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背景下内蒙古地区高等医学院校学生隐性课程建设研究*

2022-11-26赵鑫李翀王羚鸿孟照璇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19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隐性三全育人

赵鑫 李翀 王羚鸿 孟照璇 孙 韬

(内蒙古医科大学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100)

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成对立关系,是一种非正式课程,没有明确课程计划的,不断在潜移默化中发挥教学价值,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实现课程拓展,发展自身个性,进一步深化课程内涵。但在实际隐性课程建设中,仍存在一系列教学问题,如缺乏课程建设的针对性指导,隐性课程开发意识不足,主体创新性不强,需要从隐性课程理论研究入手,探索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

一、三全育人概述

1.目标与任务

三全育人从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出发,以提升能力素质为关键,形成一体化的工作体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把握全科教学,紧抓各个教学环节,形成教学自觉与常态实效。其不仅是发展教学长效机制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学改革的一大创新举措,能够统筹各类教学资源,创建教学新局面。有组织地开展育人工作,充分发挥全员的育人合力,建立课程有效机制,实现时效考核,凝聚共识,推动责任落实,加强组织领导,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整体教学工作中。制定教学目标,统一教学思想,落实三权育人工作考核,规范教学程序,保证工作的时效性。积极探索相关工作契机,抓住教育教学改革机遇,主动迎接教学改革挑战,做好三全育人调查工作,强化交流教学探讨,总结,新时代教学规律和特点,坚持落实教学根本任务,掌握全过程育人节奏,勇于承担教学使命[1]。

2.工作举措

从科研育人领域出发,发挥科研导向作用,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提升学生的进取意识,培养理想追求,以学术启蒙带动学生能力发展。整合科研资源,促进行业交流,拓宽师生的学习视野,更新学习战略,以典型科研队伍代表,为学生树立榜样,形成整体校园科研氛围。带动学生发挥创造性能与实践性能,结合理论课堂与实践课堂,实施有特色的实践育人工程,提升学生实践素养。建立实践基地,打造实践精品项目,凝聚实践教育特色,将实践教程任务纳入教学计划,制定相应的教学标准,贴合教学实际,适当地进行创新创业渗透,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打造重点团队,营造良好的实践氛围。开展文化育人,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思想政治教育洪流,打造校园文化,积极举办文化类型评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地活动。将网络教学推向常态化,开展网络安全与文明教育,实现教育教学网络好化,重视思想引领,培养学生正确的线上教学思维,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打通线上与线下教学路径,不断满足学生多元化教学需求。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加强心理教育,积极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做好心理筛查,成立跟踪帮扶制度,完善学院心理服务机制,进行心理安全预警,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强化管理育人,明确岗位职责,正确定位教师教育职责,形成公约体系,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教学活跃因子,提升队伍管理水平发挥模范作用,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感,渗透管理育人为主题的教育理念。建立服务育人协同机制,改进工作方法,加强信息共享,研究各类服务岗位的育人功能,满足服务标准,剖析服务依据成立示范团队。实行资助育人,建立资助育人机制,发扬资助育人优秀案例,进行资助认定动态管理,为学生接受全面教育助力,不断促进教学平衡。

二、隐性课程概述

1.性质和功能

隐性课程即潜在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统课程教学的补充,具有非预期特征,潜在的影响学生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隐性课程具有表层性特征,以不明确的方式,产生教育教学作用,在短时间内难以产生明显变化,同时,容易被显性课程所遮盖,涵盖了学生多方面的生活领域,涉及各个空间范围。校园生活多姿多彩,为隐性课程提供了多种发展机遇,但课程难以进行定性运施,自身课程过于复杂,教育教学存在较大局限性,教学分岐时刻存在。大部分以非预期为主,但也具有一定的可预期性,课程兼具无意识和有意识性,不同隐性课程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伴随各种生活环境与课程建设环境,为隐性课程的差异化发展提供了条件。课程建设内容全面性较强,概念上与显性课程具有相对性,知识的整体性较弱,缺乏系统性,逻辑条理不清晰,难以形成知识框架[2]。

课程功能具有双向功能与横向功能,其中双向功能包含正向的与负向的,在提升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同时,也会产生教育不均衡的现象,需要学生自主挖掘学习元素,学习条件各异,提升社会化意识,也会阻碍人格培养,影响人格形成方向。两种思想分支或并存,形成了三种功能理论,在隐性课程建设中需要考虑实际情况,发挥隐性课程教学功能,培养学生思维方式与个性品质。隐性课程的横向功能,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进行人格陶冶,丰富文化物质生活,具有一定的社会引导作用,形成社会控制功能,发展学生人格魅力与个性品质。

