引入的瘦肉型猪都可作为杂交父本利用。

(2)常用的杂交方式。两品种杂交:利用两个品种或品系的公、母进行杂交,杂交后代全部作为商品育肥猪。这种二元杂交的优点是简单易行,只进行1次配合力测定即可获得100%的后代杂种优势;缺点是双亲均为纯种,杂1代又全部作为育肥猪,杂种优势得不到充分的利用。

三品种杂交:是从两品种杂交所得的杂种一代母猪种,选留优良的个体,再与另一品种的公猪进行杂交。第一次杂交所用的公猪为第一父本,第二次杂交所用的公猪为第二父本。这种三元杂交的优势是杂交程度高,能获得100%的后代杂种优势和100%的母系杂种优势,缺点是杂交发育体系较为复杂,不仅要保持3个亲本品种的纯繁,还要保留大量的1代杂种母猪本群。

3.猪人工授精技术。人工授精技术是当前舍饲条件下生猪繁殖广泛使用的一种配种技术。猪的人工授精与自然交配相比,可以提高优良公猪的利用率,可减少养殖场饲养种公猪数量,也有利于杂交改良工作的开展,减少种公猪疾病的发生,降低养殖场的生产成本。

(1)公猪调教。养殖场要想提高人工授精的受精率,首先要做好对后备公猪的调教。种公猪6月龄,体重满足90千克以上时,可诱导种公猪开始与母猪接触,以刺激其具备良好的性欲。当种公猪在7~8月龄,体重达120千克时,可正式开始采精工作。经过成功训练的公猪,在1周内每1天可以射精1次,一周后可以射精1次,到12个月大后每周射精2次。

(2)采精。经训练成功后的种公猪被赶至采精栏绑定后,技术人员可以用灭菌纱布迅速擦干阴茎包皮中的尿液,后用温水冲洗,待擦拭干燥后正式开始采精。相关技术人员采精时,一手戴着手套,手里拿着一个带有过滤装置的集精杯,温度控制在37℃,当种公猪爬跨到假台猪上并伸展它的阴茎时,开始收集精液。一头种公猪的射精时间为5~10分钟,直至公猪射精完毕后,让公猪休息片刻后赶回公猪舍。

(3)精液稀释保存。在舍饲条件下,后备公猪射精量一般为150~200毫升,成年公猪为200~300毫升。猪精液正常为乳白色或灰色,精子密度越大,颜色越白,密度越小,颜色越浅。如带有绿色、黄色、淡红色、红褐色并伴有异常气味,为异常精液,不可使用。稀释过程中,精液、稀释液和容器的温差应控制在0.5℃以内,稀释液和原精液以1∶(1 ~ 2)等体积分批使用,用玻璃棒慢慢引流精液,轻轻搅拌,再次测定精子活力达到相关标准后使用。并在精液瓶上填写好公猪号和品种。

(4)母猪发情。母猪发情周期平均为21天,大多数经产母猪在仔猪断奶后的3~7天可再次发情。当母猪外阴部由鲜红变暗红、松弛下垂、出现皱纹,遇到试情公猪或输精员压背时静立不动,即为发情盛期,也是最佳输精期。

(5)适时输精。人工授精一般采取情期2次输精,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在发情出现静立反应时应进行第一次输精,间隔8~12小时后进行第二次输精。输完后,让输精管慢慢滑落,配种后让母猪安静20分钟,促进精液吸收。输精结束后,要做好记录,并合理安排母猪的日程管理,便于对人工授精技术操作做出全面分析评价。

4.提高母猪群体繁殖力的途径。

(1)保持合理的母猪群体年龄结构。生产实践表明,年龄结构对母猪群体繁殖力的影响很大。母猪群内年龄结构,主要依据母猪的利用年限而定,一般种母猪的繁殖高峰期为第3~8胎,第9胎及以后产仔数逐胎减少,存活率也逐胎下降,据此,母猪的利用年限定为4~5岁,每年更新20%~25%,2~5胎龄母猪应占繁殖群的60%以上,6~7胎龄的占20%,对繁殖力较高的母猪可适当延长利用年限,对繁殖力低的母猪可提早淘汰。淘汰母猪的标准是:年龄4岁以上的;缺乳或泌乳力差的;2~3个情期配不上的;第3胎产仔在7头以下的;新生仔猪大小不匀的。

(2)缩短繁殖周期。繁殖周期是影响母猪繁殖力的重要因素,母猪的繁殖过程分为配种期、怀孕期、泌乳期,从配种至泌乳期结束,称为1个繁殖周期。母猪的妊娠期约114天是固定的,所以要缩短分娩间隔,在舍饲条件下必须从抓紧配种期和缩短哺乳期来实现。因此,可以将断奶至配种的间隔预定为10天,关键是必须抓住断奶后的第1个发情期,保证情期受胎率达到100%。缩短泌乳期的潜力很大,在饲养管理较好的条件下,泌乳期可缩短为35天,且对断奶后母猪发情和受配及后来仔猪育成均无影响,这样繁殖周期可缩短到159天,即1年可产2.29窝仔猪,实际可产2.2窝,比60日龄断奶的母猪年多产0.3窝。仔猪提早补料是提前断奶的根据,提前断奶是缩短繁殖周期的关键。

二、舍饲养种猪健康养殖技术

1.种猪日粮的科学配制。种猪的日粮必须营养全面且均衡,日粮搭配不仅要满足维持正常生命活动需要,还要提供更多的营养供配种需要。饲料中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能量等各种饲料要均衡搭配,科学配制。尤其是维生素、矿物质的含量一定要充足。种公猪的日粮应以富含蛋白质的精料为主,但要注意种公猪不可饲喂过胖。

2.种猪的日常管理。种猪圈舍内要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圈舍要经常清洁,粪便要及时清理,圈舍内保持冬暖夏凉,但还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一是对种公猪进行配种前调教,让其能够自行爬跨母猪并进行交配;二是实行种公猪单圈饲养,成年公猪一般单圈饲养,减少对其的干扰,杜绝了咬架事故及恶癖的发生;三是加强公、母猪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生产性能;四是保持猪体清洁,每天拭刷,保持皮肤清洁卫生,防止皮肤病发生;五是定期称重,根据体重变化,调整日粮营养水平,使公母猪均可保持一个良好的体况;六是建立正常的饲养管理日程,使公、母猪的饲喂、饮水、运动、拭刷、休息等有序进行,养成良好的习惯,增进健康,提供生产性能。

3.加强疾病预防与治疗。种猪是养殖场中尤其要关注的重点群体,种猪是否健康关系到养殖场的生产效益,所以要格外注意种猪疾病的预防与治疗。饲养员、驻场兽医每天都要观察群体的精神状态、食欲饮水、交配行为等是否正常。当发现问题或异常时,第一时间对病猪做好隔离,兽医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等情况开展合理诊断。对种猪按时按量接种疫苗,对于接种疫苗后的种猪定期开展疫苗效价监测,对于免疫失败的猪只进行二次免疫,确保整体处于一个较高的免疫水平。

猜你喜欢

输精种猪公猪
猪子宫内深部输精技术与应用
北京顺鑫农业小店种猪分公司
母猪低剂量深部输精技术研究
2022年中国种猪信息网全年计划
北京顺鑫农业小店种猪分公司
北京顺鑫农业小店种猪分公司
种猪选育中的“家系”问题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深部输精与自动仿生输精(快配舒)方式输精效果对比试验
如何调教种公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