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初探
2022-11-26何百仁
何百仁
(宁夏海原县第二中学 宁夏中卫 755229)
对许多初中生来说,传统教学模式下所传授的历史知识是枯燥无趣且难以理解的,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则能够让学生产生对历史知识的不同理解和兴趣,因此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本篇文章则讲述了在历史教学中对中学生进行自主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及具体的方式策略。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中学生自主能力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不同学生的学习天赋、学习兴趣等各不相同,在学习方面也有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因此应当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传统的教育模式中采用的是同化教育的方式,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学生的个性很难得到发展。而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发展学生的个人才能。
(二)提高教学质量
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方法中,只有唯一的教师讲授知识这一形式,在这种刻板形式的禁锢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通过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达到顺利应对考试的水平,很难对知识产生自己独特的见解。而自主学习的方式则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老师起到引导的作用,在对历史知识进行探究的过程中,能够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构建属于自己的历史知识框架,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提升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和学习热情的同时,也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从而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师对知识传授的效率,达到素质教育中“以人为本”的重要教学理念。
(三)顺应社会发展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也是在积极响应国家对素质教育的号召,素质教育是指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只能够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不能顺应学生的天性,将导致学生思想刻板,不会变通。为改善传统教育方式带来的这些弊端,应在历史的学习上,努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同时,也顺应了素质教育理念盛行的社会的发展。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具体策略
(一)营造轻松和谐的历史课堂教学氛围
历史学科的学科性质导致课堂教学的氛围较为严肃和沉重,如果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讲课,很容易使课堂氛围变得死板、低沉,从而致使正处于青春期且思维活跃的初中生失去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所以为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地发挥对学生的引导作用,营造良好的历史课堂教学氛围,更好地调动学生对历史学习的主动性。[1]
1.灵活使用教学语言,激活课堂
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在课堂氛围的营造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教师的语言更是课堂教学氛围中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教师要重视在课堂上语言的使用,通过灵活且恰当地使用语言,在润物无声中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教学。首先,为形成系统且规范的语言模式,教师应该从根本上进行改变,努力提高自身学科专业素质和修养,不断对自己进行充实和完善,通过良好的教师语言的使用,调动和提高学生对历史课堂的积极性和热情。其次,如遇到学生注意力分散或打瞌睡的情况时,教师可以利用具有幽默感的语言,在课堂上适度地讲一些小玩笑和笑话,委婉地对学生进行提醒,同时又能够将课堂氛围调动和活跃起来,从而提高学生对课堂的专注力。最后,历史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涉及许多专业名词的使用,教师应当规范且精准地使用历史学科语言,从各个点滴的方面做起。例如,在《甲骨文与青铜器》这一课的传授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一些甲骨文文字与后母戊鼎的图片对学生进行展示,在同学对图片进行观察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一系列提问:“你是否了解甲骨文所出现的年代?”“图片上的物品具体是什么?你能否说出来?”在听到这些问题后,学生就会对这些知识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期待一探究竟,从而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开展趣味活动,凸显学生主体性
新课程改革标准曾提到过“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具体则指教学课程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树立起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在真正的意义上促进学生个人的发展。首先,作为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认识到在教学课程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意义,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所起到的引导性作用。其次,在对教学课程的设计中,多增加一些互动性环节,布置学生参与度较高的课堂游戏,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和自主性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历史课堂上的存在感,从而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度。最后,教师应多开展趣味活动,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与相对乏味无趣的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更能吸引学生的参与,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提高对历史学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解完课本中有关中华崛起的部分后,可以以相应主题开展一项小型的辩论活动,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根据不同立场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在此过程中,作为教师要积极发挥引导作用,适时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补充,同时引导学生要用正确的态度去对待历史。让学生不仅在历史课堂上学习到相关的历史知识,同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
3.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感受历史