2.现实意义

开发隐性课程对学生社会化有着重要作用,有着极强的理论意义,逐渐得到教育界认可,为教育教学提供理论参考。有效丰富课程研究内容,拓宽教学领域,健全学校制度,提升学生学习层次,师生更加重视教学过程,发挥教育引领的正向功能,形成自我认知。有着较强的实践教育,构建现代课程观念,加深课程理解,实现知识的广泛外延,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了解社会时事,形成社会观念,建立爱国情操,与社会发展呈现一致性。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利用能有效整合校内资源,联系社会资源,提升校园教育环境的可塑性,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主体创造力。对于医学院校学生能够促进医德医风建设,对学生产生持久性影响,树立工作远大理想,将个人前途与社会实际相结合,不断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实习就业成功几率。在学习指导过程中,提升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增强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结合性,拓宽课程研究领域,拓展学生受教育领域,同时,有利于学生经验的指导,弥补显性课程的教学不足。强化学校管理者的硬教育与软教育教学意识,积极融入到教育教学改革的洪流中,重视隐性课程的教学挖掘,走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

三、医学院校隐性课程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

1.医学院校隐性课程建设现状

有着浓重的医学人文教育传统,学科建设发展相对成熟,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在隐性课程渗透的情况下,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就业适应能力逐渐增强,医学专业素养逐步提升。根据隐性课程教学特点,能够培养学生良人格品质,有效适地应复杂环境,能够快速地实现从学校向社会的转变。隐性课程已经得到了各大高校教育工作者的肯定,逐渐融入各个教育环节,教育工作者加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联系,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调整教育教学路径。已经发展成为有效性辅助课程,实现医学专业知识学习与综合能力培养的协调,不断培养社会适应能力,配合专业知识,拓宽知识范围,使学生自觉改变自身局限,增强知识应用能力。课程开发呈多元化形式,为学生搭建个性化医学学习环境,举办多种实践活动,实现医学动态隐性课程教学,打造良好医学专业学习氛围,强化专业指导,构成隐形学习框架,提升学生知识储备[3]。

2.医学院校隐性课程建设问题

医学隐性课程缺乏系统性,教学发展稳步不前。传统教学理念仍占据主导地位,无法实现隐性课程的空前创新,限制隐性课程对传统课程的补充。课程内容单一、教学形式固化,难以弱化医学专业知识难度,忽视人文知识、心理健康等多方面教学内容,影响最终教学效果。学校组织的一些活动,过分突出形式特点,活动主题毫无新意,过度偏离医学专业,无法达到隐性课程教学目标,学生实际参予率较低。医学专业教师教学创新意识不足,对隐性课程了解不深刻,无法发挥实际教学功效,需要及时激发教师的隐性课程开发积极性,共同探讨课题研究,致力于医学专业教学,发挥教师教学主体功能。医学专业课程任务繁重,学习压力较大,师生需要调整学习时间,合理规划学习任务,为隐性课程的开发提供思考时间。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资源缺乏,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不过硬,综合能力不过关,阻碍了隐性课程的教学作用。不少医学院校隐性课程的参与程度不高,与期望的教学目标有一定差距,即使隐性课程开设数量众多,但创新形式不足,仅能满足一部分学生学习需求,覆盖范围较窄,产生教育不平衡的现象。医学专业教师任组织的课题研究或学术座谈会等专业性活动,主动为学生提供了参予平台,向更高的专业层次靠拢,但学生承担的任务角色较为初级,无法真正体会学术的权威性,深入参与到学术研究活动中,限制自身学术水平。

四、内蒙古地区高等医学院校学生隐性课程建设有效策略

1.增强隐形性课程建设理念

医学院校需要转变自身教学理念,管理层及时打破传统教学观念束缚,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强化隐性课程建设理念,将隐性课程建设与医学专业建立密切联系,重视医学技能操控,不断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整改教育教学体系,实现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同步建设,增强两者互通互融性,加强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培养,从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中,实现隐性教学的有效渗透,提升学生隐性素养。

例如医学院校可以加强学校管理层与教师的教学理念培养,制定隐性课程培养目标,整改隐性课程培养思路,结合实际教学学情,形成完整的教学环节。剖析专业课程与通识课程的隐性教学元素,增强课堂吸引力,在实际课堂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隐性学习意识,养成良好的隐性学习习惯。注意转变学生管理、后勤部门等多种教学服务体系的理念,自觉承担隐性素养培养的责任,在日常管理与日常服务中,形成隐性熏陶。

2.优化课程设置

结合隐性课程建设现有问题,从医学专业教学实际出发,强调教育的针对性与实践性,改善现如今课程设置的缺陷,形成科学规范的培养体系。掌握隐性课程建设的基本内容与性质特点,不断发挥隐性课程教学功能,有效开地发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实现课堂结构的优化,在现有的学科基础上,构建隐性课程发展思路。有计划的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大纲,将隐性教育知识点进行提炼,结合各大医学院校隐性课程建设优秀案例,改善自身教学体系。

例如医学院校可以根据不同医学专业特点和岗位需求,设置隐性课程选修课程,增强教学探讨,结合专业学科知识与教学实际进度,进行教学优化升级,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隐性教学实操。为培养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可以构建医学人文课程,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程设计,重视体验式教学方法,以多种教学手段、举办多种对活动,使学生产生学习碰撞,不断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课程设置需要突出教师的教学功能,设计符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隐性课程内容,使学生实际接触医学专业实践过程,掌握人文关怀技能,为学生补充医学专业最新动态,给予教学指正。加强课程情境化设计,将课程开发提到日程中来,布置实验设计,渗透专业理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应用各种医学专业知识,增强自身实践素养。

3.深化网络空间下的隐形教育工作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改变着教育教学的大环境,医学生群体容易受到网络舆论影响,利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构建网络平台,实现高效网络空间的净化,能够进一步促进医学院校隐性课程建设。通过潜隐的方式,潜移默化地驱动学生接受正确的价值观,正确分析社会热点或学校重大事件,避免网络跟风,自觉掌握舆论主动权,实现舆论的全方位分析,避免脱离实际发生背景。

例如,医学院校可以结合网络平台职能特点,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平台功能中,渗透至医学生学习及生活的广泛领域,结合时代热点问题,实现线上网络互动,不断抒发自身思想观念,实现思想碰撞。利用网络平台宣传医学专业领域的典型案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掌握优秀案例的医学技术手段,接受正确价值观的熏陶,与学生产生人文共鸣。提升医学生平台使用的便利性,充分挖掘隐性教育资源,通过多种宣传手段实现资源的有效传递,将多种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分类,开设教学板块,保证信息来源正规,使医学院校形成正向思想的洪流。规范学校各部门的教学行为,发挥教学合力作用,形成网络平台,服务意识,增强领导层与学生的服务互动,接受学生的实质性建议,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为确保校园网络环境的健康,学校可以成立网络管理队伍,带头牵动错误言论的扶正,发布有感染力的正向价值评论,实现网络积极引导。

4.加强隐性职业生涯引导

培养医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创立多种人文类课程,制定隐性职业素养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进行职业定位,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重视医学学生实习阶段的职业素养教育,引导学生提前适应学校向医院的环境转变,完善职业素养教学内容,从多角度开展教育教学。强调医学院校教研室的工作思路,形成学校部门联动,致力于各个专业学生素养发展。

例如,医学院校可以在隐形课程建设中,提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比例,加强教学备课,教育工作者需要与学生建立良好沟通,帮助学生确立职业目标,建立学习规划,利用大学生涯实现既定目标。主要从职业道德、意识与作风三个方面,开展隐性课程建设,培养学生法律意识与医学服务意识,能够从容面对患者群体,做好人文关怀工作,在授课与反复练习中,提升职业经验,熟练掌握医学专业技能。

5.隐性教育创新发展

主动跳出专业课范围,增强精神文明层次的创新,使学生自觉接受隐性课程教育,提升接受程度,增强教育的趣味性,结合实际课程进行内容更改。在理论课程教学中,可以添加自身思想,以榜样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例如,医学院校在隐性课程建设中,可以增强学校建筑设施环境建设,改善学校建筑风格,设置文化墙,实现文化创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灵感培养与学生创新思维意识。打造校园独特风景线,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接受隐性熏陶,增强基础设施的功能特性,时刻满足学生教学需求。注重精神性隐性课程建设,将学生看作课堂主体,尊重学生学习想法与主体人格,使学生感受到被关注,帮助学生培养良好品格。积极开展各种班团活动,营造活动氛围,促进人际关系发展,形成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的学习局面。加强隐性课程制度建设。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形成硬性原则,确定实施方案,体现育人思想,约束大学生不良行为,提高道德品性,使学生获得相应的价值判断能力。完善各项制度建设,对奖学金评定、助学金评定及实习就业等各项学校工作进行制度建设,对涉及学生利益的工作,强调公平公正性。

6.完善职工队伍建设

教育工作者作为教学的主体角色,负责整体教学任务,承担重要的教学责任,其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学生能力发展,增强师资力量,加强教师职工队伍建设,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秉承负责任的教学态度,致力于教学服务。加强学校领导层的能力培养,提升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管理学校各项事业,监督教师教学行为,接受学生意见反馈,为教师教学指导提出专业性建议,不断优化整体教学系统。

例如,医学院校在隐性课程建设中,可以加强教师队伍扶持,从教师队伍招聘到教师职业培养,保证教师具有高水平的医学专业能力与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胜任医学专业教学工作,为学生提供职业性学习指导,解决学生疑难问题与其建立良好沟通,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完善教师职业考核制度,综合测定教师职业能力,定期进行专业课程考察,开展课程听课,剖析隐性课程教学效果,对教师的教学成果进行评价,改善教师课程教学方式,调整教学方案,从而优化教学水平。引进高素质的教师人才,带动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以前沿的医学教学素养,开拓学生专业领域眼界,增强对教师的教学信心,与学生共同参与科研领域的讨论,争取获得研发专利,提高医学专业学习层次。

综上所述,隐性课程的建设应用迎合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现状,对医学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于构建完整课程教育体系,健全人才培养方案,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态度。增强隐性课程的评价体系,研究控制课程质量,加大有利因素的投入,结合医学院校实际教学情况,调整教学体系,深度融合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不断建立长效发展机制,促进医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隐性三全育人
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云南省某医学院校学生健康素养调查与分析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高中生物学中的隐性定理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米歇尔.奥巴马与第一夫人的隐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