中国悠久的历史承载了众多的重要事迹和伟大人物,而面对这种繁杂的历史知识时,许多学生都会觉得离自己太遥远,并且也不是历史的亲历者,所以并不理解这件事情在历史上的重要意义和所能体会到的感情,反而会觉得历史知识枯燥难懂。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情境教学,如情境再现或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切身体会到作为历史亲历者所能体会到的情感,达到“观史如身在其中”的境界,感悟到历史的复杂性。比如,在讲到九一八事变的战争时,可以将局部抗战的某个具体事迹如杨靖宇的事迹进行再加工后向学生呈现出来,从而充分地体会到抗战的艰难困苦和中国人民大无畏的抗战精神。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杨靖宇的事迹进行加工渲染,在故事的讲解中,让学生代入到杨靖宇的视角中,以自己为主角融入故事中,教师利用一些生动的语言对艰难的环境进行渲染,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到抗日英雄所面对的艰难困苦。同时可以播放一些悲壮慷慨的背景音乐,更好地增加学生的代入感,感受到英雄人物顽强的意志。这种教学方法,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到了历史事件的重大意义,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4.创新教学方法,与时俱进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快速发展,教学设备也越来越多样化,知识传授的媒介不仅只有课本,教师也不必采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还可以通过各种丰富的形式,借助各种高科技将知识传递给学生。教师要突破自己陈旧的教学观念,提高创新意识,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应当结合课堂情况和学生具体水平采用丰富的教学方式。遵循新课程改革的原则,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课堂教学的创新。设置情境教学,高效有力地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体验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学习动机,从而产生对历史知识学习的内在动力。
(二)深化对教材知识的挖掘和联系
中华历史漫长悠久且深厚,为了将几千年的历史全面且完整地展示给学生,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被凝缩成短短的一句话在课本上呈现出来,然而这对于学生而言,只是一句需要背诵的知识点,并不了解其具体故事及所代表的重大意义,并且不了解实际上这些所谓的知识点之间是有串联的关系的。而如果学生只是单纯地对知识点进行堆积式的背诵,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对历史学科的厌烦。
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地感受和理解每个知识点背后的故事,并且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的挖掘。让学生在课下时间通过浏览互联网,查阅课外书籍,或者向一些知识渊博的人提问等方式对某个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入的了解。[3]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在头脑中构建和想象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情境,从而直观地了解教材内容,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让学生能够在对知识点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历史,被历史的魅力所感染,爱上历史学习。比如,在即将学习重要历史知识点诸多并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抗日战争前,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前查阅和搜集与知识点相关的重要历史事件。鼓励学生对一些经历过抗日战争的老人进行深入的了解,可以在多方面询问他们对相应事件的感受等,并且在上课学习时将所记录到的故事分享给其他学生。在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主动挖掘的过程中,教材知识在悄无声息中以一个生动形象的形式呈现到学生的头脑中,这种方式也能让学生对教材内容有着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鼓励学生自我探究解题方法与技巧
对于初中历史知识的学习,仅靠死记硬背并不能真正地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学生对于不理解的知识,记忆也并不深刻,在经历过考试后就会忘记,从而不能实现历史知识的真正教学。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每个学生的基本素养与学习能力各不相同,教师并不能真正地为每个学生提供恰当且合适的教学方法,而这时为了让学生充分地获取历史知识,并延长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力,达到真正意义上历史教学的实现,就需要学生自己探究符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技巧,在解题的过程中不断发掘答题规律和技巧,根据自己的见解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比如教师可以在考试结束之后,按照不同小组的划分,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答题思路,在讨论的过程中不同学生能够发现自己在思维上的局限,同时分享自己的解题技巧,互帮互助,在提高自身自主学习水平的同时,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学习氛围。
学生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应当在恰当的时间间隔中对自己进行评价和反思,当面临学习上的问题时,教师应当及时地给予合理且恰当的建议。对自己的学习成绩进行总结,将在学习过程中所探索到的适合自己的学习规律及技巧进行记录,并且积极运用到其他知识的学习上去。
(四)开发研究性、创造性学习能力
1.动手设计适合自己的训练题目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测试题目来评估和锻炼自己的历史能力水平,而市面上的练习册针对的是全体学生,并不能针对某个学生进行有效的练习。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站在教师或出题人的角度,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仿照相关练习册设计出符合自己能力水平的训练册。随着自己能力水平的提高,不断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对练习册进行改造和加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应当给予适当的帮助,站在教师的视角对学生提出指导性建议。
2.对历史事件做出假设推理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很少有机会能够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而每个学生的思想观念各不相同,在面对相同的史实时也会产生不同的看法,产生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观点,教师在面对一些具有争议性的历史话题时,鼓励学生积极地表达出自己的见解,并通过对具体史实的举例和分析来佐证自己的观点。同时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逻辑思维,可以尝试对一些历史事件进行大胆的假设,通过结合类似的历史事件进行假设的展开,比如,如果甲午中日战争没有失败,之后的历史走向将会是什么样子?结合当时的国际环境、社会形势等各方面进行大胆的推测,以发掘真正意义上的历史的真谛。
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有效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和知识传授的效率。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地利用各种措施为学生提供帮助和引导,以便顺利完成传统教学向自主学习的转变,为学生历史素养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